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课程外包引发学生吐槽:那些年我们一起“打过的工”

  • 刁德一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这所国内首屈一指的学术型高校因为一则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必修课项目被外包”的新闻被推向风口浪尖,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口诛笔伐之势,同时由此衍生的“学生的权益该怎么保障”、“学生到底是不是廉价劳动力?”等话题也让众多读研读博的同学感触颇多。




    事件梳理——由小小的作业引发的“骂战”
    相信有很多“吃瓜”小伙伴对此已有所耳闻,在这里小编不过多赘述:这次事件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中科大今年春季必修课《软件工程》在进行教改之后,采用了老师照常上的课内理论课程以及外部公司(即“计蒜客公司”)提供的实践教程,由学生自行完成相关实践编程作业。而在3月19日,上课的学生们发现计蒜客布置的几个实践项目,都是真实公司的真实项目,故学生们提出希望使用有自身版权保护力的GPL协议,而不是可以被他人修改而占为己有的BSD协议进行编程。


    BSD和GPL协议的区别

    然而学生们反馈,计蒜客方面对此的回复是“清华也用BSD,怎么就你们有问题?”,态度其强硬。而之后随着矛盾的爆发,计蒜客的创始人俞昊然发布微博疑似抨击有意见的学生,随即“骂战”便爆发。


    那些年我们一起“打过的工”!
    通过事件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引发矛盾的并不是课程改革,而是一场关于“学生是不是沦为廉价劳动力?”的误会,毕竟提供项目的计蒜客公司是有业务的实体,当自己为了课程而编写的代码被他人随意商用(这是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侵权行为)时,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而涉事公司却在这个节骨眼上犯了强硬态度的毛病,火上浇油才会使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毕竟具体使用哪种开源协议发布是他们的权利。而由此引发了更多人关于学生们对自身版权利益的探讨,“读研/读博期间,一大半时间都用来给老师打工”这样的声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共鸣。新华社早在2018年就有因“寒门博士轻生”事件而撰写的调查专题文章《导师变老板学生变学徒?新华社调查:有研究生将读书称为打工》直指此类现象。在无数感慨和激烈讨论下,越来越多被扭曲的师生关系成为了我国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
  • 多田野金
    從根開始割,韭菜還怎麼長
  • F
    F717
    国内科研水平和风气就内样
  • R
    Redofish
    人精人尖
  • z
    zephyrevil
    学生 还只是本科生写的代码能用?我觉得有可能是授课老师为了方便 就把现在正在做的项目拿出来给学生们练习 也许会从中吸取一点灵感 但是自己在做的东西自己的理解更多一些
  • M
    MacPhisto
    这说明中科大很nb啊,本科生可以直接做产品了,不过做出来是给谁用的呢。不会是zf吧。
  • t
    taxidriver
    本科做项目能用有什么奇怪,我本科就是帮老师给外面公司干,拿工资。计算机专业,脑子清楚的学生,比干了几年的老鸟一点也不差。中科大的学生水平很可以的
  • l
    linhang028
    能让学生实践写的程序用在项目里面也得有点本事,之前我们公司校企合作给普通一本出的题目,都是很简单的编程题,10个里面也就一两个的代码能看,
    当然中科大的学生素质应该比较好,可能写的会好点
  • 爬行动物
    能给老师干活说明你是优秀学生,想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