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单碟已经逆天到读写180,SSD能到只有寻道优势可言吗

  • 奥德修斯
    硬盘的读写再牛又怎样?每天拷贝来拷贝去?对个人用户来说,寻道是王道,谁用谁知道*/-19
  • m
    mui7078
    如果价格一样,或者说只有只有2倍的差距,这贴就不会出现鸟。放心吧,机械永远不会消失,就算256G或者512G的固态,价格已经白菜,结果也只会是大家的电脑里面只剩下固态单盘,但是多了由机械硬盘组成的家庭、企业网络存储系统,人族对大文件的堆积存储,那是无比强烈的刚性需求。

    套用希捷老大的风格来说,只要爱情动作片不消亡,机械硬盘永远不会停产或者衰败。
  • b
    buck1988
    我也觉得楼主的理论很奇怪
  • c
    cfan7777777
    是不会消亡,请见磁带
  • h
    hello_0
    */-49LZ用了512G内存+UPS永不掉电!
  • d
    dead_kiss
    限制ssd出货量的只有单g成本。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硬盘故障机械盘比普通盘损失更大,普通用户的数据还承受不起专业恢复的成本,谁说ssd数据不能读取恢复?只是不能读取损坏颗粒的数据而已,这和机械盘物理坏道一个症状。不稳定?两年前我就用ssd替换掉中小企业客户sql数据库服务器的机械盘了,至今未出现问题,客户表示速度提升明显。对于读写180,我只能呵呵……
  • h
    hello_0
    太平洋买SSD的也不少啊*/-19
  • m
    mui7078
    内地几乎全部的电视台。。。还在用磁带,这个无法改变,不管拍摄设备如何高清,记录时间只和磁带长度相关。这一点,半导体存储永远无法做到,码流越高,占用空间越离谱,成本也就越高。固态硬盘没有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大容量低成本之前,机械一样也不会消亡,除非新材料突破或者新技术的诞生。
  • h
    hello_0
    哥们是哪个企业,太奢侈鸟*/-49
  • s
    sfdm
    手握3块ssd 注视楼主笑而不语
  • m
    mui7078
    尼玛。。。一边撸管去,没看见我现在很忙吗 */-19
  • h
    hello_0
    */-91你听懂了我在说咩没?
  • M
    Mufasa
    洪水前买了3个2TB,洪水后再也没买过机械盘。

    SSD倒是先后买了七八个了。
    这东西用了就上瘾,谁用谁知道。
  • 清风吟
    ssd+1T+2T用户表示情绪稳定,做系统很合适,速度快那么一点,但是体验好很多
  • m
    mui7078
    你稍后,等我玩一会儿先。。还要说这么露吗 */-91
  • d
    dead_kiss
    不奢侈,中小企业的服务器多般就是一个系统加数据库和备份,一般一个128g ssd和一个32g u盘搞定,ssd负责运行.u盘做定时备份。成本比从ibm那里订sas低多了。
  • 天色
    噪音…发热…体积…重量…
  • d
    dilbret
    都是次高容量的版本?
    記得你上次是買450GB版本的,對吧?(最高600GB)
  • M
    Mufasa
    SSD 表示:读写180没有压力







    SandForce 确实慢,但不能推广到全部的SSD持续写入都低。
    Marvell 是不支持压缩的,三星自家主控也不支持压缩,这就是实打实的写入速度。
  • b
    bigeblis
    楼主呢,出于某些原因,至今没有用上SSD。看着大家都说SSD用了有多爽,心中羡慕!于是**找理由喷SSD来求个心理安慰!
    其实,真正用过SSD的,都会对楼主的所谓理由嗤之以鼻!机械硬盘的持续读写,可以说是最没实际意义的性能数据,偏偏楼主还当个宝贝到处现-SSD现在已经发展到必须SATA III接口才能发挥全部速度性能的地步了,你这个180M还连SATA II的上限都很远呢!更不要说对日常使用体会影响最大的寻道与4K IOPS了,这些数据SSD都是HDD的几十倍差距
    目前制约SSD普及的唯一因素就是价格了。不过,想想当初32M U盘的价格,再看看现在32G U盘的价格。SSD高价的印象迟早会被改变,这一天不会太远-至少绝对比HDD的持续能到320M所需要的时间少
  • k
    killerlrj
    那是旧迅猛龙,我早就测过了,这次是新迅猛龙
  • k
    killerlrj
    那是旧迅猛龙,我早就测过了,这次是新迅猛龙
  • o
    old_jing
    用了SSD感觉是爽了,不是菊花噢~*/-52
  • d
    dead_kiss
    就一个案例打翻ssd可靠性未免太牵强了吧。当年我三块sv35被雷击坏主控,以企业名义送修,希捷不是一样吃瘪给我原样退回。要说可靠性,工控板早在民用普及前就插上ssd了,就一个耐冲击,机械盘就得下来。可靠性不是事后能不能找回,而是日常不出问题,重要数据自然不惜成本列阵,这时候机械盘连可靠性的优势都没有
  • d
    dead_kiss
    就一个案例打翻ssd可靠性未免太牵强了吧。当年我三块sv35被雷击坏主控,以企业名义送修,希捷不是一样吃瘪给我原样退回。要说可靠性,工控板早在民用普及前就插上ssd了,就一个耐冲击,机械盘就得下来。可靠性不是事后能不能找回,而是日常不出问题,重要数据自然不惜成本列阵,这时候机械盘连可靠性的优势都没有
  • 赫敏
    曾经一度觉得非ssd不买。后来仔细一想其实ssd没啥用

    光看开机快loading快就以为电脑性能暴强了?其实cpu高负载一开没有任何区别
  • d
    dilbret
    噢~
    我猜你不會買500GB的
    等你開測WD1000DHTZ 1TB哈
  • h
    hello_0
    原来如此,确实不错!
  • h
    hello_0
    */-48骚年,嘲讽很好玩么!
  • k
    killerlrj
    其实我正想测评500G的那个,因为我根本用不着1TB的硬盘,而且按照我的直觉,容量大不代表速度快,我只追求更快的速度,太大的硬盘对我来说是浪费,没等它装满,下一代更强的又来了...

    重"质"不重"量",是我的性格,我现在手上3个450G迅猛龙,没一个是用了超过容量的50%的,我不是什么高清或者动作片收藏爱好者,但同时我有我值得保存和追求的地方。

    至于新迅猛的容量购买,我还在犹豫,是3个500G,替换目前的450G,还是一个500,一个1TB呢?1TB的外国已经有测评了,我更爱500G的
  • k
    killerlrj
    其实我正想测评500G的那个,因为我根本用不着1TB的硬盘,而且按照我的直觉,容量大不代表速度快,我只追求更快的速度,太大的硬盘对我来说是浪费,没等它装满,下一代更强的又来了...

    重"质"不重"量",是我的性格,我现在手上3个450G迅猛龙,没一个是用了超过容量的50%的,我不是什么高清或者动作片收藏爱好者,但同时我有我值得保存和追求的地方。

    至于新迅猛的容量购买,我还在犹豫,是3个500G,替换目前的450G,还是一个500,一个1TB呢?1TB的外国已经有测评了,我更爱500G的
  • k
    killerlrj
    其实我正想测评500G的那个,因为我根本用不着1TB的硬盘,而且按照我的直觉,容量大不代表速度快,我只追求更快的速度,太大的硬盘对我来说是浪费,没等它装满,下一代更强的又来了...

    重"质"不重"量",是我的性格,我现在手上3个450G迅猛龙,没一个是用了超过容量的50%的,我不是什么高清或者动作片收藏爱好者,但同时我有我值得保存和追求的地方。

    至于新迅猛的容量购买,我还在犹豫,是3个500G,替换目前的450G,还是一个500,一个1TB呢?1TB的外国已经有测评了,我更爱500G的
  • z
    zhangyx1990123
    楼主没用过sdd,不解释
  • z
    zhangyx1990123
    楼主没用过sdd,不解释
  • h
    hadex
    36G 15K 还在服役中。。。
  • w
    wu34
    怎么感觉进了硬盘区*/-95
  • d
    dead_kiss
    只要迅猛龙还保持2.5寸盘体的话,还是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吧。不加碟片只能通过增加数据密度提升容量。内沿的容量也会增加就是了
  • t
    transhroom
    对寻道和4K没有需求?火星人么?
  • k
    killerlrj
    不一定,我这一代的迅猛龙,450G的最小读取速度可以直接过百,而600G的,只能在80左右
  • l
    laoucn
    */-91看了3页了 忍不住回一下...神马数据都是浮云,日常操作体验最重要,不如LZ先试试ssd......
  • x
    xxb20060139
    貌似谁说过hdd的更新还是很慢的
  • m
    mui7078
    工业用途,那是对温度、湿度、抗震、防磁有要求,所以普通机械无法用啊。就算是固态,也不能直接那民用消费品吧,一样要上工业级指标的固态。说雷击,你也太极端点了吧,只是击坏主控的话,修复太容易,在无尘室里面,把碟片取出,换到一块同样型号的硬盘里面即可,不过要操作人员对磁头的安装操作有足够的经验和耐心,几百块费用而已。你的那几块估计是碟片受损严重,或者就是所谓的希捷推卸责任鸟。

    很多消费者,现在有一个很糟糕的习惯,觉得半导体很稳定,内部非A即B,CPU要么正常运行,要么就是点不亮,其实是不对的。半导体内部发生神马事情,无法预测,只能让它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不出错或者不停纠错而已。以前还遇到过一个奇葩片,怎么测试都正常,连续运行8个小时以上,错误积累后才会爆发出来,寄给了美帝,美帝道了歉认了错赔了钱,并表示这个问题无法修复,只能说是个案,几率极小但是永远存在。正是因为这种不可测因素,真正伤及存储颗粒的话,基本无药可救,你前面提到的应该是颗粒数据无损坏,读写控制出错的简单故障
  • d
    dead_kiss
    低端?告诉你,我怕希捷推卸责任,我连主控都在淘宝买了一颗寄回去的。我只要回复其中一个盘的重要数据,返回来后,我又自己买了块电路板拿到电脑城修复。一样无果
  • d
    dead_kiss
    低端?告诉你,我怕希捷推卸责任,我连主控都在淘宝买了一颗寄回去的。我只要回复其中一个盘的重要数据,返回来后,我又自己买了块电路板拿到电脑城修复。一样无果
  • m
    mui7078
    。。。你也太敏感了吧,搜狗输入法打错,极端变低端,雷击故障,有神马低端高端的说法,看前后文就知道啊。如果你真的很想要里面的数据,而且你确定盘片无损的话,按照我说的那个方法,是可以找回来的,某部门的人说过了,只要碟片有尸体在没有烧成灰,数据均可恢复。只是那个磁头的安装太好耗体了,没有3~4个小时不好说,但是安装好就可以直接当好硬盘用,数据全在,不需要花几天几夜恢复。
  • y
    yaoshian
    我两个同事最近配的电脑,我推荐都装上了128的m4,表示和机械有天壤之别,再说了现在固态硬盘也不贵了
  • k
    killerlrj
    敬请期待下一款力作,新一代地球上最强民用级机械硬盘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