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就业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工资和消费力

  • D
    Demitry
    嗯,交在你们手里肯定完了,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工厂主还是具有一定的高智慧的。
  • i
    iceliking
    就好比詹姆士为了解决税收问题,“不得不”重开议会三月之久?
  • D
    Demitry
    目前没有,怎么办,大家等议会来了再发展好么?果然是机会渺茫。
  • 雄狮亨利
    恩这种智慧尤其表现在既在事实上追求资本主义又誓死捍卫字面上的社会主义以为血汗工厂打开道路方面
  • 雄狮亨利
    进步这条路上要么跟着走,要么被拖着走:D
  • n
    nbmajiajue
    这种做法是适得其反的,提高工资并不能增加消费力,只是使老百姓手中的钱的面值增加而已,随之而来的就是物价上涨,中国这些年物价涨幅不大,与国人的低工资是密不可分的。
    凡事都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中国只有继续低工资,才能平抑物价,才能增加出口竞争力。
  • t
    tangxin983
    外向型经济注定只需要血汗工厂和极度低廉的劳动力,所以就好理解为什么现在大学生的工资低的吓人,虽然学校教育也有问题,但与现在很少企业需要高级人才而只要打工者的关系更大,这必然导致工资的压低,毕竟那些活谁去干都一样
  • i
    iceliking
    低工资、低档次!=没钱赚,而且风险小,顺应了潮流,对于很多工厂厂长,何乐而不为?
  • 雄狮亨利
    如此则吾国应该干脆取消工资,则既可以平衡人口又可以使吾国企业几乎0成本运作,陡然壮大,而幸存的国民手里的钱还可以升值,利国利民啊:D
  • D
    Demitry
    哦,你当一个新工人进了工厂就会干活,不需要培训的?何乐个p啊。

    当然是技术工人占主体,工厂的竞争力大,工资越高,也就代表工人的产出越高,你以为欧美的工人一天做100元人民币的产值就能够混过去不被开除么?
  • t
    tangxin983
    工厂开高工资会倒闭,低工资工人又活不下去,最关键的是政府还不扶植,倒是对外资卑躬屈膝,左也死右也死,大家割民算了
  • D
    Demitry
    说到这个,前几天太仓还报道了一个法国企业让工人封闭式工作16个小时/天,而且只给400元/月的事情,这样的情况维持了4年,终于被捅翻了,最后才补发了工资,但是不少离职的工人就再也拿不到这笔钱了。
  • i
    iceliking
    真的以为欧美工人生产力水平是我们的几十倍吗,这里面有很多原因,首先同样生产一件产品,价格比我们高几十倍,虽然存在一个品质问题,但不至于价格差这么远,这价格可是谁定的? 其二,欧美大量配置先进生产机器,于是机器的生产力自然要平均到操作机器的工人上,原因还是因为工资太高,只能多用机器,我国正好相反,结果只能工资低。

    所以一样的喝茶看报,欧美工人工资照样是我们的几十倍,并且可以充分享受我们廉价的产品
  • D
    Demitry
    嗯,配置了机器,多出来的工人怎么办?开除么?
  • D
    Demitry
    假设命题2,比如印刷品,一个工人操作机器一天可以生产20万份,假设欧美和中国都使用了相同的机器,那么印刷品的价格差异只是工人的工资差异,就算我们的工人30元/天,他们的工人300/天,270/20万,你觉得我们的产品和他们的产品比较有什么价格优势?

    加上船运费后,岂不是还要超出欧美的产品的价格?就算如狮子所说,工人彻底免费,你觉得会有什么价格优势么?我们凭什么出口?质量?交货期?
  • t
    tdkgtm360
    总之要小工厂主放弃眼前利益去学习福特是不可能的
    这点上煤矿主最清楚,所谓成本人工只是小头,反正煤挖出来有钱移民就行了,再次也是个土地主
  • t
    tdkgtm360
    所谓的过程就是生产工艺提升的同时仍然保存高劳动密集程度吗?(因为按你的逻辑,机械化越高,比较优势甚至会成为劣势)
    但是这样的行业多限于小部分奢侈品,能作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吗?如果中国和意大利差不多人口,我觉得可能
    韩国和日本都是在经济腾飞阶段大幅提高人工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借鉴呢
  • D
    Demitry
    不见得,有些产品国外就简单放弃了,也就不存在奢侈品这个说法了。
  • D
    Demitry
    商业上的事情怎么可能一句话就说得明白,即使是日本欧美,也是打了几十年的贸易战形成目前的管理体系和规模,如何掌舵,如何见机行事,后有效引导,才能够真正腾飞。

    妄想一个方法,中国就腾飞了,大家也都不要读经济系了。

    说个实例,有机会可以去参观一下苏州维德的厂房,其实也不是厂房,是一个小镇,镇上不说宿舍,医院,学校一应俱全,为了就是保证工人的稳定性和不流动性,而这个工厂的产品也许就是很多人看不起的所谓“密集劳动型”产品,多层板。

    这几乎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胶合板工厂了,他们的价格是临沂制造的两倍左右,为什么曾经同样规模的江海木业在临沂制造面前节节败退,最后倒闭了,而苏州维德可以保持自己的地位?这个可供诸位思考下。

    [本帖最后由 Demitry 于 2006-10-24 20:56 编辑]
  • i
    iceliking
    老D,我觉得你的很多假设都是基于对外出口上,换句话,我们根本没有可以依托的国内市场,所以很多问题说了也是白说

    [本帖最后由 iceliking 于 2006-10-24 21:01 编辑]
  • D
    Demitry
    这个我说过了,有些产品根本不对外,比如门,国内的企业很简单,内贸赚钱就做内贸,外贸赚钱就做外贸,哪里来的定数。

    内贸又是另外一种体系,可以另外探讨,中国的一个很大优势,就是有强大的内贸市场,比如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工厂不依靠出口就倒闭了,根本不可能转型。
  • t
    tdkgtm360
    这方面你是专家,我相信你的判断
    但是说到底,凭胶合板之类轻工业,中国还能发展到什么地步呢?终究还是需要重工业和信息技术做钥匙的
    这些领域拼的是什么呢?显然和低工资是有矛盾的,而这些领域的市场在哪里呢?靠现在国内的畸形消费市场吗?
  • 伊肯
    那老d,没有行业协会的现在,你是如何做的呢?
    维护品牌商誉?特殊渠道?
    看中国很多行业混乱着自相残杀而死的确很丧气阿!
  • t
    tdkgtm360
    从我国电视企业的空心化来看,我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报有很大疑问
  • D
    Demitry
    首先要有钱。

    这些企业是会互相变化的,windowsxp的前身也只是dos而已。
  • D
    Demitry
    不要用一个行业的衰退来判断所有的行业,所谓隔行如隔山,就是这个道理。
  • i
    iceliking
    竞争的结果是什么呢,优胜劣汰,也产生高低不同档次的竞争者,中国的情况是外资进来毫不费力就占领了高端和中高端。国内企业再怎么打破脑袋也只能争取到外资不屑参与的低端领域,而低端领域最有效的手段就价格,最后导致这样一个恶心循环。国内很难优胜劣汰出超一流的企业。始终在一个低层次上原地踏步,血汗工厂不是我们想办的,但要挣钱吃饭,能办的只能是血汗工厂,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失败的
  • D
    Demitry
    其实也很简单,不要用人拼机器,而是用人去拼人就可以了。

    在印刷品的例子后面其实还有一个命题,如果杂志社要欧美的一个摄影师去拍风光,也要中国的一个摄影师去拍风光,同样200张照片,即使中国摄影师的照片价格只有欧洲摄影师的照片价格的一半,中国摄影师的利润也是远远高于欧美的摄影师。

    前提是中国摄影师要和欧洲摄影师拍的一样好。
  • D
    Demitry
    毫不费力这个形容词你是通过如何的思考途径得到的?什么高端和中高端被毫不费力的占领了?

    windows? office?
  • 伊肯
    我说的主要是面对内部挑战的问题
    另外摄影师这种还是受个人影响很重的,和一个行业内部很多公司还有区别的
    好的摄影师再怎么也不会饿死,挣多挣少的问题,但是相机公司就不一样了
  • i
    iceliking
    tgfcers们用的家电类产品,实力男日常用品.......

    别的不敢说,在我从事的这个行业里,外国公司的产品不需要广告,不需要公关,设个办事处,招几个技术支持、培训人员就可以了,因为世界上就那么几家公司能生产,国内不要说中端,低端都没有。这种环境下,国内企业再投资研发同类产品,真的不如直接把钱烧了

    [本帖最后由 iceliking 于 2006-10-24 21:21 编辑]
  • D
    Demitry
    国外市场的分类很细的,有消费市场,有专业市场,专业市场往往需要技术的认证,质量的认证,而这些当然是门槛,而这些门槛会阻止很多企业进入到这个市场。

    其实中国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多的渗入到这些专业市场,比如造大楼用的水泥膜板,美国制造已经基本被中国制造击溃了。
  • D
    Demitry
    我觉得八亿农民消费的家电类产品肯定绝大部分是中国制造,手机也是以小灵通为主。实力男的范围很狭隘,根本不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 D
    Demitry
    就比如我在上海长期饮用三得利的无糖乌龙茶,但是在工厂附近我就根本找不到,有些渠道,国外销售商怎么可能拼得过中国本土?

    又比如啤酒,我喜欢喝世好,但是我在山东,东北,江苏出差的时候,就根本看不到这种啤酒,最多的是雪花,青岛,燕京。
  • i
    iceliking
    那当然,农民只用低端,实力男和小资才用高端,高端量虽然少,但决定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利润量
  • D
    Demitry
    量少也决定了高风险性,因为研发费用是很昂贵的,目前中国的私有企业是不是可以到这个地步?我觉得由厂主自己定夺吧。
  • 露卡
    啤酒是地方保护

    一般当地都会有自己的啤酒厂

    培育了几十年的消费者

    给当地创造高税收跟就业机会
  • D
    Demitry
    嗯,不正说明国家在保护地方企业么。
  • 越过俺的尸体
    大家一沾这个话题就很兴奋啊
  • 熊猫
    无论如何,财富的原始积累很重要
    有了钱才有资本去慢慢像高端爬
  • D
    Demitry
    嗯,所以说在国外创业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