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没希望了------从<钢的琴>到<万箭穿心>

  • b
    bigwizard
    钢的琴:最终票房600万
    万箭穿心:居然是父母告诉我,这片可能挺好看


    虽然完全理解,去影院看电影就是图个放松热闹,但好好拍片换来亏本、无人喝彩,这叫认真想拍好片的电影人情何以堪。中国电影真的没希望了。。。。。。

    [本帖最后由 bigwizard 于 2012-12-2 13:05 编辑]
  • s
    sectionboy
    哪国的观众都差不多,好莱坞票房前十和奥斯卡最佳也很少重合。只要这样的片子还有人投钱,有导演导,有演员演,不被各电影奖完全遗忘,我看还不用太悲观。
  • b
    blackism
    《钢的琴》 真心不错,把那老城市拍的很魔幻。
    但当时上映场次很少,都被那些大片挤出去了
  • O
    Oldman
    电影是商品,卖的好就是好片。拍出来的东西不合观众口味,那不是观众的错。
  • b
    bigwizard
    以2011年提名片为例,google了一下票房 (全球,亿美元)

    《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 3.86
    《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 2.14
    《黑天鹅》(Black Swan) 3.28
    《斗士》(The Fighter) 1.29
    《盗梦空间》(Inception) 8.25
    《孩子们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 0.28
    《127小时》(127 Hours) 0.57
    《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 10.63
    《大地惊雷》(True Grit) 2.51
    《冬天的骨头》(Winter's Bone) 0.13


    同年最高影片票房应该在10亿左右。

    国内呢,600百万Vs上亿
  • b
    bigwizard
    错,是因为大多数观众没有机会去看,而不是不符合观众胃口。
    譬如钢的琴,笑中带泪,看过的大多给很高评价。可惜问题在于,看过的太少

    [本帖最后由 bigwizard 于 2012-12-2 13:38 编辑]
  • O
    Oldman
    档期当然给卖的最好的片子。又没有谁强制观众看这个看那个,所以到最后大多数人不没去看,就代表大多数人不愿意在电影院里看这片
  • b
    bigwizard
    所以啊,档期不给好片留太多空间,强行推销一堆垃圾,中国电影目前是没什么希望了。。。

    没希望,不是只说导演和演员,更多的是这个市场机制。一个市场不能保护一些影片和影人的利益和付出,不能体现公正原则,难道还正常。

    一部佳片,是平均票房(7500万)的8%
    ,各位如何看?

    [本帖最后由 bigwizard 于 2012-12-2 14:09 编辑]
  • 孟德斯鸠
    外国好片待遇比国内好片好点。。
  • k
    keith
    排期是一方面,国内电影票这么贵,你要观众入场看内涵片而不看大片?
  • y
    yesword
    不要什么责任都推给观众和院线好吧,如果你片子真的好看,看过的观众也会帮你传播,铁甲钢拳当时被失恋33强行用行政关系压院线,看过的观众都还会去看2遍3遍,院线生生延长几个周的放映时间

    钢的琴真的有那么好?我专门去电影院支持的,有发言权了吧,片子立意是非常非常好的,但是节奏拖沓得不得了,大量的镜头放在絮絮碎碎的地方,最后一段类似舞台剧一样的效果更是不知所谓,整片散得不行,一会儿似乎想通过王千源的颓来表述那个大时代的无奈,一会儿似乎又想通过王千源和秦海璐来表述小老百姓的生活,一会儿才又回到主题把给孩子造琴讲一讲,看完之后我只有一个感觉,中国这些导演先学会甩掉自己那些所谓的艺术气质,好好讲好一个故事吧

    本身就不是一个纯商业片,还要去卖弄,不好好控制节奏和故事线,反而怪观众品味低?说句实话,中国现在电影市场的主流观众群体,要说素养多高不一定,但是看到好的东西还是会买账的,真正那些低的,还没那心思和闲钱去看电影呢
  • b
    bigwizard
    失恋33天 3.5亿
    铁甲钢拳 1.43亿

    钢的琴 0.065亿

    其他不多说
  • 一直都在胖
    片子真好不差观众的。迎合不了大众怪观众没审美真的很naive。
    大导演牛就牛在商业与艺术的完美契合,这是那些自怨自艾,怨市场怨观众的所谓高端导演一辈子学不到的。
  • h
    hexagon
    1.片名都取不好
    2.档期问题
    3.没有大导演大明星还真不好吸引一般用户来看
    4.得学韩国
  • n
    nightmare8424
    +1 电影是故事第一,当然你也可以拍 变形金刚 这种。
    故事说得好,就跟病毒营销一样。真需要名演员么?镜头掌控,节奏把握,画面语言。这些全部要看导演能力。

    陆川当初拍 寻枪 ,可可西里 还算不错。南京!南京!开始脑子就不清楚了,王的盛宴 更不用说。
    给你200W的时候会憋着去拍,到2千万就有点傻逼了,给你2个亿就觉得老子拍什么都是极品经典了。
  • V
    Viviwill
    钢的琴一般啊,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其他的例子么?国内的

    好莱坞也越来越没劲了,电影荒啊,这侠那怪的翻来覆去的扯续集。。。但不管怎么样基础在哪

    [本帖最后由 Viviwill 于 2012-12-2 17:36 编辑]
  • b
    bigwizard
    发现已经被喷的歪曲原意了

    市场不去保护一些值得关注的好影片,让更多观众看到,和观众审美有什么关系。

    再有,说钢的琴如何不好的,请看看票房远超其几十倍的一些片子,那些就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好片?这才是污辱观众的。
  • S
    SMKII
    话说现在有多少人去电影院是想看一部叙事片 平平淡淡的那种?我是做不到。。。。
  • E
    EVAMRX
    主要是大家现实生活实在太苦逼了,去电影院里再看自己的苦逼生活实在是。。。

    而且中国的文艺片大多在摄影技术方面差外国好多。。。

    再说了大家也都明白了苦逼的根源是什么,就像有人说的,1942改个名字叫1960绝壁大卖,为什么不言而喻。。。

    如果电影院能放鬼子来了和霸王别姬那种我肯定买票去看。。。

    [本帖最后由 EVAMRX 于 2012-12-2 23:59 编辑]
  • L
    Lucifer6E
    假如是我搞的话就把钢的琴拍成电视剧~放在黄金档~给欧巴桑们看~
  • d
    des6
    《钢的琴》我看了,虽然不是去影院看的

    真心不觉得好

    十分欣赏12楼的评价
  • b
    bigwizard
    十三钗,集结号,风声,唐山地震,以上这些也算有点哀伤吧,但并不妨碍大面积公映,并取得很好的票房。

    钢的琴这些比起来就文艺很多?我看未必。

    所以曲高和寡不讨观众喜好并不是主要原因。

    最为关键的是,大投资方对市场的垄断,导致很多较好的电影无法出头。观众没有机会去知道,去看到。

    这就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可悲之处。
  • 不要看我
    前段时间看见了万箭穿心的评语,很想去影院支持一把,但那个礼拜只有一次看电影的时间,我选择了陪儿子看守护者联盟。最终还是娱乐为主,然后万箭穿心会等有下载后再看,或者在搜狐视频上看,间接也对电影产生了效益吧。对于好电影来说,是不公平。
  • 东の君
    钢的琴真心不错
  • F
    FoxfoO
    去电影院总是把画面效果特别重要的电影当做首选。象这种文艺片还是在电视上看看就行了。
  • t
    tobewind
    这名字不说我还以为是一部装逼的小说,名字起的不好,宣传也实在不到位。

    楼上某些楼就是当今观众的一个普遍的写照,听着就像慢吞吞的文艺片,没有明星,没有名导,没有场面,没有噱头,没有炒作,没有档期,没有场次……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还有谁会买账?

    其实这和影片是不是苦逼关系不大,在当下中国搞文艺片就是和票房过不去。
  • b
    bigwizard
    所以,霸王别姬 或者 芙蓉镇 这些平淡的叙事片今天没有了
  • b
    bigwizard
    钢的琴是文艺片????
  • lin
    这不正好证明了,好片未必有好票房吗?
    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未必都是叫座片。

    另外,奥斯卡评的片也未必都适合大众,我就很不喜欢看奥斯卡最佳影片,几乎都是无聊的文艺片,我还是喜欢爆米花片。很多人也都喜欢,就像为什么抢车球这种快餐游戏卖的好一样。

    [本帖最后由 lin 于 2012-12-3 09:59 编辑]
  • o
    odetojoy
    档期和宣传啊 很多烂片你就是没看过也听过 但是钢的琴不说看过 听过的也没多少吧

    我都是看万达的小册子才知道这么个片 想去看看结果发现一天就一场 时间还不好 一周就下线了
  • t
    tobewind
    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才望文生义,看到片名以为是文艺片了啊。
  • j
    jun4rui
    《钢的琴》真心不错,有人觉得故事不好?其实故事真不是重点,这年头有个回忆过去的画面的地方就已经很不错了。

    其实《钢的琴》除了上映时间短以外,还有就是这片子的目标观众群(我觉得至少33~60岁)这个年龄段,他们要么是已经不会去电影院了,要么也是陪孩子,其实这片子要是连续剧该多好?

    我觉得要是连续剧,哪怕没剧情,就重复一下那个年代的生活琐事,也会令人感动的。
  • f
    firedog
    这样的片子,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同样下场,不用特意说中国
  • g
    gintonic
    真的好片,即使小成本低宣传,观众一样买账
    比如《疯狂的石头》
  • f
    firedog
    钢的琴还有那个评价很不错的,片名我忘记了
    那些片错就错在取个非常文艺的片名
    走文青宣传路线
    大部分人看到这样的宣传
    第一反应就是:文艺片啊
    想到的必然是拖沓的节奏,不知所谓又搞的牛逼轰轰的特写,还有苦闷的要死的剧情
    还能去看的不多
    比如我,就算看过再多的评论说很好
    我也不想去看……因为剧情实际上一句话就说完了
  • j
    joowoo
    就算你们觉得《钢的琴》没有那么好,但我觉得总比《画皮2》好看吧

    归根结底,中国大多数观众还是觉得电影是个娱乐消遣打发时间的,而不是艺术欣赏用的
  • f
    father
    钢的琴好片啊
  • O
    Oldman
    不是中国大多数观众是这样,全世界都是这样。

    文艺青只是少数,在什么国家都是少数
  • s
    sodavaan
    宣传 档期 还有价格。电影票那么贵,当然看大片咯。
  • lin
    票房才2000多万,虽然比成本来说已经很赚了。但论买账,真差太远了。
  • z
    zhihuidehanshui
  • S
    SMKII
    是这样的 记得以前公司的一个BOSS就说过 电影这个东西就是派脱离现实环境的才有卖点 拍那么黑暗的东西 天天过的又是一样的黑暗 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话说钢的琴真的是一部好片
    只能说小众片不大卖 向孤岛那种垃圾恐怖片能大卖 这也意味着观众群的口味确实如此了 可以砸钱去做喜欢做的 但是并不被市场认可 只能越砸越少了。。。。
  • 妖怪告白
    还是不够真诚。抓不住多数人的心。自己给自己定位与众不同,以非要表达什么传递什么的目的来拍的片子都不真诚。钢的琴看了,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作为对比,有个韩片叫开心家族,看得我非常感动。

    [本帖最后由 妖怪告白 于 2012-12-3 10:40 编辑]
  • 天天吃白菜
    好电影会带动导演和演员的口碑,石头就是典型例子。虽然本身票房一般,不过直接带动口碑,下一步疯狂的赛车就破亿,黄金我想票房也不会太差。

    反观某些明摆着赚钱来的导演,头几次或许会用大制作名演员来吸引人气,长期了观众还是不会买账。你看最近几年票房数据对比就知道,有些导演作品票房是直线下滑~

    所以,国内导演还是先考虑好如何去拍好一部电影再考虑商业利益再说。
  • 求你妹
    你是有追求不妥协了,在剧情描述手法和演员表演方式上也不增加合适的修辞来夺人眼球释放压力,最后反过来只抨击市场和观众,那只能说活该你去死,不适当包装作品,只能被后人包装裹尸布
  • m
    moyanljx
    市场需要培养,艺术片在欧洲就能活下去,这需要聪明的商人长时间运营,培养观众群

    天朝电影市场是急功近利,加上很多类型片不可能过审,干脆主推好莱坞大片,来钱快
  • t
    terymond
    《钢的琴》立意和当年顾长卫拍的《孔雀》很相似,是属于拍给某个特定时代观众群体的影片。
    有相似生活背景会更容易被打动,只可惜他们的观众群已经很少再去影院了。
  • S
    SMKII
    那是欧洲扶持。。。。前2天技术群里有个哥们和我们扯德国的制作环境。。。。
    大学免费 申请动画项目 视情况给1W-10W欧元的制作费
    动画项目如此 就不用说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