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人痛恨,形式主义却仍能变换“马甲”出现

  • 刁德一
    为什么人人痛恨形式主义?因为对于个人而言,形式主义易造成一种消耗精力、消解热情的“内卷”;对于团体而言,形式主义在造成“内卷”的同时,还会消耗公信力、削弱凝聚力。
    为什么人人痛恨,形式主义却仍能变换“马甲”出现?一是名利思想和惰性思维在作怪。展现工作亮点本应有更具针对性的手段和方法,但靠“留痕”来体现,无疑是慵懒的表现。当然,形式主义背后往往闪现官僚主义的身影。一些上级部门总想搞些花样,以凸显所谓的工作创新,从而不切实际地发号施令。
  • 刁德一
    “办公室要求上报材料催交一次扣0.05分”“观看学校制作的专题片”……这是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期调研时,西部地区一位中学校长展示的上级部门明确的年终考核清单。
    “一到年末就头疼!”面对清单,这位校长坦言:学校即将迎来上级教育部门年终考核,一看考核清单,足足近百项。临近期末,本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帮学生复习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教师们,又开始忙着写材料准备迎检,大量精力被耗费在写材料上。
    记者查看这份考核清单发现,一些考核指标非常细致,如“旷会一次扣0.04分,迟到一次扣0.01分”“办公室要求上报材料催交一次扣0.05分”;有的考核要求准备工作过程性材料,如控辍保学要求“劝返记录详实”,记者看到该校教师在学生档案里详细记录了家访几次、通电话几次、各方态度,还有家访现场拍照等。
    有受访教师私下告诉记者,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但为还原一些担负的其他工作过程,势必要事事处处留痕,不留痕,怕年终考核吃亏,这占用了不少精力。
    最让这位校长郁闷的是:除了查看文字档案资料,当地教育部门新增的考核方式,明确要求观看学校制作的5到10分钟专题片,了解一年来学校的工作情况,掌握学校“互联网+教育”工作应用水平。
    “做一个5分钟的专题片至少得1万多元,学校哪有这个钱?有这个必要吗?而且我想不明白,这和‘互联网+教育’到底有什么关系?”这位校长说。
    年终考核,是总结工作、评先定优的重要一环。岁末年初,不少单位的年终考核陆续拉开,这种总结与评比,其初衷是评先定优、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是树立正确业绩导向的重要体现,更是一个单位、一个行业精神面貌的一次集中展示。
    但记者调研发现,个别地方类似“制作专题片”等考核内容看似是融媒体时代的一种创新,实则有些“奇葩”。从这位校长的不解中不难发现,对以教书育人为主业的教育工作者而言,这种“创新”无异于变相“加码”。
    这种令人费解的奇葩考核,实则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亟需引起高度警惕。
    类似的奇葩考核并非孤例。记者在一次调研中发现,有学校为证明给无法劝返的辍学学生通过微信送网课,专门打印多张微信聊天截图,装订整齐放在学生档案袋里。但至于学生是否真正上课,负责的教师则表示“不好说”,但材料必须要有。
    中央不断强调要给基层减负,有的地方有的部门却在不必要的地方“加码”,这种“加码”滋生了不断披着“新马甲”出现的形式主义苗头。对这种苗头必须坚决遏制!
    现在没人愿意当班主任,行政化事务太多了;干得好不如材料写得好,咱们都搞这些形式化的东西,未来学校办学还有啥信心……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吐槽”,上级部门应该真正听进去。
  • 萝卜
    说白了还是上级太多。。。每个部门报一点,加一起就成山了
  • q
    qxf500
    没那么复杂,黄上喜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