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和远程办公大发展,SKYNET的契机

  • A
    Anemos
    好像在TG以前的号也发过远程教育这个话题。当时反对的声音很多。
    不过我一直坚信,趋势和潮流不是不可阻挡,是已经越过了实际的限制,只是拘泥于习惯,人类还在依靠老的方式生存。
    举个小例子:前两天老婆要去银行存退税支票,我告诉她应该不用去,就算ATM都不用去。
    为什么呢?支票是一种老旧的支付形式,早晚会让位给微信这种电子支付,现在人人有手机,拍照图像识别发送正常点的银行肯定会做。
    上网一搜,她的开户银行果然可以,装好APP,按指导拍了支票正反面,自动第二天就到账了。其实比微信还是落后一大截子。

    回到教育这个话题。我以前就提出,因为人的记忆不能留存遗传到下一代,目前还不能外部存储,那么就导致了长期的,大量的一代代的重复教育行为,
    可以这么讲,单单就占比很大的知识传输部分,其实是无数人在无数次做重复的无意义劳动。而且还大大限制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进度针对选择学习的能力。
    鉴于各个老师的能力不同, 可以推导的是,李永乐这样高知识,善思考,能很好的讲课的老师永远是稀缺资源,被高级学校垄断。
    而网络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有无数的,各种风味的,各种进度的李永乐老师,只要资料留在网络,可以任由学生挑选,任何时间学习,按任何进度反复观看,这才是正确的方式。
    而大量的老师工作应该是什么呢?反而是对每个学生应该做的针对个人进度和个人困难的专门讲解和专门引导。而且这种Q&A和GUIDANCE也可以提前存好针对来人工智能回答。
    会有一个情况,各个学生给了途径和选择,自行学习,老师只负责监督和解惑,行为道德指引等机器不擅长的。包括大部分的批阅完全自动化。
    每个学生都有私教,都享受最好的老师,相信学习的效率和兴趣都能大幅提高。
    为什么没有发生呢?自然而然?原因很多,最关键的,可能还是缺关键性的推动事件。这次COVID19,就是契机。
    同理还有医疗,为什么一定要为了小病PACK在急诊室或者诊所呢?家里装点传感器,机器自动检测普通小病不好么?大部分的占据医疗资源的小病反而是很好判断的。
    家里小朋友小时候发烧去医院排队几次,每次就是流感去了等于白去。医院倒是因为这个爆棚了。反而去医院互相传染风险很大。
    甚至现在做手术都已经可以远程器械了。理论上,如果机器学习上来了。人工智能做手术比人类厉害的多的多,同时控制成千上万的出血点,同时给各种精确药物。
    covid不会击败人类,随之的远程和AI发展,SKYNET估计更可能。
  • i
    iiwang
    发展太快,基础设施跟不上。
    有些习惯也靠自觉,
    还有群体生活的习惯问题
  • J
    Jobs
    开始看了你说的感觉很有道理,但是看到医疗那段觉得有问题,因为医生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经验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医学高材生也需要现实病例的锻炼。同理,老师也是需要锻炼的,我想你们都上了十几年学肯定见过那种刚毕业的老师什么样吧。我高一的时候就被刚毕业的老师坑了,虽然她们很用心,但是教学经验就是不行,即使后来高二换了有经验的老教师也还是由于基础没打好总感觉差点什么。
    老教师老大夫不是生出来就经验丰富的,需要积累。
    教学还需要互动。
    楼主的这种想法从短期看能解决我作为学生在高一的时候被新手老师坑的问题,但是之后的老师就全变成新手了,从长期看基层有经验的教师队伍断档了。
    医生也是同理,这东西真的是很无奈,我们谁都不愿意去医院给新手大夫练手,但是大夫不拿病人练手就不能积累经验提高医术。
  • 狼烟四起
    经验再厉害也不如拥有全通数据库的ai。人的存储和检索,计算能力不及计算机的万分之一。以前机器不行无非输入设备,识别算法等问题,理论上如果人人都有合适传感器。朱令的铊中毒就和拉肚子一样就治好了。
    你举例只是建模不好和数据库不全面,恰恰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的超级强项
  • 狼烟四起
    当我们不能理解拥有足够信息,传感器,计算能力的ai,ai又总是对的。ai就成为机器神明。反智者必然建立宗教
  • c
    cloudian
    本来大学就是用来培养这个能力的,所以研究生就是自我学习,导师只是指导答疑。可惜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实在太少了,小孩子更是没有自制力,所以不可能实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