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三的心理医生,我告诉你其实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

  • 固執與包容
    马马马马
  • 睡眠不足
    楼主这是中了什么魔障非得在TG把这贴发完~~。。
  • p
    paul94
    玲子说:“当我看着这些画像中的自己时,我将画像上的人看成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我本人。这让我渐渐开始接受我自己,我不再总是关注自己的身体,而是开始关注我这个人。”

    玲子现在一家美术工作室工作,还辅导一帮学画画的小屁孩。

    对目前的自己她现在比较满意,我还给她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英国纽卡斯尔市26岁女孩谢丽尔.戴维森每次出门前都要化13遍妆,后来她在朋友鼓励下参加模特比赛,一举夺得冠军头衔,她才开始相信自己真的“看起来很美。
  • b
    bluesnow
    还转?
  • p
    paul94
    当然,还有一些来咨询的求助者,虽然内心极受煎熬,但是在开口说出一句话上还是让我费劲脑筋。

    有个16的男孩,从进咨询室就一直低着头不说话,不管怎么样就是不开口盯着自己的手指,后来把他的父亲支开,让他抬头看着我,他才勉强看了一眼,很慌张的又低下头,像个做了错事而且很害羞的小孩子。

    我只得用陈列一些选择性形容词的问句和他进行一些简单的交谈,当他听我用了一些看起来比较流行的2b之类的词汇时,他明显的放心了很多的样子。

    我马上承诺不会把这件事告诉他周围的人,尤其他的父亲,他才说出他的担忧:最近不想上学,不想和女生说话;整天把自己闷在房间里,父亲很担心费了大力气才说服他来到这里的。
  • p
    paul94
    他说事情变成这样,要从前几个月说起,他们家住的是那种院子,邻居家的也是。

    三个月前他到邻居家和自己要好的男生玩,那个男生有个好看的姐姐,大概19岁的样子,那天他突然想上厕所了,很急,回家的话两个院还有点距离,就在他邻居的厕所想要小便。

    可是进去就傻眼了,他自己家没有姐妹,父母和他上的厕所是分开的,而去邻居家的厕所却赫然发现有一个大纸篓,里面红红白白的放着半篓子用过的女生卫生用品,他不知怎么回事人后感觉身体一热,然后他知道自己那个有反应了。
  • p
    paul94
    鬼使神差他顺手拿了旁边半包卫生棉里的一片檫试了几下,怕被人发觉,他把那片卫生棉又轻轻按原样包好放回原处,努力恢复开头的样子。

    伺候的几个月里,他一直觉得他不应该把那片卫生棉放回原处的,要是邻居姐姐用了,上面又他的精子,然后与那个姐姐的卵子相遇在体内会不会怀孕,到时候肯定会怀疑到自己。

    他整天被这个想法吓得寝食难安,最后都不想上学,不想见别人尤其是女生........

    在最开始我向他解释一个性的常识,女性月经期间是不可能怀孕的,而且是通过哪种方式,这些缓解了他的疑虑,然后后面帮他进行一些青春期少年的正常心理辅导,孩子终于有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 p
    paul94
    当然这些都是些比较特别的病例,还有些比较普遍的例子。

    李先生年过三十,是位工程师,负责监管某工地工程进度。接管这项任务不久后,他赶到了医院心理科,请求专家帮助。

    “这个工程项目很重要,我感觉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在每天听到手机响,我就非常恐惧,生怕工地又出了什么状况,人感觉很焦虑,情绪也很低落,还常常失眠。”李先生说。
  • f
    fffhxy
    mark
    学习下
  • p
    paul94
    发展到后来,李先生对手机的厌恶情绪越来越强烈,他经常一回家就把手机关掉,希望借此回避所有问题。

    但关掉手机后,李先生又担心万一领导有急事却找不到他,会出更大的乱子,结果越来越烦躁。

    像李先生对手机的恐惧,其实是对工作过度紧张所致。

    手机只是发泄情绪的一个载体,是因日常工作压力和负荷过多产生的恐惧感,表现在手机上。

    其实还有很多人像李先生一样受长期的压力所致对某一载体产生恐惧的。
  • p
    paul94
    手机恐惧症的患者多半潜藏某种压力,患者本身调适能力低,会产生自律神经失调的晕眩、颤抖等症状。

    用手机而产生情绪失调的个案越来越多,比如,在公共场所只要听到别人手机响起,就会不由自主紧张,不断检查是否自己的手机在响,甚至连听电台音乐或餐厅播放轻柔的音乐,都会怀疑是手机声,还出现胸闷、晕眩甚至全身颤抖的症状。
  • 左边麻木
    楼主,这样说,我仔细回想了下我的日常行为和想法,让后和一般人做一下对照,貌似也有不少问题,我还一直认为我这是不走寻常路啊,比如我有个怪癖,看见猫在哪个角落里晒太阳,我经过看见了就会习惯性的猫的尾巴摆放成C的状态,都说这就是强迫症的症状,但是我觉得我 这么做也没碍着别人,更没伤害猫,没什么大问题
  • p
    paul94
    这是科技产品伴随压力产生情绪、精神障碍,其透射的是隐藏在背后的工作、生活、家庭压力。

    这些人通常不需吃药,注意自我心态调整,情绪困扰大多会不药而愈。但倘若压力越来越大,自己无法正常排解,发展到后来可能会引起焦虑、失眠或抑郁,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这时就要到医院向医生寻求帮助,医生会通过认知模式的调整和建立,帮助患者克服情绪障碍。
  • p
    paul94
    手机恐惧症的患者多半潜藏某种压力,患者本身调适能力低,会产生自律神经失调的晕眩、颤抖等症状。

    用手机而产生情绪失调的个案越来越多,比如,在公共场所只要听到别人手机响起,就会不由自主紧张,不断检查是否自己的手机在响,甚至连听电台音乐或餐厅播放轻柔的音乐,都会怀疑是手机声,还出现胸闷、晕眩甚至全身颤抖的症状。

    这是科技产品伴随压力产生情绪、精神障碍,其透射的是隐藏在背后的工作、生活、家庭压力。这些人通常不需吃药,注意自我心态调整,情绪困扰大多会不药而愈。

    但倘若压力越来越大,自己无法正常排解,发展到后来可能会引起焦虑、失眠或抑郁,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这时就要到医院向医生寻求帮助,医生会通过认知模式的调整和建立,帮助患者克服情绪障碍。
  • p
    paul94
    最重要的是,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要积极调整工作、生活节奏,以积极心态应对。只要学会自信和放松,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就一定会克服电子信息产品的恐惧。

    还有,心理疾病不仅仅是你所想象的名人、中年人、青少年的专利,儿童和老年人患心理疾病的几率也在逐步的增大。

    多多春节后8岁了,节后无缘无故烦躁易怒,时常在家发脾气、掀桌子、摔碗,与同学也处不好,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班里的集体活动毫无兴趣,成绩飞速下降。变得爱哭泣,经常说自己很笨、没出息,并夜眠不实,常说梦话,早醒。

    几经周折,终于来我咨询处找到答案:多多患上了抑郁症。
  • e
    eastwoodwest
    天渊
    何处
    午饭早
  • p
    paul94
    学龄前期由于语言和认知能力在这一年龄阶段还未充分发展,主要通过非语言举动来表达抑郁情感,其抑郁心境主要为感受不快乐、兴趣丧失、对过去喜欢的游戏也没有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不与小朋友玩耍、常常哭泣、退缩、活动减少。

    学龄期儿童除可表现与学龄前儿童相同的症状外,还可表现为自我评价低,自责自罪;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思维能力下降;活动减少,兴趣减退,拒绝参加学校表演,丧失对玩耍的兴趣,或玩耍活动的次数有限;可产生抱怨、厌烦情绪,如抱怨没有朋友,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

    此期儿童已能述说感到不愉快和有自杀的思想,以及对活动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减少等。
  • p
    paul94
    儿童抑郁症的表现与成人抑郁症表现明显不同。

    临床上,还应该与应激反应、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绪障碍、品行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等疾病鉴别。

    儿童抑郁症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一样非常严重。

    所以,对儿童抑郁症的识别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儿童也可能患上抑郁症的这个现实。
  • A
    Al ̄Bert
    马克
  • p
    paul94
    再来说下很多老年人都可能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老葛快70岁了,以前在园林部门工作,身板一直很硬朗。

    去年,他去医院探视患肺癌的大表姐,从那以后,心情便一落千丈。

    大表姐插着导管痛苦不堪的情形,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从此他经常感到胸闷、喘不上气,怀疑自己的心、肺都出了毛病,有时甚至感觉严重窒息,仿佛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儿女陪着他到好几家大医院去看过病,但始终查不出明确的病因,一年半下来,家里花了近2万元医疗费。

    开年后,老葛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来心理咨询,经过10天的治疗,他的“心病”开始消除了,一家人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 p
    paul94
    你这也是强迫症的一种,这种强迫症确实表现得无伤大雅,也没给你和他人造成很大的困扰,很多人称之为有趣的怪癖,但是如果你是看到一个自由可摆动的类似猫尾的线条就想弄成c状的话还是或多或少会造成一定的自身困扰的,你这样的动作不应该特意的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越是关注,你越会有这种倾向,你可以养只猫,试着抚它的毛和头的其他部位和它增进感情,这种心理暗示会慢慢改变你的
  • p
    paul94
    其实这种症状只是比较轻微的强迫症状
  • p
    paul94
    老葛的情况是典型的“疑病症”。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疑病症”属于心理问题躯体化的一种表现。

    这种病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一部分过分关注,总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而且常常在感知方面产生某种与他所假想的病症相符的幻觉。

    严重的甚至真的会产生某种生理症状的变化。只有进行心理治疗才能奏效。

    大多数老年人对自身的健康都十分关心,有时甚至是过分关心,这是正常现象。

    对疾病的恐惧与担心,容易导致老人终日紧张焦虑、多愁善感、忧心忡忡,甚至万念俱灰,有种坐着等死的感觉。

    这不仅会大量消耗老年人的精力,也会影响到老年人和子女的家庭关系,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 p
    paul94
    子女要经常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每年带老人去医院进行全面体检。

    老人“疑病”多是由孤独感伴随而生的,因此子女要尽量不让老人感到孤独和无依无靠,只要老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并不孤独,自然就不会疑神疑鬼。

    由于老年人比较敏感,对于身边同事、老朋友的故去更容易有悲凉之感,因此子女要学会引导老人的不良情绪。

    老年人自己要正确看待人的生老病死。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就是对子女最大的安慰和家庭最大的幸福。

    很多老年人闲暇时喜欢看医学书,看到书上写了什么症状,喜欢“对号入座”。这种心态一定要改一改。
  • 左边麻木
    楼主啊,尽快更新吧,我都看完了,在你发帖的过程中估计正有一些人已经精神分裂了的,速度
  • p
    paul94
    已经是正常速度更新了,关于自己或身边看到的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和案例,大家可以在这里交流交流
  • p
    paul94
    这些都是一些你可能有听说过的心理案例,还有些你可能闻所未闻,但它们都真的发生过,不要觉得心理疾病离我们这些人很遥远,偶尔的心情低落的确是正常的,但是人长时间被一些可怕的情绪围攻,就好像身心里埋藏了一个随时可能点燃的炸药包,这就不得不引起重视了,不管是前面说的名人还是普通人,从小到老都可能遇到一些心理疾病,有的是儿时挥不去的梦魇,有的是长期的逼迫而形成的扭曲,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中,有多少是活的真的洒脱向上心里没有难拂去的尘埃的。

    大家皆是凡人,所以心理疾病并不是你想的那般遥远。
  • p
    paul94
    感觉自己有心理问题的童鞋可以找我交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