论坛里有开工厂的有没 进来聊聊吧

  • s
    simonsimongao
    前几天看到那个大豪寺凯发的什么卢瑟贴和另外一位发的破产工厂回忆录 感触颇深 再看到论坛首页那个经济形势调查贴觉得现在做企业 越发感觉到是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居安思危更是一个必备的心理状态, 现在时时刻刻再给自己提醒,今天是今天 赚多少钱 也只是今天,未来的持续发展才是自己更要思考的现在自己也是遇到很多困惑的东西,觉得有些东西还是写出来,跟大家沟通及请教下 或许能找到一些灵感吧
    仅仅是一些感概随便写写 没有什么连贯性 也非闪光 只是对自己到现在为止生活及心理历程做个回顾,想到哪写到哪里,有点语无伦次 见谅
    先谈谈家里的情况,家里面也是很早开始做生意,95年的时候正式进入现在的机械制造行业,当时我还小,10岁,但是在6岁之前我都不知道我父母是谁,我父母为了生活在我小时候一直在外面做生意,当然最早的时候是以商业为主,卖衣服,卖家具,倒卖蔬菜水果什么的,甚至开过废品收购站,在95年的时候进入目前这个行业,在当时 整体制造业还属于高利润的行业,虽然中间经历过很多波折,就像那个破产回忆录里面写的,每个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地政府的贪婪索取,看到行业赚钱后,瞬间一个镇上出现了大大小小50家左右的同行,而这些竞争对手也是把人的丑恶发挥到了极致,,我父亲一直在本分经营,产品的质量 做人的孝道是他最尊崇的,因为其他人进入较晚,为了抢占市场,把价格拉的很低,但是质量却比价格还次,同时为了抢占客户,抓住了我父亲对只是产权不了解 抢注了我们产品用了5年的商标,导致公司改名,堵路口,殴打来买产品的客户 公安系统有关系的捏造罪名来滋事 黑社会性质的动不动来恐吓恐吓,说这么多,只是证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多么不容易!
    当然了 竞争对手这么做生意 搞歪门邪道 必然导致的是灭亡 最终 整个市里面这个行业里面也就只保留了我们一家 生意也越做越大,虽然历经坎坷,但是从98年开始,销售额一直提升,市场发展良好。
    但是,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一个是现在实体工业普遍遇到的问题,各种用工成本不断提升,利润率不断下滑,说句实话,现在的销售额纵使是2000年前的十倍,实际利润却没有达到这么大的差额,加上物价通胀,所以说现在的整体收益某些角度来说甚至不如以前,但是更严重的是实体工业下一步的发展情况。
    现在这种情况,一个是实体行业投资大,收益低,现在拿1000万,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会拿来做金融,理财,投资,拆借 甚至存在银行里,而不会拿来再投资实体制造业了,门槛高,收益低,管理难 是目前制造业都存在的一贯问题,还有就是没有核心技术,就像中国的手机一样,纵使占有率再高,售价却上不去,利润率一塌糊涂,我现在的行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低价冲击市场的品牌一堆一堆的,同质化严重,有品牌支撑的还好,没有品牌的产品价格更是卖的一塌糊涂,跟目前电商基本一样,实际上现在的人对价格更加敏感了,实际上现在好多工业制造品实际是比以前便宜了,暴利的产品已经逐步在消失,暴利的行业也逐步在消失,就现在的汽车来说 你花比以前少的钱,买比前几年更好的配置和品牌,再减掉通胀,你可就知道以前做产品有多赚钱?可口可乐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吧

    自己方面,国外回来后,有很多的不适应,中国各种人情世故的不适应,做事方法的不适应,当然还有自己的心态没有调整好,回来后一直在不停买车换车,频率比较高,车上也来来回回花了几百万,折腾来折腾去,才发现自己真是够二的,整一个纨绔货,自我反省,去年才明白过来,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而不是当寄生虫,年纪轻轻如果没有追求,跟坨狗屎有什么区别,开始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以公司为家,真正的把自己融入了进去,想把事情做好,这时候 新的问题来了,观念的不同带来的摩擦,父母作为传统的企业家,应该属于目前比较有企业家精神的人,真正的把诚信两个字贯彻了进去,特别容易相信别人,几年来被跟所谓的新项目合资人欺骗来来回回 扔进去 几千万(跟别人签订项目后,不介入管理,只是给钱),而自己对实体工业有着自己特有的固执,很多理念是完全不溶于现在的社会的,认为自己成功的一套还是可行的,而拒绝改变,而对企业现代化管理几乎是一窍不通,脾气又不好,职业经理人是一波一波的换,企业的基础非常好,但是却差一个起飞的翅膀,明明能的跟高 却停留在现在止步不前
    经济环境现在怎么样,做工厂的应该都知道,虚假繁荣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当一个工薪阶层感受的时候,那就 很要命了 ,跟经常一起吃饭的几个老板聊,销量下滑都在百分之30左右,而这几个老板在制造行业所供的产品是具有一定的区域垄断优势的,其他产品可想而知。 我们这个行业还好,但是下半年怎么样 心里却是没底
    现在身边好多都拿现在的实体工厂设备贷款搞资金去 投资担保 房地产等,企业家精神也逐步在消失,诚信这个东西 呵呵 估计也逐步在消失
    前几年拿的几十亩地,现在成了新区中心,有时候命运真是奇怪 辛辛苦苦奋斗多少年,不如买块地放在这里 得到的价值多 甚至说不如一些拆迁户, 这个国家到底以后要靠什么支撑起来,房地产 还是拆迁户呢?

    [本帖最后由 simonsimongao 于 2012-7-19 09:48 编辑]
  • z
    zhangkeel
  • 利露
    3个亿,回来后一直在不停买车换车,频率比较高,车上也来来回回花了几百万,
    我他妈就不应该进来!!
    双负5斥候

    本帖最后由 利露 于 2012-7-18 10:27 通过手机版编辑
  • a
    alcard
    回来后一直在不停买车换车,频率比较高,车上也来来回回花了几百万,

    瞎了。。。。
  • m
    migiry
    做机械制造的,销售额到3个亿了
    上市没?
  • b
    bluejq
    几百万买车确实还好,我就见到织里这边家里父母幸幸苦苦几十年,开个小童装厂攒下几百几千万,儿女们外面高利贷借个几百万买车的不少。最后把家败光的也有
  • s
    simonsimongao
    家族企业 所以在管理上遇到了家族企业的通病
  • s
    simonsimongao
    那样做是脑子有病 买什么是量力而为的 北方这边买车只会考虑月收入 不像南方透支消费的
  • 大尾巴兔
  • b
    bluejq
    不见得南北方差异,织里这边开小型工厂的老一辈确实肯干能吃苦,早上九十点起床一直到后半夜两三点,不管老板不老板都是这么干的,却忽视了子女教育
  • i
    isis520
    现在机械制造业真的是很惨淡,我觉得工业才是国家的命脉,而制造业是重中之重,可是制造业的投入和回报真的很低,门栏高,工作累,工资低,身边很多人都转行了,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国家连基础的东西都造不出来那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 秋昆
    瞎了
  • A
    Alloyo
    其实应该成立股份制,上不上市问题不大,关键是要有"贤人重用"的心态

    现在500强有多少家是家族企业?很多吧
    但有多少家公司的老总是自家后人的?都是管理的高才,但绝对持股权在自家人手里这是没错

    任何时候都有出路,只不过人才太难寻到合适的
  • r
    reinhaidvon
    农业和工业本来都是国家基本
    但谁都知道又苦又不赚钱,都想去第三产业捞钱
  • 为何不分手
    隔一段时间换一辆,花销也不大,加起来不过花了几百万
  • 大手
    1 跟国家项目
    2 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管理改造
    3 远离那些靠政策忽悠企业的地方
  • c
    csdhg
    房地产大热,拆迁户大赚
    实体业下滑
    我们还是来说说种地把
    等把耕地都盖成楼房,我们以后吃什么
    全部进口?
  • c
    cgbox2006
  • z
    zlvsszl
  • 南方仁
    @南方仁 mark
  • s
    survivorcn
    超级闪光弹啊。
  • s
    simonsimongao
    一起说吧,老一辈人确实能吃苦,以前创业时候经常性熬通宵解决问题是很平常的事,现在就我父亲来说,也是天天5点钟不到起床,晚上睡觉到12点
    白手起家的实体企业家大部分并不像经常上各类网站被归类为富不仁的那些人一样,很多现在仍然保持着以前的作风,除了开的车好一点 其他并没有什么太奢侈的习惯,吃喝嫖赌抽很多人不沾的,吃饭除了应酬餐之外 自己吃饭也是很随便的,几块钱的面条就能搞定,很多为富不仁的大多发家史并不光彩,比如说官商,而这些富一代的人品必然决定所谓二代的人品 当然还有上面朋友说的 有些创业初期忽视儿女教育的,我就个例子,也迷茫过,混沌过,但是幸好我选择销售作为我的职业,才让我感觉到一切的来之不易。
    现在很多企业家都去搞房地产 担保了,这个制造业的投入和回报真的很低,门栏高,工作累,就算是工资不低,但是工作环境会导致来这个行业从业人员非常不易稳定,尤其是近两年 ,金融行业 证券类 ,汽车4S店等等 我们这里类似这样的薪资水平 基本工资并不高,但是招聘人员相当容易。很多人还是很喜欢体面的工作的
    附近现在很多跟我同龄的,家里也是搞企业的,在国外留学的,回来后最多在企业待一年,就做不下去了,大部分去搞商业,再有一部分直接搞担保去了,有钱没钱 先把好车买了再说
    政府现在对制造业不支持,各种吃喝卡拿,GDP有需求了,就让你虚报产值,动不动就增长,今年确实连吹都不敢再吹了,以前就是泡泡,现在再吹 连泡泡都没有了, 不说也罢 政府也把能卖的地基本卖完了,有时候跟规划局的人聊,都TM说,以后谁来当市长谁倒霉,看他还卖什么去
    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幸福,其实现在挺羡慕搞体力劳动的,完事 回家就睡觉,搞管理弄得天天脑子紧绷 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送,回去健身房跑步时候 脑袋里都想着事,睡觉经常性失眠,有时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责任的问题,想想以前睡生梦死的好日子,真tm觉得以前是个废物
  • s
    simonsimongao
    呵呵 这个太理想化 1 2 条靠谱点 但是明说吧,现在很多企业搞得国家项目就是骗钱,一个项目改个名字可以来来回回报好几次 批下来100万 到手50万都算不错的, 国家 省级 批复的钱都是跟某些单位瓜分的,市级的钱 就甭提了,不跟你要就行了 还想要过来
    第二条肯定在做 不然早完蛋了,但是很费劲,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 p
    pppkkk
    搞鸡毛实业啊,还是房地产最开心。
  • 左传1023
    搞实体企业太难了。
  • s
    sonic4747
    闪吧闪吧不是罪。
  • 矛盾天师
    …制造业…唉…
  • 春熙
    永远掌握技术就是掌握摇钱树,有钱没技术的太多,大企业跑去国外收购
  • s
    sleepd
    看到一半就知道会有一堆墨镜回复……

    说实话,国家项目那完全就是坑爹货,,比的根本不是项目,而是关系。我认识一兄弟专门勾兑科技局的人,年年就靠国家项目补助,滋润的很。

    我们自己老老实实做项目的人呢,起步难,融资难,负担重,什么减负都是空话……
  • H
    HarryDean
    麻痹又瞎了。。。动不动就几个亿啊。。。
  • y
    yesword
    说实话没看明白LZ到底想表述什么?是对企业的未来方向有困惑?还是对企业的现有经营方法有困惑?还是对个人未来发展有困惑?还是闪光?
  • i
    iamabu
    实业我不清楚,另辟蹊径做游戏不是很好么

    游戏开发成本低(不要投太大的MMO项目),盈利却相当可观。

    当然,任何行业都需要人才,你要能找到一个好的团队,那几百万就能带来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回报了。

    李嘉诚的儿子也不是一个搞房产,一个搞电信么?

    当然你要是立志继承家业,那我真没啥好给你的意见,最多就是多搞政府关系了,在中国这个社会,旦凡有政府插一脚的地方,你就最好吃政府的单子。游戏行业因为相对来说政府插一脚比较少,所以整体来说还可以
  • p
    pppkkk
    是对如何消费有困惑
  • n
    natrs
    和lz挺像的,包括老一辈也都是5点不到就起来了,6点多就去上班了.30多年每天都是这样. 2010年进入机械制造业,算是一个新的项目,也是2010年在外留学回来第二天就去上班了. 不过那个时候还是完全刚开始, 所有的手续和杂七杂八的材料准备都是自己一个人跑下来的. 第一年每天都在车间, 慢慢积累相关经验. 今年才基本把车间里的事情慢慢交给培养起来的员工负责. 原来2010年刚开始也是你这种想法, 现在和以前的想法相比不能说有多大的转变, 不过是多一些理解, 多一些坚持. 现状的话,说实话我们这儿现在这个环境迫切需要实业的重新崛起来挽救实体经济的溃势,但是现在这个环境同样也最不适合实业.今年的人工成本涨了30%,明年不知道会怎么样了. 感觉今年的形势比去年差很多, 算是去年的后遗症爆发了吧.

    怎么看过来感觉lz是和我一个地方的, 敢问lz是哪里人啊?

    [本帖最后由 natrs 于 2012-7-18 20:12 编辑]
  • x
    xmm
    差不多吧,转型吧,机械行业现在竞争太激烈了
    ╮(╯▽╰)╭
  • m
    miku
    都是人工费用,哎
  • 老五
    开BT核工厂 无烟产业啊
  • h
    handsomeken
    您觉得连制造业都过冬了,游戏这种玩意儿能好么?
  • a
    adds
    闪瞎了,干了15年了,靠10来个工人每年入账两百万的小作坊此刻表示无比仰慕
  • m
    meizizi
    lz的资产过冬没问题,等春天来了又好起来了,

    话说花1,2千万研发点产品还是比较容易的
  • l
    llkuan
    瞎了
  • 剁你niang
    谁帮我把眼珠子按进去...
  • b
    bill4210
    真的是过冬。
    去年还有几百万的利润。
    今年上半年基本没有盈利,下半年预计小幅亏损。
    裁员、缩减订单、买破产小厂二手设备。
    准备过冬。
  • s
    shengjinlove
    上TG倍儿有面子系列。。

    带上墨镜说正经的……

    楼主要跟你爹多学学,好与坏都要学,不要以为自己吃了洋墨水,就高人一筹了。
    你爹做了这么多年,如果有你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都有他存在的理由。
    你爹拒绝你,他为什么拒绝你?他又为什么要相信你?你有做过什么让他值得肯定的事?

    市场有自己的残酷的生存法则,楼主这里这不适应,那里不适应,谈什么改变。
    要改变,先要适应这种生活,融入这种生活,你爹是一名成功人士,不可能太古板的,

    你要想改变,就得做点实事出来,让你爹看到你的能力。

    楼主你认为你将来会让你的下一代,出国读了几天书,回来就玩车,然后突然就想干工作了,
    还指手望脚要改变,你同意吗?

    关于对市场的预期,企业家可以对市场有悲观的打算,却不能有悲观的态度。
    特别是楼主这种终极BOSS。地球不可能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停止转动。
    大环境的并不针对一家企业,困难的时期,你们生存下去了,就是胜利了。
    想法子摆脱困镜,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任何借口。


    不说了,房东又要断水了……
  • h
    hailfruhner
    没图你说个**,麻烦上个图让我等吊死解馋可以么
  • 荣誉的骑士
    对不起楼主。我就看见三亿了。
  • 本人拉灯
    楼主你好,请问你那要维修工人不,我机电都通
  • s
    shygoly
    我觉得现在和98年没什么不同。那时候你们能靠着质量打败了其他的竞争对手,说明这个市场还是有辨别能力的。我不觉得现在的政府比那个时候更坏。但是如果说现在的市场比那个时候糟糕,我比较同意。主要原因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和国内外需求不举。这又是一个更大规模的洗牌过程,这对你们这样规模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只要这个行业还能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就不会被淘汰。制造业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表现,至少在几十年内不会被淘汰。德国的制造也至今为其创造着巨额的利润。国内的制造业一直在低端市场徘徊,要取得高利润,就必须向高端制造进军。
    高端制造不仅仅靠买一些高端设备就能实现的,也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像你所说的,上一辈有自己的一套成功的法则,但是对现代化的管理却不是很懂。请来了职业经理人,却不敢放权,以至于还是事事操心。在现代社会,国外的制造企业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整个的供需链的信息化。每一个人都负责这个链条中的一小块,权责分明。出了问题很容易追踪,大家也不敢胡来。比如说,如果没有信息系统,采购人员可能“故意”一不小心多采购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或者虽然有用但是过量的东西,或者虽然必要,但是是“哥们”硬塞进来的劣质产品。如果在系统里面,这些就不可能实现。采购什么都是由销售订单和决定的,采购多少也是由订单大小和库存情况决定的,供应商必须是系统里面认证过的,否则根本输入不进去。正因为如此,外企里面的老板可以仅仅通过阅读报表就能很好的管理企业。
    目前市场上信息化的软件很多,客户管理有CRM,供应链有SCM,物料计划有MRP,生产车间管理有MES,产品研发有CAD,PDM,高级排程有APS,这些都可以成为广义的ERP的一环。国内制造企业当中真正用好ERP的真的很少,很多人被“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的传言吓到。国内的一些ERP软件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并不愿意在某一个细分行业深耕,所以他们的ERP并不能拿来直接的用。即使一些大型的国外的ERP也需要很多二次开发的工作。只是有的软件二次开发比较简单而已。其实只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充分的准备,计划,还有风险控制,ERP的实施并不可怕。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但是毕竟比重新创业要简单的多。
    我觉得利用信息化将老企业转型是富二代展示自己能力的一个绝好机会,也是向父辈“夺权”的好机会。这是机会也是挑战,要知道,ERP成功实施率不到30%。原因很多,有的是不够重视,面子工程,完成就好;有的是推动力不足,是自底向上的推动,很多部门不予合作,因为管理透明之后,很多权就被夺了,除非傻子才会配合;有的是培训没做好,底层员工到最后也是糊里糊涂的;有的是基础数据没有维护好,到最后各种数据一团乱麻。
    能赚别人赚不到的钱才是最安全的,炒房大家有钱都能炒,所以注定不能长久。你们现在已经在这个行业积累了十几年了,虽然和国外动辄上百年的制造企业比有一定差距,但是在国内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门槛,如果放弃实在太可惜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现在的困难就是用来优胜劣汰的。

    ---注:本人985毕业,没有开工厂的经验,但是对中国的制造业充满信心,也充满兴趣。并于今年初从外企辞职创业,致力于制造业(特别是机械行业)的信息化(ERP,BPM,BI)。非常想和各位在制造业有丰富经验的内行人交流。guoliang@szchada.com
  • C
    CloudWong
    有个小厂的个体户路过,表示小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做,由于缺乏竞争,利润也是越来越高。当然,销售额根本不敢提,会被大家笑话的。

    每天早上6点起床,一会儿还要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