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美帝蟹黄不能吃只因美帝水质受污染,不要断章取义

  • N
    Nemo_theCaptain
    “秋风起,蟹脚痒。”最近正是吃蟹的好时节。不过,有条消息却在微信朋友圈里疯传,令人心慌慌——美国纽约卫生局叫停华人吃蟹黄,认为蟹黄、蟹膏实际上是化学物质集中之处,可能包含多氯联苯、二噁英和镉等致癌物。

    对此,苏州有关专家表示,“多氯联苯、二噁英和镉”这些化学物质非螃蟹自身产生,而是环境污染产生。因此,除非环境已遭污染,否则不必担心吃蟹黄而致癌。而苏州阳澄湖、太湖水质优良,大家大可放心食用。

    最美味的蟹黄其实最脏?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则消息:据美国《侨报》日前报道,纽约市卫生局的工作人员近日来到华埠,向社区居民宣传健康常识,首先特别提到华裔民众爱吃的螃蟹。工作人员基南说,华人吃蟹认为最精华的蟹黄、蟹膏,实际上是化学物质集中之处。包括消化腺、排泄腺和肝胰腺在内,都可能包含大量化学物质,例如多氯联苯、二噁英和镉。

    基南强调,烹饪蟹类的汁液其实都不能再用做酱汁,例如做汤或者炖肉,因为80%的多氯联苯都会在蒸煮后转移到这些汁液中,千万不能给孩子吃,因为化学物质对幼儿或胎儿的发育可能影响更大。

    基南也提到,正确食用鱼类的方式可能和华人的烹调方式大相径庭。例如应该剥去所有鱼皮、剔除背部、腹部脂肪等,以此减少鱼类脂肪,因为多氯联苯和二噁英在脂肪中含量较高。烹饪时,则应该使用烧烤或烘焙的方式,使油脂滴落。

    此外,鱼的体内和表面可能含有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最好冷冻保存捕获的鱼类。剥皮和切除时要戴手套。

    专家:这种说法移花接木

    对于这则“美国卫生局叫停华人吃蟹黄,因为其可能致癌”的消息,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消化研究中心博士庞智表示,这是移花接木,对苏州阳澄湖、太湖里的大闸蟹的食用并没有指导意义。

    庞智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氯联苯、二噁英和镉”这些化学物质,并非螃蟹自身就能产生的,而是受到了外界的环境污染。据了解,由于哈德逊河和纽约港水域的工业污染,这里的鱼类和蟹类可能包含上述对身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因此,庞智表示,正是上述水域的水质污染,造成了哈德逊河和纽约港水域的螃蟹和鱼类有毒,这才是纽约市卫生局叫停“食用来自哈德逊河和纽约市周围的上湾、河流和水道的蟹”的原因。

    “苏州太湖、阳澄湖的水质优良,未受污染,其所盛产的大闸蟹,大家自然不必担忧中毒,可以放心食用。”庞智表示,如果市民还有顾虑,可以到食监部门进行检测重金属和致癌物。“现在网络的消息鱼龙混杂,难辨真假,一定不能断章取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 t
    tainey
    螃蟹协会说的吗
  • M
    Mr.眼袋
    哇哦
  • s
    syfwm
    我信美国,蟹是垃圾
  • 富兰克林
    揭秘:每年花7000万 为啥还治不了太湖水污染?
    2015-06-10 22:41 央视网
    扫描到手持设备
    字号:

    核心提示: 【揭秘】每年花费七千万为啥还治不了太湖水污染?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河口众多,主要进出河流50余条。作为当地最重要的生活用水来源,太湖的水污染治理问题一直受到关注。2007年,太湖蓝藻超标,出现严重水危机,一时间造成多个城市没水喝。从那时起,国家下大力气整治太湖。那么八年的时间,现在太湖的水污染情况如何呢?每年七千万每天打捞2万6千吨为何蓝藻还是疯长?

    【揭秘】每年花费七千万 为啥还治不了太湖水污染?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河口众多,主要进出河流50余条。作为当地最重要的生活用水来源,太湖的水污染治理问题一直受到关注。2007年,太湖蓝藻超标,出现严重水危机,一时间造成多个城市没水喝。从那时起,国家下大力气整治太湖。那么八年的时间,现在太湖的水污染情况如何呢?

    每年七千万 每天打捞2万6千吨 为何蓝藻还是疯长?

    5月14号,周国良所在的蓝藻打捞队今年作业的第一天。

    无锡市渔港蓝藻打捞队周国良:要把草先捞掉,捞掉了以后再吸藻。

    由于地处下风口,太湖蓝藻大多聚集在无锡的湖岸。老周他们今天出动了8条打捞船,20多人在船上打捞,另外10多人在平台上作业。一个多小时就装满一船蓝藻。这个打捞点每天打捞的蓝藻都在4000到5000吨。

    无锡市渔港蓝藻打捞队蔡福英: 天天打,每天打,不打这个蓝藻,太湖水不好。

    无锡市渔港蓝藻打捞队在这个打捞点每天都能打捞4000到5000吨蓝藻

    每年蓝藻打捞时间都需要持续半年,无锡全市94个固定打捞点,1000多名专业打捞员,120余艘机械化打捞船,每年夏天都严阵以待。蓝藻处理费用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无锡市蓝藻治理办公室副主任张铮惠:每年光打捞人员的工资,我们的油料消耗,我们的水电费用,我们的藻水、藻泥运输,堆场的租赁费用等等,每年要花掉我们财政上面七千万元左右。

    通过这台电泵,蓝藻被抽取到岸边的处理站,再拉到专门的“藻水分离站”进行藻水分离再利用。大大小小的藻水分离站,无锡有八个,每天24小时满负荷运行最多能处理蓝藻1万7千吨左右,而蓝藻生长高峰期,无锡市平均每天打捞的蓝藻量达到2万6千吨。

    张铮惠:现有的八个站的处理能力,还是有一些跟不上我们前端的打捞能力,这个是我们目前的一个瓶颈。

    无锡有八个藻水分离站 每天24小时满负荷运行最多能处理蓝藻1万7千吨左右,而蓝藻生长高峰期,无锡市平均每天打捞的蓝藻量达到2万6千吨。

    为什么会爆发蓝藻?简单地说,就是湖水营养过剩,水里的氮磷浓度超标,蓝藻过量繁殖,如果不抓紧打捞,死去的蓝藻厌氧发酵,就会产生有害物质。要知道,太湖周边的无锡、苏州居民们喝的都是太湖水,上千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可是大事。这些年太湖治理也有惨痛的教训,2007年就曾因为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影响到无锡市的饮用水安全。虽然蓝藻的爆发面积在缩小,但还是在一些区域年年出现,那么供养蓝藻生长的氮和磷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2007年就曾因为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影响到无锡市的饮用水安全。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徐兆安:因为现在温度高了,藻类生长很快,经常有蓝藻的爆发,所以我们对太湖相关的监测频次要增加。

    徐兆安,长年监测太湖流域的水环境。在他看来,今年蓝藻到5月中旬才开始生长,范围也比去年小,水质的改善还是很有成效的。

    处于太湖北部的梅梁湖,因为处于下风向,全湖生长的蓝藻都会随风聚集到这里。根据经验,徐兆安目测这片蓝藻聚集的水域,每升水至少含有一亿个蓝藻颗粒,属于重度污染。

    徐兆安:蓝藻它活着的时候,基本上味道是和青草味很像。但是一旦蓝藻死亡以后,就会发出一些很浓的臭味。

    蓝藻活着的时候,味道和青草味很像。但蓝藻死亡后,就会发出很浓的臭味

    今天徐兆安要取样监测的六个点,四个在太湖湖区,另外两个在太湖上游的两个内河河道,其中之一,就是这条常州境内的太滆运河。

    回到监测中心,徐兆安和同事立即对六个水样进行检测。在监测中心干了20年,徐兆安每月都要检测一次太湖水质,任何一个样品水质的改善,都会让他涌起一丝成就感。6号样本取自贡湖锡东水厂,检测结果显示,属于三类水,这样看来,跟2007年相比,太湖部分地区的水质已经明显改善。然而,接下来的结果却让他十分揪心。这次检测的六个样品中只有两个属于三类水,一个属于四类水,一个属于五类水,而太滆运河和漕桥河仍然是劣五类。

    记者:氨氮是2.05,你们想要达到的数字是多少?

    徐兆安:这个河道所在的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是三类水,所以按照三类水的要求,它的氨氮应该要达到小于等于1。

    氮和磷是蓝藻最喜欢的“食物”,以氮为例,当一升水中的氮含量小于1毫克的时候,蓝藻吃不饱,无法生长起来;但是当一升水中的氮含量大于1.5毫克的时候,蓝藻的食物就多起来,就会喂饱更多的蓝藻,让他们大量繁殖起来。

    徐兆安:目前我们太湖的水质,进入太湖河道的这些水质,我感觉距离我们的期望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企业关停阻止不了污染的速度 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新难题

    水处理公司负责人蒋介中:你像以前我们小时候的话,太湖可以直接(喝),渴了的话,直接跳到湖里面游泳、喝水直接都可以的。你像现在的话,别说喝水了,跳下去都不行了。

    20世纪80年代初,太湖水质还很良好,以二类、中营养、中富营养水体为主,已经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根据1981年的调查,太湖水域属于二类水的面积占总体的69%,三类水占30%,四类水只占1%; 然而,近20多年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来的二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四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至2个等级。为了治理污染,政府关停了大量的污染企业。

    蒋介中:你看这一片以前全部是集中规范的一个生产琉璃瓦的一个整个区域,这个全部是关停的,现在你来拍都是拆掉了。

    为了治理污染,政府关停了大量的污染企业。

    然而关停工厂并未能阻挡污染的脚步。2000年,太湖流域工业污水排放量是8.47亿吨,当时还没有生活污水的统计数据。此后十年,太湖流域工业污水排放逐年上升,2009年太湖流域工业污水排放量增加到17.93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5.44亿吨。经过艰苦治理,2013年太湖流域的工业废水减少到14.04亿吨,然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却增加到20.43亿吨,成为更加严重的太湖流域污染源。

    宜兴的村镇星罗棋布,丁蜀镇双桥村是个不到4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却居住着3000多人。平时生活污水怎么排放,村里人都不大愿意讲,只有这位殷大爷愿意面对镜头。

    宜兴市丁蜀镇双桥村村民殷牛大:没有管道,哪里有管道,哪里有管道。

    央视财经记者:那怎么排呢这些污水。

    殷牛大:有的也没有,有的有阴沟,阴沟不通河。

    这些就是殷大爷所说的阴沟,所谓“阴沟不通河”,其实就是污水现在不再直排到河里,而是通过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然而,目前像这样建起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村子,宜兴只有60%。

    殷大爷所说的阴沟,所谓“阴沟不通河”,其实就是污水现在不再直排到河里,而是通过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即便建起来,也依然存在管网运行不充分的问题。离殷大爷家不远,我们就发现这样一个垃圾池,这个排放洞口与河道是直接相通的。

    记者:我看周围的人好像都把垃圾往那里面扔是不是?

    殷牛大:往里面扔。大多数粪桶都往河里放。

    以前,人们还在这条河里衣服,现在大家嫌河水太脏,一般只涮涮拖把。

    殷牛大:洗拖把都在河里。

    双桥村只是一个缩影,整个太湖流域,目前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1985年太湖流域常住人口是3260万,但2013年则增长到了5971万,30年人口增长了近80%,现在这里每平方公里居住着1628人,人口密度是全国的11.4倍。

    吴舜泽参与了国家“水十条”编制工作。在他看来,治污绝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很多河流湖泊的水体的改善是个长周期的过程,可能不能短期来看,要对未来水环境质量改善,尤其是湖泊的治理,富营养化一定是久久为功的。

    太湖流域的污水排放量,目前已超出水域纳污能力及限排总量的1倍还要多。除了顽固的生活污水,是不是还有一些巨大的污染源没有堵住呢?

    周铁镇养猪大户彭国兴,刚开始拒绝我们拍摄,因为他的养猪场就建在一条河道旁边。今年他养了10多头母猪,再过几个月就会有近四百头生猪出栏。粪水会不会流入河道呢?

    宜兴周铁镇养猪户彭国兴:像我们,我们就是大不大,小不小, 每个月来查,我们要求做到零排放。

    作为上规模的养殖场,这里一直在当地环保部门的监控中。这个挖好的池子,是用来放干粪的,这些猪粪会作为肥料卖给附近的果农,而粪水则引入彭国兴自家的池塘用于莲藕种植。污染物循环利用。不过下雨的时候,粪水池塘如果满了、溢出来,也会流进附近的河道。正是这个原因,让彭国兴这两年一直不踏实。因为养猪场距离河道太近,当地政府通知他这里迟早要拆。

    这个挖好的池子,是用来放干粪的,这些猪粪会作为肥料卖给附近的果农

    宜兴周铁镇养猪户彭国兴:通知已经下来了,但是具体什么时候实施不知道,就是拆的时候,我向政府提两个意见。一个养猪不犯法,那是我的行当。我说这样子一个你们给我选个地方,要求你的设施,我达到零排放或者经过什么环保处理,你实际一点。还有一个你造好了,以你的设备全部造好,多少钱一平方我来租,我就向他们提两个意见。

    虽然做好了搬迁的准备,但彭国兴心里还是有点委屈,因为在他看来,造成污染的,并不只是他们这些养殖户。

    彭国兴:那个田也是污水,化肥撒在里面,一下雨水全河里去了,这个怎么解决?我就是以为就是既然污水,现在太湖里有污水什么,人的污水也很大,你不可能把人都赶掉吧。

    周铁镇紧邻太湖西岸,这里既是粮食高产区,更是江苏的蔬菜特色镇。这些蔬菜种植田,距离太湖大堤不到50米。

    央视财经记者:现在咱们种蔬菜都用什么肥?

    宜兴周铁镇村民:农家肥,碳铵。

    记者:大叔您好。我问问您种菜都用什么化肥?都用什么肥料,是有机肥还是用化肥?

    宜兴周铁镇村民:用尿素。

    这些村民有机肥和化肥同时使用,他们并不认为施肥打药会影响到太湖水质。

    记者:这个化肥其实植物吸收不了那么多,就会到水里污染太湖?

    宜兴周铁镇村民:不会的,这个不可能,不可能的。

    记者: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

    宜兴周铁镇村民:不会,它已经给作物吸收掉了。

    作物真的能把肥料都吸收掉吗?这里是中国环境科学院在当地设置的一個实验室。叶春他们刚刚取了几个地区的地下水样。

    工作人员:总体来说的话,有的地方地下水的氮浓度稍微高一些

    不能被作物吸收的氮和磷,会随着下渗的土壤水进入河湖,直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疯涨。农田、养殖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统称为农业面源污染,2012年太湖40%的总磷和总氮来自农业面源污染,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增加。

    江溢:工业点源和城镇污水处理这块总量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农业)面源比重有所升高,现在占到流域污染物比重大概能达到50%左右。

    “立交河” 退渔还湖 东太湖整治成范例

    湖光山色,水壤交错,很难想象,仅仅就在五年前,这里还是太湖污染的重灾区。东太湖,曾是太湖流域最著名的鱼米之乡,五年前这里全是星罗密布的鱼塘,著名的特产“太湖三白” “白鱼、银鱼和白虾”的主产地就是这里。

    苏州市吴江区水利局副书记金红珍:原来都是,这边都是围网养殖,然后就是高密度的围网养殖,形象地来说就相当于一个大型的水场养殖场,连一条小的船开进来也很困难。密密麻麻的,养殖密度很高。

    东太湖,曾是太湖流域最著名的鱼米之乡,五年前这里全是星罗密布的鱼塘

    围湖造田、水边生活,这一片湖区当时已严重退化成沼泽地。整个东太湖湖区面积185.4平方公里,围垦区达50.55平方公里,水面养殖达112.7平方公里,80%的东太湖几乎都被“吃”掉。退渔还湖、生态修复成了当务之急。

    金红珍:退渔还湖就是整个东太湖,20万亩的水产养殖退掉了16万亩,保留了4万亩。

    保留的4万亩水产养殖,大多集中在湖心的位置,虽然还是围网养殖,但是养殖密度低了,水面开阔,有利于湖水交换,另外投放的饵料也严格要求是无公害的。五年,40亿元投入,超过1700户农民搬迁,碧波万顷的湖面终于重新回到人们眼前。

    金红珍:东太湖整治应该说在湖泊整治当中,应该说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湖泊就是江苏省的省保名录当中,我们吴江占了40%,就是有56个省级保护湖泊,应该说湖泊整治的工作量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东太湖的治理还在继续,而整个太湖流域的治理,也在提速。

    立交桥司空见惯,立交河却少见,这是另一项太湖治理重点工程——望亭水利枢纽。太湖之滨,两河交错,上面是京杭运河,下面是望虞河。

    太湖流域管理局望亭水利枢纽管理所所长周斌:我们看了前面那个有浮筒的这条河就是望虞河,这条河就是京杭大运河,它们是交叉的,从长江到我们这个工程是58.6公里,内侧就是我们太湖侧,到太湖是2.2公里,干净的水就经过我们望亭立交下面的倒虹吸一直进入到太湖。

    太湖治理重点工程——望亭水利枢纽

    根据国家水利部的监测,太湖属于平原浅水型湖泊,流动性差,换水周期约为310天。将水质为三类水的长江水源,经望虞河进入太湖,可以缩短换水周期,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而这个立交河也解决了江水长途奔袭,受到内河污染的问题。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没有整个区域流域的整体防控,没有整个区域流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很难取得湖体水质根本性的改善。

    【半小时观察】太湖治理要持之以恒

    经过艰苦治理和巨资投入,太湖的水环境质量正在好转。2014年,太湖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指标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6.7%、59.0%、6.8%、21.6%。像2007年那样蓝藻大面积爆发、水质出现大面积黑臭的情况再没有出现,上千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得到了初步保证。虽然太湖流域整体水质正在向好,不过距离“水十条”的要求目标仍有差距,比如,流域内还有相当一部分水体未达到地表Ⅲ类水,不少城市或区县仍有黑臭河流亟待治理。不过,“水十条”的颁布实施也为破解太湖治理的难题带来了契机。比如说,“水十条”明确“选择对水环境质量有突出影响的总氮、总磷、重金属等污染物,研究纳入流域、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体系”。这就为解决太湖治理短板提供了政策依据。此外“水十条”还提出了很多创新要求,第三方治理、投融资机制等,这些思路都为太湖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太湖治理是个长期项目,必须坚持不懈,必须持之以恒。但愿借助“水十条”发布的契机,太湖能重新恢复碧波荡漾的模样。
  • A
    Apocalypse
    美帝的水质还不如天朝吗?
  • m
    moyanljx
    劝导的话,我是不信当地华人就不吃蟹黄了,鱼翅醉虾河豚没人吃了?
  • y
    ylgtx
    反正我就爱吃,吃死拉倒,
  • v
    vermilion
    美帝污染的早
  • j
    jjx01
    没有《侨报》原文有毛用,转了两手意思就变了
  • 2
    20060602
    我们采访了一只旅居美国多年的国产蟹,
    据它讲,美国的水质确实不如家乡的好,
    下面请听记者给它写的稿,噢,不~是,
    是记者对它的采访,请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