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麦郎回应《惊惶庞麦郎》

  • t
    tooomy
    网易娱乐1月21日报道 (文/小鳗鱼)2014年7月开始,一首《我的滑板鞋》在网上突然火爆,让人脑洞大开的歌词、混合摇滚、R&B、电子音乐风格的配乐,加上主唱带感走调而乡土味浓厚的声音,让关键词“摩擦摩擦”火了,作者兼原唱者约瑟翰·庞麦郎(原名庞明涛,以下简称庞麦郎)也火了。去年11月颇具魔幻风格的MV正式出炉,庞麦郎真容以及奇特的造型再次引发网友强烈关注。迄今为止,与《我的滑板鞋》相关的信息网络提及量已近4000万次,《我的滑板鞋》与《小苹果》一同被网友推举为2014年度“神曲”。

    而走红后的庞麦郎,却突然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直到一篇《惊惶庞麦郎》人物稿的推出。文章中描述庞麦郎的现状让人震惊又疑惑,甚至带点猎奇色彩,一时间就在微博和朋友圈被热转。报道由《人物》杂志记者采写,围绕着文章本身还是庞麦郎本人都面临着巨大的争议。庞麦郎爆红后疯了吗?他是不是真的很“奇葩”?他目前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到底如何?

    自称对自己的音乐“一直有信心”

    采访当日,是那篇人物稿被广泛转发的第二天。庞麦郎要求先看采访提纲。十五分钟后,庞麦郎答应了采访,没有索要“采访费”,没有问小易样貌婚史,也没有要求先“陪聊天”,为了避免手机通话信号不好,庞麦郎还主动表示可以用座机回拨我们。对话就这么顺利地、“让人意外地”开始了。

    谈到那篇广受争议的报道,庞麦郎坦言看了十分气愤,“当时他们记者来找我,说只是想聊聊天,并没表明身份说是正式采访。聊了一半,他们说要看我的照片和歌稿,我觉得随便聊聊不能给他们看这个,接着就拒绝了。”他表示,报道很多地方都是造谣,“并不是真的”,而且坚称“最多聊了一个小时,说700分钟太夸张” 。

    为了缓解他的情绪,我们的对话先从《我的滑板鞋》开始。谈到这首成名作,电话那头庞麦郎声音中藏不住自豪。“我对自己的音乐一直有信心,但还是没预料到这么火。那段日子好多网友歌迷来我的音乐平台找我,我在网上一搜,真火了,确实激动。”可是就在歌曲“火了”的同时,庞麦郎却“消失”了。

    控诉遭威胁签合约:公司是“大骗子”

    对于《我的滑板鞋》爆红,华数文化传媒对外透露是公司花费百万炒作的结果。不过谈到这家公司,庞麦郎却激动表示:“我没有签任何公司,也没有经纪人。这公司是大骗子!”

    庞麦郎透露,自己是在2013年找到华数文化传媒的,当时给了6000元委托华数文化传媒作为《我的滑板鞋》做录音、编曲的制作费用,并签署了《音乐制作经纪协议》,可是歌曲直到2014年协议快到期了,录音工作都没有完成。“一直录不出东西来,每次去他们录音室都让我练,每次都说唱得不行,一拖再拖,眼看一年合约到期,我就走了。”

    2014年初,庞麦郎带着《我的滑板鞋》的编曲赴昆明录音并完成合成工作,并在某网站个人音乐平台发布。“华数这时又找来了,说让我把首歌给他们平台做推广,又把歌要过去了。”对于华数对外透露为了炒作《我的滑板鞋》花费百万推广费,庞麦郎认为不是真的,并坚持认为歌是从自己的平台“意外火出去的”,没有任何炒作成分:“歌给了他们平台三个月一点消息都没有,没有给我打造任何形象,海报都没给我拍一张,是这样炒作的吗?说投了百万我不相信,一点效果没看到,都是忽悠。”不过,其间庞麦郎还是把自己另外两首歌《西班牙的牛》、《摩的大飙客》授权给华数做推广。

    2014年7月,《我的滑板鞋》在业内开始出现不少反响,庞麦郎回忆,当时在华数安排下参加一个媒体采访,“到了现场,华数拿出一份合同要我签,合同内容一眼不让我看。” 庞麦郎更认为,当时公司的态度让他感到人身威逼,“公司的人说‘如果现在不签永远没有红的机会了!’我就只好签了。”

    庞麦郎表示,签完后回去细看合同,当即就认为自己遇到“骗子公司”:“28分成的比例没有和我聊过,授权推广从三首歌变成八首,当时说这个歌一共有5000块的版权收益,到现在一分钱都没收到。除了委托音乐平台给我拍了个MV,没有给我做任何宣传。”半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庞麦郎给公司负责人打了一通电话协商无果,当即决定出走:“当时我就决定绝对不会回去了,不能被这个公司利用,毁了我的歌手前途。”

    对于庞麦郎的打造,华数曾对《人物》表示,已经为庞麦郎接下20场商演价值数百万,庞麦郎否认:“签约后就没安排我干过正事,要是真有钱拿我会跑吗?”

    已找到新东家 经济状况没问题

    从公司出走后,庞麦郎回到昆明。在网易娱乐的追问下,他承认目前已经签约了一家新的公司,并且也有新的经纪人为他安排工作,他认为新的公司就是自己一开始要找的那种“专业唱片公司”,双方目前合作也愉快。对于与华数文化传媒的合约纠纷,庞麦郎不以为然:“欺诈合约是不能算数的!”

    根据《人物》报道的描述,庞麦郎离开华数文化传媒后经济状况糟糕,栖身小宾馆内,环境卫生都堪忧。对此庞麦郎连番否认,表示离开公司后经济情况反而更好了。“之前的公司一分钱没给过,出来后委托一家市场公司帮我接演出,目前已经演过三场了。中间又接了手游《恶魔不要啊》的主题曲,收入还是可观的,所以经济上绝对没有问题。”不过被问到目前商演的价位,庞麦郎随即警惕地以“商业秘密”为由避谈。

    至于报道中详细描述的个人卫生问题,庞麦郎不好意思笑言:“当时正在写一个音乐电影的剧本,比较忙没时间收拾,有些邋遢。其实我还是个爱干净的人,报道写得太夸张。”

    从爆红到突然消失,庞麦郎的“庞氏神话”多少带着那么点神奇色彩。对于自己的走红,庞麦郎欲言又止,语气中似乎故意想掩饰却又藏不住的享受,仿佛一名普通人忽然中了百万彩票后扬眉吐气的傲气:“精神状态跟以前不一样,消费环境啦物质上啦精神上啦都有。大街上有人认识了,说看了的MV,还要签名拍照什么的。家人身边人也很意外,会打电话来追问。08年到现在一直在做音乐创作,钱花了不少,现在看到好看的衣服鞋子也有能力买了。”

    《人物》一篇“惊惶庞麦郎”影响力有多大?答案是,只靠它就让这个已经淡出网友视野、微博热度趋向于零的人和他的“滑板鞋”再次登上热门话题。得益于微博意见领袖、大V、名人们的热烈讨论,它造就的话题热度与当初这首神曲乍火的热度相比差不了多少。

    这不是庞麦郎第一次与媒体“过招”。之前南都一篇文章,使他给大众留下的“拒绝采访、处处提防媒体”的印象。而此次,《人物》这篇文章更是把他与媒体、大众之间的“封套”撕开,挂在了城墙上示众。且不管是否客观,在大众的解读里,这篇文章让不少人产生恶心、不适之感,庞麦郎,从原本的神曲缔造者,变成一个生活脏乱差、有心理障碍的“精神病人”。可是,这位原本在同村人来看只是性格孤僻的人,真的就是娱乐圈的“病人”吗?

    《人物》这篇文章留下诸多疑点,比如庞麦郎和记者的关系究竟为何这般微妙,比如庞麦郎究竟经历过怎样的“伤害”才逃离公司、家人,更重要的是,庞麦郎和他的经纪公司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利益牵扯……带着疑问,新浪娱乐独家对话庞麦郎本人、经纪公司华数以及庞麦郎发小等人,试图答疑解惑,描绘庞麦郎的更多面。小浪发现,在经历了多次与公司、媒体、合作方打交道之后,庞麦郎显然已经越来越熟悉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了。
  • 赵兄换MM看
    目前反智现象很可怕
  • 超越怪的猫肉人
    这名字我老是想到今麦郎。。。。
  • 梅影横窗瘦
    别关注了,让他做回一个普通人吧
  • 锵锵锵
    还以为是一种新出的方便面呢。
  • e
    erik2
    喷了,还有劲叨叨的“毁了我的歌手前途”,还有劲叨叨的“正在写一个音乐电影的剧本”!去你妈的,什么逼玩意。
    这种觉得自己很牛逼的傻逼会不会太多了?
  • n
    nailliu
    明显应答有度了,看来是有团队在帮他了

    被媒体曝光一下成为焦点人物也好,找到靠谱的经济团队了,接下来就是和华数打官司解约了
  • d
    ds999
    那个采访的记者不是已经拿出所有的录音了么?这傻逼还能真眼说瞎话。
  • 陈小锤
    拿出录音了么 求下载
  • h
    hermoss
    你们就没人觉得这个是续集么。。。
  • z
    zlzhcqblf
    接手的下家就不怕跟华数一样人财两空?

    本帖最后由 zlzhcqblf 于 2015-1-22 07:51 通过手机版编辑
  • 一直都在胖
    联合炒作罢了,要不哪家媒体天天盯一个屌丝,而且不是说故意躲着吗,躲着还那么好发声
  • a
    alex8637
    《摩的大飙客》他敢拿出来卖,真是服了,不要脸

    要不是混音坛那些大神,这玩意根本就不能叫做歌
  • a
    at89s52
    看到他唱的那个调调

    觉得人物那篇文章一点都没夸张,肯定是描述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