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对香港保险及香港保险行业的详细说明

  • 击水三千
    感觉你自己在蹭热度你的帖子里面全部提到的都只是香港买保险的优点,而没有对比过任何内地的保险公司
    坛友问你你就说私信,推荐全部推香港aia,你这不是打广告是在干嘛?
    在论坛里做了多少单子?真把论坛当成赚钱地方?
  • c
    coc2004fl
    卖什么吆喝什么嘛。
    真有美元安全配置需求的,港险肯定是门槛最低的一条路。
    但是没有这个需求的人,港险优点再多,也不一定合适。
    这个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挺容易理解的。
  • 牛牛的想法
    我买之前曾经两边对比过,香港的保险除了麻烦要自己跑去签名之外真是没什么差的。
    退保的话返还低算一个吧
  • y
    yujuhe0840
    您好,

    1)别人能写混淆视听的乱七八糟的文章,我不能写?举个例子,同在一个工作圈子里,别人都在头上拉shi了,我还不能反驳几句?搞笑吧兄弟。


    2)下面这是我两个节选片段,这也是您所谓的“全是说的优点”?


    关于保障责任,我一直认为内地重疾险很多设计真的很强,比如你都没有提到的投保人豁免和受保人豁免(轻症/中症/重疾/身故/全残),真的是非常强大的保障条款,香港绝对不可能做到。

    再比如关于中症的赔付设置(赔付比例、不占用重疾额度),轻症的赔付设置(赔付比例、不占用重疾额度)。这些设置真的体现了134号文里的“保险姓保”精神,也确实是响应了国家大力推进国内健康险的方针。

    关于监管体系相对落后,内地的偿二代确实是最先进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之一,无可置疑。再加上中国银保监超强的执行力和效率,所以在中国内地保险行业中,无论公司大小,每家保险公司都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香港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目前确实还是处于第一代,属于落后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香港保监局推动的第二代偿付能力体系RBC,在2022-2023年也才能完全落成。所以这个确实说的没有问题。


    3)销售顾问工作,不做“对比”,就是最大的“不广告”。
    小米时常“碰瓷”厂商对比,这不是广告?我写的内容,不能说100%,但至少90%都是介绍保险和金融领域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果这也能您定义成广告,那我也没什么好讲的。另外,如果真要写广告,还不如照您说的,直接对比算了,简单粗暴快捷,没必要写这种费力还不讨好的东西。

    4)坛友私信我,具体聊了什么内容,您又怎么知道呢?我的本意和我的内容,确实都是以“广义科普和介绍”为主,如果您能看到的话。

    如果恰好碰到有人有问题想咨询,难道我要去和他们讲,为了不“广告”,你去问别人吧?改革开放都40年了,兄弟。

    5)BBS现在都没有多少人在玩儿,指望这个来卖单,您觉得现实吗?这篇文章我同时间段也发在了知乎上,流量比论坛大多了。具体我把论坛当成什么地方,就不用您来操心了,我自己看的清楚我的发帖历史。





  • s
    sammicc
    简单说两条吧:
    1.现在几乎没有非常合法的方式兑换大额的美金或者港币去买保险(年超过5万美金的全是非法的),在CRS的背景下,保不准哪天就要收拾你。
    2.所有保险最喜欢卖的重疾险不管是香港还是大陆,购买者首先要搞清楚你到底需不需要购买,重疾险只适合顶梁柱型的家庭,说白了重疾就是个对赌协议。负债低高净值的家庭完全没有必要买重疾,你需要的高端消费型医疗险,然而对于常年在国内的人来说,就算友邦,安盛的高端医疗险用处也不大,他们一样也没办法能迅速帮你搞定重点城市三甲医院的床位和医生的号。
    4、还有很多给几岁甚至刚出生的小朋友就买重疾险的,这种家庭我是难以理解,你是希望万一小朋友得病了或者GG了,自己能赚一笔钱么。如果没有这个需求,每年买好消费型医疗险就够了。
    3.对于高净值的家庭,如果不怕CRS查水表,去买一些纯粹分红型的境外理财型保险算是一种资产配置的方式(基本等于一个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美元理财,而且浮动范围还比较大)。
  • f
    fslong
    我只负责转帖,并不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保险业变局:赴港买保险渐成历史 内地保险吸引香港客户北上》
    https://www.yicai.com/news/100724585.html
    这篇文章当然是屁股决定观点,但其中部分观点可以参考。


    另外,楼主提到的知乎那篇文章,也并非全不对,至少在定寿、重疾等产品上,国内部分产品已经可以与香港类似产品做直接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