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有没有知名的反战题材文艺作品?

  • d
    deus
    不只是狭义上描绘战争的反战题材作品,还包括表现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深重苦难的作品

    举例:美国:《细细的红线》、《野战排》、《现代启示录》
    日本:《萤火虫之墓》、《永远的0》、《人间的条件》
    韩国:《欢迎来到东莫村》、《高地战》
    欧洲:《西线无战事》、《第四十一》

    泥国这类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电影小说均可
  • E
    Eri-cat
    没有,因为多难兴邦,战争越多越兴邦
  • w
    willwii
    《萤火虫之墓》只能算是控诉战争,而且是发起者以受害者的倒错身份控诉战争
    说他反战,他反思什么了?
  • b
    bixente
    Posted by Xiaomi MI 6
    反战应该没有,但描述战争中的人性大概《高山下的花环》算一个。还有《三毛从军记》,中间一些桥断可以当反思看,特别是列强吃蛋糕和最后三毛走在墓地那一幕,印象很深。
  • s
    saintwei1979
    芳华、1942、集结号。
  • 碧岚
    冯小宁的《紫日》!
  • d
    deus
    对 冯小宁当年拍的这几部算是少有的另类 还有红河谷和黄河绝恋

    可惜这几年也玩坏了
  • a
    aweiwei
    金陵十三钗。
  • b
    bixente
    Posted by Xiaomi MI 6
    还有,鬼子来了
  • m
    murrina
    高山下的花环,算不算
  • 麦克欧文
    《太平轮》,在反战与珍惜和平这类宣传的太少了,导致现在5毛动不动就叫嚣着打仗。
  • t
    tobewind
    冯小宁的战争子午线印象及其深刻啊

    一群孩子在废长城上流浪,有个角色梦想参加比赛还真叫人心里难受
  • p
    ppkkhh
    莉莉玛莲算哪国的?我觉着这片子是个神反战电影。
  • v
    vamp00
    咱们拍反战片总让人觉得有点别扭,内战不算的话,近150年貌似就没挑起过什么战争吧,咱们还是以控诉为主,就算反省也是落后就要挨打,因为从小灌输咱们打得都是正义的战争,正义的战争你怎么反省,怎么拍?高山下的花环也不能算反战电影,还是战争背景下个人成长。补充:猎鹿人我觉得最好看
  • a
    askesis
    芳华?
  • 旨旨x
    中国天天都是推崇战争,极力淡化对平民的伤害,十三金钗算不算
  • h
    hourousha
    冯小宁那个紫日,虽然情节推进太刻意,但确实是反战片,典型到就差把反战那几个定式给写脸上了。
    萤火虫之墓这种连导演本人都不承认是反战片的,就别提了。电视剧SP版倒还可以算。
    永远的0,确实有反战的成份,但比如剧中的大学生主人公,可能一开始也和他那些同学一样认为特攻队就是愚蠢的恐怖袭击,但随着剧情展开,心态和认识又有了变化。所以这片的主旨,其实比较微妙。
    十三钗如果是指电影的话,反战意味比鬼子来了要低很多吧。

    [本帖最后由 hourousha 于 2019-6-23 23:25 编辑]
  • 四百肉
    美国比较多 揭示越战中东战争这些
  • r
    reg-neo
    人间的条件肯定是反战

    萤火虫 永零这些和反战有啥关系?
  • 契卡
    姜文的鬼子来了
    还有部红樱桃
    战争子午线,这个比较惨,几个小孩子一路上一个接一个挂掉
  • M
    Minotaur
    子午线还是歌颂抗日英雄气概和舍己为人的传统电影,鬼子来了我觉得讽刺味道居多,并没有什么反战意味。
    不是有一句话这么说的么:你热爱战争的唯一原因是没参加过战争,没有感受过分别离别和永别。萤火虫之墓这生离死别的剧情还不够反战么?
  • 潜水运动员
    高山下的花环还真不是反战的,更多的是批判,现在这剧本肯定不给过的
  • c
    clockworkjian
    知名太难了 莫言拿炸药奖也只是最近
  • g
    gaojia005
    我国战争片不都是浓眉大眼朱时茂花式蹂躏三寸钉罗圈腿小鬼子潘长江生活不能自理吗?
  • h
    hoshienchun
    战争子午线啊,标准的反战片
  • h
    hourousha
    鬼子来了起码做到了以下两点:
    1: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下会发生改变,花屋小三郎在当村民俘虏时的和平环境下性情态度的转变,和回归军队后性情态度的再度转变充分说明了战争这个残酷机器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
    2:老百姓虽然有愚昧的一面,但也是爱好和平连杀人都不敢的,之所以这种朴素的爱好和平最终演变成了全村的悲剧,还是在于战争这个点上。
    有这两点,当然可算是反战因素。
    反观萤火虫之墓(动画版),与其说是反战,反惨更合适吧,把美军轰炸换成个关东大地震,也没什么两样,本来嘛,本来是天伦一家,天降横祸美畜来袭大人死光,大好昭和男儿不堪寄人篱下于是携妹出走,最终双双殒命,这玩意有啥是和战争有必然联系的吗?难怪高畑会说‘这是反应年轻人社会适应问题的片子’云云。
    战争且不论正义非正义,起码有双方,换句话说,反战电影的一个常用点是:“战争不但给对方造成了悲剧,也给自己造成了悲剧”,所以这是双方的问题,如果只描写一方的悲剧,是有问题的,比如光描写‘我发动战争给对方造成了悲剧’,那么结论一般会归结于‘我’或者‘我奉行的主义’太可恶了而不是‘战争’太可恶了。而如果描写的仅仅是‘我发动了战争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结论也会往‘我太傻或我活该’这个角度上偏转,至于什么都没交代,就来个‘我这边发生了悲剧’,就是‘萤火虫之墓’所干的事,管这叫反战,属于矫情。其实我感兴趣的是会不会有小孩看完后把绝大部分责任归结到‘美军太可恶’上面呢?
    反战的第二个常用方式,是描写一个人在战争持续过程中的变化,直接或间接表现战争对人的摧残,比如本来过着平凡和平生活的人的人变成了残酷的凶手客死他乡,或者本来狂热的人随着战争的进行改变了观点,一般而言往往还会辅以战争中的众生相,小人物如何如何,组织中的人如何如何,来衬托人性的复杂与闪光。比如像钢琴师这种电影就是,至于萤火虫之墓,当然这方面也是欠缺的,因为它所取的就是一个时间很短的片段,人物基本上性格与思想没来的及变化就死翘翘了。被改变的仅仅是生活而已。
    至于永远0,属于从一开始就塑造了一个思虑睿智的厌战者形象,以‘厌战者最终为了保护他人而去战斗牺牲’为结束。这个确实有反战的意味,但颇具有二次元英雄主义味道。所以主旨到底为何,也挺值得玩味。但我觉得平成日本式反战大概也就是这样了吧。
  • p
    pauleldwan
    鬼子来了全片一大主旨就是反战啊,没看出来的怕是根本没看懂
  • c
    cloudian
    永远的零不算反战吧,在世界的这个角落才是。

    其实判断是反战还是反战败很简单,就是看剧中的战争,士兵,牺牲……有没有意义。

    永远的零里面的主角的牺牲是有“意义”的,“正面”的;在世界的这个角落里的老百姓付出的种种代价就是毫无意义,甚至是荒诞的。

    本帖最后由 cloudian 于 2019-6-24 14:11 通过手机版编辑
  • n
    netcbk
    一个和八个算不算反战片....
  • l
    lhj1881
    大陆没有,香港倒不少,不过是反越战,新浪潮时期拍了很多,胡越的故事
  • c
    cloudian
    只有反战败,没有反战,其实是非常正常,甚至天经地义的,哪个民族国家没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梦想。所以无论是哪个国家,不反战,只反战败,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更显得真正反战的文艺作品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推崇的。因为真正的反战需要跳出民族国家的思维,是某种意义上的真正的音特纳熊乃尔。
  • 咕噜咕噜咕噜
    高山下的花环, 还有一部 描写日本在中国的战争遗孤的电影。

    另外 萤火虫之墓 哪门子的反战?
  • 恶魔的微笑
    《战争子午线》 最高,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