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想法,返回舱做上能量回收,然后用来反喷制动。示意图(47楼加学科图)

  • g
    gerry1
    这个可能需要开挂
  • w
    wsyx87930
    与返回舱处于同一系统的装置没法把能量回收用在自己身上,除非你收集返回舱的能量用于另一个发射舱啥的
  • w
    wwwEagle
    回复3#wsyx87930

    原理上可以,比如做个涡轮发电加离子电推。实际上科技水平还没到。
  • w
    wsyx87930
    这跟利用势能能搭上关系?
    凭我依稀还记得的一点物理常识感觉很难做到
  • 舒南
    几个降落伞就完成的事儿,何必费那么大的力气。
  • w
    wwwEagle
    回复6#wsyx87930

    势能很容易变动能,动能变热能再变电能(火电)或者直接变电能(风电)理论都很成熟了,电能怎么用都行。
  • w
    wsyx87930
    那其实还是降落伞的原理。。
  • w
    wwwEagle
    回复9#wsyx87930

    要是减速把电用完了就和降落伞差不多,要是还剩点就不一样了。
  • F
    FQX
    同步轨道上装个滑轮iOS fly ~
  • q
    qinghe1987
    入口难控制,很可能翻滚
  • t
    tiret
    让高速物体减速,不消耗能量似乎不可能。
  • w
    wallace7498
    这个图是人在放屁
  • m
    monkeyfunc
    楼主的物理是语文老师教的。
    尖端是压力最大的地方,留多小的口也一样比旁边的压力大,根本不会反喷。而且旁边再大的口投影面积都很小。
    空气动力学是很复杂的东西,你的理念是类似做永动机。
    能量守恒原则,从太空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势能极高,最终只能转化为热能,让其表面燃烧是最好的释放能量方法,空气动力已经没多少意义。
    比如陨石落地之前的大部分能量已经通过燃烧转化掉了,大部分没落地已经燃烧掉了,要不是空气,地球表面就和月球表面一样了。
  • s
    songco
    效果和把自己方降落伞差不多你也不能说没效果是吧

    另外很容易翻过来,当然自己当降落伞的效果不变~ I have spoken
  • a
    aiqindao
    这个图的思路和永动机一样,你怎么保证让气流按照你的箭头方向来走?红色箭头那里不靠外力怎么产生高压? iOS fly ~
  • b
    bluefeather17
    一句话 楼主是掉在沙坑里,然后拽着自己头发拽出去的想法
  • f
    freerock
    喷神看来初中没毕业啊
    在哪读的? iOS
  • 量子基金
    这是永动机的思路
  • c
    clive
    纯理论看,能量消耗最大的是在再入段,速度和高度,冲击大气层,转为摩擦热。而能量需求是再入后大气内机动,以及着陆前缓冲。时间上不一致
    如果能解决能量储存,理论上可行。但是重量体积都受限,要达到要求的功率和转化速率,当前科技都解决不了
    假设解决了储存问题并转化为化学能,有了额外能量来源,LZ的图就不算永动机了,但是没有新意
    因为高速有冲压发动机,低速有喷气发动机,和LZ的图只是气道设计不同
    可以看下战斗机发动机加燃料在整个系统中的占比,飞船如果只是着陆前缓冲一下,用降落伞啊
  • 流年
  • 故都的秋
    现在大家看看,我们这种返回舱和老美的航空飞机差距有多大? iOS fly ~
  • s
    se_happy
    能量只能转移,请问势能转换到哪里去了?HiPDA·NG
  • M
    Middle-Men
    设计理念都不一样东西没法比吧
  • a
    artech
    还用这么麻烦,绑上几个地板喷子就行了,记得要对称!
  • 舒南
    用最可靠的手段达到最想要的目的就可以了。弄得再高大上,还不是淘汰了。
  • w
    wyybeyond
    老早就有这样的想法和设计,甚至已经验证过了
  • n
    notrue
    第一句就这么直白,真的好吗?

    楼主还是重新学一下物理吧iOS fly ~
  • l
    luowutao
    回复1#open


    搞这么复杂干嘛,降落伞不就是搞这个的?!
  • H
    Heerochen
    LZ的物理不行啊。如果内压很大(要起到能反冲的效果),必然外部进气口的压强也很大,也就进不了气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向一个液压煤气罐里吹气的难度,就秒懂了。

    如果内压小,外部气体能进入,那么你这个反冲压力也很小,基本没啥用处。这个类似于吹空气球。气球内部没空气的时候,你很容易吹气;气球内部高压的时候,你就得借助打气筒了。想一下也秒懂了。

    换个例子就很清楚了。飞机的喷射发动机(或者返回舱的喷射发动机),都是靠高效的燃烧,在密闭空间内产生巨大的压力。压力完爆你这个无数倍。

    要么就是降落伞的原理,靠空气阻力。

    这两种模式,都是简单和高效的。而你的这个模型,是放弃了这两种模式的长处,取了这两个模式的短项,组合想实现一个美好的结果。但实际是弱弱联合,即没有降落伞的大阻力,也没有内燃机的高压力,没太大意义。
  • 星辰大海
    我以为楼主是开玩笑的,没想到是认真的
  • z
    zglgg
    这图像屁股一样的东西一下就会灌满风吧
  • s
    songco
    水……

    你做个空心的大铁球还能漂水上呢,然后呢,大铁球就能漂天上了?


    感觉牛顿管不了楼主了~ I have spoken
  • z
    zjmng
    哎,年纪大了。
  • k
    kil
    阻力来了你怎么让他维持这个形态
  • t
    tiret
    返回舱是既要降低势能(从高处落到地面),又要降低动能(不能高速撞地)。因此必须将初始的高势能和高动能都给它消耗掉。

    将其转化为热能是最简单明了的方式了。此时我们要考虑的不是如何节能,而是如何耗能。只不过耗能步骤要控制好,不能过分集中于某一时段,以防高热造成损害,具体方法应该是想办法拉长整个耗能阶段。
  • x
    xhxdbxz
    这跟永动机不是一码事吧?始终是有能量输入的啊。不过,技术上几乎不可能。如果真能把动能高效转化为电能,那飞船的下降速度肯定就控制住了~
  • h
    huiger
    楼主都没有说清楚最后时能去哪里了?
    常规都是转化成热能,就算是降落伞也是转让了热能,楼下有人说了,燃烧是最直接的方式。转化其他能量效率太低了。
  • P
    PEN
    这样子,会成陀螺,楼主好好想想
  • f
    fock
    我觉得回收火箭的困难是火箭下降速度实在太快,在极短的时间里势能转化成了动能,这可能是这种情况下能量转化最快的方式了。还有一部分通过摩擦转化成了热能。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这个极短时间内把势能(或者动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火箭你携带的物资有限,因为发射成本很高。
  • 舒南
    重量 可靠性 经济性都不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