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迁房的一些小问题,有经验的大佬给点建议

  • c
    cloudpan
    坐标帝都大农村,离我家一条马路有一个回迁小区,房价比周边低个1w左右。房子目前房本还没有下来,下来还要等五年才能过户(也可以房本下来的时候结婚离婚更改户主),中介说会签一个借款合同保证最后房子成功过户,不过户利息按法定最高算。
    有没有买过这种回迁房的大佬,说说这样风险有多大?退一万步说,房价大涨原房主不愿意过户,凭借借款合同能保住本金和利息吗?
    感谢
  • 牛牛的想法
    回迁房不要碰,拿过百万去冒险不值得。
  • c
    cloudpan
    保住利息并不是贪心啊,因为这种房子肯定是需要全款的,我也是需要通过抵押贷款进行购买,如果几年后只是保住本金,那亏损也是蛮大的
  • r
    redking2020
    直接签买卖合同,上海这里是受法律保护的,只要支付了全款房子肯定是你的
  • 牛牛的想法
    你要搞清楚是什么性质的回迁房,如果是集体所有的目前根本没法过户的,不要被中介骗了。
  • 南條愛乃
    能过户的小区不会成为价格洼地,楼主还是当心点吧
  • z
    zivers
    回迁、法拍、小产权,离得越远越好
  • 7
    7-eleven
    这种房子,以后价格明显低于周边
  • o
    operation314
    这东西别碰,
    或者说,遇到麻烦,你有资金财力时间去搞对方么。
    要是普普通通老百姓,就别图便宜。贪便宜吃大亏。
  • m
    magotan
    回迁房也有集体所有的小产权类型的,你要注意了。
  • c
    cloudpan
    查了一下,这种应该属于明面上不能交易的,买卖合同可能不受法律保护
  • c
    cloudpan
    老哥提醒的点我都没想到 ,不过看看下面老哥说的,还是放弃吧,坑了我半截身子就进火坑了
  • c
    cloudpan
    看到各位老哥回复,我就不抱侥幸心里了,安安心心赚钱吧
  • 這该死的爱
    帝都的回迁小区很少有能下房本的 不建议碰 风险很高
  • 磊子Mini
    同样帝都农村,据我所知,很多回迁房没房本或小产权的。这种房我感觉太碰运气了
  • w
    winzf623
    没产证不能网签,私下签的合同不能保证二售,到时候他产证下来直接卖别人,回头是的你可以要求房东赔偿,但是到时候人家两手一摊说没钱怎么办?
  • 千万儿
    没房本的房子不要碰
  • 哎呦小五
    产权回迁房过不了户,属于村集体的!危险系数高
  • 哎呦小五
    雄安新区的回迁房 7000一平!我都不敢碰
  • w
    wakaol
    回迁房是不是也叫安置房?我家里现在就是这种房子,没有房产证,有证的话就是村委会的一本集体土地使用证
  • w
    w9gfo
    那个小区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价格洼地,参考双井百环家园
  • w
    w9gfo
    再看了一下一遍,怕不是中介想忽悠你签个借贷合同根本不是房屋交易合同
  • 亥伯龙神
    产证问题前面的兄弟已经说的很多,我就说说软环境,回迁房的业主构成和物业管理质量也是尽力要避免的重要因素。
  • i
    i_yanbo
    如果价格低并且打算住一辈子不做交易的话,我倒觉得可行
  • 夜落孤舟
    温州这边,回迁房一般叫安置房,有些初期没证,后面可以办房产证,有些一直办不了房产证。。。

    同一小区有证和没证的差3000-4000左右价格,房价大概1.5不到把。。

    安置房没证,后期会有些问题,但是还好把,反正我这边没证买卖属于常见,习惯了
  • c
    cloudpan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毕竟凭着借款合同最后要钱也是很费劲的,风险太大,放弃了
  • w
    webgm
    这边安置房买卖挺多的,一般都是房产证有了才买卖【房产证上写明5年后可交易这种】。

    风险有,看你怎么想吧。任何交易都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

    一般来说最好是找同村的打听打听人品,人品没啥问题,一般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朋友买了一套回迁房,前几年买的,买来4100一个平方,现在毛胚挂牌价13000~15000,已经过户了。

    流程:有房产证【写明XX年后可交易】》公证处公证》合同写明违约方赔付10倍房款》时间到了过户》

    仅供参考。
  • 破烂的GTR
    法律不承认的你最后面的那些字的,公证处也不会接受类似公证
    一般不动产的合同或者协议要去备案,备案前提的符合法律要求
    上到法院就是一份借贷合同罢了,案例很多,只要不要脸,亏得就肯定不是卖家
  • w
    webgm
    朋友的就是走公证处的公证,公证书我都看到了。

    风险与收益并存,看个人取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