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带给孩子怎么样的童年

  • 飞水流长
    看着自家的一岁的宝宝在无忧无虑的玩耍,再想着现在很多的家长拼命的为孩子报这个补习班,报那个兴趣班。还有这个社会居然操蛋的在宣传什么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心里还着实涌上一阵酸意。虽然作为一个国人我认为中国的确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但我总是觉得中国人把社会的竞争思想渲染的过于赤裸裸。“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中国人就是喜欢一个比字。人比人,气死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的竞争是的确存在的,但是,如果把这一点在人的信念当中过分强化的话,就变成了国内现在这种攀比成风的现象。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论坛里,有个美国生活的香港人,在讨论一个东西时,说很喜欢一个牌子的某型号,可惜价格比较贵(其实也就2000美元),工资需要省下来给孩子明年上学花费。他那些文字的口吻我听着很别扭,回头一想才恍然,他说这话非常的直白,没有一点寒谗和酸味。而换到国内的,肯定说什么“我等穷逼买不起啊。“”这种东西不是我们看的啦“之类总是会透出点酸溜溜的口吻。我并特指某些人,因为有时候,甚至我都觉得,如果几个同学聚会,我开了个比别人挫的车,我肯定也会心理酸溜溜的,觉得自己有点挂不住面子。就这点而言,我觉得作为中国人,真有点劣根性。

    但成人的世界也就罢了,现在孩子居然也成了成人炫耀和攀比的资本。他们家的孩子都会谈钢琴,到了大人面前会跳一段舞蹈。我们家孩子要是到一起了什么都不会,那多没面子啊。于是,就想赶小鸭一样,所有的孩子都去学乐器,所有的孩子都去学书法,所有的孩子早早就开始去学英语。至少在我这个三线城市,这一现象已经像瘟疫一样在传染。那些大城市我不清楚有没有好一些。每每听到这样的事我就觉得很可笑,到底这是在真正真正的为孩子着想呢,还是只不过是为了满足大人自己的一己私欲呢。每每我把这一想法跟老婆说时,老婆总是冷嘲热讽的对我说,你不要现在说的轻松,等到你孩子到了那个岁数,周围的人都那么做时,你不去就可能变成异类。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坚持我的想法。但我时常一个人在想,作为一个父亲,到底最重要的是带给孩子什么,带给他们怎样的童年呢?难道我不应该承担起责任,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仅仅是趋之若鹜吗。这些趋之若鹜的做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难道不是另一种方式的逃避吗。

    说说我对教育的简单看法,我倒不是崇洋媚外,爸爸国其他东西不说,教育这块的理念是绝对先进的。中国,日本与老美的差距,如果不从教育着手,那就是白搭。我认为爸爸国从小时候的教育宗旨(欧洲也可能如此,蒙特梭利就是意大利的),就是努力激发你的潜能,他们的想法是,人生来就有着无限的潜能和某些特长,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它们激发出来。而中国的教育思想就是要灌输,把那些经典的东西灌输进去。灌输四书五经,社交礼仪,科学知识,等等等等。所以老外并不总乖乖读书,但一旦一个东西引起了它的兴趣,它总是很玩命的研究。而国内总是被教育要乖乖读书。一个东西就算有兴趣,也要有节制。学你该学的东西。想干点什么老是被阻止的话,沉下去的心就没有了,剩下的就只有浮躁。所以这社会浮躁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你想干的一直都不让你干,逼着你干的东西,永远都别指望能干的长。当监督你的老师和家长不在后,剩下的就是发泄你承压已久的抑郁。这正是我们在大学里干的。还有一些自制能力好的得以继续往高处发展,但总是以各种条条框框规划自己,能够从生活和工作中挖掘到人生乐趣的,可谓是少之又少。所以以目前的社会心态和氛围,你很难指望国内去做什么研究,技术积累,更别谈什么艺术创造。因为那需要你的意愿指引你静下来心来好好做,快了可能一年,慢了可能十年。

    我觉得与目前的社会认知相反,我认为我们应该带给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自由(从这点来说,我这个80后突然又有些宽慰,也许我们是最后能尝到自由滋味的一代),在这个孩子们童年就开始失去自由的社会更要清醒的提醒自己这点。一个孩子从小时候就开始没法快快乐乐的到处跑着玩耍,哪里都不能去,怕这里有车,那里有河,还有一帮子专门拐小孩的坏人。难道他们还不算可怜吗。难道还有比更进一步剥夺他自由更残忍的吗。与其花钱给孩子们上兴趣班,我倒觉得多带孩子出去玩玩,至少让他们看看还有各种各样的大千世界,让他们知道的东西越多,也许总有一个事情或一件东西,会在日后值得他用上一辈子的时间,都愿意去做。

    [本帖最后由 飞水流长 于 2012-10-29 23:35 编辑]
  • l
    lobydenk
    希望LZ能坚持
  • 黄金体验
    有了女儿之前我以为自己会成为一个不落俗套的父亲,给孩子自由的童年,但是实际经历才发现,除非你能够做到下列四点至少之一:1)说服你的家人与你一个想法并且不在意“别的孩子如何如何”。2)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辅导孩子。3)花大价钱让孩子上西式的学校。4)改变操蛋的应试教育。综合以上要素,我发现还是出国最靠谱了,虽然自己的孩子享受不到,但是也算为孩子的孩子打基础吧。

    现在最现实的事情莫过于:1)和孩子一起成长。2)把孩子从不负责任的教育中净化回来。
  • 飞水流长
    我也的确担心在国内的环境下很多想法只是空谈。但我觉得过早把孩子引入竞争和攀比的怪圈实在是剥夺了孩子一生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应该试图尽量避免。
  • 飞水流长
    不过我认为至少目前有个好现象就是现在就业不再看文凭而是看能力。这给多年的应试教育敲响了警钟。
  • a
    alcard
    所以说还是移民是正道。
  • t
    tzenix
    你唯一能为他做的就是把他射墙上
  • t
    tzenix
    我曾经跟我的同学争论过,可惜我争不过他们
    一群女人坐在那里对我轮番轰炸
    她们的孩子都在学钢琴
  • a
    amm
    这个话题在tg讨论最后就是在天朝抚养下一代就是不负责任,但仔细想想还真有点道理
  • o
    olong
    我只想说国情不同,自然教育方式和环境不同,爸爸国的大的教育环境在那摆着呢,比如入大学年龄不是问题,可以10天内办好休学手续,并保留学籍数年。 转系只要一周时间,转校只要2周时间,SAT一年可以考多次,甚至不考SAT靠牛人的推荐信和一些特殊才能都可以被牛校录取,国内有么?
    我看到的,接触的那些所谓的为了兴趣去学的美国孩子,是因为在这个宽松的,可以让他们多次失败仍然可以继续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下造成的。他们可以一腔热血,突然休学不念了,去工作去创业,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了,大学的大门继续友善着敞开着。 比如我见过一个美国学生,3个孩子的爹,33岁了,突然开始读地质学,大家都知道读地质以后也赚不到啥钱。可是他笑着对我说“我老婆金今年硕士毕业了,收入高了,我终于有条件学点我自己喜欢的专业了。”而他也只是在在当修车工的空闲去修地质学的。这种在国内的现有教育大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下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国内当父母的如果没有适当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给小孩创造宽松的接受失败的社会条件时。谈什么特殊的教育方式都是扯淡。特殊例子就是 郑渊洁,他可以不送儿子去学校,因为他80年代末靠写童话就成百万富翁了,他儿子可以没学历,可郑渊洁有能力投钱给他儿子办杂志去实现梦想。如果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因为觉得学校教育不好,学郑渊洁让小孩不去学校,除了他儿子成年后因为没学历找不到工作得不到任何益处。

    另外别信美国电视剧电影弄得那套,别真以为美国人 欧洲人不攀比的,他们只是攀比的比国内高端而已,他们同样攀比自己子女上没上名校,自己新买的什么名车,家里花园装修的多么漂亮,自己儿子高尔夫打的多好,假期带全家去了哪国度假等等。只不过他们攀比的没国内那么赤裸裸和那么粗暴而已。

    [本帖最后由 olong 于 2012-10-30 01:23 编辑]
  • o
    olong
    即使在美国, 也只有少数真正精英可以不靠文凭靠能力来获得优厚的工作的。 在美国,读什么大学,读到什么学历很大的决定你以后处于社会的什么地位,别成天傻傻的拿乔布斯,比尔盖茨这些人举例,那属于极端特例。虽然美国文化崇尚这种特例。
    实际上美国大公司的好工作岗位,第一轮就靠电脑程序把非好大学出来的人员刷掉了。除非你有人推荐或者这个圈子博出了些名气。我笑称美国人走后门是公开的,或者说走后门的条件是公开的,你没那资源只能拼学历和能力。
  • b
    bentiancai
    别让孩子喝毒牛奶和地沟油就行了
  • 不死鸟
    学有所成的童年,否则今后被社会竞争所淘汰。
  • 哈娜桑
    不会钢琴不会死,不会跳舞不会死。但是如果任性,懒惰,不诚实,不专注,不爱阅读,以后大了就很困难了。所以,小时候就是培养品格和习惯。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我都认同
  • y
    yzh
    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社会游戏规则的问题,简单的例子,米国的那些天才们有几个能在天朝取得一样的成功呢
  • s
    sonicae86
    我父母比我强,孩子在他们那里很快乐,做错题了也不骂,想看电视就看,想玩就玩,学习班什么的只报了个跳舞为了保证女孩子不会身材变形,感觉老一辈比我和妻子开朗的多!
  • k
    kevan
    @kevan mark
  • h
    hunzi
    +100
  • A
    Advancedadvance
    能不能这么看
    应试的功利的各种培养和教育,比之品德塑造与性格培育实为一种规避风险的必然选择,因为技能的习得远比品德的塑造容易而又具有时效,而生存包括就业远比做一个高尚的人来的现实与残酷。在这种境遇下,父母为孩子选择风险最小或最有保障的培养方式就很好理解,而且子女往往到了一定年龄也会感慨“幸亏当时父母让学了。。。。”,否则他们会发现,所谓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只能令他们懊恼。毫无疑问,应试教育不是最好的育人方式,但是试问每一个考上大学,现在工作的人,有多少人后悔过,当初不应该努力复习考试,而应该享受快乐生活,如果让他们回去,他们是会放弃学业,还是更努力的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
  • t
    tit
    1)问题在于,考上了好大学就是人生的终点了吗?“品德塑造与性格培育”才是对大学之后的人生更重要的。

    2)好的大学,除了那几所大家公认的赫赫有名的大学以外,剩下的大学的好坏,有谁能说得清楚?而这几所“好的”大学,有多少人能考进去?剩下的绝大多数,还是要读其它的学校。而且,能不能考得进去,和自己努力不努力,起跑有多早,恐怕没多大关系吧。

    从以上两点看,我觉得还是要注重于“品德塑造与性格培育”,以及其它非应试技能的培养。
  • o
    olong
    问题是你如何培养小孩的专注,诚实,不懒惰? 难道天天念经一样告诉他/她? 有效么?

    为什么要练习钢琴,练习跳舞,以及体操,其实就是从中培养小的专注,毅力等等。
  • 飞水流长
    说练习钢琴,练习跳舞能提高专注和毅力,理论是如此,但还是那句话,如果天生意愿没有动力去学,最终还是半途而废。我倒不觉得我十年寒窗锻炼了我的专注和毅力,反倒让我这个原先对数学饶有兴趣的人现在已看到数学就有着莫名其妙的厌恶感。

    学这些东西并没有错,但至少也要结合一下孩子自己的天生意愿以及适当引导。这点很多父母做的真的很差。

    更可怕的事情,现在居然很多孩子(我身边就有很多例子),看别的小孩去学某个东西了,怕离群的心理使得他们也吵着要学,结果因为本身并没兴趣,最后不了了之。

    我同意在小的时候应该注重品质的培养,但试图通过去学这些东西去培养我认为也是成人的偷懒心理在作祟。比如我跟孩子说不能挑食的同时,自己却在一个劲的只吃肉。
  • t
    tit
    感谢这个帖子,让大家有机会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辅导孩子。”这一条值得讨论一下。这里要看你要辅导的是什么。如果你指的是不让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改为自己辅导,那和去上辅导班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你能做到“说服你的家人与你一个想法并且不在意“别的孩子如何如何””,那么,这里的辅导就是指的性格,道德,为人处事,非应试教育的其它能力。而这些,和上不上辅导班没什么关系,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大家都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一下的。而且我认为也不需要什么“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就是按照自己的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就可以了。

    我想我是”一个不落俗套的父亲“。我做到了”1)说服你的家人与你一个想法并且不在意“别的孩子如何如何”。”

    我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辅导班。兴趣班参加过,原则是看她自己是否喜欢。所以她自己挑选了色彩画课,空手道课和钢琴课。色彩画和空手道上过了仍然觉得喜欢,就上下来了。钢琴不喜欢,就退了。

    上了小学后,因为没参加过辅导班,拼音跟不上。晚上的作业统计拼音要用多长时间,别的小朋友5分钟以内,我们要用半小时。但我不在乎。但小孩有好胜心,我就用以下的逻辑说服我女儿也不在乎,削弱她的攀比心:1.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不可能一个人样样都行,别的小朋友拼音好,就让他拼音好;你也有比别人好的地方,你的杠子就玩得比别人好(她四肢力量好,人也灵活,经常在小区里游乐场里玩杂耍)。2.不用和别人比,只看自己有没有进步,对自己的将来有没有帮助。她的理想是长大了要当消防员。就和她说,做消防员拼音认识就可以了,不用达到非常好的程度。和消防员有关的东西,你能达到非常好的程度就可以了。于是她练杠子更勤奋了。我觉得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她自己也问过我,如果我将来变了,不想当消防员了,想干别的了,那怎么办?我说你还年轻,如果想法变了,再改也都来得及。她也接受了。

    拼音和消防员只是一个例子,我很早就开始向她灌输这种思想,所以她现在在小学里,好多地方因为没上过辅导班,不如同班同学,她也不在乎,我的目的达到了。她好胜心是有的,但攀比心很淡。我们读的是私立小学,同学的家长开豪车的比比皆是。我开一辆04年的老高尔夫,她也不知道要比一下。她问我为什么选这车,我说我喜欢它。就这样,潜移默化她。

    所以我觉得,要教育孩子,首先是要自己要做自己想成为的人,然后言传身教,不需要太多精力。精力花在反省自己就可以了。
  • H
    Heidern
    我儿子也一岁,我对他今后就两个要求:能自食其力的生活,能做一个正直的人。我不会让他去参加什么补习班什么,我会做的就是能多花点时间陪着他玩,以后陪他打打篮球,让他身体健康。

    说到输在起跑线上,作为阿根廷球迷,我就举一个例子。在阿根廷,有两家最好的足球俱乐部,博卡和河床。河床的球员都是学院派,或者说有钱人出身的名门,而博卡更多是平民窟出生的。两家俱乐部都培养了无数多足球天才,但博卡的那些人更桀骜不驯,更适合在逆境中踢球。起跑线和环境好可能是好事,也不一定是好事,关键是自己,还有作为父母正确的去引导。
  • t
    tit
    不好意思,还想多说几句话。在论坛打字,也是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

    做事情,努力还是要努力的。不过是要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单单的“更努力的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应该有个超越“争取考个好大学”的目标。

    这是看到20楼的这几句话想起来的。之前这方面没想过,今后就是这个思路了。反正女儿才7岁,从现在开始灌输也完全来得及。
  • o
    olong
    没有小孩像RPG一样一出生脑门子上就能显示出天赋值是多少。少年天才总是极个别的,而且伤仲永的桥段比比皆是。
    最最关键的是人类的大脑发育一般到11岁才真正完成,(心理学是我的第2专业)所以5岁前正常发育的小孩很难进行纯思维比较(比如你把一杯水倒入一个高脚杯,小孩会认为高脚杯的水更多),7.5岁前难以进行空间的抽象思维。11岁以前难以进行逻辑性思考。这也是小学,中学课程安排的主要参照因素。成天指望从小孩的行为中就看出他这天赋,哪天赋完全是无稽之谈。所以常规精英教育也是先普广,等小孩真正成熟了,再决定他的主要培养方向。 郎朗小时候也没表现出啥弹钢琴的兴趣和天赋,爱因斯坦小时候也没说过自己喜爱物理。
  • t
    tit
    恰恰相反,我认为学有所成的童年,是拔苗助长,和今后会不会被社会竞争淘汰,没啥太大关系。如果有关系,也是负面的。
  • H
    Heidern
    学有所成,是应该去学真正有用的东西,比如处理一些简单事物和危险的能力,比如会自己去买东西,比如碰到坏人会报警,比如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和生活自理能力,而不是去学什么钢琴之类自己也许丝毫没有兴趣,只是为了满足父母和别人攀比心理的东西。
  • l
    lizitaisha
  • 飞水流长
    对“tit”兄的教育方式深表赞同。其实我也深刻体会到,要想很好的教育孩子,实际上还是要付出比普通父母想象的要多。你得言传身教,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同时还得克制大人本身很多的不良心理。比如,同样一道题做不出来,可能省事的方法就是直接教他。但更加费劲的方法就是旁敲侧击的教她去试着做,而一旦做错,可能回来孩子还得告诉你这个做错了。你还得教他做错了没关系,关键是自己做出来的。等等等等。(现在很多老师把一些很难的题目给小孩做,在我看来那纯粹是给父母做的。简直是扯淡,这就叫让父母培养孩子)。这些东西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延伸。也同样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倒觉得多花些时间多跟孩子在日常中捞捞这些东西比学个什么艺术靠谱多了。但愿意去权衡这些东西的父母太少。

    说的难听点,其实每个人都想偷懒,没人天生宁愿陪孩子捞这些东西而不是自个出去潇洒潇洒。但如果生活中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的话,这件事毫无疑问是为人父母首当其冲的。前段时间我忙着自己的烦心事,根本无心理小孩。怎生有一天看到孩子不愿吃饭我突然大惊,我发现如果自己正在做一件可怕的事情,潜意识里认为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男人在家才能尽到自己的本分。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到头来跟那些净是败家子父母的老板有什么区别。那些老板十个有九个都悔青了肠子,他们在年轻时忙着事业,觉得只有事业才可以带给家庭,带给儿女最重要的东西。却发现得到事业后再回来看到儿女的品行已经无法挽回。如果在座的父母不时刻警示自己这一点,可能会犯这些人同样的错误,而且这种错误几乎不可逆转。

    [本帖最后由 飞水流长 于 2012-10-30 11:24 编辑]
  • h
    holden
    到了婚育年龄的我们,对于自己的孩子,能改变或者说设计的东西已经所剩无几了。父母早已定型,一切顺其自然。
  • r
    rome20
    tit说得深入我心,可惜祭扫都给lz了,明天再加。
  • a
    adamstt
    LZ说的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3L说的很现实,我觉得自己没办法做到,正在迷茫中……
  • a
    ak83832
    1. 钢琴有没有必要去学?
    A:我觉得有必要,我小时候就无忧无虑,小时候家长整个暑假都让我出去随便玩,现在看看人家学钢琴的人,气质就是比较来福。
    2. 我们能做什么?
    A: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善良诚实这些东西,父母怎样孩子基本就怎样,难道要装成自己是个圣人?或许孩子倒是能反过来改变我们,而我们自己开QQ出门不在乎面子的话,孩子会在乎吗?
  • 离人最近的神
    @离人最近的神 mark
  • A
    Ander
    还没孩子。
    个人想法:
    1.欢乐的童年 (不是苦闷的压抑的得不到尊重的)
    2.自我学习的方法
    a.不给他人无端添麻烦的觉悟 (具体譬如:公共场合不高声喧哗、乘坐地铁要先下后上等)
    b.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摔倒会自己拍起来,遇到小的挫折能自己想办法进行初级解决)
    c.以乐为业的丰富人生观 (需要确认你的孩子真心爱好什么,真是的弹钢琴?会不会更喜欢电吉他呢?真的是未来书法家的料?或许他更拿手打台球呢?)

    ...
    瞎写的,供参考。
  • 大宋忠臣黄文炳
    天朝现实是正直的人吃亏

    就像扶老人被讹,相信和帮助别人被骗, 见义勇为流血流泪付出的代价一样。
  • S
    SuperContra
    好帖,教育小孩子是门学问啊,值得大家多探讨。
  • n
    neo1tgfc
    整天为学区房烦恼,老婆像苍蝇一样
  • A
    Advancedadvance
    准确地说,功利教育与品德培养二者是两个位面的东西,没有矛盾,并非非此即彼。好比,教小孩弹钢琴,并不影响将其培养成正直的人,与弹钢琴相矛盾的实则是不受拘束的玩闹或是看电视玩游戏,也就是说品德培养是基础,是不容选择的必修课,而功利教育与享受童年则是一对矛盾,必须作出选择。但是这二者的价值孰轻孰重,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经历自然有不同的观点,而出于担心孩子走自己老路的想法,又使父母往往只能把自己的感受反向施加给孩子。比如一个从小玩闹没有一技之长长大懊恼不已的父母便会拼命让孩子学这学那,孩子长大了也许会感谢父母的先见之明,也许会质疑父母的教育使自己的童年如同梦魇;相反,同样从小玩闹没有一技之长但却觉得这样挺好的父母便会对孩子也放任自流,小孩未来也可能感激或憎恶父母。童年的不自由,也许会换来成年的更大空间,也许不会,即使会也会有人觉得这种交换值得,有人觉得不值得,但是悲哀的是,这个人无法自己选择,只能由他的父母代劳。
  • y
    yangjuniori
    起跑线其实只是一个饵
  • 藕是张力
    童年就是要吃好,喝好,玩好

    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了解一些社会准则和社会现实,少表现父母自己身上一些人性阴暗面即可。

    至于品德教育,一些是天生的,一些后天因素也是父母教不来的,都是潜移默化影响的。父母自己懒惰,怎么教育孩子勤奋?父母自己锱铢必较,怎么教育孩子豁达平和?
  • 雾桑
    作为一个新晋老爸,个人观点,杂乱无章,想到哪儿说哪儿。

    1. 前些天跟合伙人吃饭时,问她对宝宝的教育规划。她说,只要女儿健康、快乐地生活,不会要求女儿怎么样怎么样。她年薪几百万,本身极其优秀,这是她的育儿目标。上周跟一经理聊起,他说对于他的6岁儿子,他也从来不加以学业上的要求,他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平民百姓,做好自己就行。

    这是身边人的育儿方法,跟我的初步想法类似。

    2. 上周日GCT考试,语文逻辑数学英语,考下来语文逻辑不错,英语靠着高中的底子马马虎虎吧,数学彻底傻逼,自我感觉退化到初中水平。
    回想了一下,我没有啥学前教育,小学成绩一般,初中开始一直属于优等生。大学里平时懒得看数学,靠着考试前两周时间,可以将大学数学考到90以上,年年取得一等奖学金。外语改学日语并交换留学,靠自学,30天攻下4级,45天攻下6级。结果呢?现在工作中所用的数学只需要小学生水平,自己也退化到初二的水平。那么,我过去那么多年拼死拼活拿数学高分的意义在哪里?

    3. 大学时身边有几个富二代,现在混得都不错。最NB的一个同学家族在福布斯榜上100多位,但是行事极为低调,大家毕业后才知道这事儿。回头看看他们的大学生活,他们非常明确自己需要什么,哪方面需要加强,有的放矢。某富二代,最终的成绩单很难看,但是他的英语水平和几个专业课却是相当突出。

    4. 老婆跟我一样,从小没上过啥培训班,没给老师送过礼,入学阶段成绩差些,但是后期靠自己一路赶上来。我们的一致意见,不会强求孩子,他有兴趣就培养。

    5. 同意楼上几位朋友的意见,品格和情商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这方面需要的是长期的言传身教。我觉得我们家还不错,很和谐。

    [本帖最后由 雾桑 于 2012-10-30 19:04 编辑]
  • h
    haihai6
    posted by wap

    @haihai6 mark
  • a
    alex8637
    这帖子是今天看的最有价值的帖了
  • D
    DDP
    我感觉你这人很可怕,主观意识太强,强加给别人的意识也太强,一直在“灌输”、“我认为”,这种育儿思路,孩子很难建立起自主思考行为能力,任何事情都得依靠你灌输和你认为的
  • d
    dorashop
    @dorashop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