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未来是否也会推行宽松教育

  • x
    xxlad
    宽松世代(ゆとり世代)...
    1987年4月~2004年3月间出生(今年12~29岁)的日本人,受到2002年日本开始实行的「宽松教育」,削减学生上课内容、时间,改为完全週休2日制。这个世代的日本年轻人则因为行事作风和教改之前的上个世代有所差异,而时常成为大人们的讨论话题。

    ﹌﹌﹌﹌﹌﹌﹌﹌﹌﹌﹌﹌﹌﹌﹌
    问题1 日本当时为何推行宽松教育?缓解青少人压力和社会矛盾?

    问题2 我们是否也在走这条路?
  • 焚岚
    有孩子你就有答案了,没孩子和你讨论意义也不大
  • i
    ihsahn
    等全社会都接受阶级固化的现实,就可以宽松了
  • k
    knightchl
    这是建立在社会权力公平和社会保障发达前提下的。
  • 风不行
    别搞这个,现在学校每一笔减负,都转给家长扛起来了。学校宽松了,你就知道家长有多难受了。
  • c
    cloudian
    看你聚焦哪个阶层,底层现在就是宽松教育——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初中再打工。
  • L
    Lunamos
    关于宽松教育的失败,我觉得有一件很少被提到的事不能忽略,那就是资本和消费主义极度发达并深度控制社会的年代,刻意设计出的、能得到正反馈的各种斯金纳箱、成瘾性的东西太多了,导致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正反馈吸引力急剧下降,学生的时间更难以主动放在培养科学探索和艺术创作兴趣的方面,而需要被约束和强制接受学习内容。

    比如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大学学院的一位50后院长的事迹,他就是穷苦人家普通工人出身。接受的是最宽松的农村放羊教育,但他和一帮同学放学、下班之后读微积分,无线电,组织读书会,经常挑灯读到第二天意犹未尽,走十几里路去市里的学校问老师问题,最简陋的条件下自制出收音机。后来三十多才高考,一路读到博士,科研教学都出类拔萃,还竞选过院士(虽然没选上……)——对于他这样的穷人,很明显反而收益于这无奈之下的“宽松教育”。我不知道从麻将扑克武侠和“靡靡之音”,到手游短视频综艺电视剧,到底会多大程度上影响这个年轻人。但我所知道的是,在资本全力创造出的娱乐产业风向引导之下,宽松教育无法在这种环境下让学生实现主动的学习、探索科学和创造,并找到兴趣事业和目标的正反馈循环,被动和强制成为了一种必要。
  • z
    zichuanle
    日本不知道是不是集体大于一切和阶级固化思维关系,很喜欢把某些特征的人帖特定标签,然后创造个词语把这些人进行分类,而这种分类往往带有些恶意表示为主流社会所不耻。
  • i
    imnotorc
    日本宽松教育不是失败了吗 我们为什么还要搞?
  • i
    iceliking
    这就和宣传吃素环保健康一样,最好大家都吃素做公交,我吃肉开车
  • g
    gnorz
    日本搞宽松纯粹是因为小朋友跳楼。
  • f
    foxandfox
    宽松教育的前提,是父母有很多很多钱。

    不然未来娃也会怪父母的,让自己成为一个沙雕,却还没有钱
  • A
    Advancedadvance
    但是无脑成瘾性的事物可能从来都没少过,或者说追求这类东西本身就是一般人的本能,回顾从古至今,现在的互联网娱乐化内容只是这种本性化追求的新时代载体,在以前甚至古代,这类欲望也都有其当时的载体,其在当时造成的成瘾性恐怕不比现在的手机小。
    但是,任何时代都不缺乏与众不同、追求更高层次兴趣的人,但这些人可能永远是少说,所以有的在历史上都留下了一笔,就像你说的这位老学者,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少,才成了例子。但历史的推动往往是靠这些少数人,而多数人只是享受这种推动带来的结果,包括那些所谓的娱乐化的成瘾性的结果,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这些少数人存在价值体现的一部分。
  • L
    Lunamos
    我觉得不同时代这方面还是有些区别的。好比以前都是富人胖、穷人瘦,但到了美国这种社会就会变成富人瘦、穷人胖,这就是社会生产力的溢出造成的反转。同样娱乐产业的溢出也有类似的反转:从前是富家子弟飞鹰走狗,玩物丧志,穷人孩子玩不起或者接触不到许多娱乐项目,发奋图强的例子多;而现在则普遍是富人家庭精英教育,穷人孩子却深陷各种廉价娱乐之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