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语音偷窥实锤

  • 蚂蚁的味道
    早上看见冰箱里有一袋车厘子,老婆说是别人送的,又谈了几句。
    现在发现百度贴吧就出现这个广告。没有装拼多多,也没有输入法搜索。
  • c
    catfish527
    最近到处都是车厘子
    神秘人
  • c
    cgy
    2楼真相了
  • f
    fslong2020
    D版也有主题在讨论车厘子
  • m
    markland
    上周在朋友家看到朋友家里有那种底下一根铁丝连着乒乓球,可以练习打球的。就觉得很好玩聊了一阵。回家晚上开淘宝就看到推送了 。
  • 蚂蚁的味道
    但是今天之前都没有收到过推送
  • 蚂蚁的味道
    之前没有看到那个帖子
  • a
    amazingd
    广告后台都连在一起的,而且运营商也参与了防不胜防,凑合着过吧,反正都是智障推荐
  • b
    boby7pir
    前几日和同事聊了十几分钟西交大少年班的事情,晚上网易新闻推送西交大校长讲话和出席活动的消息
  • q
    qinghe1987
    恰好这个季节罢了
  • 计划开一个
    中午再谈谈巴旦木试试,孤证不立
  • 猫了个咪的
    回复5#markland

    你这种情况估计是通过淘宝位置信息及路由基站判断出好友关系,然后进行了好友商品推荐,用不着偷听你的谈话
  • l
    luowutao
    对这个问题,我提出我的意见:第一,从技术的角度讲,手机偷听是绝对可以实现的,这个没什么问题。第二,我们生活中碰到的绝大多数类似你碰到的情况,绝大多数都不是手机偷听造成的,而纯粹是个“心理误解”!
    在逻辑学中有个先验和后验的概念,我这里借用“后验”来解释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听到、看到、想到海量的信息或者字眼,而这些字眼是典型的高频词汇,比如楼上大家说的诸如水果、眼镜、玩具、房子等等,也就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正是因为司空见惯,所以其实我们的大脑虽然接收到了这些信息,但是却会自动的过滤掉,或者说把让他们退居“二线”,即形成了一种潜藏的信息库(类似于潜意识),这个信息库中的信息我们平时并不会主动关注,而一旦哪天我们无意中看到了或者听到了这个字眼,大脑就回产生一种逆向的回顾:啊,原来是这样!实际上是大脑信息的一种时间上的逆向回顾机制,我把这个称之为“后验”。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家碰到的所谓的“手机偷听”事件,实际上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手机上推送的那些令人吃惊的信息,其实早就存在我们的大脑里,只不过处于休眠状态,我们自己是不知道的,正是这个推送的信息,唤醒了这个休眠信息,从而让我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甚至是惊悚的感觉!说到底,还是潜意识的问题,我们“知道却不自知”而已!
  • l
    luowutao
    一个经典的正向的试验是:电影院里播放电影时,在连续的胶片中插入一些不连贯的广告帧,用肉眼看是无法明显看到的,因为帧率太高,但是大脑实际上可以“看到”这些信息,这个试验可以导致广告商品销量的明显上升。
    一个反面的实验是:一大群人,一大堆手机,关在一个房间,长时间讨论一个“非高频话题”,比如“摇把”,你看这个摇把会不会推送。
  • T
    TheROCK
    你说个别的,看推不推荐
    不然就是二楼的原因
  • 都市乖乖宝
    也无碍的。一个平头百姓收集你信息充其量就是推广告。更何况一般人的信息,也都是程序分析。 依旧存活的SE
  • 玛丽隔壁的老王
    这个早已验证
    几个人在讨论咖啡
    一会手机星巴克就推送5折券给我啦。小米10 Pro
  • n
    nokr
    这几天到处都是车厘子广告 iOS f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