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棍楼】人类有没有可能在手上凭空的变出来个苹果?

  • A
    Alexouyang
    本帖之所以取名神棍楼因为涉诸多领域:

    量子、空间、时间、玄学、八卦、灵魂、平行宇宙等等,好多都是未经证实的理论假设

    甚至好多理论假设如果成立那就会颠覆我们人类目前所认知的世界,说毁三观都不为过!

    提出这些理论的人不是天才就是神经病,但未经证实前姑且称之为“神棍”吧,权当打发时间娱乐娱乐~
    卤煮把好多虽然不知道说了什么但看起来很厉害的帖子汇集到一起,欢迎三体迷乱入一起切克闹~~~
    不定期更新欢迎收藏或点击只看该作者~~

    传说上帝一共有三个苹果

    一个被亚当夏娃给偷吃了,一个砸在了艾萨克·牛顿的头上,另一个又被史蒂夫·乔布斯咬了一口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人类不能在手上凭空的变个苹果出来呢?

    吕秀才乱入:

    人和宇宙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宇宙是否有尽头?时间是否有长短?过去的时间在哪里消失?未来的时间又在何处停止?人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世界选择了人,还是人选择了世界?



    科学出了什么问题

    从婴儿呱呱坠地起,就开始好奇的张望、聆听这个新奇的世界,我们人类求知的欲望,原始的动力就起源于婴儿时期的好奇。现在,我们已经是成人了,思维也变得成熟理性,可是,对这个不再陌生的世界,我们又了解了多少呢?

    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莫大的便利,交通、科技、资讯等空前发达,在火星上拍点照片,在太平洋底游弋一番,这些都已不在话下,我们似乎已成了这个世界的主人,还有什么不能征服呢?然而,对于这个世界的本质,即使是现在最前沿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疑惑也不会比人类有史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的人更少。

    这个结论并不为过,在微观领域,我们对粒子的行踪摸不着头脑,甚至对粒子到底是什么都莫衷一是,小于普朗克空间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光是一份一份传播?在宏观领域,人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思维是怎么形成的,这些问题仍然是个迷。在宇观领域,宇宙的尺度大得令人咂舌,光从这头到那头要走几百亿年的时间,现在较为统一的说法是这样尺度的宇宙是起源于一个没有体积的质点的大爆炸,时间、空间都是从那个起点开始的,可是,我们不禁要问,质点之前呢?这时,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就会说,这个问题是不允许问的,因为在那个质点,所有的规律都失效了,所以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如果我们对科学的进展了解得越深入,我们乐观的情绪就会一点点消失。因为,很多问题无法解答,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科技不够发达,手段不够先进造成的,而是在理论上,科学家们用自己编织的绳索缚住了手脚。比如在质点处,所有的理论失效,这就意味着探索的终结。在微观粒子方面,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告诉我们,想要准确的知道粒子行踪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这表明在表面有规律的世界里,其实本质上是根本无法捉摸的。

    如果这些还不算什么的话,最致命的是,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最强有力的武器——数学也出了问题,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哥德尔已经证明,一个具有公设的系统,必定是不完备的。也就是说,如果想找一个终极的真理,绝对不能依靠逻辑和数学,因为如果使用逻辑和数学,则必定会有一些结论是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

    所有这些,对于还想企望科学家们解答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打击,难道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关于这个世界的终极秘密吗?科学错了吗?如果错了,是错在哪儿了呢?作为一条好汉,就算死也要死个明白吧?如果您也有同样的想法,我们不妨把思绪重新缕缕,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症结。
  • A
    Alexouyang
    10公里

    密密麻麻,(为什么又要说密密麻麻?)
    房屋,湖边的房屋。小二,上瓶啤酒,哥几个先喝着^_^



    1公里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00米

    看!草地上这是什么呀,一坨?



    10米

    原来是一傻哥们睡得正香....挺惬意的嘛



    1米

    醒醒嘿,都被偷窥啦还不知道呐



    0.1米

    一米的十分之一,我们手所能把握的尺度。
    相信人类所接触的大部分物体都是在这样一个数量级的。
    看看你的周围,键盘、鼠标、手机、杯子、碗...... 仔细一看这哥们手上的毛还挺重的,纯爷们!



    1厘米

    这是手上的皱纹细部。
    兴许你放大了还没他细皮嫩肉呢。
    做好准备,我们即将进入另一个陌生的领域--微观世界



    1毫米

    手上的毛孔,就是没有毛,毛呢?



    100微米

    依稀可见皮肤的组织结构。



    10微米

    一个细胞的数量级就是10微米,当然这只是一般来说。
    插句嘴,世界上最大的细胞是鸵鸟蛋,它是一个单独的卵细胞,数量级是分米级的,厉害吧。



    1微米

    疑似生物课上学过的细胞核膜,细部。




    0.1微米

    一看这么高度螺旋的结构就知道是染色体了。
    底下的洋文说:但凡人类的细胞,里面都会有23对染色体



    100埃

    埃是一种长度单位,指10的-8次方米。
    看到这个规则的等距双螺旋结构,我想你一定知道这种物质就叫做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常说的DNA。分子结构清晰可见。


    纳米

    现在为材料科学炒得火热的纳米技术就是说很多物质精细到纳米级后将表现出很多在常规数量级上所表现不出的性质来。在纳米这样的数量级下,我们连原子都可以数清了。



    1埃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这个是密布的电子云,我们能看到原子核外的电子云比较浓。



    10皮米

    原子核外围的浓密电子云。仿佛又回到了浩瀚无边的宇宙。
    这样来看每个原子都像是个小宇宙,我们的世界就这样的周而复始着,不寒而栗...



    1皮米

    穿过最浓的电子云,发现更近核的地方反倒清净。中间的就是原子核



    0.1皮米

    走近点,这就是传说中的原子核了10的-12次方米叫做一皮米。
    在0.1皮米的数量级下看原子核就可以看出很多个球球来,它们是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10飞米

    原子核的特写。



    1飞米

    质子(也可能是中子)的细部,乱七八糟一大片。
    未知的结构,未知的领域,那里属于上帝。



    0.1飞米

    无语。翻译出图片下面的洋文作为收场吧
    他说:一旦我们进入下一个层次,我们将会看到什么,我们又将会知道什么?



    是不是有点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想不想更厉害?快一起跟着激光猫动词打次切克闹~~~

    从普朗克粒子到比宇宙还大的空间(不千万不可错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yMzA0MjYw.html
  • 撸大师
    动1次,打1次,我说J8,你说要,J8 喷香好味道,是谁在唱歌,温暖了寂寞。
  • l
    light_zh
    第三个是被图灵咬了一口[称赞]
  • 静竹
    这么一看活着真是一个奇迹
    但这个奇迹又那么渺小
  • m
    mackeal
    电眼猫 碉堡了
  • 月夜呉伤
    涨知识了
  • x
    xiaogoubei
    宇宙就是我们 我们就是宇宙 循环的

    话说 微观世界只是一种观察到的概率 不可能准确表述出来

    推而广之 我对宇宙的理解 : 我们都是一种概率的 。用概率的眼光来观察概率 简直是开玩笑。
  • 阿塞
    不愧是CHH第一骚猫啊。。。。
  • A
    Alexouyang
    为了不让本帖看起来那么神叨叨先来点科普

    BBC出品必属精品:

    宇宙的构造1:无限空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5MjcyMjk2.html
  • l
    lkuu
    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 A
    Alexouyang
  • A
    Alexouyang
  • A
    Alexouyang
  • 谁都想的到
    切克闹~~~
    后面就是夸克了么?
  • 妈妈虎虎
    和我有关吗?[嘴馋]
  • A
    Alexouyang
    必须有夸克~~~
  • l
    liu881021
    太长太长饿了
  • A
    Alexouyang
    事实上,爱因斯坦并不完全支持量子理论,或者说不同意量子理论是对的,因为在他老人家看来那需要有某种超越空间的诡异的奇妙的连接才能证明她是对的,如果他能看到今天我们在量子通讯上取得的成就,或许他能带我们更进一步的。

    量子理论无论是从科技应用上,还是社会哲学上,都是有至关重要和积极的意义的,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理解。

    对于第一条假设:

    信息在处于纠缠态的两个粒子中的传递速度是远远超过光速的,光速不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在2008年8月1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瑞士的5位科学家公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开始着手对一对相互纠缠的光子进行实验研究。首先,研究人员们将光子对拆散;然后,通过由瑞士电信公司提供的光纤向两个村庄接收站进行传送,接收站之间相距大约18公里。沿途光子会经过特殊设计的探测器,因此研究人员能够随时确定它们从出发到终点的“颜色”。最终,接收站证实每对相互纠缠的光子被分开传送到接收站后,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纠缠关系。通过对其中一个光子的分析,科学家可以预测另一光子的特征。在实验中,任何隐藏信号从此接收站传送到彼接收站,仅仅需要一百万兆分之一秒。这一传输速率保证了接收站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光子。由此可以推测任何未知信号的传输速率至少是光速的10000倍。

    爱因斯坦不仅不接受“量子纠缠”的思想,而且还坚持认为不可能存在比光速还要快的信号,任何比光速快的“鬼魅似的远距作用”都是不可思议的。根据1905年出版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认为没有物体的运动速度能够超过光速。爱因斯坦解释说,光速属于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常数:对于空间内所有的观察者来说,光速都是一样的。同样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释说,当物体加速时,物体本身的质量增加,而加速需要能量。随着物体质量的增加,维持速度所需的能量也更多。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行时,爱因斯坦经过计算说,它的质量将达到无限大,所以要使得物体继续运行的能量也要无限大,而要超过这一极限是不可能的。

    我们之前所说的“瞬时和同时”是有破绽的,瑞士科学家比较严谨,推测传输速率至少是光速的10000倍,“至少”,“1万倍”,看来这5个数量级是可以平衡前面的破绽的,但是爱因斯坦他老人家用他一生的权威和荣誉作保证,超过光速是不可能的。而当今一切核物理的基础,正是他的E=MC2。这一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爱因斯坦是正确的。

    光速属于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常数:对于空间内所有的观察者来说,光速都是一样的。没有物体的运动速度能够超过光速。

    看来接下来我们就不得不思考或动摇现实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根本基石 - 空间本身了。

    引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现代唯物主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不是一种宗教而已。
  • o
    onlyjcy
    哪本书里面的图片?
  • A
    Alexouyang
    科学与宗教一直以来都相互对立,互为矛盾的,是一对天生的死对头,科学笑宗教的荒谬,宗教笑科学的幼稚。

    科学与宗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但直到量子理论的出现,突然间让科学与宗教两大阵营的长期对立局面出现了一个变数,被实验室数据搞的晕头转向的科学家们像是集体撞了墙

    时间的绝对早已经被打破,时间的反演对称又摧毁了时间的概念,空间的绝对似要被否决,纠缠态接着粉碎了人们对于空间的体验,交叠态显示了一个拥有独立波函数的粒子同时出现在3000多个位置上,以可能性无情的挑战了物质存在的唯物特性,佛教的万物皆空原来是有根据的,物质的内部好像真的是空的,一层一层的剥离后就只剩下无法解释的能量了

    像氢原子内部这样极小的空间却拥有无穷的能量,如果人的意识可以控制其一个零头,那创造一个宇宙都没什么问题,幸好上帝粒子在2012年7月4日以99.99994% 的可信度被欧洲原子中心(CERN)找到了,否则就会像希格斯他老人家自己说的那样“这个看似可以理解的世界将不再可以理解了”,一切科学的基础都将被摧毁,粒子从来就不听话,简直是反了天,但就是因为这个逆天的变数所带来的对科学与哲学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才促使科学家们不得不集体反思

    意识是什么,什么才是现实,什么才是存在,如何去理解在一切背后的那个观察者
    宗教在自己也讲不清楚的荒谬中度过了千年后也注意到了这一丝重生的曙光
    轻松的对科学表示其实你还太年轻
  • A
    Alexouyang
    正式开始,让我们先回到高中的课堂上去,还记得我们上过的物理课吗?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我们知道了粒子,如小球在通过双缝打到屏幕上时会在屏幕上形成两条条纹,但是波动,如水波在通过双缝时会发生干涉,打在屏幕上时会在屏幕上形成一条条的干涉条纹。



    我们知道了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有时是波,有时是物质,你是否也曾经问过Why,为什么有时是波,为什么有时又是物质呢,何时是波,何时又是物质呢,可惜书本上只告诉了我们实验结果,告诉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结论,那就是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没有为什么,老师也不知道,那时互联网也不发达,有兴趣恐怕有没地方去探索研究了。加上高考的压力,能解题就够了,饱含求知欲的我们就这样放弃了。

    但是在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们没有放弃,他们通过进一步实验明白了为什么有时是波,为什么有时是物质,何时是波,怎样又变成物质,回答了为什么会有波粒二象性存在,而这一切,不科普,我们就不会再知道了。

    在经典力学中,研究对象总是被明确区分为两类:波和粒子。前者的典型例子是光,后者则组成了我们常说的“物质”。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开始意识到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认为和光一样,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据这一假说,电子也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这被后来的电子衍射试验所证实。

    再次回到高中,还记得我们高中时上的生物课吗?

    那时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了细胞,我们知道了细胞内部有线粒体、中心体、中心粒、液泡、微管、核糖体…等等等,而且通过观察,我们明白了他们内部的运作机制,在感叹大自然如此神奇的同时,你是否也曾怀疑过,也曾问过自己这个如此精密的有机工厂到底是怎样产生的。答案看似完美,成千上万年的进化,达尔文的进化论解决一切。




    但是,现在科学家们开始反思了,反思是因为注意到了一些细节,因为过去不曾了解细胞的内部如此复杂,复杂的超乎想象,与其说是一个微型工厂,倒不如说是一座微型城市,研究显示,每一个细胞核,都有一套数据库,比整套30册的大英百科全书还要庞大,又如很多的细菌都有一个被称为鞭毛的微型推进器。

    这个极具效率且灵活的小型发动机每分钟可以转动十万次,细菌的发动机正好和电动发动机类似,有丝状的纤毛作为螺旋桨,有万向接头,定片和驱动轴,细菌发动机每个部分都要正常运作,不然细菌就会死亡,细菌能启动、停顿、改变方向和加速,都因为有全套的感应器、开关和控制机制,800万这样极其精致的发动机拼在一起,只有人类的一根头发的横截面这样小。




    这样的事实配合不可简化的复杂性理论,有力的反驳了进化论,就是说这个细菌鞭毛由40多个蛋白分子组成,缺少任意一个都不能发挥作用,必须整个组装好才能运作,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细菌是怎样“提前知道”自己要组装一个这样的机器,然后花费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时间来“组装”出这样一个机器呢? 但是美国图森市亚利桑那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Howard Ochman与博士后Renyi Liu在获取了41种生有鞭毛的细菌的全部基因组后,对所有微生物中与鞭毛相关的24种基因进行了研究。认为他们破解了复杂结构进化的问题,解决了细菌鞭毛的进化问题,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看看有没有道理。

    生命起源的问题现在谁也无法解答,越是去研究,疑问就越多,现在的趋势是很难再简单的用进化论来解释物种起源了,但其仍是主流。
  • 白色三叶草
    总感觉从宇宙的角度来看 微观与宏观都是统一的
    原子与核外电子好似恒星与行星
    模式相近 但差距甚多
  • t
    tenshow
    眼睛疼
  • A
    Alexouyang
    我勒个去好多回覆都在审核中,怎么破?
  • w
    whove
    看完已经陷入深深的沉思……

    [迷茫][迷茫][迷茫][迷茫][迷茫]

    深深理解Shloden为什么这么搞笑了
  • w
    wety1000
    活在当下....
  • h
    hyww007
    切克闹切克闹切克闹切克闹
  • t
    trashgod
    激光猫变身科学家啊,哈哈
  • r
    risc
    动词打次切克闹~~~
  • w
    wosiwolong

    上帝粒子不是没有找到吗?
  • 竹竿青年
    不装逼 还是好朋友
  • d
    duduhappyly
    喵,我只会,喵了
  • c
    cghyl
    贴吧看过貌似
  • A
    Alexouyang
    物质到底是什么?是小玻璃球还是波?如果是波的话,它又是什么波?而观察者跟这些又有什么关系?观察者打消了其作为波的可能性,仅仅通过简单的观察吗?

    那么人眼不就是一种我们测量和观察这个世界的仪器吗。我们每个人自己不正是这个世界的观察者吗?当我们不去观察的时候,这个世界难道是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波动吗?当我们去观察的时候,这个世界才成为我们所体验的物质世界吗?

    怎么样,你在想什么,你在思考什么,是否有点感觉了,但是先来告诉你,绝对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的,现在还不是停下来的时候,让我们继续下去,前文所提到的人眼只是人类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一种感官,人类至少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和第六感等,但是最根本最核心的是这些感官背后的那个人类的意识,那个能够思考、理解、感知这个世界的意识体,所以说对观察者的准确理解应该是人类的个体意识。

    回到刚才引出的问题:物质到底是什么?是小玻璃球还是波?如果是波的话,它又是什么波?而观察者跟这些又有什么关系?观察者打消了其作为波的可能性,仅仅通过简单的观察吗?

    从物理实验上看,我们透过简单的观察就打消了电子作为波的可能性,通过简单观察就影响了实验的结果,但这个观察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是看吗,是监视吗?还是看这种感官背后有意识的理解和体验,表面上是静态的观察,本质上则是动态的意识,现在人类的个体意识无可避免被带入了我们的实验中了,无可避免的被我们带入了实验的结果之中,意味着意识影响了实验的结果。如果您觉得这个实验还太简单,还不够有说服力,请您不要着急,后来还会有更有说服力的实验出现。

    讲到这里,就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有意思了,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已经不是在做实验了,我们已经不是在简简单单的去分析、讨论实验的现象和实验的结果了,我们已经无可避免的引入了哲学与宗教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已经无可避免的陷入了一个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在苦苦思考的人类的最根本的哲学问题之中了。

    在意识无可避免的被我们带入了科学实验中后,唯心还是唯物,现在已经正式成为我们在走出学校后的一个应该值得认真思考,认真对待的问题了,哲学已经无可避免的被我们扯进了我们的话题。

    是谁说的“我思故我在”?是谁还在迷恋“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意境?
    看到这里,你有些失望,对不对,什么情况,开始扯蛋了吧,怎么扯到唯心上去了。

    可惜呀,如果我们的世界真的能用简单的唯心还是唯物来区分就好了,大伙还忙什么呀,还折腾什么呀,一死白了啊,了无牵挂的,多好呀,可惜了,这还真不是一个这么简单的哲学问题。
    收拾收拾,我们还是继续上路吧…

    “哲学”已经被我们成功的扯进来了,下一位,轮到“宗教”了,最后的最后,谁也跑不了…

    探索没有停止,精彩还在继续…
  • d
    dos1103
    人类太渺小了!
  • r
    rwzsycwan
    动词打次切克闹
  • s
    summit001
    太宏伟了。
  • c
    cs4501599
    关于原子跟宇宙那么类似的理论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想了,我有时甚至觉得我生活在一个原子里
  • m
    multip
    毛骨悚然
  • A
    Alexouyang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黑衣人1结尾外星人打弹珠~~~
  • g
    g304942972
    涨姿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