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求助 六年级 水面升降问题

  • y
    ylgtx
    你姐是错的。她的算法最后应该是原来木头浸在水里的高度减去她算出来平摊后的高度,才是下降的高度。也就是3-1.5=1.5
  • 柳河
    你姐初中一年级?
  • O
    OpEth
    小学六年级算这个?现在小学生功课难啊。。。。。
  • 8
    86732291
    我是明白她意思的,她是把木块那3厘米深的水看成一个环状的体积,然后除以容器底面积,得高。这种想法猛看没问题。
  • T
    TG_Fu_Ck
    你姐差一步 漏了 3厘米减去最后的结果就是下降的高度
  • 8
    86732291
    问题是要怎么说服她。


    外甥小升初练习题。
  • g
    gogogle
    1,你姐把木块底面的水看作静止不动。
    2,你姐的算法不是下降的高度,而是从木块底面上升的高度。
  • T
    TG_Fu_Ck
    详细说明一下吧 lz算的是对的
    lz思考逻辑是木块浸没水这这部分体积 平摊至整个容器的底面积后的高度即是下降的高度
    lz姐的逻辑是木块浸没水的最低面以上的水的体积 平摊至整个容器的底面积后的高度
    即是拿出木块后 水比原来木块浸没水的最低面高出来的高度 然而问题是问下降的高度 原来是比木块浸没水的最低面高出来的高度为三厘米 相减即是下降的高度
  • 万物
    你改个尺寸让她去算呗
  • s
    shendeshuitan
    极限法咯,如果木桶截面无穷大,木快取出下降高度趋向0,你的结果是0,她的结果是3厘米
  • 8
    86732291
    我想明白怎么跟她说了。
  • m
    mushroommg
    你姐是个人才,我想破头都没想通她的思路到底是什么意思
  • 不同的一个狗
    Posted by: Google Pixel XL
    正确,想不通的就用极限思想实验
  • 级替四
    在除底面积之前,你算的是木头排掉水的体积。

    她算的是同木头吃水深度剩下的水体积,当然错了。

    只不过两者正好对半,所以答案是相同的。
  • s
    sw2sw2
    你姐姐错了,按照她的逻辑,应该是

    (5-2)-(50-5*5)*(5-2)/50=1.5
    以木块在水里时,底面的高度在容器壁上画一条基准线,以此为基准,(木块在水里时,水面高于基准线的高度) 减去 (木块拿走时,水面高于基准线的高度),就是水面下降的高度。
    前者知道,5-2=3cm。
    后者,因为基准线以上水的体积始终一致,所以就是这部分水的体积除以木块拿走后水占的面积。在木块在水里的时候,基准线以上水的体积是木块外一圈水占的面积*高度。
    说穿了,楼主姐姐考虑了水变化的情况。比较好理解。

    但是我要说,lz你的式子的逻辑其实更难理解。你自己想通了吗?
    把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去除以容器的底面积,这是什么鬼?木块和容器有什么关系?凭什么把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去除以容器的底面积?
    虽然10L一句话就解释了,但是这句话对于一般人很难理解吧?木块的体积怎么平摊到整个容器的底面积上?把这部分木头磨成粉铺上去?那又和水有什么关系?


    按我的逻辑,用比例的概念
    水下降的高度 : 木块浸没的高度
    =
    木块底面积 : 容器底面积。
    就是(5-2)*(5*5/50)=1.5
  • d
    djkiller
    楼上们不要搞错了,换数字和什么极限思想实验都是一回事,都只是换个数字罢了,只能证明她的解法是不对的,但是并不能解决为什么错,所以你必须问你姐她的这个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推理过程上的,这样才能让她知道为什么错
  • 级替四
    楼主的逻辑很清晰啊,先算出木头的排水量,然后再算出这些排开的水在容器中的高度。
  • s
    seek
    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理性思维的差距。。。
    理性体现在物理、应用题等需要数学建模的领域。而不是单纯的解已经建模好的纯数学题。
  • s
    sw2sw2
    感叹当好数学老师不容易,理科脑子不用说,还要有好的表达能力。很多当数学老师的自己数学好,但是说不清,坑了多少文科生。
  • s
    sw2sw2
    像lz这种情况,先让对方明白她是错的,为什么错,错哪里,
    然后要说出自己的逻辑是什么样的,所以对。

    楼主只能证明对方是错的,一般老师也是,甚至不举例子,直接说,和标准答案不一致,错了。
    怎么错的,自己去想。正确答案是这样这样。下次别这么笨,行不行?
    害人不浅。
  • s
    sw2sw2
    这种时候,就显示出代数,设x的好处了。
    设一个方程式,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其中每个数字什么意思,x是什么意思,逻辑很清楚。
    以前我们小时候的小学应用题,不会有这么麻烦的,一个式子代表题面的一次演绎,就像我一开始列的那个长式子,算完就是答案。
    现在这种题目往往不是那么容易演绎的。又不可以用x设方程。要学生自己根据题目,构思一个出答案的演绎。
    这种不容易演绎的题目一般都是填空题的最后几道,不要求学生列式子。
    像楼主这么想,算是聪明孩子。(学过排水量的聪明孩子)

    像楼主姐姐这样的,就是笨孩子蒙对了。题目为啥正好是容器底面积50,木块底面积25?就是为了让人有蒙对的机会啊。
    那我的题目来了,






    大半夜睡不着觉怎么办?
  • 我是网八蛋
    小学生理不理解另说,但你认为楼主自己没想通就说明你是文科生。
  • c
    cloudian
    完了,我现在小升初都要挂 T^T
  • y
    yang117
    你姐算的是排开水的体积
  • s
    sonnen
    楼主姐算了个扣掉方块外的水体积平摊到整个水面的高度,但问题求的是下降了多少厘米,属于审题错误。
  • s
    sonnen
    这话有什么难理解的,这不就跟他姐一个思路只不过倒过来想吗
  • 好人传说
    你姐就差了一步,最后应该是再用3cm减去你姐的答案。
  • s
    sw2sw2
    第一,我没有认为楼主没想通,我只是怀疑楼主没想通。
    第二,楼主到底自己想通没?
  • s
    sw2sw2
    自己懂是一回事,能让不懂的人懂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网上懒得和别人解释就说,“懂的自然懂”。
    就像我现在的想法,“当过老师,家教的人懂的自然懂,不解释。”
    以泥潭的表达方式,就是“我不和你争辩,你现在不懂,将来。。。。巴拉巴拉。。。”
  • 企鹅弹吉他
    就是用没入水中木头的体积去除以容器的底面积。
  • 双面胶
    来来来,谁来解释下为什么是 没入水中木头的体积去除以容器的底面积。

    这个结果没错,但是缺了推导过程。至少我认为就这么一句话是没有逻辑关系的。

    我的感觉是,LZ不是好老师。
  • 级替四
    按体积计算公式,已知体积和底面积,接下来当然是体积除以底面积得到高度了。

    这还要推导什么呢?
  • 爆炒馒头
    编辑了

    [本帖最后由 爆炒馒头 于 2018-6-7 08:18 编辑]
  • 双面胶
    为什么这个 算出来的高度 就是下降的高度?

    既然是当然,肯定很简单,说说为什么这2个高度是等同的?

    我能想明白,也能通过逻辑解释这个事情 但绝对不是“当然”这么简单的一句话。

    [本帖最后由 双面胶 于 2018-6-7 08:18 编辑]
  • s
    solomon
    一直以为泥潭是初中水平,结果大部分小学肄业
  • 双面胶
    是的,同感。 做题没有想清楚。 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就满足了
  • r
    raptor111
    从小就不会做这种题目,,,
  • p
    pstar
    你姐算的是拿掉木头后水的高度,不是下降的高度
  • 级替四
    他姐错在最后还少了一步,要用3去减掉求出来的答案,以他姐的思路你更加理解不了。

    反而是楼主的解法逻辑更简单,清晰明了。
  • 网图心语
    就是个排水量的问题,应该算的是木头排开水的体积
  • 双面胶
    别这样,她姐思路没问题。

    来说说你的思路,直接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 m
    mushroommg
    楼主的逻辑已经清晰到不能再清晰了吧
  • 级替四
    不是很清楚了么,得出木头的排水量后,除以容器底面积就是多出来的水位高度。

    他姐公式都列错了,少了一步,还思路没问题?
  • 双面胶
    她姐就是审题不清。 逻辑没问题。

    按照你的思路,排水量/(容器地面积-木头底面积),这个才是升高的高度。

    申明一点,lz的算法没问题,但是上面的疑问是怎么回事?
  • 级替四
    喷了,什么按我的思路,你别乱YY好吗?

    我说的是:排水量/容器底面积=水位差
  • 级替四
    他姐列出这个式子,其实就是逻辑上错了,根本不是审题的问题。
  • 爆炒馒头
    求各位大大给解惑 我的想法是用木块在水面以下的体积除以(容器底面积-木块底面积) 就是说把水想象成凝胶状的状态 木块拿走后 原来占据的地方形成一个凹槽 然后我用环形部分的水(或者凝胶)去填满木块在水面下形成的的这个凹槽 这个思路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