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搞笑,正儿八经的一件传家宝。。

  • 都市乖乖宝
    作为一个祖孙三代都好吃的吃货家庭,除了会吃还得会做才是根本。不过到我这代也就仅仅是能吃的程度了。做也不过是一些家常菜。作为厨房里的关键性硬件,它保留了下来。
    其实算不得传了多长远。这把菜刀是爸妈结婚的时候,爷爷亲自带着老爸去选的。老爷子是真正懂的吃,并且对烹饪颇有研究的老食客。没错,只是对吃很有研究但并不是厨师。因为喜好研究烹饪,当年利用职务之便(在国营饭店担任过经理),‘要挟’过不少在此工作的南北大厨,说出一些烹饪的秘密,不说的话就扔个小鞋给你穿。。

    这把菜刀在20多年前,一次搬家的过程中就遗失了,其实是被雪藏了。搬家的时候胡乱打包。等搬家后发现找不到菜刀了,后来又从新买了别的菜刀。也是老爷子去帮选的,十八子作。那时候好像还是托人从外地带回来的,当地没有卖的。

    之后这把菜刀随着搬家时其他的破烂货,一同躺在一口破木箱子里,而这破木箱子在一个小仓房里可能呆了有十多年。再后来仓房拆除后,这一箱子东西又搬到亲戚家的仓库里继续尘封。再后来亲戚家收拾杂物把它找出来,那时候已经破烂不堪了,刀把还被顶弯了。之后亲戚就经常用这把破菜刀干一些‘硬活’,砍砍冬天地上结的冰啊,没有锯的时候还用来劈过木方。

    直到有一天亲戚看到这把躺在墙角的破烂,拿起来看了一下刀背上的那几个字,才隐约回忆起来这把菜刀的来头。觉得也算有点纪念意义,后来就打电话给我。说有一把我们家的老菜刀,哪天给我拿过来。

    到我手里这已经是过去了20多年的事情了。今天有空拿出来用电磨和砂纸把表面的铁锈弄干净,去市场找了个老师傅重新开了刃。还特意擦了刀油封了起来。。
    试了一下,还是蛮好用,主要是刀身尺寸和厚重程度,分量适中非常趁手。至于刀本身用料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搜索了一下,好像是夹钢工艺。好像也就是在那个时代算不错而已。


    哈尔滨三盛炉的历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3a09a030102vi1p.htm

    l


  • 秘密基地
    有点意思,这种传家宝的意义不在于经济价值。可惜的是现在中国没几个家庭有东西可以传家的 iOS fly ~
  • 都市乖乖宝
    原本姥姥是有几件压箱底儿的宝贝的。。
    其中一件在我初中的时候送给我了,一副军绿色的棉手闷子,左手驴毛右手小羊毛的。。真心是个厉害的老物件,外边-30多度,带上十来分钟,满手心的冒汗。。

    但让人懊悔的是,一直没舍得带放在家里。结果被我妈(老妈是个性格很大条的人)拿到市场去用了。结果被哪个有眼光的力工看中了,给顺走了。。。
  • j
    jddn
    烹饪的秘密是什么 iOS fly ~
  • l
    lingcheung
    这是屠龙宝刀,楼主赶紧找找倚天剑,刀剑合璧才会显现真正的秘密 Send from VAIO ~
  • 都市乖乖宝


    开猪刀啊。。我那把是片刀。。用途还是不同。。

    不过话说还是家庭这种氛围的熏陶,耳濡目染。一旦说到吃这个问题,心目中永远是我大天朝最牛X,外国人根本不懂的什么叫吃。
    单单是一把片刀都比老外那些五花八门的刀具,要牛X数倍。关键在于刀法牛啊。一把片刀能劈能砍,能削能剁,能抹能划,无往不破啊。不像洋人那么矫情,少一把刀具某个步骤就处理不了了。。
  • 都市乖乖宝
    其实无外乎是某一些菜并不外传的烹饪技巧,再不然就是一些菜品的佐料以及比例之类的。除此之外老爷关注更多的应该是,围绕吃相关的一些经验,而非制作。
    和那个时代不同了。现在有网络啊,其实很多所谓的技巧一旦一网大同,也就没什么秘密可言了。过去就不同了,某人掌握了一个小技巧,就可以在一个岗位上活跃好多年,国营单位你有那么一个特长点能发挥,搞不好就能很快通过关系晋升。现在就不然了。

    不过有一些确实很高深的操作,那时候亲眼见过,但也因为年龄太小,看得到但也看不懂。偶尔见到老爷子下班后带个大厨来家里‘露一手’。弄一些奇奇怪怪的菜品。我那会儿就是个不足十岁的小孩,有好吃的就行。至于门道啥的完全不知道,只是老爷子和厨子没完没了的谈啊谈的,我肯定是吃完抹嘴就跑了。。

    这一晃老爷子都过世7年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有懊悔的时候。原来他也有意识无意识的,告诉我一些很浅显的烹饪小技巧,但那会儿还是小,根本不听。就觉得反正做菜都是大人的事情,我学了又不会做。不听不听。

    现在回想起来印象比较深刻,并且还有点小神奇的事情。老爷子过世前2~3年的事情。我大二暑假回老家。那时候老人身体已经不太好了,我成天在爷爷奶奶家。有一天早上陪老爷子去早市买菜,回来路上老爷子绕道去了一家老饭店吃早餐。饭店的老板原来是我爷爷所在的那家国营饭店的服务员,后来好像是得了老爷子的好,介绍给一个大厨当学徒来着。迎上桌坐好以后老爷子就是点了两个清淡小炒,然后后边厨师就走菜了。是能听到后厨在那炒菜呢,结果没过一会儿,老爷子就和服务员说,这菜咸了。结果菜上桌以后确实咸的很。。估计这是能闻出来的吧,但从餐桌就能闻到后厨菜咸了,我当时确实觉得很惊讶。
  • 都市乖乖宝
    我觉得还真不是一回事儿。

    家用的话,买一把好点的菜刀,善加利用真的能陪一辈子。而且只此一把就足矣了。
  • 都市乖乖宝
    我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不过我其实是和奶奶最亲。也不是爷爷不管爱我,我是小孙子爷爷其实非常关心我,只是爷爷的那种疼爱就比较内敛。再加之爷爷是个很强调家教的人,所以小时候没少在他那里吃过苦头。不过大多都是幼小时犯的错。因为爷爷这家教很严格,一些小孩子不懂事犯的错在他那里都是0容忍的。最惨一次,吃饭的时候用筷子敲了碗,结果老爷子隔着桌子一巴掌就把我扇到地上去了。吓得好几周吃饭的时候都都感觉特别恐怖。奶奶也是因为我没少和我爷爷吵架。就说饭桌上的规矩,小孩终究是小孩,我这过了半个月又不长记性各种饭桌上折腾,又没少挨说,但我奶奶是下了死命令,吃饭的时候不许打孩子也不许说,有什么事情饭后谈。就因为这个老两口经常红脸。

    再大点以后,稍微懂点事儿。老爷子就总是带着我出去。有时候是带着我去单位上班,有的时候就是带着我去市场买菜,要不就是背着奶奶带着我去饭店吃小灶。。其实现在回想都是想让我多接触一些人情世故,长长见识。但我那时的回忆就是各种好吃的和好玩的,其他一片空白。

    再后来就意识到老爷子教导的那些啊,不允许孩子说半句脏话。有时候情急之下说了一个脏字,老爷子就怒发冲冠啊,一顿训斥。训过之后我吓的不敢吃饭,老爷子气的直哆嗦。。奇装异服不许穿,小孩子头发就应该是卡尺,不许续发,更多的还是饭桌上那些规矩,不许墩筷子;用汤匙不许接触汤盆发出声音;吃饭的时候闭嘴不许发出声音;夹菜按顺序在自己一侧夹菜,不许乱翻乱调;菜上桌要老人先动筷;给老人倒酒要亲自走过去毕恭毕敬的倒满;吃完饭后要干干净净的把碗筷摆放好等等等等。。总之在那时的我看来,只要是老爷子在就浑身上下不舒服,各种不自由。他会很仔细的观察我的各种行为举止。小错也就是点一下,大错了就又怒了。

    等成人以后,懂的他对我的那些严格要求的良苦用心的时候,老爷子也真的老了,耳朵背的厉害。人一旦耳背了就会逐渐的少言寡语。那时候想和他说点什么,他也很少回答我。只是后的时候谈到点他感兴趣的,就会说上一阵儿,然后突然停下又继续没完没了的看报纸。所以那时候交流就很少了,更多的时候就是我单方面和他说一些事情,他只是倾听。我读书的时候让老爷子最失望的恐怕就是我选择了理工专业。老爷子年轻的时候是投记者工作的,搞了一辈子学问。所以也特别希望我也能学文科的。但我确实就脑袋不往那个角度发展。所以大学以后老爷子也不说行为举止了,就是有时候赶上了就会发发脾气“都念了大学问的人了,你看看你那字写的什么样子!!”
    反正后来那几年里,他最头疼的就是我字写的太难看了。。之后我回学校他就隔三差五来一封信,结果老爷子的信我能看明白半篇,剩下的半篇都得靠猜。不是用词看不懂就是连笔字看不懂。给老爷子回信压力更大,各种推敲用词啊,就怕又哪不对了。写字干脆不敢连笔,退化成小学生一笔一划写,这样被他挑剔的可能性还小点。

    要说老爷子真正给我留下的。一本他天天翻都快要翻烂的60年代的小本新华字典。他过去天天抱着看,还给人家字典挑毛病。也确实挑出过一些问题,但人家那是没修正的版本。后来给我了,用意也是让我多看看,学的再精字典里也有你不认识的字。再有就是留下一句话“做人要讲求诚信,无论做什么事情诚信最重要。如果没了诚信你什么也做不了”。说罢几天后便离世了。想起也是很多痛苦和怀念。但一深想就总是他说的那些,这个不对,那个不行,不能那么做。。。
  • 都市乖乖宝
    有一些事情分的太清反而适得其反。
  • b
    birdboyli
    回复13#都市乖乖宝
    咱俩差不多,夹菜只夹自己侧,吃饭闭嘴吃,不准敲碗...好多规矩。
    就是有一点不明白,这些我还需要教给我的孩子吗?我小时候那么多规矩,但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貌似在社会上特吃亏小尾巴~
  • v
    vincent_hw
    回复4#都市乖乖宝


    小声说下,闷的冒汗可能是透气性差点...
  • 都市乖乖宝
    如你所想。。。我现在也面临这问题,并且我也越发的觉得因为礼节深受其害。。。

    这个社会已经如此了。老人含辛茹苦的交给我谦虚谦让,但拿到今天来换来的蹬鼻子上脸,觉得你好欺负。
    习惯了桌上的规矩,反而越发的觉得周围的人,吃相让我不堪其扰。人家还会觉得我矫情。。。

    就是这样的。。这里边似乎已经没有了对与不对的概念。。。

    我现在觉得应该交给孩子升级版的家教。老人的教诲不能丢。作为一个人就应该有这些修养,我认为这没错,应该教给孩子。但同时我也得教给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技能。

    反正我现在是这样活的。碰到有德的人就应该礼遇,碰到不要脸的也会礼遇,但机会只有一次。如果对方拿礼让当退让的话,那下次就不会给任何脸面。并且必须加倍奉还,做就做到底。

    必定礼节是礼节的问题,性格是性格的问题。谦让过了我就算仁至义尽,之后就不会再有任何耐心和好脾气。。。这些我也会全盘教给孩子。或许有失礼数,但必定不是那样的社会了,周围也都不是那样的人了。我不能让孩子吃亏,一点都不行。但该和孩子讲清楚的就是这两种状态需要自己拿捏好,分清楚。该有个人样的时候就得好好的。
  • 都市乖乖宝
    在我们这恶劣的环境下,而且还是时代的产物,能暖和起来就是王道,其他的怎么会去想呢。

    而且你要相信,在零下30多度的化境里,一般能用上这东西的,都是长时间在户外活动的人,他们除了想暖和起来外,绝对不会想要透气的,一点都不会想。。

    零下三十度我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最多不超过半个小时。印象比较深的是,零下38度一个节点,单纯这个温度还能勉强忍受几十分钟,如果这个时候突然刮风。真的什么保暖措施都不想要,就想进屋躲开这一切。另外一个节点就是零下42到零下45.我有生以来经历过的最低温就是零下46度。出门15分钟,冻到哭。真的是冻到哭。。没记错的话那年我19岁,一边走一边哭,就是因为冻的,脸和耳朵疼到不行。内心已经崩溃了。。这还是在没刮风的情况下。东北冬天最可怕的不是低温,而是低温加刮风,只要风一起来那就是另一个世界。那感觉就好像之前你一直在被灌辣椒水,现在突然上来烙铁了,还是同时来5~6个烙铁。。之前勉强都能扛得住,这个一上来秒崩溃。
  • T
    TITILEE
    蒋公当年赠予的 卧薪 尝胆一对佩剑。。。可惜最终不知去向 iOS fly ~
  • v
    vincent_hw
    回复18#都市乖乖宝


    可以想象,小时候冬天一般零下二十左右,最低也只有半夜到过零下三十。
    那时候还无法想象保暖和透气同时存在是怎么回事,冬天上体育课,我是容易出汗的,运动量大一点的内衣全湿透,下课就靠着暖气片烤着,烤完前胸烤后背....
  • 都市乖乖宝
    前几年淘宝上买了一双渥弗林的工装鞋。那个就很好,当时还专门发帖说了使用感受。

    鞋里是3M新雪丽的料子,牛X的是。一般雪地靴用新雪丽也不过300~600克,个别对付极端环境的是800克,而这双鞋的新雪丽居然是1000克的。。

    当年冬天选了比较冷的一天(-32度)特意出去试了一下。在室外站了40多分钟,还有点小风。为了不影响测试效果,特意站在原地尽量不让脚活动。结论是上身都冻透了,脚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温暖舒适不出汗。高科技材料确实牛X。

    不过也有缺点,这鞋一只就得有差不多5斤,第一年穿上出门艰难的走一圈,回来以后一脱鞋感觉自己身轻如燕。温度高于-15~-16度的话穿着还是热。特别是进屋必须马上脱,不然再牛X的材料也扛不住我这大汗脚。还有就是那个牛X的专业大鞋底,太厚了,上台阶啥的都不适应,凭感觉抬脚的时候经常抬的高度不够,差点被这个鞋底绊倒。而且这个鞋底橡胶的御寒极限显然不如鞋里的新雪丽。零下25度以后明显感觉鞋底香蕉柔韧性明显降低了。
    总结来说是双好鞋,但比较适合那种长时间在户外且站在原地很少移动的人穿。

  • z
    zwillhill
    最近看有个外国人在野外做菜,用的刀和图里是反的,弧线是刀背。。 xiabm
  • q
    qibing9
    iOS fly ~
  • 都市乖乖宝
    外国常用的刀型就有很多很奇葩的。再加上国外(特别是美国和德国)很多民间制刀的人,经常会搞出一些异形刀。有一些确实很好用,就是造型很符合某一些特定切割的方式,就会很符合人体工学。能更好的发力,同一动作反复做功还不累。
  • 烹小鲜
    我也想以后留点什么给我女儿,不在于价格,但是要有点意义,想了想,留支笔可好?搞一支万宝龙限量的
  • s
    sigar
    想起我和爷爷的事情,我是在外婆外爷跟前长大的,上学后才回到爷爷这边,所以跟爷爷一直没那么亲。

    爷爷去世前两天刚好是周末,我和哥哥从学校回来,专门去看他,哥哥是长孙,他先凑到爷爷跟前,然后被一通数落,说你怎么现在才来看我,怎么这么不懂事,然后开始说他小时的事情,什么偷我拐杖啦,某一次帽子掉了,某一次摔倒了,我在旁边都想笑,反正说了十来分钟。

    然后轮到我凑上去了,只简单说了几句话,中心思想是:你从小不在我身边,所以我也没有什么说的

    后来爷爷走的时候,有个堂弟家在城里没来及见最后一面,所以爷爷一只眼睛没有闭严实。这个堂弟并不是最小的,也不是成绩最好的,但他爸爸在叔伯里面是最有出息的一个。
  • e
    etoad
    做个标记
  • T
    TITILEE
    所以家里人早就提前扔江里了,连家里爷爷的名字都不让我知道 iOS f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