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两千万如何看待刚入职就给单位提意见的应届生?

  • 小熊他爸
    领导看不懂 就你看得懂 我领导还是你领导 所以不要你话多
  • b
    bmw_dog
    年轻人先干好工作再说
  • 估计噶估计噶
    很多问题就摆在哪,不解决是有客观原因的,真当老板是傻子啊,真把自己当救世主啊?而且新人对公司不了解,提出的问题往往站的角度不仅是不够高的问题,而是站的角度很低,新人闯劲很大这又往往会冲撞很多上司的利益,所以新人到公司老老实实干自己的工作,别把自己看的太重,就算有社会经历的也一样,干好自己的工作观察一段时间,也别发表啥建设性意见
  • E
    EVA1
    这些体制、流程上的所谓的问题和弊端往往都跟利益挂钩。人家干银行几十年不如你看得清?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是有深层原因的。小孩刚上班就对体制指指点点,尤其是金融业,只能说情商不适合从事这个领域。
  • 你爹临死前
    部门新提拔的小组长就是个这样的奇葩,所以还是得看对不对领导的口味
  • s
    sarion
  • r
    rbt12345
    我去银行就是这样,流动性管理一泡无,每天都是干一小时就喝茶,我去了之后,分行流动性管理体系建立起来,短期流动性精细化管理,然后开始做在业务上深挖,我刚去时候钱都借不到,一年就几千亿的交易量四处求爷爷告奶奶,现在一年小六万亿交易量,最近每天都是400亿打底,业务每天几百笔交易,联系对手扩大几倍,以前没挣过钱这业务,现在一年一亿多税前利润,还有几百亿同业余额。不是我说,小银行需要改善地方太多,发现不足为奇,努力一把真的改善了,挺有成就感,也容易跳槽,至于以前银行很多员工甚至中层就是坐吃,连个学习发展的目标都没有,我敢说楼主说的小银行金融市场这块还是我家刚去那样,就是懒,不想改
  • a
    aweiwei
    老板的一个学生,硕士研究生期间就来公司,先是在市场部实习,整天指手画脚,各种脑洞大开的市场营销想法,压根就没有可实施性;后来又跑到研发,整天想做一些脑洞大开的产品,也是压根就没有可实施性。

    这种自恃清高的年轻人,绝大部分往往都是眼高手低。别人不做的事情,除了极个别是能力的问题,其实几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 x
    xingtian417
    你能想到的问题公司成立那么多年请过多少专业的公司来做策划和PMP设计,还有那么多流水一样的员工。


    能解决的早就解决了,解决不了也不能只听你一个毛头小子的,何况你一个新人现在还不是我们自家人


    我觉得想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员工纯粹情商负的
  • 瞎狗
    哪个单位没问题,还是年轻人,被艹几年就学乖了
  • 肉丸子
    六万亿,好巨大的数字。
  • g
    gxy1301
  • m
    mushroommg
    你坛终于划出万亿尺度了!
  • 鬼冢英吉
    喷了,这么大交易量到头来一年才一亿多利润,还是睡前的。。。。6万亿。。。。
  • r
    rbt12345
    呵呵,自己打听下在喷吧,银行间市场大部分交易都是隔夜的,有什么好喷的,你说说,给个喷点出来。
  • r
    rbt12345
    还行吧,一个人干还算多,主要我的交易和券商基金更多些,所以交易笔数多,一天200多笔,要是大行在这个交易笔数上,应该十五万亿的交易量问题不大今年开行交易量已经过65万亿了吧,他家号称最多一天钱多出来小一万亿。
  • r
    rbt12345
    呵呵,请登录下中国债券登记结算公司网站,然后点击数据排名里面的结算量排名再划,真心的,这论坛不少人的水平,去了银行确实不行。
    中债的排名不包括清算所和拆借,所以我家排名稍微低一点,年底外汇交易中心吧排名不给具体交易量,到我会高一点。
    别看完说我钓鱼就好
  • r
    rbt12345
    看了你说的,对比了我当时,我觉得主要就是,不仅要指出问题,更早提出一个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领导也挺关键,我当时运气好,领导对方案把关,也支持我们改善,而且在交易上,我也是逐步去改善,前后用了两年多,从全部负债隔夜比例上升,到逐步融出资金,到现在的类似小的资金池的运作,都是基于我在业务上逐步进行大量实践
  • a
    anlacemaster
    六万亿交易量而已,楼上几个真是井底之蛙
  • 雾桑
    1,金融业里很多数字也仅是数字而已,不用惊奇,个人收入受其影响,但影响因素本来就很多,跟数字之间如果算个比例,跟传统行业相比低得不得了。

    2,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同一公司的不同分所/部门的氛围不一,标题这事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只能是个人经验谈。

    3,人事部门在绝大多数公司,包括金融业,就是个花架子而已,决定人事和业务的还是本身部门的领导,人事只是执行者而已。业务改善意见提交人事,对牛弹琴。情商确实不怎样。
  • h
    hazuki007
    开除
  • f
    fatehe
    我这年轻人都是为了自己利益提意见的,我不理,他就找老板,老板也是好人,呵呵安慰一下。妈的,很多新人很过分,尤其外地人,本地人都是宅男,还老实,外地人一来就活动,开始打小算盘,自身业务一炮污目无尊长,不提了,反正我不想管。
  • T
    Tobar
    这伙子挺好,说明眼光很有远见,可惜咱这庙太小,还是去别家发展吧:D
  • 约翰法雷尔
    我当年就是招行的管培

    当时轮岗第一年结束的时候就要求必须写意见,我写了几千字,写得还不错被叫去参加了马蔚华主持的务虚会。提的建议有一些其实是我入职不长,比较主观的东西,也有一些就被采纳了。

    这就是招行和你说的地方小银行的区别吧。

    本帖最后由 约翰法雷尔 于 2015-11-11 09:10 通过手机版编辑
  • 约翰法雷尔
    rbt大神好像是做金融市场的,非自营的交易盘做银行间市场业务也就这样

    自营盘就好很多,去年我们400亿自营盘赚了51亿。
  • 股神
    意见有没有实际效率和效益是第一考虑的。很多习惯性思维很....
  • y
    yang_yii
    这事其实很正常,从某个角度说,这新人有想法有进取心。如果自身素质好,完全可以好好培养。
    一个新人刚到公司,必然什么都不懂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疑问。有提出问题的心的人好过那种装深沉的新人。很多天朝的公司到现在都是那种国企风格,员工也都一副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态度。这样的环境里员工哪有什么创造力。
  • r
    rbt12345
    我也算自营盘,但是我是资金盘,旱涝保收,我家的规模也就3000多亿,债太少,而且资金交易比较繁琐,利差也不大,大概70bp左右,债券自营盘去年和今年都是大牛市啊,10年国开债最多下来150多bp,我家有个债130025,净价120块,直接20%的收益,还有城投债,这波太牛了,不少债都上110块了
  • r
    rbt12345
    就是这样,其实很多行业中的中小机构在各方面和领头羊差距挺大的,基本上用心去做一做,多问问,多思考,总还是有些问题,我觉得一棒子就打死肯定不对,里面有的问题可能没法短期改善,但有的却可以立竿见影。我刚去的时候我家资金业务一年的资金都借过,各种跪也各种贵,头寸管理混乱,下午本来钱够,但是没到账,行里就害怕继续借,等到日终超备大几十亿,交易量也少。这些问题和股份制银行差距巨大,其实照搬一部分都可以改善很多,当时我这块就是根据股份制的一些做法,以及确实是我们行很多不大好的地方提出了改善的方法,手工实时卡头寸,日间流动性精细化管理,逐笔往来账目核销,在这个同时,我还每天要保持100-200亿的交易量,并且资金融入交易99%左右做成隔夜,最长不超过7天,否则宁可不借,和大行加大交易量,这些都我一个人完成,每天累成狗。这些在当时看你要说有困难,确实有,当时的小银行都是我们那种粗放玩法,你不想改,也没人说你,你也轻松,但是改进余地确实大,你去做了,你坚持下去,你的业务,和你未来的机会可能就多很多。

    本帖最后由 rbt12345 于 2015-11-11 09:44 通过手机版编辑
  • a
    aweiwei
    提意见,关键是有实施可能性的方法。拍脑袋想出个点子来,那不叫提意见。

    而这个人就经常有一些脑洞大开的办法。例如:赞助北京高校的各种体育比赛、给高校设立奖学金(幸亏没说全国的)。这种营销活动不是不可以,而是得有可实施性。你总不能连预算和人员安排都不做吧,做出来靠谱的企划书,大家才能商量。
  • r
    rbt12345
    你这个根本不是提意见啊,这个是吹牛逼啊。我当时提出来的所有意见,不仅可行,我们立马实施,主要是,节约成本一年一个多亿了额,花钱谁不会,麻烦的是省钱和挣钱
  • a
    aweiwei
    对啊,好多提意见的新人不就是这样么?

    对单位的餐厅提意见,就在意见本上写着“太难吃了,希望以后改善口味,让更多人能吃到可口的午餐”。介泥马好歹写上是怎么个难吃啊,是太咸还是不卫生还是菜品质量不好还是荤素搭配不行?后勤保障部的都没法同餐厅去沟通。
  • r
    rbt12345
    兄弟,你这个真心不是提意见,我们当时提意见,那些地方不好,别家怎么做的,我们可以怎么改善,然后测算节约的成本或者收益,以及对指标的各种改善情况,然后先逐步测试实施,比如交易试着做几笔,流动性管理上粗放的不动,但是精细化的也同时算账,然后看看有没有风险,逐步切换,提出来的分行流动性报送体系,我们也是挨个电话确认人员,每天要求报头寸算头寸,如果不对还有惩罚,确保分行也能逐步和我们步调一致,最后才逐步形成体系化的一套,现在这套体系在行里运转,省的和挣的每年几个亿,在小银行大概有5%的利润就出来了
  • N
    NoLife
    我觉得这种能来事,浮夸,喜欢说大话的人,只要情商过关,正是在中国社会各处都吃得开的人
  • b
    ballchinnian
    放在最艰苦的部门散养一段时间,看看会是个什么鸟德行,大多数自然就随波逐流了,要是遇到一两个积极向上的,留下重点培养吧。
  • 无蟹可击
    都万言书了,怎么可能不包括任何建议和方法?我觉得还是要具体看内容,不排除有人不知天高地厚瞎j8乱说,但也不能一味否认,觉得有水平的新人根本不存在。很多企业的很多问题,是非常明显而且并不难改的,特别是国企,只不过像楼上那种故作世故,吃公家饭混日子的人太多,不仅如此,还热衷打击任何想改变现状的企图(不管这种改变是有利还是有弊)。
  • M
    Mr.眼袋
    工作两年被狠艹一通后 就知道天高地厚了

    很多事情想当然

    谁没年轻过,都傻逼过吧

    本帖最后由 Mr.眼袋 于 2015-11-11 10:27 通过手机版编辑
  • s
    sakerping
    不是贬低你的成绩,但这种事情领导的作用不是“挺关键”而是最关键。这个问题说起来太复杂,但说到底是看当时的领导认同与否。
  • i
    icybamboo
    我就说一句
    大部分管培生都是眼高手低 不懂业务 自以为是的代表...
    啥部分有能力,但也不超过5%的这个比例
    最关键的是管培这个身份 先天让很多管培有一种先天性的优越感

    [本帖最后由 icybamboo 于 2015-11-11 10:52 编辑]
  • 大晶
    好厉害的感觉,单位这么大进步应该回馈了不少给你吧。能透露个数吗?
  • B
    BSC环球娱乐
    就事论事,管培也就是Management Trainee写万言书很正常,其他岗位写万言书是神经病。两者要区别对待。
    要是觉得管培不该写万言书的企业,我觉得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跟风狗根本不知道管培的意义,随便开的设定,还有一种人事已经进入平台期不需要管培这种设定但是因为历史惯性尚未取消。
  • s
    sakerping
    刚入职就提正确意见并得到高管赏识,正常情况,你们觉得可能么?这种 鸡汤歪风从知音读者到现在就没灭过。

    对企业运营管理的理解,归根结底要看对企业所在行业的运营模式的理解,甚至要看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花几千万请咨询公司都未必有用的事情,来个新人靠一股新风就能解决,可能么?就算提的都是对的都有解决办法,不了解企业的人员关系和历史上的前因后果,能成功实施么?减肥容易吧?不就是吃的热量高于消耗的热量,都知道要少吃多动,能实施么?

    要说可能,也要多种机会凑一起,才可能行。稍微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这问题没有讨论的空间。
  • a
    aweiwei
    他在北京西山壹号院买房了,你可以看看这个楼盘多少钱……
  • r
    rbt12345
    领导这块,我感谢领导当时在我博士毕业以后选择我进入这个机构,从工科转向金融,我也感谢领导当时支持了我这边的业务方式,但是我想当我们当时测算出来我们能增加几亿收益,当我每天强迫自己坚持借隔夜,坚持增加交易量,增加工作量的时候,除非这个领导脑子病了,收益基本是立竿见影。最后,应该是你不了解银行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即使他不同意,我依然可以有我的方法去逐步的调整改善,也许不快,但是绝对不会止步,只要我与交易的授权,我自己就可以决定我融资的期限,我也可以再授权下,去调整我超额备付金的量,只要不低于资负委的要求就行,这里面我大可以通过交易进行精细化管理,所以当时我这块的所有改善,领导挺支持我很欣慰,也快了很多,但是不支持,我也有别的办法去把他逐步扭转。当然最重要的是,结果,我做出来的结果让我们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与银行间市场业务,尤其是资金市场业务跻身国内城商行的第一集团,不论名气还是收益,都有不错的结果,这才是关键,如果结果不好,你领导支持你,你能怎么样,折腾一通,市场认可你么?你自己没有真才实学,最后不还是混日子等死的水平。
  • r
    rbt12345
    我家是死工资,没啥回馈,不过其实给你自己的好处远大于这点钱,去任何银行券商基金都能找到不错的机会,银行间市场圈子不大,你做的好,大家也都知道,对自己的发展算是有个可能吧
  • s
    sakerping
    这讨论的并不是个人的事业规划,而是企业里面的现象。个人事业规划方面,我有能力,自身条件允许,领导不认可我可以走,到另外能认可能支持的领导那去干,甚至自己单干,这没问题。你所在行业我不专业,但我很确定大部分行业都有大量的案例和你的情况完全相反,量化的成果尚且很难被采用,更何况很多工作本身就很难量化。

    你这个事情成了,你怎么看怎么觉得各个环节都是合理的,就跟成功学一样。但实际上,除了个人不懈的努力,其他的都是随机情况,说白了是运气而已。个人只是不要随便的被不利的运气所挫败信心,要坚持等到好运气的时候。
  • c
    csdhg
    向我这种交辞职的时候领导问你干嘛走我一顿吐槽的是不是还是太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