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大日本现在还有什么工业优势?

  • 大白腿
    我朝隐形战机,航母,导弹防御系统,载人航天,探月,雷达,运输机,火箭,潜艇,驱逐舰,坦克,3D打印,巨型计算机,手机,激光,量子传输,无人机,电视机,白色家电已超日本.
    日本除了汽车,游戏机,还有什么领域现在还有老本优势的?
  • u
    umi360
    這帖子我記得前段時間就有
    然後被批得體無完膚
  • j
    java0223
    敢比比质量么?
  • o
    ocean1003cn
    额,AV
  • 7
    788414
    没有,日本现在就是一坨屎
  • a
    aiboers110
    日本完了
  • m
    moon2007
    没有优势








    比起爸爸国
  • f
    fanti
    lz这个笑话开大了
  • P
    Pollux_zy
    天朝大国,只等倭奴来拜!
  • 洗地
    日本完了,天朝第一。TG实乃天朝之幸,百姓之幸,地球之幸。

    lz爽了吗
  • G
    GAYBL
    SONY大苹果会来告诉LZ日本工业的优势是什么。
  • m
    mjnaur
    没有,日本所有优势对于兲朝都荡然无存,明天就能从日本人手里夺取所有订单,后天日本就崩溃了
  • D
    DIGITAL1394
    看祭扫就知道了.空调压缩机东丽材料货币玩蛋但资本家技术在那放着呢
  • D
    Doing
    没有日本ykk 很多人裤子上的拉链都会突然豁开
  • Z
    Zico2003
    直钩钓鱼,差评
  • Y
    Yit
    相机日本绝对优势 别的没了 额 日本中学生性开放程度我们是望尘莫及的
  • c
    cloudian
    个别领域的优势还是有,但是相较之下这个优势也是越来越无足轻重了。看大趋势就知道,以前日本的电器啥的,汽车啥的,娱乐产业啥的,多牛啊。现在全面败退,美帝秒之,棒子灭之,中国山寨之。
  • f
    ff42
    在很多人的眼里,工业等于消费类电器,甚至可以收窄到消费类电子产品
    你跟他们说材料、设备这些产业链上游的东西,他们会觉得你out了,那些统统都是劳动密集型高能耗高污染的夕阳产业。
  • s
    shengjinlove
    我做工业设备的,没优势?甩国产一条街,实在说没优势就是质量太好了,用个十几二十年都不坏。变频器,伺服,plc,等等等
  • 富兰克林
    隔一段时间就有这种钓鱼贴
  • k
    k62163
    相机工业,能秒美帝.
  • 万物
    广播影视行业。。从行业技术标准到软硬件终端设备。摄录编播整个流程。。。。。
    有些产品不如美国的好。。。但国内市场占有率。。。。广播级产品只能看日本。
  • r
    ro4074
    就说虎牌热水壶吧,日本本土自销的水壶质量比机场卖的质量好,而机场卖的又可以秒天朝所有牌子的水壶。
  • r
    ro4074
    汽车不行呵呵后。现在国内汽车占有率第一的还是日系,央视黄金时间打广告的也是日系车,是什么让有的人产生日本汽车不行了的错觉。
  • s
    sodavaan
    钢铁吧,质量差太多了。
  • p
    pacman
    跟我大天朝比还是跟爸爸或者欧洲比
  • f
    foxhounds
    大众去年在中国卖了200多万辆
    日韩加起来有这么多吗?
  • 六研
    LZ不嫌累的话随便找个机加类的制造厂待几个月你就明白日本有多强了。
  • 松下裤带子
    专程来看索尼大帝竟然没出现
  • F
    FIFA09
    坐等日吹。
    这种帖子他们最高潮了
  • L
    LFL
    呵呵,说个我去年接触过的,金属修复工艺,国内想引进,但是不想让日本人知道国内的工艺水平。可以这么说,国内的专家到了日本看到那些小工厂提供的样品,才知道国内的水平是石器时代的也不为过。日本的中小企业才是顶尖技术的集中地
  • k
    k62163
    天朝人民族性格比较粗糙.精细的东西不强.
  • s
    szgekko
    别的不说 国内做不出来喷墨打印机的喷头
  • s
    sensui
    我就说过自行车吧,好像国产的还没骑过类似日本那样舒服的,同学说轴承件的精细程度没得比。以小见大楼主以为如何?
  • 富兰克林
    一个丰田在全球就压着大众了,世界第一。

    还有本田 日产,剩下的三菱 斯巴鲁 马自达这些零碎碎的加一起,日系车基本是全球份额最能打的了。

    [本帖最后由 富兰克林 于 2014-2-21 13:02 编辑]
  • 蚂蚁踩大象
    日本已经崩溃了,楼主满意了吧:D
  • s
    sakuraex
    就算都第一,P民还是照样吃P
  • y
    yufe
    机械,精密元器件,机器人。天朝远不够班。
  • m
    mitsu
    楼主英明,日本乙烷
  • 捉鬼治邪
    我看到的挖掘机基本都印着xx株氏会社
  • j
    johentai
    不知道lz已超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我只知道日本大地震的时候,我们都快tm停工了,原材料,设备备件,耗材什么都缺!
  • d
    dragonboy
    淘宝的大股东是日本软银……
  • 首斩破沙罗
    就说一个,航母超日本了?日本七十年前就在大洋上和美帝航母大战了,辽宁号的壳是买来的不说,现在也只敢说是个训练舰,要形成战斗力,至少要再出几艘才行,要获得航母作战的经验,等击沉别人一艘航母或者自己的一艘被击沉以后吧!
  • A
    Alfons
    我眼中的 Made in Japan
    2013-05-18 21:47:44
    n年以前,还在上小学初中的我那时最希望的礼物就是索尼的可录音MD,后来终于墨迹父母买了一个,当时超贵的2000rmb,(后来还弄丢了)现在MD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这几年好多媒体总在讨论的是日本的制造业如何走出低迷。
    我挺想写点关于日本制造业的看法。因为我想着未来自己的机遇和这些有很深的关系。

    (其实写的时候好多写了又删的,因为算是商业秘密。导致文章结构凌乱,不是我最初理想的样子,见谅。)

    (我也不想写得很像那种转载文,而且我现在也在一家公司工作,有很多东西我也不能写。所以请尽量当作故事来听。酌情会添加内容也许。)

    如果有任何地方说的不对希望讨论与指正

    从何说起,当然从霓虹得崛起开始。日本的品牌真正走向世界肯定是从索尼开始,那时候还有松下,东芝等等。从音乐播放器到家电,产品的市场分级很细致,品质也都是被人称道,特别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日新月异那样。
    现在好多国人一直都说索尼等等已经不行了,日本快要垮了云云,包括象是丰田,日产等等前几年有过一阵子连续赤字,也一直被很多国人认为是日本衰退的预示。所以很多人眼里来看,这些大品牌仿佛就是Made in Japan的诠释,就像三星之于韩国一样的重要。

    但是我不这样认为。

    稍微了解棒球的人都知道,一个一流的投手是一支一流棒球队的必要条件,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条稳定的打线和一个随时可以应急的投手群,是没法成为霸者。

    日本的制造业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
    从表面上看有那么十几个各个领域里的强豪,这类公司在日本被称作“大手”也就是那种规模很大或者影响力很大的公司,比如电器制造业的话一般也都是総合電機メーカー(maker)。汽车业的丰田,重工业的三菱重工。这些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合起来涵盖了所有的制造业商品线,从剃须刀到人造卫星等等。
    综合maker的研发和销售部门通常都是双拳并举,研发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新产品的企划和设计,以及一些技术细节上的孵化。生产方面大部分是组装工厂或者委托其他公司生产。
    研发的基础就是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比如你想设计一种新的汽车,其中的轴承部分就需要有相应的指标,比如能承受的强度以及金属材料的要求,这些轴承零部件丰田公司一般都不会自己设计制造,如果需要设计新型轴承也不会由他们自己来制造。

    那么谁来做?
    日本制造业最推崇的一个词叫做“ものづくり”,也就是造物精神。
    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就是日本一类公司叫做町工場,也就是所谓马路工厂,伴随战后复兴的口号,这些马路工厂可以说造就了之后日本一个个大公司崛起的。马路工厂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些比较偏僻或者远离都心的小马路乡间的小规模制造工厂。
    有制造螺丝螺母的,轴承轴受,加工刀具等等。这类公司有比较鲜明的特点,通常都是家族企业,最开始只做一种产品,各个领域都会有几家公司的产品发展到全球同领域的一流品质。比如美国好多航天公司所用到的轴承是一些小公司提供,很多传感器也是小公司提供。
    经过若干年的优胜劣汰和合并收购以后剩下的一些佼佼者除了国内的客户也开始走向世界,为其他海外公司供货。
    马路工厂的优势是集中力量做好某一类产品,其他公司有类似创新以后会积极的二次开发或者创新竞争。
    相应的,劣势就是一般发展规模很局限,通常都不是上市公司,(原因是有一些是服务于军工或者敏感领域,或者达不到上市的规模)所以对经常客户依赖性过强,产品领域狭窄,因为基本不面向大众消费品市场,只在B2B领域里服务,受景气影响很大。
    近几年日本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对制造业的热情,而且通常管理者都是非常死板的传统日本技术人员,很多行业吸收不到新鲜力量,步入慢性衰亡。
    熟悉日本经济史的人都知道,战后到70年的连续几个景气可以说是跟这些中小企业密不可分。同时石油危机也可以看出日本的天然地理条件上是很脆弱的,所以能发展到那种程度当时就是这一批造物精神的技术人员。也许泡沫经济时代很大的责任就是政府的政策,但是为了解救出口,减轻中小企业的压力,在当时也是被理解的。

    所以这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
    比如汽车制造业里面塔尖的是丰田公司,
    下面下属的是一些金属材料,机械加工,或者半成品电子部件公司,
    再下一层就是给上述第二层或者塔尖提供原材料,最基本零部件或者电子零件的马路工厂。
    当然也有一些是第二级别之间或者塔尖向下层提供部分商品的情况。

    所以当时丰田公司被连期赤字搞的焦头烂额时,为什么日本政府会大力扶持救火,因为丰田就相当于日本的国企,它倒了,下面的所有公司可能就此同时倒下,等同于列岛沉没。所以不买丰田车确实是对日本经济有影响的。安倍上台所采取的财务政策根本目的之一就是去给这些所谓的中小企业输血,但是经过层层金融资本盘剥确实效果有待商榷,也许只有上游的大佬们有比较好的帐面决算。

    所以很多资深的经济金融和制造业人士都认为,这些小公司才是支撑日本经济的根本。所面对的课题也相当的深刻和棘手,一方面是市场景气,一方面也是这些企业很多时候太呆板保守。

    当然,除了中小企业,日本很多大手公司其实也还是能适应不断进化的世界,在优胜劣汰中成长起来。一般人通常只了解这些消费品市场的品牌,那么我说说一些制造业耳熟能详的名角儿。
    比如東レ公司,材料领域特别是碳纤维,近几年不断的再积极的拓宽材料领域的应用面,争取新兴市场的机会。
    三菱重工和日立制作所和川崎重工以及IHI等等重工和制造大手,很多基础建设和大型工业都是这些公司。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财阀,所以基本财阀下的这些大手公司都是控制着日本命脉的企业。航母级别的大公司有相应的优点和缺点。而且财阀下属的几大商社其实也都和这些中小企业以及大手企业千丝万缕,有的朋友可能听说过日本大部分大公司股份的持有方式,基本目的之一就是防止海外恶意收购。
    基恩士keyence,FBI也购买他们的传感器,这公司的特点是只侧重研发和销售,把生产制造代工给其他公司,研发上很强,时不时推出一些科幻级别的概念。
    发那科Fanuc,数控和加工机械,和西门子统治了全球数控平台的天下,研发的G代码是行业标准。电机领域和三菱电机安川电机一起支配大部分占有率。
    富士フィルム,光薄膜制品的垄断性企业,近几年胶片领域的消亡,逼迫公司由薄膜技术向化妆品市场做创新,确实很有成效。
    小松コマツ,叉车等操作机械车的最大生产商,虽然因为景气也处于增长缓和期。
    (顺便一提,其实索尼目前主要是由金融损保和半导体等盈利部门来填补电视部门的大窟窿,如果克服社内派系斗争再换一个有远见的技术屋型领导人还是有很大潜力。
    夏普是真心快要跪了,今年好多马上到期的债务,抵押资产借得钱恐怕也是杯水车薪。)
    还有很多很多在工业领域占有率超过50%的公司,不一一赘述了。

    说到最后,谈谈一些我从这些公司得到的启示。

    毕竟日本人是A型血社会,组织性强。技术研发上是那种给一个方向可以一条路走到黑的角色。可以说是乘法效果。但是在制造领域一般缺少有效果的创新,所以你能看到有趣的现象是很多基本概念是日本人提出的,然后很多特别先端的专利是日本人持有的。但是真正的实用技术的行业标准或者商品化概念标准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做的,导致很多时候日本公司要被美国公司牵着鼻子走。再加上独有的社会文化,导致制造业里日本公司的组织形式和风格被人诟病。

    所以一个比较理想化的制造业技术型公司应该是有三种成分:
    主管产品企划和研发创新的人,最好是有美国式不怕死创新精神的小破坏。
    然后是能踏踏实实把概念做成现实的研发人员,日本式的死宅社畜最佳,www
    最后就是能把这两种人揉合到一起管理,比较玲珑油化,而且能做好市场面的技术人员。这种人目前有两种能胜任,一类是比较熟悉日本公司文化的欧美人,一类是熟悉欧美和日本文化的中国人或者韩国人。

    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内的人力资本上升,制造中心已经开始转移到东南亚其他国家,那时候我们国家的制造业也许会有一个过渡到技术密集型的真空期,也许是我们这一代对这些行业有兴趣的年轻人一次难得的机遇。

    以上。
  • s
    squall40
    这边太烂了,遇到天朝上国只有各种跪舔,我们就是在天朝混不下去才只有滚到这里来要饭的,求你们诸位高大上别再来了,都100多万了,别来了,给我们条活路吧:D
  • s
    somesun
    据说螺丝很牛逼, 看半泽有感
  • d
    donghongfeng001
    别的行业不知道,我所从事的行业,日本tmt设备甩国内n条街,高速旋转的设备,人那轴承连续运转六七年都不坏,国内能做到?

    本帖最后由 donghongfeng001 于 2014-2-21 16:43 通过手机版编辑
  • s
    saintwei
    日本工业还是有优势的,很多精密机床中国造不起来。
  • 3
    3501
    四页了索帝还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