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甘谷街16号

  • 守财奴
    难道又是DB的回忆录吗??
  • J
    Jerased
    按照文章开头的定义的话
    我最喜欢游戏的时间也就8年最多了
    5年级到高中结束

    后面的没时间看了
    但是支持这样的文章
  • s
    sbl
    排一下下版吧!
    排一下下版吧!
    排一下下版吧!
    排一下下版吧!
    排一下下版吧!
    排一下下版吧!
    排一下下版吧!
  • 巴尔干炮
    游戏人里看过了,好文章。。。。
  • J
    JB-5th
    不要对自己所作过的感到后悔,因为后悔也没用
    现在很少有人在讲述自己游戏故事的时候加上环境描写了
    不过其实我想说:上海真的有那么冷吗
  • 在云的远方
    好文,不买杂志已经很久了。能在S1读到DB的小说,是一件乐事。
  • P
    PFERD
    看来是原稿,有两个 二、 师与友:,等下班再细看。
  • 冰比冰水冰
    那种痴迷着玩游戏,老板多给你玩5分钟感谢的要命的日子不会再有了!
    结尾有得必有失道理,我也身有同感!可惜人生是永远无法LOAD的RPG
  • 鱼肠剑
    我以前也常驻甘谷街,不过不是16号。

    无缘认识db兄实在是我人生一大遗憾啊。
  • m
    mの草原
    那时走来的玩家,虽各有不同经历,但感觉上却惊人的相似。。
  • z
    zxy04
    回忆中包含诸多时代的印记,另一历史阶段的老上海风情录.
  • d
    darkbaby
    甘谷街应该只有一处包机的地方,但具体号码已经没有什么人记得了,16号仅仅是代号而已。
  • 鱼肠剑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甘谷街,这文章让我回想起过去的岁月,所谓甘谷街只是一个代号罢了。

    我的甘谷街其实在安远路。
  • s
    sbl
    说不定你们其实认识只是没见面想不起来了
  • 鱼肠剑
    顺昌路黄家倒是经常去,因为我姥姥家就在那里。
  • 芦荟
    db兄越来越妖了

    认真看完,绝赞!
  • 雷文?简化
    只恨我在上海旅居一年间才4~5岁,懂事后再去上海已是96年后。
  • 天仓零
    我只后悔为什么我小时候是好学生,从没进过机房-_-|||
  • k
    kyowzq
    在游戏人上看过了,在这里还是要支持下~
  • 卡奥斯·克斯拉
    故事里的事或多或少,的在自己或者周围人的身上体现过。
  • 卡洛德
    唔 当时还是初一的我 根本无法理解 为什么一个大学生 早上 中午 晚上 都可以出现在离学校一个小时以上路的包机房
  • 星欣扯蛋
    那个时候能这样长时间包游戏玩的人家境便要比一般人家富裕许多……
    在进大学之前,我基本上是站坐着看的时间要远比游戏时间多
    所以当年的经济水平只能较多的出入于街机厅里,结交了不少的高手,扯远了


    奇怪,这篇文章是不是帖出来过了……
  • 芦荟
    以前是另一个故事

    db的经历确实丰富,哈哈
  • 阿鲁卡多
    我从初中就开始包机了..........直到大学才拥有自己的第2台主机 第一台雅达利 一星期就用坏了.......
  • 卡洛德
    恩? 不是去年那篇了啊..........
    看完感触很深啊 有些事情仿佛亲身经历过 比如老板克扣 玩友争执 落魄的老玩家

    老爸是文化局的 记得我常去的地方 一般不到一年就封了
  • l
    lee414
    支持DB一个

    这个文章在游戏人登了很久了

    是游戏人上不错的游人小说
  • l
    lastlust
    已经拜读了数次,再拜一次
  • f
    fftttttttt
    很不错,喜欢
  • 兲蛋高达
    甘谷街就一个石库门院子有包机,进去4-5家人在各自经营,你去的是哪家-。-?

    没翻到第二页就回帖,失策啊…………

    我去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没赶上DB那一波,第一次给人的感觉就是高人很多。
  • R
    ReiFukai
    一直住上海西区,87 88年开始就有家庭式的包机房,记忆中基本都是fc,那时称平机,没见到过有包md的。最先接触立体机已经是在那种游戏小卖店了,初中家中管教教严,3年的空白,只能看看电软YY。高中则是ra和sc,天天下课电脑房操练,上课讨论战术,想想也只有这段时间算是最疯狂的。大学四年是在ps ps2的rpg中度过的。周围的同学个个都是MU,我不玩rpg的时候则会和他们一起切磋实况,就游戏方面这算是唯一的共同语言。
    作者的经历真是令人羡慕
  • 滑翔的CPU
    可以分行分段么
    看得累
  • Y
    YELLOW
    我想DB所谓的个人最大的得失就是在游戏评论界的成功和游戏激情的丧失
    首先我得肯定的是我非常珍惜那段充满游戏激情的日子,然后非常懊恼的就是就是现在我找不回那份激情.
    先说说我对游戏激情的概念:一是游戏能做为挺起腰杆子生活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动力,简单的说就是一种间接的信仰和后盾;二就是一定程度上的精神依赖.
    但现在这种激情已经所剩无几,我已经没有勇气像以前那样挺着腰杆子说\"这辈子靠游戏吃饭\"或者是\"在月薪几百的工作回来后还能心安理得地拿着手柄自娱自乐\"……
    我一直在想到底哪种人可以不受年龄的干扰而保持游戏激情
    最后给自己的答案是纯粹追求艺术的人
    把游戏作为娱乐的人可以抛开,绝大部分在经过生活的丰富和变迁,世事的烦扰下会转移对游戏的兴趣和执著
    把游戏作为工作的人也可以抛开,因为有太多的不得已和疲惫
    只有把游戏升华到艺术的人,但又有几人?追求ACT,RAC这样感官刺激和对技术的狂热的人恐怕不能算是对艺术的追求,然而谁又能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来挖掘RPG,SLG的艺术和精髓?况且在现在游戏商业化的大潮下游戏的艺术很大程度上被作秀所取代。可怕是的还有“艺术先行”这样一群人,就是还没玩就把所谓的大作定性为艺术,结果只是自欺欺人……
    望大家给出自己的感触和理解
  • d
    darkbaby
    想不到引来了故人
    有些名字我是故意写错的,主要为了避免引起麻烦。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他们觉得我对诸老板的挖苦过于刻薄,心里着实感到不安。
    回头看看,这个世界还真是小......
  • Y
    Ysss
    呵呵~
    昨晚12点,我爸洗完澡来我房,见我在回帖,还问了我在看什么,结果我说:这文章是说我们的呢~结果他和我妈一起完完整整得看了一遍
    至于那个“挖苦”都看得我们笑出来了,亮亮爸就是这个样子的,其实4家据会师后也经常拿这个调侃,db大哥不用感到不安~~相反 让我们这些当事人看了觉得更亲切
    db大哥离开得比较早~后来的事情也许你不太清楚吧
    余伯的大女儿后来生了个孩子,和偶关系很好,也成为了83号新的宠儿,当时就有一句话“徐x豪得宠 赵x其失宠”
    搬家后,大家各自买了房子,由于我从小就和余伯余母特别好,所以他们也经常要我去他们家玩,好在2家住比较近,也经常来往,去年余伯母不是很好,我和我妈还特地去看过他们一次,他们的孙子现在都要读中学了,真是感叹时间转眼而逝阿……
  • d
    darkbaby
    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期待和那些故旧再聚。
    但随着时光推移,那种感觉逐渐发生了变化,相见不如怀念,且把美好的记忆深藏在脑海中
  • b
    buchaladi
    好文 慕名而搜

    这样有真情实感的回忆文章 本是回忆往事 却又已成往事

    类似的文章哪里还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