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外地人的角度来说说, 上海人口中的外地人到底开始是不是中性词吧?

  • d
    dog
    首先要声明, 我自己的姑妈,我自己的女人,我自己的现实中最要好的3个好朋友之一, 还有在TGFC上相当部分感觉不错的坛友, 都是上海人,所以我这个人, 对上海人应该是没什么偏见的, 羡慕嫉妒恨就更谈不上了

    我先说个小事, 我98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在上海姑妈家住了几个月, 在前进那边读托福班。我吃饭都是和姑妈家一起吃,有次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电视里面放一个什么儿童节目,其中一个环节是给几个小孩出题目,问在外面怎么识别坏人,一个小胖子说,坏人就是都是外地人, 主持人乐呵呵的问,那外地人都长什么样子呢, 小胖子说, 脸黑黑的, 脏脏的, 没钱。。。。。。 差不多就是这个回答吧,然后台上的主持人和台下的父母们笑成一片,完了节目就继续下去了。没有任何人出来纠正小胖子偏颇的看法。

    这个小现象说明什么呢?

    第一,外地人这个词, 在98年之前就已经带有贬义了,小孩子把外地人定义为脸黑黑,脏, 没钱,这只能是大人们的灌输
    第二,作为社会主流, 其实是默认这个定义的, 否则小孩不懂事, 你主持人, 父母们都不觉得小孩子这么回答没有问题嘛? 退一万步讲, 就算童言无忌,你大人也心中默认, 但是好歹是再电视上公开播放的节目, 难道连样子都不做了?这只能说明, 把外地人=脏穷, 这不是一小部分上海人的看法。如果这是一档纽约当地的电视节目, 在节目上把坏人定义为黑人,墨西哥人, 或者从别的州或者城市来到纽约的人, 我想绝对不会就这么平安无事的。其实从另一个方面讲, 这样偏执的把一个很大的群体如此定义, 本身就是素质低下的表现,只有暴发户,或者农村小财主才会急吼拉吼的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 更何况这种廉价的优越感只是来自于他父母的户口而已。


    上海人平均素质是不是高于除上海人以外所有外地人的平均素质? 我觉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毕竟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 教育条件比起别的地方太有优势了, 但是我也想请部分上海人注意,如果全球是一个班级,人的素质是学习成绩, 上海人的成绩在全球范围也不过是不及格的程度而已, 一个学生,自己考50多分,我想应该是好好努力去争取及格, 然后70, 80, 而不是整天的嘲笑那些3,40分得人吧? 否则也太没追求了
  • n
    nmlb
    说这么多,麻烦给指条明路,再遇到外地来的人,应该怎么称呼?既准确,又客观,最重要还不能刺激到他们脆弱的自尊心?
  • x
    xxxdddhhh
    乌鸦,我陈浩南才是铜锣湾扛把子!
  • t
    taxijyl
    来沪人员——普通称呼;外地精英——文艺称呼;新上海人——二逼称呼
  • d
    dog
    不在于怎么称呼 而在于你自己内心把这个称呼如何定义

    在于你是否能够客观地看待这个群体 而不是简单的素质低
    坏事干尽 最好全滚出上海等等
  • t
    turnlive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 d
    dog
    若言者真的都无心 听者又岂会有意
  • N
    NBB_MK2
    北方小品拿尖嘴猴腮的上海人作笑料,全国观众笑成一片,有些还能上春晚,请问这算什么行为?求教?
  • d
    dog
    请举例哪个上春晚的小品嘲笑上海人了?
  • P
    PENNYSHAW
    我公司同事(外地人)经常对我说:北京外地人太多了…………
  • X
    XI-NIAN
    楼主,看楼上各种发帖就知道了,没人会真正就你提出的问题回答的。那个说北京人和上海人的区别的帖子简直神了
  • h
    handsomeken
    这的确是人性的一部分,我在邯郸还碰到人说路上乱穿马路的都是外地人
    问题在于,是不是因为这是人的本性,就可以去发扬光大呢
  • 不知所谓无所谓
    在任何地方都有贬义,最厉害的是某些经济刚刚发展,人还不开化的地区,越注重同乡观念的人,地域歧视越严重,引申含义是:不是自己人。。。。比如说做生意只找老乡的某地的人,或者某某地的人。。。

    所以这些人一方面高喊北上歧视外地人,一方面在自己的圈子里拼命歧视“外地人”。嘴上说被歧视 ,其实自己歧视起来比谁都厉害。

    [本帖最后由 不知所谓无所谓 于 2011-10-30 08:31 编辑]
  • A
    AYUMIMMMM
    也不是说你有钱或者没钱,打小出生在上海,被上海文化浸泡着,被当年西洋文化所灌输的一些理念和生活习惯,造成了上海本埠的居民和外来人员巨大的对事物的差异,不够也许150年后这个印记就彻底淡化了,毕竟移民型的大都市,很快就会形成一种新的达成共识的文化习惯,就是可惜了海派文化之中的精髓了。。。
  • 地刺
    我记得暗黑2 第一次到罗格营地 有个女人就对我说"XXX你这个外地人(outlander)" 顿时就觉得被羞辱了
  • 碎南瓜
    现在嘲笑外地人的所谓的“上海人”,其实也是几十年前安徽河南江浙一带移民到上海的外地人,真正上海人只有土生土长在上海的本地农民
    聪明点的上海人对“外地人”这个字眼是比较低调的,是不会拿出来嘲笑的,因为他们本身、父母、祖辈也是外地人过来的,真正嘲笑外地人的最凶的,你让他们查查他们自己的祖谱,有多少祖上是上海本地农民人?还不都是安徽河南苏北浙江人?
  • y
    yang_yii
    也就上海人非要给订个词才觉得舒服,这么敏感做啥?我在其他省份出差,人家不喊对方外地人呢。
    人家也就问问你老家哪里的?
  • 田中健一
    所以我认为sb才跑上海去打工,被歧视自找的。
  • h
    handsomeken
    这种熟人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会转型成陌生人社会,所以像魔都这种地方理应更为开放才对,而不是高喊圆润的离开。
  • M
    Mr.眼袋
    上海移民 貌似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移民最多
  • a
    as01
    外地人本来就是指从外地过来的人啊,上海人在南粤地区也会被当成北佬和外地人啊,到底要自卑到什么程度,才会连中文解析都要去曲解啊
  • 离神最近的人
    外地人本身是中性词,怎么看视乎双方
    我在外面人家说我外地人,我一点也没觉得不妥
    敏感我认为是自卑的表现
  • s
    sfexpress
    也说说我自己经历的两事吧
    前几年因工作原因在上海上班一段时间,租的房子是高层,进进出出多了,楼下门房的阿姨也就认熟了,有一次等电梯的时候就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重庆的,阿姨很同情的表情说了句:"重庆生活满苦的哦",我只好说:"还可以吧,不是那么苦"
    在上海的单位里,需要借调几个同事到某外资企业的办公室成立一个临时的项目组,对方企业在某高级写字楼,正好几位同事都非上海人.过了若干日,几位回来了,就在笑谈对方单位的保洁兼后勤阿姨在给他们热心介绍这个是咖啡那个是红茶,要如何如何,那个是水果,吃了饭以后吃的,你们平常可能吃不到,多吃点,当然大家都知道,阿姨其实也是好心
    以上两位淳朴的阿姨倒真的没有歧视,瞧不起外地人的意思,只不过可以表示在相当数量的上海人心中,外地人=(落后,穷,没见过世面)这种意识已经深入骨髓了,淳朴的人可能是表现出来的同情或者特意关照,不淳朴的表现出来歧视排挤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 d
    dog
    你们都选择性无视我主帖里面说的那件事嘛?
  • 红叶
    申城犯罪未成年人八成为外来人员
    2011-10-29 14:57:57 来源: 新民晚报(上海)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本报讯 (记者 郭剑烽)本市犯罪未成年人中外地来沪未成年人的比重已经上升至八成左右,且多数为“三无”未成年人,即在沪无监护人、无经济来源、无固定住所,这是记者从日前在青浦区检察院召开的“法律监督与社会管理创新”研讨会上获悉的。市检察院未检科负责人表示,本市正在探索构建市级观护体系,将“三无”来沪未成年人作为观护的重点,切实保障诉讼和预防犯罪。

    据介绍,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上海,对社会管理和治安形成了较大的压力。从2003年开始,上海检察机关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急剧攀升并保持高位运行,占全部犯罪人数的10%左右。其中外地来沪未成年人所占的比重从不到50%上升到了80%,闵行、松江等郊区甚至达到了95%以上,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群体。

    另外,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手法逐渐多样化、团体化趋势明显、重新犯罪率上升、利用网络实施共同犯罪等新特点。尤其是外地来沪未成年人,以地缘或亲缘为纽带,从众心理严重,在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极易受到社会不良人员的教唆和引诱实施犯罪。

    由于外来涉罪未成年人多数在沪无监护人、无经济来源、无固定住所,缺乏有效的监护和帮教条件,而原有社会管理机制都是以本地户籍人员作为对象,无法为来沪未成年人的社会帮教提供支持保障条件。而涉罪未成年人在羁押场所中极易受到“交叉感染”,司法体系的介入会导致未成年人产生负面的“标签效应”,因此增加了涉罪未成年人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针对外来涉案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本市检察机关将之作为观护工作的重点,以“三无”来沪未成年人作为重中之重。检察机关正在探索建立专门针对“三无”未成年人的特殊观护机制。主要以企业或工读学校作为观护点,为其提供必要的食宿和帮教条件,由企业或学校派员作为取保候审措施的保证人或者适用监视居住措施,并增加知识学习和劳动技能培训等观护内容。

  • 一直都在胖
    广东人叫广东以北的人捞仔有没有贬义。
  • z
    zym
    楼主,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作为一个江浙人士,这上海人口中的“外地人”最早应该是称为“乡下人”(改革开放前就是这么称呼了),而且是所有的非上海人都统称为乡下人,所以一直都是贬义词
  • d
    dog
    也有, 而且很强烈
  • d
    dog
    所以啊, 可是部分上海人非要说是外地人自己内心脆弱有自卑感才会这么觉得
  • d
    dragong
    东北大汉巩汉林发来贺电……
  • 约翰法雷尔
    巩汉林常常塑造那个形象是针对上海人?

    我一直以为是广东人呢。。。。。。

    说实话,北方人喜欢赵本山,郭德纲,赵丽容,宋丹丹这种本色笑星的多,喜欢巩汉林的我真一个都不认识,小丑而已。

    不过上海喜欢那个把上海优越感挂嘴边的波波的貌似一大堆吧?
  • 约翰法雷尔
    另外楼上有人把北上并举,我个人北京生活八年,丝毫没有感觉到作为一个外地人有任何哪里遭到歧视甚至一点点讽刺。

    或许是因为我这个岁数的基本上能把普通话讲得好,那讲得好呢一般人也不好分辨你是北京的还是哪的

    上海的话,普通话说的好正是外地人的表现吧。
  • s
    sheva1980
    那个小朋友说的也是事实
  • m
    max39
    歧视无处不在凭啥矛头都指着上海人?233
    吃得太饱
  • g
    ggex3
    要么统一叫"外劳力",233
  • p
    physalis
    唉,碰这种帖子回复不知道会不会被扣祭扫。

    我在北京四年,上海两年,真心说我没觉得我认识的北京人有“歧视”过我这外地人。一点都没有。

    而上海嘛

    个人意见,是有那种丝毫不歧视外地人的好朋友,我身边有好几个,但也绝对有让外地人感觉不舒服的人存在,可是他们绝大部分似乎并不是有意为之。

    比如我在一个阿姨家,她就会很自然的跟我说:上海的电视节目好啊,儿童节目、新闻、什么什么都比外地做的好。
    还有:我请钟点工从来不请上海人,因为你是上海人我也是上海人会不好意思,都请外地人。

    等等等等。

    我听的时候总会有一点点别扭,习惯了也就好了。

    有时候和上海同龄人之间交往也会体会到一点他们的优越感。不过基本无伤大雅吧。

    我同学倒碰上过严重的,说有个上海老头子对他的问路以普通话回:对不起我不会说普通话。-_-#
    所以他一直挺愤恨的来着。

    就是很反对一种说法:你们外地人之所以感觉到“歧视”完全是自己自卑心理作祟,看见什么什么都觉得遭到歧视。
    听到过好几回了。这话真有点把外地人当傻子了。在别的地方不自卑一来上海就先自卑了?
    我觉得上海盆友没必要太较真。歧视现象一定是有的,而且比别的地方普遍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不是你,可能是其他人,你代表不了别人,外地人指责的也不是你,用不着大动肝火。
    外地人嘛,你既然知道上海有这个现象,歧视严重的素质高不到哪去,别一般见识就完了,也别大动肝火。
  • y
    yesword
    这点上广州很好。
  • X
    XI-NIAN
    也许真像有些人说的,对外地人有些不太友好的态度的只是部分上海老年人。毕竟老年人根深蒂固的想法不好改也没办法要求人家改,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首都,将来肯定会有更多外地人外国人去那,年轻的上海人对外地人的态度肯定也会越来越积极。总有一天,大家就不会再分成上海人和外地人了吧。

    ps:中国现在最缺的就是教育。文化断层,道德缺失只有靠教育来弥补。试想如果我们中国能达到美国日本那种教育程度,也就不会再在这个小事上面争吵。
  • h
    handsomeken
    这个跟教育真关系不是太大……
    跟经济和文化,群体的认同关系比较大。
  • 田中健一
    北京人不错,够义气,我在国外几年全是和北京人打交道,好是很好相处的。
  • h
    handsomeken
    帝都在这方面不比魔都差,但大家对帝都的预期和主观感受与魔都不同,相对宽容,所以觉得帝都比较好一点。
  • a
    as01
    中国教育确实不给力,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没文化的人,觉得国外没地域歧视了
  • l
    lyt777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帝都人民说笑话,外地人也都听得懂,相声拿到南方也可以听出笑点。但是魔都人民说笑话么…………抱歉至少我已经听不懂了。
  • 盖尔森基兴矿工
    楼主说的这个节目必须是欢乐蹦蹦跳!
  • 小悟空
    我觉得“WD”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个素质概念,同样“BD”也是,尤其是能引起本地和外地冲突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自我感觉素质还不错的非上海人,没必要对号入座。

    其实全国各地哪里都有本地外地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很正常很普遍,只不过因为是上海,很多问题被放大镜放地很大了罢,再加上国内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教育资源分配等等确实不平衡,所以这样的争执实在没必要的。

    [本帖最后由 小悟空 于 2011-10-30 14:40 编辑]
  • t
    turnlive
    上海大众出租车绕路还能投诉赔钱
    外地出租车你试试?
    上海人真苦逼,还要被喷排外
  • d
    darkgame
    叫"外地人"觉得受歧视,叫"外地精英"就没意见了
    其实有些人并不在意自己来自外地,只是在意别人把他和"外地来的民工"混为一谈而已,
    说到底自己本身也歧视和自己出身一样的民工啊
    地域歧视只是表面,阶级歧视才是本质
  • 李施德林
    大傻B
  • d
    ds999
    现在不是外地精英要求上海人离开上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