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D版律师分不清代买和冒用

  • 四维
    我叫你帮我买机票,无论是口头上,微信上,还是签了合同,总之我授权你帮我买这次去xxx地的机票,这个叫代买

    但你这次帮我买完机票后,继续保留我的信息,然后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买其他机票。这个叫冒用

    谁还说被保险公司告的那个女的只是代买机票,没违法的,自己想想你亲人没通知你,就把你银行卡的钱代你取光的情景。 人生如梦
  • c
    cftc9
    你这次帮我买完东西后,继续保留我的购买信息,然后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下次利用这些信息给商家向我推销物品(并且你从商家那里牟利),这叫大数据
  • 四维
    你可以推销,但你不能让快递直接把东西扔到我家们,然后说,我大数据猜你需要这个东西,所以问都不问你,我直接扣了你钱把这东西卖给你。 人生如梦
  • s
    stevenmao
    法外狂徒讲的好。
  • 四维
    你看d版说的不是够不够入刑,而是说只是代买,无罪。

    你贴的好歹说了违反法律不当得利。 人生如梦
  • c
    cocacola_co2
    其实这些都是打嘴仗,我相信如果有人冒用他人身份代买十万次机票,只要没有薅羊毛,绝对没人管没人查,哪怕被冒用人举报也不会管你的,公安多数时候都是和稀泥不立案。

    这次的核心还是在于金融大佬觉得利益被侵犯,而且绝不能纵容姑息,不然的长此以往岂不是会有被吃空的风险?

    问题是你们想过没有,保险业精算师设计那些险种赔付条款等的时候,经纪人拼命推销的时候,理赔员脸色难看的时候,难道不是吃投保人?

    只许你用规则(而且还是自己设计的)吃别人,不许别人用规则(而且还是被吃的人设计的)吃你?州官放火百姓点灯? iOS fly ~
  • 小ABC
    回复6#四维

    这个女的要定罪 也只有侵犯公民信息 这些, 说是代买 诈骗那个 也不成立,这里面也有详细举例了。反正我站此女不构成诈骗罪
  • l
    lanwater
    最后几段不专业的举例暴漏了 iOS fly ~
  • T
    Tension
    我真是惊叹如今社会的三观,这么多人为诈骗犯洗地,那些律师发声可以理解,蹭热度出名就是律师得益所在,普通人图什么洗地,都是为了什么自由权利?
    冒用身份,虚假合同,根本没得洗。别扯什么法无禁止即可为,法律绝不允许冒用和违反合同精神。 iOS fly ~
  • j
    jqm800
    延误保险理赔的话,应该赔给乘机人吧?这女的都自己占有了,300多万呢,不算犯罪? iOS fly ~
  • z
    zyapc
    被人装空子,得感谢那人啊,赶紧把漏洞修复才对。
    典型的壕大众羊毛可以,被人壕羊毛就不开心了
  • p
    pzc
    我想所谓的被冒用的那些亲朋好友有没有告他。那些亲朋好友是不是知情的。甚至是参与了,分享了其中的利益。如果是保险公司,为什么以那两个罪名来告他呢,那我们就来分析那两个罪名是否成立。我就想问他究竟有没有犯保险诈骗罪。如果亲朋好友都出来证明是代买,那这个罪名成不成立呢。
  • 湘南和也
    大家耐心等一下吧,看法院怎么判,这也许是第二个南京扶老人案。如果法院判了无罪,大家就跟着做就好了,地板的羊毛党也不用担心了。
  • d
    dreamlocus
    学习了
  • t
    troyzheng
    回复14#湘南和也


    如果判无罪只会导致保险公司以后卡得更严甚至停售。受伤害的只能是普通消费者。
  • 吉祥的云
    来来来,你三观这么正,你给我说一下司法上什么叫诈骗犯,什么叫虚假合同?
    "法律上绝不允许违反合同精神",你知道合同上要是没有约定违约的处罚,违反合同屁事没有吗?
    你给我说说那个机票和延误险合同上是怎么约定的,三观端正的大佬?
  • 吉祥的云
    一个扶老人案的地方,你不要指望当地法官的专业和良心。
  • 小ABC
    回复17#吉祥的云


    是啊,我是真搞不懂那些人有哪些自信觉得自己比律师还分析的专业 比律师还懂法。。。 D版有些人真的.....服 莫非那些人就是法律本法?
  • T
    Tension
    回复17#吉祥的云
    自己去看那个列举众多保险公司延误险的帖子,细则有没有说要求实际乘坐才生效,就别再选择性失明了。
    不坐航班光薅人家延误险还能理直气壮也是醉了,活该抓起来,判多重另算。
    来,直达
    https://www.hi-pda.com/forum/vie ... p;extra=&page=1

    iOS fly ~
  • l
    logic90
    按照知乎这个人的说法,他认为延误险是赔的航班延误发生这件事,完全是赌的概率

    但是,这个是不一定的。。。有的保险明确写了,赔的是延误造成的损失,并不是赔概率本身

    所以,他这个说法就解释不通了。。。

    实际上,很多延误险是要自己报出险的,要提交被保险人损失的证明资料的HiPDA·NG
  • 小ABC
    回复21#logic90


    对 你说的这个也在理。 你看看这几个回答。 我觉得也确实说得对

    6/12/2020 (6 封私信 / 13 条消息) 如何看待南京一女子利用航班延误骗保 300 多万元?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0502115/answer/1275039308 1/2
    一、航班延误险是什么?
    航空延误险,简称航延险,大意是说,合同双方,即旅客(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保险人),签订关于航
    班延误的保险合同,当发生合同约定的航班延误的情况时,航空公司给付旅客保险金的险种。
    在不同的合同中,一般对延误原因、延误时间会作出具体的约定,但是,投保人是否登机, 并不影响理
    赔。
    二、并无保险诈骗的行为
    刑法第198条规定的保险诈骗罪罗列了五种具体的保险诈骗行为, 有其中之一,才可成立犯罪: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
    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在本案中,保险标的(航班的延误)是真实存在的,也不存在编造延误原因或夸大延误损失(延误时
    间),财产损失和被保险人伤亡更与本案无关,显然根本不存在任何一种保险诈骗的行为,从 规范要件
    上,就不可能成立保险诈骗罪。
    三、不成立保险诈骗罪,能否成立诈骗罪?
    1、虚构 的事实是什么?
    有人提出,案件中的女子虚构了“我要登机”的事实。
    但首先,“我要登机”是签订运输合同的动机或理由,不是一项虚构的事实。无论女子是否真的想登机,
    都不影响运输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其次,运输合同中,女子的合同义务是支付价款,在履行这一义务之后,是否“登机”仅仅是航空公司是
    否需要开始履行合同义务的标志 。
    再次,保险合同是独立于航空运输合同(机票)的另外一个合同 。女子是基于保险合同而取得财物, 不是
    基于运输合同。
    综上,如果要评判女子“先买机票,如果航班没延误就退票”这一行为的恶意,也只是在破坏航空公司的
    正常生产经营,但并没有使航空公司陷入错误 认识。
    如果一定要说“虚构事实”,那也只限于“以理财为由骗取亲友身份信息,冒用亲友身份订购机票”。
    6/12/2020 (6 封私信 / 13 条消息) 如何看待南京一女子利用航班延误骗保 300 多万元?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0502115/answer/1275039308 2/2
    2、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方法上:基于 保险合同而取得理赔款,并非“非法占有”。
    在案例中,保险合同的约定是“航班延误时,理赔”。
    女子不断重复满足“航班延误”的条件以获取理赔款,并未破坏正常的保险理赔规则,而是完全符合规则
    的行为。因此,这一行为虽然有一定的恶意,但并不是将红包“非法”占为己有,而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
    内,合法地取得理赔款。
    法不能强人所难。作为刷理赔的人,既未使用规则漏洞,也未越过这一规则。按一般人的标准,她对自己
    行为的认识就是不断地“刷”,是合理利用规则的重复劳动,而不是将不该自己得的东西强行纳入占有。
    因此,在“一般人”的标准来判断,这不是非法占有。
    身份上:基于假冒身份取得的理赔 款,属于“非法占有”。
    如果女子仅仅是利用自己身份恶意刷保险理赔,尽管明显不合理,但不能直接把“不合理”等同于“不合
    法”。
    但是,她骗取或假冒了他人身份去刷理赔。这部分理赔款显然不属于她通过正当途径应得的收入,确实属
    于“非法占有”。
    3、是否基于“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
    首先,我看到有新闻提及这种航班延误险不是人工核查,而是系统自动赔付。即交付理赔款的,实际上是
    基于逻辑判断的“程序”,而不是“人”。信用卡诈骗罪里面,把银行ATM拟制为人是有明确法律的规
    定,但是基于逻辑判断的程序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应草率拟制为“人”。
    其次,抛开这一争议不谈,如果把保险公司视为被骗的人, 那还有一个问题:保险合同和赔 付理由都是真
    实的。尽管女子作为保险合同的一方虚构了身份,但是产生保险合同的机票真实存在,保险合同真实存
    在,航班的延误也真实存在,无论签合同的人是否虚构了真实身份,保险公司基于合同约定而向“签合同
    的人”交付理赔款,同样没有产生“错误认识”。
    综上,尽管女子冒用他人身份,也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是保险公司并不是基于错误的认识而支付理赔
    款,不应 认定为诈骗罪。
  • T
    Tension
    你这么说在歪曲事实,正确的表述是网友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没见过人家自称比律师还专业,到你嘴里就给人加戏加台词下定义?
    再有,你凭什么认为律师就不会错?你规定的? iOS fly ~
  • 5
    52manhua
    如果还有 投机倒把 罪的话,倒是可以套进去...
  • l
    logic90
    所以,这事还是要看她的具体的保险合同和条款

    延误险的合同条款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些年也因为类似的事情发生,有过有很多次的升级HiPDA·NG
  • t
    troyzheng
    回复19#小ABC


    律师也不是什么法都懂,至少在我的专业领域我已经见过太多不懂装懂的律师了

    另外,即使专业权威人士对法条的理解也很可能大相径庭。
  • x
    xun150
    不当得利还有得讨论吗?退一万步说所有的事都没问题,钱怎么装到自己口袋的?按说理赔应该给的是投保人吧?这些亲友她肯定没都摆平,否则这事出不来。
  • 小ABC
    回复23#Tension

    律师按照法律规则分析的, 没错么? 这不是写作文,这是做数学题,答案是唯一的。
  • 淘子
    我太喜欢这种答案了,清晰明了,对我们这种法盲一目了然,先不说对错,但人家能根据现有法律条款逐一来论证他的观点这点就有理有据了。
  • 小ABC
    回复25#logic90

    看后续把 挺好奇的
  • 小ABC
    回复29#淘子

    可是很多d友不根据法律规则去聊法律啊有啥办法呢
  • t
    troyzheng
    此外,航延险与其他险种一个重要区别是什么?你买了车险,出了事故,你需要报险。航延险需要你报险吗?不需要的。这是航延险与其他险种的一个重要区别。

    ?如果南京女子故意隐瞒自己没乘机的事实,向保险公司索赔,或许与虚构还沾点边。但是,南京女子没去索赔啊。航延险的设计就是——只要延误,自动理赔。南京女子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什么都没做,钱是保险公司主动打过来的。这最多是个不当得利。



    这律师怕不是对延误险最基本的认识都有问题。
  • T
    Tension
    不同意,法律绝不是数学题只有唯一解,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因果导致最后的判决书也充满未知数。那些律师都在蹭热度,他们发言的目的根本就没什么正义可言。
    建议看看日剧legal high,胜者即是正义。 iOS fly ~
  • T
    Tension
    律师这个职业只会拿出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证词,他们不是为了正义和道德工作,他们是为了自己所在的立场能赢。 iOS fly ~
  • P
    PDA5566
    这时候就需要大陪审团制度了~ 其实就是抛硬币。
  • T
    Tension
    回复35#PDA5566
    对!司法制度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下不断完善前进,朝着稳定治安的抑制力存在,律师与法官才是战斗的主角,民意,道德,第三方律师的观点,根本就是看戏的,吵起来真是醉了,有什么必要费劲争辩呢,拭目以待,这个最终判决结果万众瞩目。 iOS fly ~
  • x
    xiaotuo
    个人意见,自己买再多,不涉及刑事责任,用他人身份代买并受益,涉嫌诈骗。

    同行基本这个意见为主。
  • 湘南和也
    回复22#小ABC

    看怎么解读法律吧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这个案例完全可以说投保人编造保险事故,因为她根本没有去做飞机,哪来的保险事故?
  • t
    tantalus.lee
    律师只是自己的观点而已,律师的观点法院能认十分之一都不错了,你想想一个案件两边律师至少两个观点,也就是至少50%的错误率。
    更别说法院经常两边律师观点都不认。

    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律师一般都往无罪扯,因为这是安身立命挣大钱的基础,律师说这有罪还怎么挣钱?
    iOS fly ~
  • t
    tantalus.lee
    没详细研究这个案件,但即便不构成保险诈骗罪,普通的诈骗罪没跑了,冒用身份的行为构成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非法获利,怎么都符合诈骗罪构成。

    我知道你是专业律师。 iOS fly ~
  • c
    codasky
    就我自己理赔经验来看,延误险理赔需要登机牌和延误的相关证明(比方说飞常准或者航旅纵横的航班截图),拍照给对方(微信公众号)才能理赔。

    说自动打款的这位律师有没有证据?怕是没理赔过延误险吧。
  • 湘南和也
    因为这一次判决会影响之后的类似案件,所以他们急很正常。
  • 布达佩斯
    回复3#小ABC

    说得好,
  • p
    pocketsnail2003
    这个案子如果不这样判,而是判她诈骗不成立,让原告败诉。出来反对秀自己法律专业的一定还是那帮公知自媒体律师。
  • f
    fengwa
    这里不是律所,不要过于高看,就算是律所也有半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