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口语用语和腔调这问题应该也是无解了吧

  • q
    qqqqqq
    昨晚看《飘》,中央编译社黄健人版的,权威性应该没啥质疑的,翻译水平想必也是极好的(没看过原版,只能“想必”)。
    问题还是在对白上,黄本人我记得不是北京人,但是译文里面却有很明显的京腔,比如“哥儿几个”,“昨儿个”,“赶明儿”,“没准儿”,“这算个啥事儿”,类似的北京话和儿化音到处可见。

    大概也是因为中文口语地区差异太大,如果用标准普通话就失去了口语的韵味,甚至会偏离原作中口语腔调对角色塑造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口语化就只能默认是京腔了吧。这问题应该也是无解了。
    但总觉得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嘴里飙北京话太出戏了,呵呵。
  • s
    specter
    咖啡汉面包
  • S
    S.UNDAY
    一般都是人民文学和上译最权威
    中央编译什么时候成权威了?
  • 0
    000月
    北方腔喷了
  • e
    emmer
    文学翻译哪有标准可言

    大原则就是动态对等,尽量保证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得到的信息和感受相等

    不同的国家文化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对于这些无法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对应存在的部分就只能采取归化手段,但是归化的程度也是取决于译者个人的标准了
  • M
    Minstrel_boy
    我翻译的时候尽量不用地域性强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哪怕会带点翻译腔
  • r
    reg-neo
    中央编译社和中央编译局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