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忽略的中国教育体制的对阶层划分

  • 当当当
    1,划片菜小

    不用多说,这个就是大部分人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活。

    2,学区房

    由于划片入学,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学区房,能买的起学区房的基本是这个城市中产阶层及以上,大部分工薪阶层及以下是不考虑学区房的。

    3,私立学校

    不像学区房还有投资属性,如果家长有为下一代的牺牲精神,远可以把自己的没学区的80平房子换成30-40平的学区房,然后在孩子顺利入学后卖掉的。之前这么做的都赚了一大笔,至少比没有学区的增值要多很多。

    让孩子上私立学校相对学区房来说是纯消费行为,当然也可以说是投资孩子的未来。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私立学校一般学费是8-10万左右,另外还需要数万其它费用。新一线城市一般是这个费用的40-70%之间。

    私立学校对家长的财力要求更高了。

    4,国际学校

    双语授课或纯英文授课,可能还需要学习第二外语。学习方向是出国留学。学费在北京普遍是15-30万之间,当然还要加上其它费用,比如每年一到两次的出国游学。私立学校一般没有这一项。

    国际学校对家长的财力要求就更高了。

    5,出国留学

    从小学到本科生都有。分不同的国家,基本费用20-50万每年,也许还要更高的。

    虽然论坛很多人看不起留学生,觉得在国内学不好才出国留学的。我不好说你是偏见,但你不得不承认,能出国留学的,家庭的财力也不是一般的。在这个家庭出身比个人奋斗占的权重越来越大的年代,留学生比同资质的国内学生前景更好你是不得不承认吧。国内可上普通一本,留学很可能进top100大学的。国内普通一本很可能毕业即失业。留学top100大学毕业,再加上家庭的财力,两者不会在一个层面上竞争吧?
  • B
    BoD
    所以大家都不生孩子
  • l
    lyk175551
    https://b23.tv/uNQgRG
    请看苏修的新玩意儿
  • w
    whtao2012
    这些大部分国家都差不多吧。
    中国还有个相对公平的高考,给了一些学习刻苦的孩子,阶级提升的机会。
  • 屎蛋吴
    别人如何我不知道,也不瞎评论,反正我和我老婆自己,是重新思考了让儿子将来“留学”这件事儿的必要性
  • 广
    广深珠
    有学区房你也可以买,有私立学校你也可以上,当然你还可以自己努力高考进阶,自己不奋斗又要享受别人的奋斗成果,躺着有机会上好学校的事我也想干。
  • m
    matlab
    https://mp.weixin.qq.com/s/Cm2MU_aAV4_ij-w6nEHbKg


    学校要给孩子减负,家长为什么不同意?——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学选拔模式?
  • 当当当
    孩子不都是在家庭的基础上成长的吗?

    说要脱离家庭支持,自己独立奋斗的都是电视剧中的情节吧。即使再独立也只是某个时间点开始,不会从出生那天起就独立吧?
  • w
    waterfish007
    供房子的利息钱够你读私立了
  • z
    zoesilence
    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学费是1年的?
    国外回来的硕士大多比较水(尤其英硕,不是剑桥牛津就无需浪费时间面试,面了很多之后的教训,包括top5),留学美国前50的相对好些
    我认识的人前些年留学,据说当初家里卖了一套房(应该有个大几十万)
  • k
    kaidokido
    回复5#屎蛋吴

    说说看
  • 当当当
    回复10#zoesilence

    留学生也主要是看本科吧,你们公司要求高,你说的英硕如果不出去留学,可能在国内就普通一本或二本。没有可能出去留学反而让同一个学生水平变差了。
  • n
    nabc
    说教育减负 不是给孩子家长减负,是给学校老师减负,把一些学校老师的责任转移到家庭上。。

    留学 这个本来大家也很认同,但是最近几年除了一些顶级学校出身外普通留学回国人员并没有什么优势,相反因为在国外 反而丢掉了一些东西,比如国内人脉。这次疫情的出现也让大家重新审视留学这个选项
  • x
    xcode
    回复1#当当当



    你这个应该更正为“双语教育的私立学校”。
    国内有纯的国际学校,按照国籍收人的,主要服务于在中国经商、和政府的外籍人员子女,比如上海美国国际学校就是服务于外交人员子女的,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就是服务于在华经商人员子女的,中国国籍一般他们不招因为课程对不上,是不是有特殊情况就不知道了。
    按你描述的不是这种纯国际学校,而是打着“国际学校”名头的私立学校。
  • a
    apolodi
    互联网时代之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大概重要性五五开,
    在现在这时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视家长能力,从八二开到九一开甚至十零开都有可能,

    互联网时代和以前不同的是,能力的变现速度极快,具有顶尖教育能力的人,未必会在学校,因为教师做为一个职业给有能力者的各方面回报不够高,所以哪怕顶校都没有太多可以帮孩子提升整体素养的教师。具有优秀能力的父母才是孩童教育的最核心的点了。

    所谓菜小和学区小的核心差异,只是能买得起学区的家庭,父母能力都不弱,家庭教育也不弱。真把教育当成学校占大头的家庭都会在孩子的学龄期错过大量提升孩子能力的机会。
  • 当当当
    回复13#nabc

    我开帖不是说学生的能力,主要是说阶层划分。留学生家庭的财力物力普遍处于中层以上的。
  • 屎蛋吴
    回复11#kaidokido


    80年代中期开始,我(独生子女)的表哥表姐就开始出国留学。家族中我这一辈,共有13个孩子,现在在国外的占了8个,分布在美加澳,已经繁衍到第三代。当中有一个是拿了美国绿卡,但在国内工作。

    90年代初,他们站稳脚跟后,开始频繁回国探亲。所以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小学开始就立志要出国留学。

    20年前,我在荷兰留学(911之后没法去美国了,我也是家族里唯一一个在欧洲念书的人),我老婆在日本留的学,都有在国外学习生活的经验。

    我们也探索过体制外的路线。儿子之前通过面试,已被上海某国际学校录取了,我们收到了入学缴费通知书(十多万一年),但思前想后,没有去。儿子现在上的公立小学,3年级。

    让我们思考留学必要性的最根本原因是——在我们自己留学的20年之后,我们夫妻俩已经完全不觉得国外比国内好,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发展前景。国外想去的话,旅游就是(没有疫情时),也不认为有真正在国外生活的必要。

    对儿子本身而言,他从3岁左右开始,就跟我们出国旅游,每年1-2次,也算是增长了一些眼界,去过澳洲英国新加坡日本啥的,对国外没有好奇心(我小时候对国外真的是好奇的)。

    再说长远一点,我觉得小家伙将来在国内发展的平台和机遇会更多更好。

    从留学生质量而言,回国后其实也并不更吃香。我回国时已经是这样了,更别提等我儿子出国留学再回来,还得至大概15年之后了。那时候,美国也是妥妥的老二了吧。
  • p
    pppinggg
    其实欧美的教育产业化更坑,套路更多。
  • r
    ryantaotao
    我觉得现在在孩子正常大学毕业之前的所谓留学都是把孩子废了。
    我就没见到哪个孩子高中甚至初中就留学有学好的,都基本都是花架子。HiPDA·NG
  • 屎蛋吴
    我现在看不上老外的那些所谓生活模式和价值观,糟粕太多。
  • z
    zoesilence
    我面试应届生只问简历里面写的东西,只要近两年做过的东西能讲清楚讲明白,尤其是有人写了参加什么比赛获奖居然都讲不出来大概内容,唉。
  • r
    ra_ven
    有什么好考虑的?准备40万,去英国读个硕士,然后回国就能多一个证书啦
  • 屎蛋吴
    这种一年的英国硕士,应该是留学生里,鄙视链的底端吧
  • k
    kaidokido
    回复17#屎蛋吴

    国内外差距变小了 但是需要问的问题是 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 r
    ra_ven
    看不上这个,那你们家就要努力了。有钱还要成绩好才行,光考虑是不够的。
  • 屎蛋吴
    我没说要一定让孩子留学呀
  • 屎蛋吴
    咱们要有自己的发展特色,跟国外一样干啥
  • w
    wwdz99
    很以为然
  • c
    cd2050
    回复19#ryantaotao

    话别说死了,前几天本坛家长发的牛津数学系牛蛙没看么,人家世外-华育-美国高中-牛津数学一路过去的
  • g
    guogl
    回复17#屎蛋吴

    你们完全不觉得国外比国内好,可能是你们的阶级层次较高,享受到改革和大城市红利。作为从小县城生活一中年人,我觉得跟国外发达国家比生活水平还差的很远,即使是北上广。对比本坛澳洲党魁的生活,就可以看到,普通人哪怕是跟他同层次的人员在国内想要到达他那样的水准,难度还是很大的
  • g
    guogl
    回复29#cd2050

    也有自觉自发的孩子,我身边有个朋友的儿子初中放到英国读书,非常懂事,用功,今年已经是剑桥大二的学生了,父母基本没有操心过他的学习
  • 屎蛋吴
    也不敢说所谓的阶级层次高,工薪阶层而已,小康水平。

    现在国内的超一线、一线以及准一线等城市(群),已经可以为年轻人提供很多的机会,这些机会,国外未必能提供,而且可能根本没有。
  • z
    zhtx
    回复5#屎蛋吴

    听亲戚讲,很多有钱人本来准备让孩子读私立双语学校,为出国准备,现在因为疫情看到了发达国家真面目,都放弃了,还是让孩子呆在国内读书好。
  • r
    ryantaotao
    要看主流看多数,牛逼的怎么都会牛逼。HiPDA·NG
  • k
    klmnopq16
    旁边没结婚的看到这些东西更加坚定了不结婚的决定
  • s
    soomal
    现代教育就是个南辕北辙的典范,从上学开始,人被套一辈子,到老难有看明白的,学校学的能是教育吗?不需要按现有规则玩,从小得让孩子有这个意识,学的就轻松
  • o
    openwrt
    教育是个开放性话题。还有一种说法是教育无用论,聪明孩子自然有他发展之路,如马云,如李想,如乔布斯都没毕业
  • 屎蛋吴
    我自己(也并非有钱人)是在疫情之前(2018年),就开始觉得留学的必要性陡然下降,之后才是疫情,又助推了一把。
  • v
    vxworks
    嗯,和我想法一样,我户口搞定后马上就回头准备国内高考了。就是学习竞赛起步有点晚了,现在努力追赶中。
  • c
    cassster
    还是实实在在高考吧,我小学同学很多到北京混,孩子小学初中在北京上的,都忧心忡忡孩子回老家会不会被做题家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