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商君列传》的这段感触颇深

  • 毛利元贞
    其实有时候读史记就会觉得人总是在重复着相似的事情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曰:“仆弗敢愿也。孔丘有言曰:‘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仆不肖,故不敢受命。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仆听君之义,则恐仆贪位贪名也。故不敢闻命。”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赵良曰:“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一救荆国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由余闻之,款关请见。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於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於府库,德行施於后世。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此五羖大夫之德也。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也捷於令。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为教也。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於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

    =====================================================================================================================================================

    商君出任秦相十年,很多皇亲国戚都怨恨他。赵良去见商君。商君说:“我能见到你,是由于孟兰皋的介绍,现在我们交个朋友,可以吗?”赵良回答说:“鄙人不敢奢望。孔子说过:‘推荐贤能,受到人民拥戴的人才会前来;聚集不肖之徒,即使能使成王业的人也会引退。’鄙人不才,所以不敢从命。鄙人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不该占有的职位而占有它叫做贪位,不该享有的名声而享有它叫做贪名。’鄙人要是接受了您的情谊,恐怕那就是鄙人既贪位又贪名了。所以不敢从命。”商鞅说:“您不高兴我对秦国的治理吗?”赵良说:“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叫做聪,能够自我省察叫做明,能够自我克制叫做强。虞舜曾说过:‘自我谦虚的人被人尊重。’您不如遵循虞舜的主张去做,无须问我了。”商鞅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开,男女老少同居一室。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大造宫廷城阙,把秦国营建的像鲁国、卫国一样。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百里奚)比,谁更有才干?”赵良说:“一千张羊皮比不上一领狐腋贵重,一千个随声附和的人比不上一个人正义直言。武王允许大臣们直言谏诤,国家就昌盛,纣王的大臣不敢讲话,因而灭亡。您如果不反对武王的做法,那么,请允许鄙人整天直言而不受责备,可以吗?”商君说:“俗话说,外表上动听的话好比是花朵,真实至诚的话如同果实,苦口相劝、听来逆耳的话是治病的良药,献媚奉承的话是疾病。您果真肯终日正义直言,那就是我治病的良药了。我将拜您为师,您为什么又拒绝和我交朋友呢!”赵良说:“那五羖大夫(百里奚),是楚国偏僻的乡下人。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想去当面拜见,要去却没有路费,就把自己卖给秦国人,穿着粗布短衣给人家喂牛。整整过了一年,秦穆公知道了这件事,把他从牛嘴下面提拔起来,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人没有谁不满意。他出任秦相六七年,向东讨伐过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国君,一次出兵救楚。在境内施行德化。巴国前来纳贡;施德政于诸侯,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见。由余听到这种情形,前来敲门投奔。五羖大夫(百里奚)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载于史册,藏于府库,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五羖夫死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呼声。这就是五羖大夫(百里奚)的德行啊。如今您得以见秦王,靠的是秦王宠臣景监推荐介绍,这就说不上什么名声了。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就说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上边的行为比命令百姓更为迅速。如今您却违情背理地建立权威变更法度,这不是对百姓施行教化啊。您又在商於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诗经》上说:‘相鼠还懂得礼貌,人反而没有礼仪,人既然失去了礼仪,为什么不快快地死呢。’照这句诗看来,实在是不能恭维您了。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您又杀死祝欢而用墨刑惩处公孙贾。《诗经》上说:‘得到人心的振兴,失掉人心的灭亡。’这几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呀。您一出门,后边跟着数以十计的车辆,车上都是顶盔贯甲的卫士,身强力壮的人做贴身警卫,持矛操戟的人紧靠您的车子奔随。这些防卫缺少一样,您必定不敢出门。《尚书》上说:‘凭靠施德的昌盛,凭靠武力的灭亡。’您的处境就好象早晨的露水,很快就会消亡一样危险,您还打算要延年益寿吗?那为什么不把商於十五邑封地交还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您还要贪图商於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政教为荣宠,聚集百姓的怨恨,秦王一旦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秦国所要拘捕您的人难道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就象抬起足来那样迅速地到来。”但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

    [本帖最后由 毛利元贞 于 2020-10-31 16:28 编辑]
  • j
    jmmouse
    正好两小时前听到这段,喷了。
    看了原文,司马迁真心牛

    相比商君,对秦孝公起公族的教育更感兴趣。
    一百多年没有一个昏君。纯运气?
  • 毛利元贞
    Posted by Xiaomi MIX 2S
    但爆出个超级天才的嬴政以后,一死就迅速败亡该怎么解释
  • l
    lillikai
    商君书的杀气实在极重,里面的君主简直是如利维坦一般的“所有人的敌人”,实在让人怀疑商鞅本人是否有什么心理疾病,君主论和这本书比起来就像小学生守则那么温和
  • D
    DoloresI
    清朝也没有昏君,只不过有些皇帝比较暗弱
  • 毛利元贞
    Posted by Xiaomi MIX 2S
    其实看了《饥饿的盛世》,我真的有种乾隆有必要做到这个那个地步吗,康熙雍正的时候也没他在权术和控制人民上做到那个地步
  • b
    boban
    昭襄后期昏招频频
  • b
    boban
    其实,你们都忽略了,秦国自己也是个八百多年的老人,只不过比东方六国多活了15年罢了。
  • l
    lizheps
    不是应该讨论商君的吗?怎么变成讨论秦国了
  • j
    jmmouse
    商君几乎是秦制的代名词。

    其实没太看懂LZ的意思,当今有谁可以和商君比?
  • M
    MOTOROLA
    一下子吃的太饱,六国刁民太多
  • o
    omron
    每次读历史,都感觉是在读现代史
    推荐《天朝的崩溃》,看完真的感觉中国的历史就是一种循环
  • 阿哈哈啊
    商君,韩非,李斯,死的都让人痛快。
  • 老魔
    股票大作手利弗莫尔说只有人性是不变的。
  • a
    asdqwe
    感觉泥潭又在讽刺谁
  • 毛利元贞
    Posted by Xiaomi MIX 2S
    因为不信人心

    其实很多时候历史就是无形的手

    成功的人都是有那股执着才能爬到这个位置,但是这份执着会让自己认为自己从被时代选择变成了自己能够左右时代,其实很多历史的选择明明是只要一念之间退让一步获得利益更大,但是他们的执着认为自己不退让也是能够全部拿走所有利益
  • s
    shepherdami
    没错,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上面有些人说什么人心向背之类的,我觉得都是P话,历史其实挺简单的,国运强盛经得起折腾,国君昏庸一点也能有所成就,否则国君再贤明也没用的,国家版的贫贱夫妻百事哀。汉武帝和乾隆其实毛病也多得要死,但国运在,瞎几把搞也成得了事。你要说崇祯和隋炀帝真比前两位差多少,我看真不见得。
    至于国运怎么强盛,那就是外部运气大于内部努力了。要没一战二战,美国也成不了明灯,福山也就写不出历史的终结这种比着弹孔花靶子的书。
  • 炎之女皇
    大清皇帝是汉地的皇帝,满蒙的大汗,当时西方大航海时代科学飞速发展,满蒙人少,维持满蒙统治必然就不能让汉地获得西方技术
  • d
    devliet
    国运强盛需要的是不是外部运气,而是内部运气。

    外部运气指的是外在机遇。
    内部运气指是否长期采取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政策。外部运气只是导火索,内部运气是决定性的。而且这个内部运气绝对是运气,不是努力。

    本帖最后由 devliet 于 2020-11-1 20:55 通过手机版编辑
  • b
    boban
    秦的灭亡不是昏君明君的问题,而是一个古老国家的大限已到。战国末期,秦国与其他腐朽糜烂的东方六国而言十分强大,但不等于秦国就不是烂到家,只是相对没那么烂罢了。一个超过700年的诸侯国,在度过7个世纪的漫长寿命必然崩溃。所以,秦王朝在最后的雄主离去后瞬间崩塌其实太正常了,不过是一个老人的寿终正寝。
  • b
    bigbigsmallstar
    马克
  • w
    wenqq
    商鞅那种搞法,秦国内部积怨已深,孝公一死,商鞅就被车裂了。可是秦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却贪恋暴正的好处而沿用下来,穷兵黩武国进民退。有外部战争的时候还好说,老百姓可以用军功换饭吃,一旦四海平定,政策又不能及时跟上,崩盘是分分钟的事情。也就始皇帝牛逼硬是又压了十多年。
  • 毛利元贞
    Posted by Xiaomi MIX 2S
    还是因为一下子了领土扩充导致内部矛盾在那么一大片利益面前得到缓解,但是对于其他地方的臣民呢,没有得到好处这收益还不如带来的祸患,尤其是将秦律推广到其他6国的人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