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搞科研的TGer么?科研经费相关,真的腐败么?

  • X
    XHWer
    花钱不用担心,申报项目才是麻烦,公司这边项目是高校联合的,初期还是投入了不少。同一组申报的其他企业,被面审了好几个小时,也不知道有没有过关。

    以上是我朋友瞎说的。
  • a
    aweiwei
    现在花钱才是要担心的。当初的预算表,很多申报单位都是瞎编的,结果花钱的时候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想改就非常难了。

    承担单位要是出了问题,那可是直接上黑名单的啊。
  • k
    killmesoftly
    这个问题的实质和医院的经费问题是一样的

    就是该算的成本没算进去,不该花的钱却花了

    现在整个科研经费的盘子里,人力成本明显地少而且不合理,但设备采购明显地多
  • X
    XHWer
    实际怎么花不说,但我这边预算表我看还可以啊,不就是材料、设备这些?
  • a
    aweiwei
    设备采购现在比例卡的很死,而且型号、金额上限也需要进行审核,尤其是必要性,一定要论证的,国家现在也建议多租赁,少购买。

    能做出余量的,也就是加工测试费了。

    除此之外,差旅费、会议费现在审核的都无比严格的,尤其是十二五的项目,要提前三四年把所有要参加的会议、要出差的目的地、参加的人员都列出来,修改的余地很小,显然是不合理的。
  • d
    dantedevil
    身边拿了国家课题真正做点东西的人还是有,不过就一两个
    其他的是不是为了套经费不知道
    反正现在奉行的是拿了课题就牛逼
    管你搞出的东西有没用
  • 皮格里特
    现在科研经费查的非常严格,吃个饭什么的报销越来越难了
  • i
    imwhatim
    楼主所说的是科研经费如何和科研人员收入挂钩的问题。

    国内的规则是不能让科研人员富有的,哪怕课题再多。但是在执行时留了后门,作为调节收入的一个灰色地带。也正是由于不透明,所以科研人员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大,穷的就死工资,富的数钱都数不过来。

    其实像国外也蛮好,规定一个比例作为人员开支(国外是40%左右?)。国内的话,横向课题、纵向课题、重大专项,给一个不同的人员开支比例,大家也不必想方设法凑发票了(当然,boss们都是直接外包走账,这个数额会大一些,见过一年上亿的)。
  • 华莱士
    其他行业不了解
    医院里申请的国家课题还有有不少能落到个人口袋里的
    不过 一般都不太在意这个 有课题其他方面能获得的好处比课题经费本身多太多了
  • k
    kenjy
    你想问什么。。。。。。经费开展本来就复杂
  • b
    bigwizard
    人员费的问题已经有人提了,去年开始的973等,明确列支项目绩效了,尽管比例还是少。

    这个问题国外也有,有固定职位的和纯粹的项目研究员,在项目中拿的人员支出是不一样的。纯靠项目生活的研究人员,项目人员支出到40-50%都是许可的。

    国内研究人员的人员费还是偏少,很多高校年轻老师一个月3-4千,想安心做科研就是个笑话。

    至于说科研腐败,这个比例肯定100%,但有多少的差异。有良心的,每年报销点私人支出;心狠的,左右手互洗。

    不过这两年查的严,几个显示例子放在眼前,都老实了不少。

    总结一下:中国科研界要想反腐,要想进步,精简、高薪、重法,必须三者并行
  • a
    aweiwei
    我就是发个感慨。

    十二五开始的课题,在间接支出部分,有人员的绩效这一列支项目了,但比例确实不高,每个人每年加起来分不到1万元的。

    国外的人员费用,没有40~50%那么高,但也是25~30%了,起码人家可以塌下心来搞科研而不用担心生计问题。

    国内的科研经费(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其实横向中能拿的钱稍多一些),只能从各种项目中摘出一部分作为人员的奖金(这个是从上至下都默许的),说白了就是潜规则,合情合理但不合法。

    最近国家对科研经费的监管也越发严格了(舆论在这里起了一个很不好的导向),导致什么餐饮、办公用品、会议费、培训费等类型的发票根本不可能放在课题经费中的,课题的负责人现在也越来越难做了。真按照真是需要做预算,根本不可能完成科研项目(举个例子,某部委的重大专项,最近直接要求压减经费5%,不说理由的);真按照预算去花钱了,手底下的人别活了。这就导致科研课题的负责人,现在真的和做贼一样啊。
  • s
    shixn
    经费里肯定有管理费和差旅费之类的吧,以前我们单位差旅费花不完就把员工旅游探亲之类的路费做成出差记录报销,算是员工福利。

    这算腐败吗?
  • h
    hikari34
    买模型,多开10w的票,钱就套出来了
  • a
    aweiwei
    现在别说10万的票了(10万元肯定走财政招标),5万以上就要专家论证。

    差旅报销或者会议费,现在不太好走帐了,主要是需要会议通知和记录,而且总费用比例把控的很严。
  • r
    rauphan
    12楼的讲法基本正确。
    多说几句,搞科研的整体道德素质在中国各色人等中绝对排得上前几位了。国家有那个闲心像防贼一样监管科研却不多花点心思整治一下自己的吏治,还时不时媒体施压绝逼是转嫁矛盾。
    前几天听了句话说得不错,给得起香蕉就只能请到猴子,现在科研这种待遇也就只配给你搞出这点成果了。
  • m
    msforza
    假合同皮包公司小金库
    长期合作单位返利
    虚假会议
    虚假冒领专家咨询费
    虚报耗材变购物卡
    论文专利成果多发
    想搞小动作太容易了
    几十万的小项目事务所也就呆个一两天
    多数都是帮忙做账来的,关系户你懂的
    好多科研单位就吃这个
    重点项目一般都多个单位合作
    猫腻更多
  • m
    msforza
    另外腐败的重灾区就是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外协费
    比如a学校拨10万给b公司测试某零件
    b公司拨10万给a学校研究某零件
    最后拿两篇几乎一样的报告作为成果
    轻轻松松洗白20万
    这种事事务所根本看不出来的
    搞财务哪懂专业知识
    就算懂,这些钱也出自不同项目
    没举报不可能发现的
  • a
    aweiwei
    所以现在审计公司来审的时候,都是提前两天过来和研发部门做调查,捋顺所有的项目。
  • a
    aweiwei
    求这样的事务所给我们做审计……
  • a
    aweiwei
    刚当上教授的一些年轻人,一开始还特别热衷于做专家评审补贴家用。
  • 心之一方
    这才几个钱。。。
  • a
    aweiwei
    说的就是刚当教授的啊,年纪轻轻的能接几个课题?

    各种青年科学家的奖,不都得事先拜好山头么,一般能轮的上么。
  • C
    Crusher
    纵向的经费不好花
  • 心之一方
    能当教授的,随便一篇文章也有几千了,课题的话一般自己主持的几十万的小项目应该是有了,几百万的就要看自己水平和拉关系的能力,老婆副教去年联合了一个,今年自己中了一个,但是现在中了也和没中一样,申报写材料做项目,事情一堆,结果p都拿不到,项目培养的学生出去本科5-6w,硕士8-9w。青年科学家的奖?这种有用的基本没戏。不过在这里说也没毛用,搞科研的在中国永远都没出路。
  • a
    aweiwei
    上午刚刚去参加一个部委组织的座谈会,很多单位都在吐槽,但主管单位基本上都不管。主要吐槽的几点:
    1. 责权不分明。作为承担单位或者牵头单位,只有责任,没有权力。花钱出了问题全找你,但你还没发管那些合作单位。如果承担单位或牵头单位是事业单位,同合作单位属于上下级关系的,那还好说。如果是企业牵头,那就是作死……
    2. 费用的审计标准不统一。指不定哪个审计公司发神经,往死里审你,你一点脾气都没有。而且各种标准还不统一,国家的指导性文件实在是范围有限,具体问题根本没法具体分析,财务的风险太大。
    3. 经费拨付不到位。一拖拖半年一年的太平常了,而且承担单位想自己垫付都不行,走程序能走死你,各种的盖章,各种的票据,各种的申请,各种的审核……
    4. 支出项目卡的太死。一个课题,四五年是常事,申请的设备如果过时了,连型号都不能换。预算里面的会议费,都要事先算好了(怎么可能……);一旦想更改,无休止的申请……
    5. 人员费用,这个反倒没啥人有太大的意见(只有预算中去除设备费后的5%可作为绩效发放),主要这次也是财务方面的人参加座谈,项目的负责人来的少,所以吐槽的不多……
  • 心之一方
    我们这里参与项目的学生一个月800,买书给报销,文具用品给报销,5%只能呵呵厚了。
  • 为看帖而生
    浙江大学那边,一般的老师,从学校这边拿的工资就5、6万吧。

    招人的标准还是海归大牛。

    你趴地上好好想想,这些人就这点待遇够吗?

    怎么办?靠项目呗。




    有句话说得好:好的制度把鬼变成人,坏的制度把人变成鬼。
  • a
    aweiwei
    学生800是国家规定的,不过貌似涨成1680元了。

    这制度,部委压根就没准备有大的更改。这座谈会就是这样,你问具体的问题,人家说要讲高层建筑,要从大局上看有什么意见;你说大面上的意见,人家又装听不见……
  • 术道一
    课题可以互相套
    甲课题里包含ABCD四个科研项目,作为成果。
    其中可能CD已经在别的课题里做出来了。
    加进去可以增加中标的几率,另外在后来的资金运用上会富余些。

    关于钱的运用,国人开发票的本事这不都毛毛雨么。
  • a
    aweiwei
    现在就是把课题负责人给逼成贼了。

    还是那句话,科研经费只有锦上添花,没有雪中送炭的。

    北京科委的项目,一般还都跟着科技部的项目走,你没有国家课题的支持,人家才不给钱呢,大方向不是有国家给你兜着么。
  • 心之一方
    哪有这么多,那个是硕士培养经费,平均到每个月也没多少的。
  • j
    joe_cham


    还有LZ问的是申请项目时候向审批部门行贿还是拿到课题后挥霍经费腐败。

    现在申请项目都有中介代办了,233
  • 心之一方
    你说的中介代办有863 自然科学基金 975么?
  • a
    aweiwei
    有的,算在劳务费里,十二五的新标准。
  • a
    aweiwei
    中介公司,也就是同科委之类的打打交道,一些资助的项目可以搞个几十万而已。

    如果是真金白银的科研项目,或者是国家的重大项目,靠的都是硬实力,哪怕是软实力也是部委级别的,不是小公司能左右的。
  • 心之一方
    对啊,国家项目评审都是随机选的各个领域专家,我不信中介能牛逼到这种程度,能拿到名单就不错了。
  • C
    Crusher
    靠中介不靠谱啊

    今年和某科研单位立了个科工委的项目 经费管的很严 钱太不好花了
  • a
    aweiwei
    而且现在审计都是从库里面随机抽取,连科技部、卫生部都不能确定用哪家。当然,这就意味着,连主管单位都把握不好这个审计的度……
  • d
    dantedevil
    总结一下,在国内搞科研不能致富
    这个没太大异议吧
  • C
    Crusher
    纵向的够呛

    横向的致富不敢说,小康还是有的
  • a
    aweiwei
    很多横向课题,都是同纵向课题有交叉,甚至部分研发项目都是重复的,钱管的还比较松……
  • w
    windhover
    在一个仪器公司写了两年项目,大多都是校企合作的,合作方大多是一些不知名的985(本人基本不识字,不晓得他们在高校界有啥地位)。企业牵头的项目,他们就负责盖章分钱;学校牵头的项目,一般由公司的销售和技术帮他们写课题、专利和论文,当然还有做实验,学校方面只要拿出设备钱。

    学校里面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