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期科研技术

  • 薄爪爪
    近期科研成果
    a) 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天河二号”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2013年5月,我国研制成功世界上首台5亿亿次(50PFlops)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天河二号双精度浮点运算峰值速度达到每秒5.49亿亿次,Linpack(国际上流行的用于测试高性能计算机浮点计算性能的软件)测试性能已达到每秒3.39亿亿次。由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研制的天河二号5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在体系结构、微异构计算阵列、高速互连网络、加速存储架构、并行编程模型与框架、系统容错设计与故障管理、综合化能耗控制技术以及高密度高精度结构工艺等方面,突破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与2010年11月获得TOP500第一的天河一号相比,天河二号峰值计算速度和持续计算速度均提升10倍以上,计算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计算能力)提升了10倍以上,系统能效比(单位能耗的计算速度)是天河一号的3倍。
    b)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对于在中国汉族人和日本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基因表达,单个遗传变异的贡献在7%到43%之间。该研究通过比较分析,鉴定出在两个人群之间存在高度表达差异的基因,通过对复杂性状关联分析数据库的搜索和基因功能注释,发现其中某些差异表达基因与人体血液和生化特性有关,还有一些基因与人体身高以及某些疾病相关。由于缺乏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和最终表型数据,目前还不确定具体的联系和机制。
    c) 新加坡国立大学从2011年开始与北京大学合作,成立新加坡-北京大学低碳技术研究中心(Singapore Peking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re for a Sustainable Low-Carbon Future),其中一个项目是通过基因改造培植微藻。微藻(microalgae)是一种海洋单细胞微生物,新加坡作为热带国家,阳光充足,适合微藻生长,而且经过光合作用,微藻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二氧化碳,达到减碳的环保作用。目前新加坡利用成熟的化学工业相关技术将微藻中的油分提取出来,剩料还能供给养鱼业当成鱼食。微藻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分和脂肪酸,可谓“全身是宝”。在原始环境中,微藻只是鱼类的食物,直到人们发现它富含对大脑和心血管有益的脂肪酸Omega-3,而且比鱼类脂肪酸更好,才开始将微藻制作成保健品如螺旋藻。由于微藻细胞里脂肪含量高达30%,比黄豆还高,而且不占用耕地,所以被科学家视为生物能源。目前的研究显示,将微藻中的脂肪转化为能源,在现阶段还只是“收支平衡”,也就是投入的能源和产出相等,跟取得净能源产出还有一定距离。但科学家相信,微藻会成为下一代生物油重要来源。
    d) 截至5月底,在我国首座国产压缩机场站——中国石油西气东输二线高陵分输压气站的4台国产化机组全部运转正常,累计运转时间超过3000小时。长期以来,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关键设备基本依赖进口。高陵分输压气站4台20兆瓦级电驱压缩机组投产成功,代表我国具备自主研发、生产、运行大功率压缩机组的能力,国产压缩机组从此跻身国际大功率压缩机组行列,是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填补了国内天然气长输管道领域的空白,打破了此类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对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e) 在手机背面贴一层薄膜,只要有太阳就能随时为手机充电。这层薄膜甚至可以像纸币一样任意弯曲甚至折叠。记者从苏州大学获悉,该校纳米科技学院研究生袁建宇科研小组的一项成果“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已成功申请两项发明专利。在苏大纳米科技学院的实验室里,袁建宇和两位小组成员陆佳灵、徐忠杰展示了这款新型太阳能电池——一张透明的塑料薄膜,这与目前被广泛运用的传统太阳能电池完全不同。他说,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简单,可采用卷对卷大量生产,如同印报纸一样制造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能耗也更低,这些都是传统太阳能电池无法实现的。
  • 阴谋
    楼主带我向薄熙未问好
  • 尖锐湿疣
    tg吹牛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