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古代科举方面的书籍,发现在明清2代,通过科举寒门学子上升通道还是畅通的

  • s
    seek
    首先,构造一个悬殊的人吃人的地位差距,
    然后开放上升通道鼓励爬上去吃别人?
    这样的文明不衰败才怪。

    另外,其实古时教育极不公平,九成人不识字。
    就像现代印度一样,只有富人读得起书。

    本帖最后由 seek 于 2018-1-18 03:31 通过手机版编辑
  • 咕噜咕噜咕噜
    TG的一大功绩应该算是消除文盲 提高识字率。
  • P
    POOB
    蒲氏是淄川世家,早年热衷功名。父亲蒲盘时家道已渐中落,曾娶妻孙氏、董氏、李氏,蒲松龄为董氏子。
    你告诉我蒲松龄是什么阶级?那些个成语之所以传唱就是因为太稀有233,你拿个例来说简直了,而且古代读书不是你真买一套四书五经就完了,即使是你说的匡衡这样努力也是屡试不弟,最后是靠举荐才上位做官。

    本帖最后由 POOB 于 2018-1-18 06:05 通过手机版编辑
  • N
    Naiman
    可是……凿壁偷光是西汉时的故事,那时候根本没有科举啊

    而且那时候当官是举孝谦,凿壁偷光这位最后能做到宰相,你说他出身贫寒?蒙鬼呢?
  • s
    slr
    古代这么做是因为资源有限,直到现代食品化工出现才解决这个问题,不会有很多人饿死冻死。
  • P
    POOB
    那你赶紧科普科普啊蒲松龄家境到底是多穷?
  • z
    zuccbtpig
    目前看来,读书是越好越读,越读越好。之前单位合作的前20大的基金公司的客户经理,过来拜年送点水果,领导说不用了,你自己带回去吧。人家说没事没事,我反正有司机开车送货。
  • r
    reg-neo
    考上秀才比考清华北大本科都难,你说通畅不

    考个清华北大,最次也有车有房人生赢家了
  • 芭月望
    1.不记得哪里看的了,科举平均一年花费100两。所以这里的“寒门”已经挺暖了。而且通常是举族之力供几个出色的小孩,押宝。

    2.就算是真寒门,和二代们各占一半。这个比例也很小,毕竟二代占总人口比例才多少。(事实上我记得非二代们是没占到一半的,这个不确定)
  • u
    u571
    要到举人才能有这些福利,秀才最多见官不用下跪罢了

    举人就是统治阶级了,自然有各种减免
  • P
    POOB
    笑掉大牙,蒲松龄后来穷是因为几十年读书科举不成造成的,恰恰说明了读书到底有多费钱,做了一辈子的秀才。蒲松龄一门四兄弟三个人都是秀才可见家里还是略有田产的小地主,只是到了他们这一辈兄弟几人一分家产科举之路又都失败,才越混越差,而且人家说的穷,不是吃不起饭穿不上衣,是没做到穿华服坐高堂。
    我又查询了下蒲松龄三十岁才出来做教书先生,四十五岁科举彻底失败才给人做幕,可见他凭借家产才能专心读书科举到三十岁,这个送穷神也是他科举彻底失败以后的作品,长年的读书与科举可谓是耗尽了他的家产,科举读书几十年无所得的情况下的确是穷了。

    本帖最后由 POOB 于 2018-1-18 09:48 通过手机版编辑
  • c
    clockworkjian
    当然是秀才高
    现在你家隔壁儿子是博士你根本不鸟
    以前你家隔壁儿子是秀才你肯定得鸟啊
    除非你家儿子是举人
  • u
    u571
    两码事,科举是政治官员选拔考试,考上的都是老爷

    现在学历考试只能说明个人水平罢了
  • c
    clockworkjian
    我是针对前面一些楼说秀才跟博士差不多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