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 学而思 培训班 ,家长负担越来越重!

  • 刁德一
    11月7日起,人民日报推出系列报道,直指学生课业负担从课内转向课外,家长焦虑感十足。这两天是学而思招生的日子,杭州《都市快报》用了八个版深度调查、揭开这家课外培训机构疯狂背后的思考。(点击“阅读原文”可看报道)
    家长定好闹钟抢名额

    很多父母和孩子同堂听课

    一位爸爸说,现在和儿子一起下楼散步20分钟都很奢侈

    学而思和疯狂的小学数学培训

    捆绑了多少小学生家庭?



    头条有话说 ↓


    南京教育头条编导 、资深教育记者 翁琦。
    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吗?对于这个问题,可能绝大多数家长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否则,也不会一年一年,在各地上演“学而思”的疯狂。但理性一点来看,学而思筛选出最优质的学生,再给这些学生上课,来达到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锦上添花而已。就像我给了你最好的食材,让你烧出一桌美味的菜肴。原材料的质素那么高,最后的口味能差到哪里呢?
    在我看来,和优质教育资源相比,优质生源更为珍贵。什么是优质的生源?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去问问老师,他们会负责任地告诉你,优质的生源,与家长息息相关。别认为这是老师们在推卸责任,做教育新闻那么多年,我接触到的那些优秀的孩子,往往都来自于有一定教育水平的家庭,并且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愿意尽心尽力的陪伴。
    退一万步说,“学而思”何罪之有,这是市场的主观选择。家长们抢着来报名,我只有这么大的招生规模,自然要对孩子进行筛选。筛选出好的生源,再花时间花精力来培养,自然会出好成绩。而在这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的诱惑下,家长们更加趋之若鹜。这场“疯狂”才会愈演愈烈。
    那么,究竟是谁在助长“学而思”的疯狂呢?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那就是家长。尽管,””“95%学奥数的孩子,只不过是教了钱,陪那5%的孩子出成绩”这样的论调,早已不再新鲜。可家长们又岂会轻易接受,自己的孩子不过是那95%呢?既然做了选择,那就不要怨天尤人了。从来,付出和收获就是成正比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也是从小就已经懂得的道理。当我们希望孩子获得更长足的进步,我们必然要为此付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尽管,结果未必尽如人意。
    如何理性面对“学而思”的疯狂,或许我们可以从心态开始调整起。让我们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孩子,给他们定一个能够实现的小目标,让他们乐于学习,也乐于生活。教会他们如何拿到高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获得幸福。



    11月11日,好未来(学而思集团)总裁白云峰在2016年GET大会上发表《连接未来》主题演讲。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近期媒体有关“疯狂的学而思”的调查报道。


    报不上班的焦虑为哪般
    有一个好老师开一个班

    2006年的时候,我还在一线当老师,有一件小事触动了我的心灵。当时有一个名叫齐雪儿(音)的女孩,在学而思小学四年级学习。一天,我在过道上相遇,她忽然向我提出一个请求:能不能帮她报一个老师的班?我顺其自然的答应了,但立即后悔了——我并没有这个权利,我们所有的班额都是系统确定的,只好建议她明天让家长早点过来排队。雪儿懂事的说:“我特别喜欢这个老师,我决定明天早上六点让我的爸爸妈妈在知春路报班,爷爷奶奶上世纪城报班,姑姑去公主坟报班。”

    我听完心情很复杂,一方面因为我的小伙伴,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客户认可,感到非常温暖。但另一方面,我又非常难过,这个女孩为了报上自己喜爱的老师的班,居然要发动所有的亲戚。十年后,想起这件事我依然忐忑不安。

    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思考: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让客户足不出户地报上他们喜欢的班,六年以后学而思APP上线了。但是我们并没有解决让所有孩子如愿以偿的报上班。这引发我们思索一个根本性问题: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其实是服务。就好未来而言,教育的核心是口碑,口碑背后的关键问题是质量,质量所带来的问题又是时间。如果在高速扩张过程中,质量不可控,将会在教育行业面临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前两天有媒体做了八个版的报道,谈到家长为了给孩子报学而思的班,抢不到名额的问题,令一些家长很愤慨。

    10年后,齐雪儿和她家长的困惑依然存在。我们很愧疚,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能力用更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和培训,把优秀的教学产品送到更多地方。在质量和数量之间,我们恪守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优质教育资源任何时候都会稀缺
    科技互联网改变教育
    早在2009年,我们就体会到科技互联网对教育的改变力量。印象很深的是当时初二学生聂佳齐(音)的故事。他学习很好,也非常爱上我的课,但一个学期学完,下学期就没有再来。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家庭非常困难,母亲没有工作,父亲月收入不过三四千。如果报学而思两节课,需要几千元。

    当时一下就把我打击到了冰点。我深刻意识到,教育从来就不是对所有人平等。两年前,我回到家乡的小县城时,惊讶的发现我曾经就读的中学每年考到北京的人很少,最近三年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为零。

    教育资源从来不稀缺,但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任何时间、任何国家、任何地域都是稀缺的。优秀老师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有天花板。一个老师最多给他排七八个班,再多的话,他的讲课质量一定会受到影响,嗓子也受不了:怎么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拓宽时间、空间维度,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给更多人?同时留取更多有价值的数据,提供精准化服务?我们唯一想到的就是科技和互联网。

    我们坚信科技互联网可以打破优质教育的边界。每年都在投入在线教育,不断尝试多种组合方式:从点播大班到录播、直播+辅导。七年投入无数,也一直在亏损中曲折前行。

    102年前,爱迪生提出一个梦想:未来学生们都不再去学校上课,不用听老师讲课,而是在影院里看教育电影。 如今,这个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共建教育优生态

    如果站在20年之后看待教育,你发现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必然会发生改变。我们每年能看到这么多优秀的创业者和从业者进入教育,一起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一起改变我们对教育的认知,一起为教育当中的不合理之处努力。

    我很喜欢蔡元培先生的一句话:“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未来”。让我们一起为人类教育的明天努力。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未来”
    蔡元培先生说得真好!
    那么问题来了——
    培训机构提供的是“专为未来”的教育吗?
  • 七粒尘
    当年学而思在上市前有挖我过去做技术,结果我没去,同事去了。mb 现在月入几狗了啊…
  • o
    oando
    杭州民办初中优先挑最好的生源,将最好的公办初中都秒成狗。
    民办挑生源就是看奥数。不课外培训怎么行。
  • D
    DDP
    给闺女报了一个游泳一个硬笔书法,也都是她喜欢的。奥数我都不喜欢,为什么要逼着孩子去学,顺其自然吧
  • j
    jun4rui
    @oando 不是说了嘛,义务教育不准民办了……

    @DDP 老师会想办法让你学的,我以前也这么想,但数学老师大量的布置和靠奥数题,我家闺女经常20~30分,同班同学各个踊跃参加课外奥数班然后个个成绩飞涨,严重挫伤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很讨厌数学和让孩子比较讨厌数学,我只能选一条路走……
  • s
    skymimi
    一样的,闺女小学一年级,第一次语文考试只拿了79分,倒数第二,后来一打听班上几个100分的都是提前做了准备,在书店买了一套辅导材料,里面的卷子就是考试的题目,那些孩子提前练习了,没办法自己也买了套让孩子自己做,做完了擦了重做,第二次考试拿着100分开心的回来要奖励,这才一年级,才上课两个多月而已啊
  • m
    magtree
    不准盈利性民办。。还是可以民办的
  • 离神最近的人
    我家小孩也报名了,培训机构开在CBD,还要考试,400多人…
    我也是为了小升初考民办,,公办按学区分配学校不好
  • 小哥FANS
    钱本位的世界TM还谈教育,只有游戏规则而已
  • 大胖胖
    应试教育没办法的,俺以后也用这套。
  • 民工
    不但学位要秒杀,学费更是杠杠滴,普通班一节课小几百,尖子班大几百一节,要是报上三科普通班,一年学费五万,然而你奈他何,本地小升初公办民办名校全部从这里面选生源。
    从营销推广来说,对学而思,我心服口服!

    [本帖最后由 民工 于 2016-11-16 18:20 编辑]
  • b
    b0207191
    朋友圈里面都是给这个学校鸣不平的家长,我都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学校
  • r
    redwolfs
    正常,拼的就是钱啊,养孩子有好几种养法,看你怎么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