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万亿,求真相

  • k
    kai9816
    刚在朋友圈看到篇文章,大致内容是2017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45万亿元。其投资方向主要是铁(路)公(路)机(场)。
    本想原文转帖,结果过了一会再打开就被删除了。

    45万亿,不能太相信的数字。求内行人解释。
  • 四裤全输
    有也很正常啊,基础设施投资每年都是拉动鸡滴屁的大头么
  • q
    qqqqqq
    估计又是中央出4万,地方配套合计出40万的路数吧。是的话也挺正常。
  • 他喵的
    这个太简单了,你看最近各省的新闻批准的项目就知道了。现在是有大项目报上去肯定批,你看这各种高速路和铁路修的。

    不过路修多了确实也方便
  • p
    ppst
    看过这数据,是算了下每个省吹牛的数据。实际应该到不了这么多。。。
    不过大概方向就这样了,想当年影帝也就搞了4万亿.。
  • m
    memajia
    不希奇,八线小城一年也有几十亿投资搞公路建设创什么交通管理城市

    本帖最后由 memajia 于 2017-2-20 10:40 通过手机版编辑
  • o
    okpig
    以后就是村村通机场
  • N
    Nothing
    45万亿是计划内的,当年那4万亿是计划外追加的,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17年的45万亿比过去三年都少,16年59.6,15年56.2,14年51.2,与其担心钱太多,其实新多出来的就业人口是不是能消化好更令人担心。
  • 呱啦啦
    其他不知道。就我工作领域来感觉,大型基建投资项目明显感觉在放缓。。。
  • c
    choudi
    修好了民工拿不到工资系列
  • l
    lsy
    我也没概念,不过拥有14.5亿左右的人口大国,持续发展几十年,哪怕是世界第一GDP都是理所应当吧?
  • I
    I-Am-Legend
    去年GPD才75万亿
  • 灌水马甲
    现在许多媒体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当然有的也是妓者本身的知识储备和素质也不懂许多专业的方面,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
  • l
    lsy
    确实很讨厌,尤其标题党。

    不过总比只有捷报好吧?
  • o
    orz2009
    请问房价涨不涨,
    我准备抛售,去理财
  • s
    scheme
    椒叔,昨晚您发了个关于基建投资的微博,今天新闻上说,2017年各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0万亿。您能再深入的点评一下吗?2007年4万亿,2017年40万亿,这节奏太快。请椒叔点拨点拨。【23省份2017年累计投资目标超过40万亿 大项目纷纷落地】根据各省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至今已有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很多地方还正在争取上马一批重大的基建项目。


    椒图炼丹炉
    02-19 13:54 回答

    ​媒体报道的是23个省市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为40万亿,而事实上2016年全国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就已经达60万亿了(统计局数据)。很多人据此说40万亿没什么可吓人的,绝非如此。因为中国经济的核心管理方式是不惜一切代价的稳增长,GDP增速至上。三驾马车中:净出口引擎早已熄火,甚至以后会更差(全球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消费增长稳定,但不受政府直接控制;政府可以直接用作调控经济增速、达到预设目标的政策工具就只有固定资产投资了。

    ​今年因为调控房地产已上升到政治层面,短期内已没法以来房地产投资来稳增长;制造业投资又受实体回报率下降、民营资本投资意愿下降的等因素影响,也很难大规模提速;那政府能依靠的就只有基建投资这块了。地方政府所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都主要集中在这部分。而且可以明确地讲,只要追求高增速的管理方式不变,达不到6.5%的经济增速,下半年你还会看见更多金额更大的基建计划出台。我上周有条微博贴过一幅图,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都为追求高经济增速助力。40万亿绝不是今年的全部规模,还会更大的。因为随着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每年6-8%的指数增长,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绝对量是越来越大的,实现高速增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2009年靠所谓的4万亿(实际是10万亿)就能稳住8%的增长,今天可能需要60万亿以上才能稳住6.5%的增长。​

    ​我提到过,基建计划20-30%是股权投入,这是表面的。实际中很常见,工程承包商会投入10%左右,但它们会通过工程建设赚走利润,这部分股权投资后面的运营价值它是不在意的,或者通过BT回购等方式让地方政府兜底几年后买回了;5-10%的股权投资引入信托、资管计划等结构性融资,明面是股,实质仍然是由地方政府兜底回购,本质还是债;5-10%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入,但这里面腐败严重,也无人负责,没人在意项目收益,经过这么多年的低效运营,很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早已没有和负债匹配的现金流和净收入,只能是庞氏融资、借新还旧。由前述几方主体凑够这20-30%的股本金后,银行就可以贷款了。所以,一个基建项目,可以说几乎完全是靠债务堆积起来的,人人都是刚兑,到期就要还本付息。金融机构很多部门和功能都是为这种模式服务的,大家都很清楚。而一旦这种低效益的项目过多,又不允许违约,结果债务就只能不断展期,演变为今天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威胁金融体系的安全。

    最后想说,中国的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体现在资产泡沫巨大)的确是因为M2膨胀过快,但这不是央行的错。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全球横向对比还算比较克制(相比金融危机后美日欧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增长200-400%,中国基础货币投放,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印钱,只增加了60%),存款准备金率也维持在高位;但是商业银行的信贷创造是央行无法控制的,这直接推高了货币乘数、产生了较高的M2——根源就在于超级旺盛、甚至可以说是盲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这跟政府长期追求高增长的理念、过于依赖投资的经济结构、政府过于投资活动的直接介入和控制都是紧密相关的。这些体制上的痼疾都不是区区一个技术型的央行能够控制的。中国经济正在以巨大的惯性向前狂奔。
  • h
    handsomeken
    蠢和坏选一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