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就业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工资和消费力

  • i
    iceliking
    新建一个厂、开一个店是否就增加了就业?不一定。如果是这边开那边关,就业增长还是等于零。

    扩大出口是否就增加了就业?不是。因为出口的每一分钱都是要用进口来抵消的,扩






    大出口就等于扩大进口(顺差不过是延期抵消而已,否则就成了废纸),出口的就业需要用进口的就业损失来交换,何来“增加”?如果以高端(造飞机)就业换取低端(造裤子)就业,则可以在经济学教案中列为典型的傻瓜交易。

    就业问题在中国是一个大问题,不但每年要新增1500万以上的城市需要就业人口,还有1-2亿(甚至更多)农村人口在排队等待着“就业”,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反观我们的东邻日本和韩国,却是另一番景象,那里不但没有“就业”问题,有的却是“劳动力短缺”!反差何其巨大啊?

    日本人口密度高于中国,又没有什么资源,何以能把就业问题转换为劳动力短缺?

    其实也没有什么其它诀窍,不就是提高劳动价值、提高工资和消费力吗?

    消费是市场之母,市场是就业之母。没有消费的需求,何来就业?没有消费总量的增加,何来就业总量的增加?不放水怎能养活更多的鱼?

    消费总量不增加,建厂、办店、出口等等,都没有用!就业是不可能增加的。

    消费总量增加了,就业必然跟着增加;消费总量增加的幅度越大,就业增长的幅度也就越大。如果能提高工资收入和广大劳动者消费力,使一人劳动就能养全家,不必双职工出去打拼,则在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还可以大为减少就业的需求,对解决就业问题更是作用巨大。

    小小的日本,其消费总盘子却达到4万多亿美元;而13亿人口的大大中国,其消费总盘子却只有可怜的1万多亿美元,要想就业,从哪儿来啊?

    “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小小的消费力,困住了中国龙!

    如果中国达到日本的消费力水平,那世界上将出现一个40万亿美元以上的巨无霸型国内消费市场!不但彻底压倒小日本,就连美国也得拱手称臣,中国还会有就业问题吗?

    到那时想不“劳动力短缺”,都难!

    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国和日本、韩国的消费力水平本没有多少差距。韩国直到1968年才人均收入87美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国。

    但是到了今天,中国消费力水平与日本、韩国却有了数十倍的差距!

    而这几十年中,中国的GDP一直在高速增长,日本、韩国在所谓高速成长期也不过8%左右,而中国据说达到了9.5%。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力水平却落到了人家的几十分之一(日本的二十几分之一,韩国的十几分之一),这真是一个奇迹!

    这也说明GDP不过是一个无用之数。

    房子盖了拆,拆了盖;道路挖了填,填了挖;工厂开了关,关了开;水质污染了治理,治理了再污染;低价出口的东西,自己高价买回;香烟危害健康,再用药费补偿……。随便怎么折腾,都是GDP!

    可是老百姓能得到什么呢?

    如果换成工资收入指数,就不一样了。

    工资到了劳动大众手里,就是实实在在的劳动价值,就是实实在在的消费力,就是实实在在的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就是实实在在的扩大就业的前提和保证。想要瞎折腾,老百姓不答应。

    如果能象当年日本那样,以超过美国70%的速度提高工资收入指数,那么赶上美国和日本,也不是什么难事。何至于出现GDP高速增长、消费力急剧落后的尴尬局面?

    中国有句俗话,牵牛要牵牛鼻子,不能牵牛尾巴。政府只知道抓建厂、开店、出口、买岗位,对就业而言只是抓住了牛尾巴,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可能还是一场空(没有消费力什么都白搭)。

    只有抓住提高工资消费力这个龙头,才能牵住牛鼻子,轻松愉快地向前进(其它不用烦了)。

    轻松到什么程度?准备应付“劳动力短缺”吧

    责任编辑:曹大橹
  • D
    Demitry
    先建立行业协会吧,不然什么都是假的。
  • D
    Demitry
    sb记者就会写点空到无边无际的东西。
  • e
    eRicBIN
    责任编辑:曹大橹
  • 盐水棒冰的替身
    :D
    又见曹
  • d
    dirlee
    责任编辑:曹大橹
  • 矿泉水
    钱都买房子,还消费个屁
  • s
    supernova
    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国和日本的差距已经明显了.
  • D
    Demitry
    这么说吧,提高工资和消费力其实就是提高物价,目前中国企业内部恶性竞争那么厉害,价格都是低得不象话,稍微想打质量牌的工厂马上就拿不到订单,还有混账的棒子和法国人起哄,哪里来的空间给工人很多工资?

    先要有行业协会,制订最低销售价格,鼓励技术化生产,增强管理运营,这些事情干完了,利润空间产生了,工人就变得对工厂很重要了,而不是随便就可以开走的,这个时候自然工人的工资就上去了。

    现在都是狗咬狗的混乱局面,给工人加工资就等于自杀,谁敢不拼命压榨成本,哪里来的闲钱给工人?

    再说了医疗教育不保证,就算给工人3000/月,工人敢消费么?
  • D
    Demitry
    轻松愉快的摔进阴沟吧。
  • i
    iceliking
    中国的经济太过外向型。也没有关税等保护措施
    打个比方,一件产品生产出来附加值本应有10快,可是为了出口,把附加值压低到1块,剩下1块钱作为利润,扩大再生产外加发工资,实际是让美国老百姓剥削了9块钱。而剩下如此低的利润也不足以提高生产技术,产业升级,恶心循环。所以中国工厂这么多年还徘徊在产业链最底层。
    反观棒子和日本,在国内生产力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以前。严格的控制进口,保护国内企业,让其能够或者正常的利润。甚至超额利润。待其超过一个门槛,这种保护也没有必要了。
  • C
    CloudWong
    现在都是狗咬狗的混乱局面,给工人加工资就等于自杀


    完全赞成
  • D
    Demitry
    你以为中国人都不想挣大钱,你开10元,隔壁工厂开9元,你说谁拿到订单?

    什么叫做为了出口一定要把附加值压下去?出口和价值有什么关系?如果工厂的出口订单利润不如国内订单,谁高兴做外贸,还要压钱。

    现在的情况就是国外订单的确比国内的订单要赚钱而且容易收回资金,所以大家才做出口。
  • i
    iceliking
    因为外向模式既已形成,国内市场既不健康,规模也小,当然没钱赚,就好比一颗长歪的树,若要纠正,除了连根拔起,也只有顺其歪下去,不倒就算成功
  • C
    CloudWong
    工人可能直接就把狮子桑打一顿,老子出来挣钱,就是要能够干足的时间都干足



    大部分民工都是这样想的
  • 雄狮亨利
    就我个人而言在血汗工厂和双休日加班费之间的选择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其他人有更神奇的见解我也不反对
  • D
    Demitry
    比如订单外汇结下来后,是把拖欠工资发给工人还是购买马耳他骑士团骑士爵位,我想这种选择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 D
    Demitry
    嗯,而且还有不少智谋团在不考虑提升价格的情况下盲目要求提升成本,所以工人才如此苦不堪言。
  • D
    Demitry
    请清晰的划分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不要混淆对待,我们现在不是社会主义了。
  • 九七年後不動心
    这理论真TM神了,谁给加工资?年初去福建考察市场的时候,发现60%的工厂没开工,说招不到工人,要求+工资,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几百号人,每人每月+100RMB的话,老板说,我还不如关门了。要+工资,也不是不可以,政府对某些利润率低的行业要实行政策倾斜,否则和谐社会无从谈起,工资高了,企业倒了,下岗工人一多,社会就和谐不起来了。
  • D
    Demitry
    我觉得我前面已经说过了。

    至于资本家你还是到ablibaba去考察一下更有价值,tg的构成主要是学生。
  • D
    Demitry
    没有肉的家庭凭空是变不出炒肉丝的。

    而且现在大多数工厂都是遵守最低工资的条例,工人随时可以投诉,而国家的一个主要收入是罚款。
  • i
    iceliking
    现在加工资、提高福利待遇==找死,那是因为当初没有坚持加工资、提高福利,扭曲了正常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血汗工厂横行这一即成现实,如果非要倒果为因把加工资等同于企业毒药,到也是事实。
  • D
    Demitry
    当时外贸工厂可是出名的好福利。
  • 雄狮亨利
    那只能说明很多地方的待遇还不如血汗工厂:D
  • 爱骑车的胖子
    恩 没有质量 技术来挺直脊梁

    就玩价格战就是了 玩到死为止
  • 盐水棒冰的替身
    :D
    血汗工厂工人飘过……
  • D
    Demitry
    高工资=高技术工人+高稳定性+高效率(计件生产)=稳定的高产值
    低工资=新手+高流动性+低效率(机器空转)=不稳定的低产值
  • i
    iceliking
    低工资=招不到高素质员工=企业低档次也无法进化=低工资=。。。。
  • i
    iceliking
    在一个纯封闭的环境下,或许还有机会发展起来,但目前这种门户大开,高端外国资本涌入的情况下,这种机会也渺茫了。
    20万年前如果恰好有外星人占领地球,绝对没有人类的今天
  • D
    Demitry
    嗯,所有的工厂厂长都不会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