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被指抄袭。。。

  • s
    sam66
  • 生生不息15
    就这一小段是的吧...
    我觉得叫借鉴也可以.
  • 阿道
    看过BBC人类星球的都知道了。
    导演陈晓卿说了:

    “这些片子我们也知道。”对此陈晓卿并没有否认,但他不认为这是抄袭,“我不太同意‘抄袭’说法,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们有致敬的成分在里面。因为很多经典纪录片、知名导演都是我们自己喜欢的,也在业内成为经典,应该说是致敬吧。
  • z
    zjq1991
    头像为何这么吊?
  • p
    ps2fan
    抄不抄,管它呢,中国还山寨的少吗,多它一个不多少它一个不少

    关键是求2楼头像详细
  • n
    novic
    抄了能怎样呢?
  • b
    baki
    看图,应该是这一段分镜都照搬了人类星球。

    不过也没辙,难道BBC还能来告CCTV不成?
  • g
    godnos
    这片子摆拍痕迹相当强,看上去好像是3小时的事,指不定拍了几天呢。
  • r
    realbobo
    好吧,我问一下,用藤绳爬这么高挖蜂蜜有这个传统么?
    还是导演为了效果摆拍?
  • b
    baki
    细洗体味的设备还是不行。

    拍藏族小伙子往树上爬的镜头时,居然镜头在摇晃,很明显是摄影机挂在人身上在另一棵树上爬;再看看人类星球,那镜头稳定的一塌糊涂。
  • 离神最近的人
    这一小段不叫抄袭,无论在哪国都不算
  • g
    geminixxf
    都是人类还不叫抄袭!
  • 小僵尸
    应该是传统,搜索一下尼泊尔采蜂人 那个才是用生命来演出
  • 娇生冠养
    问题是西藏当地有这个习俗吗,有的话没问题吧
    没有的话,冒这个生命危险摆拍,有点太炫酷
  • b
    baki
    BBC人类星球冰面上抓一条鱼几个小时,就真的只有几个小时?
  • s
    skidrow
    真无语了,抄袭的这么好也就无所谓了,有什么可喷的
  • x
    xinranerzhi
    第一次听说西藏人爬这么高的树采集蜂蜜,印象中攀爬能力强的种族都生活在热带。
  • 阿道
    我对藏族小伙子最后走树干淘蜂蜜的镜头是否是在树冠上拍的表示怀疑啊。
    各种镜头精深乱拉,就是没一个有说服力的镜头证明这个淘蜂蜜的关键镜头是在高空完成的。
  • 小僵尸
    这话说得... 一首MV几分钟,拍起来你试试一天能完工不

    地球脉动总共11集 用了4年,你說摆拍了多少
  • j
    jingly1
    你们都是职业电影人!!
    看个热闹就算了吧
  • h
    hf_fy
    这类致敬类片段美国电影里面很多好不
  • d
    dragong
    看的时候就觉得眼熟,真不是摆拍?
  • R
    Redofish
    分镜的确应该自己改良一下
  • k
    kualalumpur
    CCTV真是无耻,连镜头都一模一样。
  • b
    bingbingbing
    记录片致个什么敬
  • s
    sof
    头像求详细
  • 绯雨流
    采集贵榛的过程曲折而艰险
  • z
    zo
    低处完成的。高处摄像机根本上不去。
  • w
    worac
    真要追究的话,应该仔细看下舌尖1和bbc 的 wild China之间的关系。
    舌尖1就没能看下去。
  • g
    godnos
    可能我没表达清楚,像那种等待很久才能等到的一幕,值得致敬。
  • a
    aiyan
    马克等头像
  • l
    lukagumi
    看了几分钟还以为在看变形计呢,马桶台应该请这个片的导演去拍变形计
  • m
    magtree
    这个头像……实在是………………求了!
  • b
    baki
    你怎么知道是低处?花絮明明说了导演靠一个滑轮一根绳就上树了,到你这里张口就来变成低处了?
  • f
    foxhounds
    说实话,作为普通观众,我对这点晃动根本 不敏感 ,更不会联想到 设备差的问题。
  • l
    leedsun
    看过一个纪录片
    也是关于西藏的,西藏的放养人用条皮带甩石块赶狼,惊人的是,在地球的另外一端,南美洲的秘鲁山脉,当地的放养人也是在用这种方式,这个能说抄袭吗?
    人类就是这样,很多行为有共同性
  • x
    xtpl
    昨天刚看了B站的花絮,树上那段是把导演(兼摄影)用滑轮吊上去然后用相机拍的,大点的器材根本搬不上去,然后导演为了拍摄,不停地在空中晃来晃去,最后还受伤了,我觉得挺敬业了……即使最后在树枝上走的那一小段是在低处拍的,我也能理解,毕竟危险系数太高,当时也无法做有效的安全措施。
  • 南极
    蜜蜂一回家,卧槽我蜜呢
  • x
    xtpl
    不是设备问题,吊篮非常简陋,承重不行,导演根本不敢用相对较重的摄影机,这段是用相机拍的,当时又在空中乱晃,能拍成现在这样不错了
  • z
    zo
    看下方的景深和虚化。
  • b
    baki
    没有任何对导演不敬的意思。这种精神极度值得赞赏。

    况且这里不是吊篮,直接就是几根带子身上一绑就上树了,也没有任何保险装置,万一顶部的滑轮坏了掉了就出大事了。

    归根结底,还是设备问题,这个和导演没有关系,主要应该还是资金的问题吧。
  • b
    baki
    你太牛了,不愧为摄影组大拿。
  • k
    kdscw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 x
    xtpl
    我觉得就当时那种环境,很难运各种设备进去(深山老林,几乎没路),我相信摄制组一来是各种条件限制,二来尽量想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不得不采用这种简陋的方法,否则导演为了自己安全,完全可以砍点树修条小路把专业设备运进来,至少总比现在的强……
  • 黄老师
    2楼你把头像关键字给出来也行啊
  • O
    OpEth
    俺看的时候也觉得那段是在低处拍的
  • 维特鲁威人
    谭大哥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说,他们最开始看到《舌尖2》导演组的人,是在去年4月13日,一直到去年4月19日,导演李勇才说希望他们能够帮他们拍摄。不过朴实的谭大哥却笑着说,曾经也怀疑他们是不是骗子,“我跟老婆也说他们是不是假冒记者的骗子哟。你想嘛,他们都穿的一般的衣服,开的车也没印字,麦克风又没得牌牌,哪个晓得他们是不是中央台的哟。”

    不过热情好客的这对四川夫妇,却跟李勇团队特别投缘,没过多久就熟络起来。后来直到当地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带着他们来,谭光树夫妇才相信他们是《舌尖2》的摄制团队。想起这一段,谭大哥说得特别朴实:“《舌尖1》我也看过,后来看到政府的人带着他们来。而且李勇给我说,他们走了很多地方,找了很多养蜂人,希望我们能帮他们拍摄。我想反正也不牵扯撒子经济利益,就答应了。”这一答应,摄制组与谭光树夫妇就断断续续生活了4个多月。

    “他们8月25日才跟我们分开,当时跟我们车一起从陕西回成都,在高速路口分别的。他们本来说要租个车,我说没关系,我们车上也能住,他们就睡在我们蜂车上,开了30多个小时,他们也辛苦。”
  • b
    baki
    如果是出于保护自然生态的目的,那更加要激赏了。
  • z
    zo
    攀爬的树又高又直,并没有粗大的分叉和横枝,而采蜜镜头却是在横枝上完成的。





    很直观的,爬树镜头和采蜜镜头中的树,并不是同一颗。
    这也是为什么采蜜镜头都是些特写,而没有全景的缘故————为了避免穿帮。





    另外采蜜部分在横枝上移动的镜头,可以直接看到地面的草木,很明显的是在比较低的树杈上。真正在几十米高度俯视的镜头,看到的应该是其他树木的树冠。



    [本帖最后由 zo 于 2014-4-22 16:11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