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了,那对员工严防死守的公司怎么样了

  • 蓝天
    这年头,上班累,当老板也累,而且说不定更累。

    毕竟员工可以随时跳槽换个工作接着干,没有太多的压力,每月都有固定的收益保障。而老板不可能像员工一样在划定好的圈子里工作,必须操心费力的考虑生存和发展,赚钱多,必然承担的风险就多,承受的压力也大。


    .

    所以,当老方看到朋友圈一些老板在转发《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这类文章的时候,可以理解他们的心情。

    但理解不代表赞同,根据老方的观察,一般赞同这种文章观点的老板,其公司都是矛盾重重,存在大量隐患。

    原因就在于这样的公司里,老板和员工是对立的,威逼利诱、阴谋诡计是常用的手段。

    尽管老板也有对员工好的觉悟,常常请客吃饭、团建、旅游、嘘寒问暖,但都是“哄”小孩不哭,市恩给员工,以期望员工感恩戴德,为老板卖命苦干。

    这样的作法,一个字:笨。


    .

    一般来说,员工有三大需求:物质需求;成长需求;荣誉需求。

    只有满足了这三种需求,员工对公司才有归属感、安全感,才会把老板的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

    根据物理法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板和员工的角色也是如此,只有两者处在恰好平衡的状态,才能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

    老板在选择员工,员工也在选择老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员工选择的重要性更大,这代表老板的合格与否。

    一个虚伪、自私、格局低、上进心差、能力不行的老板,光有钱是没用的,员工并不傻,知道跟随这样的老板肯定是没有前途。

    而老板选员工,能力、品质、价值观,是最重要的考量。


    .

    2010年创立的小米,五年时间便创造出750亿的销售收入、450亿美金的估值,但奇迹的背后,离不开小米的合伙人文化和人才机制。

    目前,小米公司尽管已经有过万的员工,但至今没有很多企业常见的KPI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却仍然运行良好。

    原因就是雷军采用的“权分到底、钱分到位”的机制,“机制对了,跑起来拉都拉不住”。无论是选择合伙人,还是找员工,雷军都贯彻了这一利益共享的原则,所以小米团队的价值观是一致的,责任和利益的挂钩让小米跨入了快速成长的快车道。

    小米这么大的体量了,老板雷军还有时间四处考察、演讲、投资,而几十人、几百人企业的老板就累的吭哧吭哧了,如果老板大事小事一肩挑,又怎么能够管理和激发出团队的动力呢?


    .

    无独有偶,对员工“宽容”放心的企业不只是小米。全球内存的老大金士顿公司,现在有3000名左右的员工,但却创造过60多亿美元的年营收,霸占全球内存模组超过60%的市场。其创始人杜纪川和孙大卫说,在金士顿公司“完全是一家人的理念,没有高低贵贱,大家各尽其职,在一条船上,目标一致,同舟共济,一起向前划。”


    .

    在管理上,金士顿从不采用MBA的那一套去管理公司,在金士顿,员工上班不用打卡,也没有KPI,杜纪川和孙大卫强调以人为本,利他优先。“我们希望成功,更希望过得快乐,不但自己快乐,也希望每个员工都快乐。我们一向相信,快乐的环境是达到极佳工作绩效的关键,所以努力创造快乐与享受工作的环境。”

    既然工作占据了人生的一大部分,如果再千方百计的把工作变得痛苦,人生还有神马意义呢?

    孙大卫说:“我们是有私心的。你对他好,他会有感应、比较的,会更忠诚公司,更投入和安心在工作上,所以你就不用担心他偷懒,不用天天盯着他,你就可以在天桥上抽着烟还经营得很好,得到比付出更多。”

    这才是高明的老板,让员工心甘情愿的卖命干。

    “不光是齐心,还包括效率,很多事交代下去就不用写纸条,叫他去什么地方也不用画地图,遇到事他自己有经验解决,不用再问你,你和他都更高效。”

    有了责任和自由,默契和高效也成了团队必然的结果,事业发展不快都难。


    .

    当然,采用这种团队文化也要因地制宜,这要看老板的器量和能力,如果是平庸的老板,反而会起反作用。

    对于人才,我认为,能用贵的,不用便宜的。好的东西,自然价值更高,何况是人才呢,所以宁愿4个人的工作用3个人发5个人的工资,也不要用5个人发3个人的工资。

    只有足够聪明和有能力的员工,才能做到和老板志同道合,形成合力,避免了管理和沟通、培训的损耗,而只有不断吸纳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实现双赢。

    有些老板恨不得在每个员工后面安上摄像头,让员工像机器一样任劳任怨,这是不可能的,你压制越大,反弹就越大

    虽然他们的身体已经生活在21世纪的科技文明时代,但思想还停留在百年之前的工业时代,甚至是千年前的农业时代。

    然并卵,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不愿意的总能找出一万个理由来作借口。
  • a
    aweiwei
    这种没营养的鸡汤文给谁看?

    自己创业的十几个人的小团队?

    还物质需求;成长需求;荣誉需求。

    谁出来不是要挣钱的?
  • z
    zo
    写这文章的人开的多大的公司?
  • l
    lyghzw
    有点意思吧,我待的日资厂,日本平河在国内的分厂,主业做电线电缆的,10年前吧,车间每个月能偷出去一吨多的铜线,整托盘的塑料颗粒、电线成品直接从私人手里卖了,在基本工资1000多的时候,相关利益人每月能额外有5千到1万左右的收入,这员工太忠心了啊,那些年这些油水岗位没见过辞职的。
    自从前几年换了个总经理,从更衣室里翻出几百斤的铜线,平均每月开除1,2个偷带铜线的,换了若干基层管理,装了无数摄像头,每天亲自巡查若干次(之前那些总经理一年不见得巡查一次),三天两头邮件里发照片要求整改。
    以前最吃香的一线岗位,现在招不齐人。
  • W
    Wbird
    水至清则无鱼
  • b
    bylaaa
    物质需求不是钱? 成长需求 优先原始股不是钱?最后荣誉需求 蔡崇信去帮马云也是钱?雷军都上市退休了还出山也是为了钱?有些人有了钱就更看中名
  • o
    orz2009
    又不是股东,合作人

    什么自己企业

    别逗逼,就是资本家跟劳动者

    你看nba还不是闹
  • s
    sunner
    这样的一般都是家族企业,只信任自己人,很难死,但也发展不大

    我说的是多数,别找极端抬杠,李嘉诚,比尔盖茨还都算人呢,那么有几个人能到他们的地步?
  • 狂奔的牛牛
    然后工厂就倒闭了?
  • 李元霸
    员工和公司不可能共存,最后总得死一个。。
  • 文布兰
    给够钱怎么会招不齐人,招不齐人就两个原因:一是岗位专业性强,人才缺失稀缺,二是工作环境、工作待遇不够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