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费用难解之题

  • 沉默の狙击手
    据我所知,美国从6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实现区域乃至国家医疗信息化。患者在一处诊疗的信息。包括做的各项检查的数据有统一标准共享在医疗信息库里。

    这种标准化是由美国政府牵头。目标是减少医院的成本,同时降低患者的费用。

    但是经过30多年的努力,耗费了几十亿美金之后。这个项目事实上已经失败了。

    阻力明显不在技术上。各个医院各有其想法。医疗费用的不透明和医生利益是最大原因。
  • 秋昆
    Mark
  • h
    handsomeken
    这个和现在天朝政府做的检查结果互认貌似很相似么?
  • O
    Oldman
    医生的利益和患者的利益如何协调,决定了医疗制度的成败
  • l
    lobydenk
    想到IBM的忽悠广告
  • 沉默の狙击手
    在我朝基本上就是句空话。

    米国至少还有社保号这么一个信息库打底。

    我朝连医保都是各地玩自己的。更别说一个地方的医保还分省医保,市医保,农村医保这么混乱了。

    在各个医院之间不存在信息共享网络的基础上要求互认不就是扯淡么。
  • h
    handsomeken
    很显然医生是狼,病患是羊,这个协调难度很高啊。
    而且其实从个人的一些工作经验来看,有一个很关键的矛盾在于:你不做检查如果没问题,自然最好;但是如果反而使得问题更严重,显然也会造成更严重的纠纷。这就陷入一个两难。目前只是在一个城市的三甲医院,才起步而已。
    天朝的很多东西都要打散了才行,其实户口制度本身已经不存在了,它完全无法限制人口流动,附加在户口之上的桎梏才是难点啊。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09-9-10 10:40 编辑]
  • b
    breadabo
    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是其实普通人对药物和医生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医疗费用的高涨。换句话说,经济越发达人们越重视健康,但是重视健康的朴素想法往往并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反而在商业社会中成了可以被利用的财源。

    我一向觉得滥用医疗手段和过度缺乏医疗其实造成的后果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 d
    dogsoldier
    我仔细想了想,在人口没有下降到3亿前,无解的
  • h
    handsomeken
    从某种角度来说是的,但是滥用产生的后果还是会好于缺乏吧
  • z
    zo
    人口即使是1亿照样会出一样的问题。
  • i
    iceliking
    以前病人相信医生,医生可以凭经验诊断病情,当然也有错的
    现在医生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病人也是,病人有问题就打官司告医生,医生也不再凭借经验,而是各种检查的单据以备不测之需。倒霉的病人只好多花钱做各种检查了,哪怕一个小感冒;
  • i
    iceliking
    以前病人相信医生,医生可以凭经验诊断病情,当然也有错的
    现在医生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病人也是,病人有问题就打官司告医生,医生也不再凭借经验,而是各种检查的单据以备不测之需。倒霉的病人只好多花钱做各种检查了,哪怕一个小感冒;
  • r
    realsquall
    医疗改革很难的,这是全球所有国家都会碰到的问题.
    基础很重要,谁敢推倒重来呢
  • h
    handsomeken
    人口500万也会出一样的问题。
    但是13亿和500万的问题的规模和难度一样么?

    引用一个人数造成困扰的例子吧:

    先从两个人讲起,相信大家也有过打架的经历,而两个人打架就是我们俗称的“单挑”。
    “单挑”实际上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因为打人的是你,挨打的也是你,是输是赢全要靠你自己。当然,如果你比对方高大,比对方强壮,凑巧还练过武术(最好是搏击,套路不怎么管用),那么胜利多半是属于你的。
    现在我们把范围扩大,如果你有两个人,而对方还是一个人,那你的赢面就很大了,两个打一个,只要你的脸皮厚一点,不怕人家说你胜之不武,我相信,胜利会是你的。
    下面我们再加一个人,你有三个人,对手还是一个人,此时,你就不用动手了,你只要让其余两个人上,自己拿杯开水,一边喝一边看,临场指挥就行。
    就不用一个个的增加了,如果你现在有一千个人,对手一个人,结果会怎样呢?
    我相信,在这种情况下,你反而不会获得胜利。因为做你对手的那个人肯定早就逃走了。
    到现在为止,你可能还很乐观,因为一直以来,都是你占优势。
    然而真正的考验就要来了,如果你有一千个人,对手也有一千个人,你能赢吗?
    你可以把一千个人分成几队去攻击对方,但对手却可能集中所有人来对你逐个击破,你能保证自己获得胜利吗?
    觉得棘手了吧,其实我们才刚开始。
    下面,我们把这个数字乘以一百,你有十万人,对手也有十万人,你怎么打这一仗?
    这个时候,你就麻烦了,且不说你怎么布置这十万人进攻,单单只说这十万人本身,他们真的会听你的吗?
    你要明白,你的手下这十万人都是人,有着自己的思维,有的性格开朗,有的阴郁,有的温和,有的暴躁,他们方言不同,习惯不同,你的命令他们不一定愿意听从,即使愿意,他们也不一定听得懂。如果里面还有外国友人(比如朝鲜),那你还得找几个翻译。
    这就是指挥的难度,要想减低这一难度,似乎就只有大力推广汉语和普通话了。
    要是再考虑他们的智商和理解能力的不同,你就会十分头疼,这十万人文化程度不同,有的是文盲,有的是翰林,对命令的理解能力不同,你让他前进,他可能理解为后退,一来二去,你自己都会晕倒。
    很难办是吧,别急,还有更难办的。
    ……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09-9-10 13:53 编辑]
  • x
    xfiori
    所以大家都要会自己给自己看病,所谓求医不如求己啊
  • d
    dragong
    惊了,人均收入是12000美元……
  • h
    handsomeken
    那是一年吧。
    月收入人均1万2是不可能的。
  • h
    handsomeken

    简介

    中国各个方面都在学习新加坡,美国人真的医疗体系也问了这样的问题。中国新医改启动不久,改革方案平衡了市场派和政府供给派政策建议,这一方案是否还可以从新加坡再学习呢?

    随着今夏人们对于医疗体系讨论的不断升温,美国医疗体系的一个表现必将成为热议焦点:美国人的医疗支出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寿命与高昂的支出不相称。实际上,在一个对220个国家的人均寿命的调查中,美国人78岁的人均寿命仅排名第50。不过就像接下来的这份图标显示的那样,这种医疗支出与人均寿命的不对称现象并非美国独有。
    下图由CNN提供,它很清楚地表明一国医疗支出水平并不是人均寿命的可靠预测指标。


    世界各国人均寿命和医疗支出,其中蓝条代表人均寿命,灰线代表人均医疗支出。
    人们经常从类似这样的图表中得出一个结论是,尽管英国有着一个会让前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感到头大的公共医疗体系,他们的人均寿命还是要比美国高。然而从这幅图上看,最大的赢家应该是新加坡,其相对微薄的医疗支出所带来的高人均寿命为全世界羡慕,就像EconLog说的那样,”新加坡让欧洲的医疗卫生体系看起来和美国差不多。“
    但是美国要建成新加坡式的令人赞叹的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将面临一个问题,即它会打破太多的规则:由于新加坡式医疗体系要求政府管制药品供应,对药品价格实行限价,强制所有公民为医疗储蓄帐户存钱,保守派人士会厌恶它;由于这一体系为防止道德风险,每个人都需要支付很高的”公积金“(Co-Payment),它实际为政府重新分配资金提供了便利,自由派改革人事也不会喜欢他。新加坡式医疗体系正如Waston Wyatt所总结那样,是公共选择和私人医护的奇怪结合体:”私人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互相竞争,从而使医疗服务价格不至于过高,也不会过低。“
    当你估算了一个强制储蓄帐户,工资的部分扣除和个人缴纳的公积金的总计花费后,你会发现这一体系很奇怪:政府主导的大型公共卫生项目却最终由私人垫付的。的确如此,如果我们算个人支出在医疗总支出所占比例的话,会发现这一比例要高于美国,是日本和英国的三倍。

    图表2:年均医疗支出费用分担(蓝色代表私人支出,红色代表政府支出)



    那么这次什么时候人们会开始讨论新加坡的医疗体系呢? 大概很快了吧。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不仅仅是一个各种医疗政策的大杂烩,可惜新加坡本身只是一个仅有30家医院的城市国家。不过在今夏人们开始热议时问到”我们的钱到底付给谁了“的时候,新加坡医疗体系可能还是会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
  • z
    zo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极难在中国再现。
    它是一个城市国家,全国的经济水平十分接近。
    但是中国不然,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医疗水平问题,而是分配失衡。

    一个是城市和农村的失衡,中国城市人口用于医疗的支出是农村人口的10倍,城市人口的寿命比农村高12岁。

    另一个是个人和公共的失衡,1980年到2002年,天朝的医疗支出增加了40倍,其中110倍的支出由个人承担。
  • h
    handsomeken
    但是公司总经理总会管行政经理吧?行政经理怎么管前台又是一件事情。
    规模上的增加只会增加管理成本和难度。要不SAP之流的公司根本不会有存在的必要了。失衡是另一个问题。
    即使在天朝最发达的城市,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是否能解决好还是一个问号。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09-9-11 11:07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