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飞船还在轨

  • e
    ekson
    观察者上貌似有关失败的新闻都删除掉了

    iOS fly ~
  • e
    ekson
    搞错了,返回舱还是有问题 iOS fly ~
  • 股童
    据说那什么柔性返回舱有问题,好像是种新方式iOS fly ~
  • t
    theloststar
    返回舱是众多试验中的一个,假设一共20个试验验证项目,这只是其中一个验证高空抛物是否准确的项目。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数据的收集。 iOS fly ~
  • e
    ekson
    回复3#股童
    这次上去有三个载核:返回舱、飞船和远征二号。
    返回舱最先返回,失败了,不过人类在高轨从里没有成功过,老美也是亚轨道。
    观察者上看的解读 iOS fly ~
  • t
    treotreo
    太好了,把starlink全都抓下来,以绝后患
  • e
    ekson
    回复6#treotreo
    这玩意儿简直是天文观测的噩梦,在天上开火车。 iOS fly ~
  • p
    ps5845203344
    回复1#ekson

    这种就是花钱堆出来的,没啥捷径可走,现在好的一点就是大家对这种失败容忍度高了很多,毕竟刷机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会失败,更别说新技术了,电工都能理解。
  • 敲着手的键盘
    失败的是货物返回舱那个柔性返回罩子 iOS fly ~
  • b
    bluefeather17
    本质上就是用气囊减震,没有降落伞没有反冲火箭
    我觉得这是在尝试另外的火星着陆方式
  • u
    ufxy
    布置灵活、减重、隔热、减速、缓冲,一堆的优点,缺点就是很难成功
  • l
    lam4
    没有减速伞,就靠一个罩子,很硬核了.... iOS fly ~
  • e
    ekson
    回复13#longwangqing
    估计待在里面的人不太舒服 iOS fly ~
  • z
    zscsky
    科学哪有这么容易成功的小尾巴~
  • h
    hudiuew
    老米都没成功过,只能慢慢摸索,以后越来越多的事情都得自己来了
  • c
    cwnd
    回复16#hudiuew


    2013年成功了,440km高度……
  • 无牙老虎
    为实现敏捷性、低成本的太空物资下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于2014年创新性提出采用充气展开技术研制新型空间运输飞行器,可在提高空间载荷返回过程可靠性的同时,*降低物资返回成本。
    Hi_200506_2251.gif
  • c
    crazymove
    很酷炫啊
    希望能继续直到成功。
  • i
    ipzh
    这换成核弹头,
  • h
    helenwu
    航天科工二院的,是为了做钢蛋轨道单机突入大气层直降白宫的技术储备实验
  • g
    galaxyhere
    老美那个没入轨,从静止往下抛和用大于7.9km/s的初速度抛,概念是不一样的
  • c
    cwnd
    差距不在于初始速度。是材料科学的差距。

    老美那个好像是不到三年搞出来的。tg这个是五年搞出来的,原来是去年要实验。延期到今年
  • u
    ufxy
    你再查下资料看,我记得美国这个是亚轨道飞行实验,没有进行再入返回实验,好像美国的结论是没有柔性材料能满足再入段温度要求
  • u
    ufxy
    现在美国的发展方向是充气式增阻环,返回舱仍旧需要传统的隔热瓦
  • 猪猪打太极
    只是返回舱有问题吧,货物返回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