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借呗,你不知道的】全网疯转的视频,首发在此

  • 云无心
    国家又没拍死。 防止穷人克制不住,导致还不上引发系统性危机而已。

    现在敲打是非常正确的。 蚂蚁也有有用的地方,就是帮助一些银行做到服务更大的人群。 不要过头。过头就风险高
  • g
    gaoyi124
    本来不懂,这一下全明白了
  • g
    gusea
    我的网商贷有60多W,不敢用
  • k
    kasaya
    我觉得你这是炫富
  • 6
    6961098
    当然会有人借, 50%利率都会有人借, 换不换还的起就再说了, 大不了做老赖。

    这样的人少的时候, 还没问题, 一旦多了, 就是系统性金融风险。
    之前深圳不是还在试点个人破产吗? 花呗、借呗这些都是风险敞口。
  • D
    DoooJoyyy@
    债权打包成理财产品学到了,关键哪种理财产品是这种啊?那种写着不保本的?
  • s
    shadowxp
    看完视频,这不就是美国次贷的翻版么
  • l
    leig
    蚂蚁阿里很多地方都很强势的,但是对于超前消费,在支付宝之前,信用卡不都满地了吗?尤其交通和广发,我感觉信用卡贼好办,额度很高
  • l
    luyuns
    说实话都不是好东西,只有借花献佛,没有雪中送炭。
  • d
    dogtapgo
    你根本不知道的,没爆雷前,都是保本,AAA级。美国那边次贷不就是这样操作。里面什么垃圾,卖的人都不知道了
  • j
    jrtop
    小额短期借贷不应该套用年化概念,年化低了这行业就萎了,就没人做了。视频拿年化利率说事儿,明显搞气氛。
  • E
    ETan
    我啥都不懂,啥都听,有点振聋发聩
  • m
    mel
    好多人 觉得 这30万 能随意用
  • t
    timtu
    中国的商业宣传没那么严重。我们主要是房贷,而他们……
  • 五楼的百合
    其实视频博主的反驳理由也是旧的理论体系。本身就是创新的东西,既不能完全用旧的理论套,也不能完全不参照旧的系统。先创新,后监管,一贯的做法就在于此。

    当然这个事我也不知道谁对谁错,只是如果非要和次贷危机比,我只能说次贷危机的时候的风控没有太多的互联网基因吧,还是传统风控那一套东西,毕竟次贷就是次级信用贷。那么,如果信用风险能够通过互联网可控呢?至少淘宝商家每天的经营都在被监控,与之对比,次贷买房者的被监控程度简直就是放羊。

    最近十几年,理论界表现的比较低调,经济学的话语权很多都被明星企业家抢夺过去,期待大师们能在思想碰撞中成长为巨匠,无论是理论经济学家还是企业家转型
  • z
    zbond
    不用年化,怎么评估利率基准。
  • T
    TernenceS
    这个视频我看了做得不错
  • l
    leelrs
    P2P行业的人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该懂吧
  • k
    kfmqo71
    说到底,每个人在非必须的消费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超过自己还钱的能力
  • j
    jrtop
    可以算小短贷年化利率,但不应该对利率高低过度丑化。视频围绕的两点核心评论,一是抵押二是优先劣后加杠杆扩规模,蚂蚁的这种操作是扁平而非立体的,风险可控,和次贷及15年股市杠杆有本质区别。蚂蚁的玩法风险可控而且更有利于实现国内普惠金融需求。
  • x
    xu64856270
    我826的芝麻分 额度只有两万
  • y
    yueyue111
    我倒觉得这么一来,蚂蚁将一家独大了。
  • 秋沙雨
    说真的,不要说什么风险可控,没暴雷之前,都说自己是风险可控的。。。
    反正风险不要自己承担,国家兜底,咋说都是轻的。
  • x
    xenomaya
    很多银行才万分之一点几的利率,网商贷动辄万分之三,甚至万分之五六,这不是高利贷是什么?
  • j
    jrtop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蚂蚁的玩法,稍微懂些金融知识的,可以很容易和次贷、15股灾进行对比发现其中不同。

    它的贷款是扁平化的,平铺到了众多个体,而不是相对集中群体不断叠加,所以风险小很多。

    如果非要依照传统的巴塞尔和资本金去要求,那普惠金融做起来必定是即慢又难
  • z
    zbond
    风险可控是不存在的,大数据只是反应借贷者的还款能力,并不能计算借贷者的还款意愿。使用花呗的群体说白了都是现金流并不充足的人,缺乏持续稳定的收入,一旦大量分期消费叠加,很可能会造成逾期。蚂蚁出于私有资本的逐利性,一旦上市为了股值会不惜一切手段放大业务量、保证成长率,继而就会降低借贷门槛,向大量芝麻低分用户提额,这是完全可以预见的。也许小额借贷目前违约率比较低,因为中国家庭有积蓄的传统,子女还不上家庭可以填。但是一旦遇到新冠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很多家庭也许也会失去现金流,这就会形成大面积的信贷风险。没有抵押的借贷模式,违约是很难追偿的,尤其是扁平化面对大量群体,蚂蚁很难逐一追债,追债可比开通账户难多了。上一轮P2P就是打着普惠金融幌子的,结果如何显而易见。普惠金融不能理解为扩张消费贷,而是要扶持中小企业,很明显蚂蚁也不会无抵押借贷给中小企业的。
  • q
    qianglonely
    淘宝买东西 先付给马云 马云都不知道多少钱了
  • 秋沙雨
    将近搞了100倍杠杆啊,有风险全是国家的,好处国家没多少,这种事情,你觉得你会干吗?
  • r
    rock940
    扁平而非立体这个概念不知道,能否细说下。

    借呗高利率大规模放贷,再加杠杆放大,很多人还不起的话,不是暴雷了吗?

    单纯依靠消费数据和隐私勾勒出的画像建立的模型,一旦经济下行还靠得住吗?
  • j
    jrtop
    你说的很对,假设情况都存在可能。

    但是,别忘了它的杀手锏不就是大数据嗅探风险氛围吗。

    当风险来临时,那个集中了中国最优秀人才的公司,肯定会提前警觉并相应化解的。

    再说大环境。按照现在人口年龄分布,这个机体正值壮年,管理者平均学历水平将会大幅提升带动管理效率提升,劳动者兵强马壮,有较高文化水平,人口红利 还是 能吃好多年的

    大崩盘还早还早,大丈夫
  • s
    shermansong
    没太明白,1、小微企业占放贷比例20%,个人放贷80%,比例本身没问题,为什么就说这80%暴雷率高?难道银行给学生发的信用卡暴雷率就低?2、A\B\C三层,本身A最安全,C风险最大,风险跟收入成正比也没问题啊;3、买理财也不是稳赚不赔的,共担风险啊,韭菜买理财就是买债权,因为钱是韭菜的,所以是有现金的支持的,也就是说最原始的本金30亿,后期又融资了很多钱,杠杆率是低于100倍的,但杠杆率应该也不低,监管确实应该介入把控;4、美国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这里是实打实的买产品、办企业,本质不一样
  • j
    jrtop
    航母走到上市临近日,那是众星捧月万般呵护的,全世界投资机构都盯着,关乎国家资本颜面。内斗啥的阴谋论都是无稽之谈。

    延迟上市,大概率是基于审慎原则踩了下刹车。

    毕竟人家沙特阿美,博弈了四年去年底才上市,我们的航母一个月就搞下水,放哪个领导心里都会打鼓的。

    但该上市时还是会上的,养老金、基金、保险这些天量资金往哪里放?还不是指望着这些,难不成炒题材股天天涨停板?

    回想几年前为什么对绩优股回不回来无所谓,现在指着鼻子都给我回来?

    都是有原因的
  • z
    zbond
    大数据不是万能的,新冠这种黑天鹅哪个大数据预测到啦?
    次贷的时候,美国两房雷曼哪个不是聚集了全美最优秀的人才,结果呢,美国的金融危机可以让全球埋单,中国呢?
  • 低调的华丽
    个人觉得这个个人放贷指的是借呗,而银行对个人放贷金额会小很多?
  • m
    maozhao02
    美国人玩残的金融套路资产证券化,说简单点就是蚂蚁30亿本金借出去,再以债权抵押,搞来30亿不到点,再借出去,给银行的利率6%,借给企业给个人15%以上,一直这样循环,40轮过后,就变成贷出去3000多亿,现在1.7万亿的消费贷款,想想就吓人。。。
  • 心雨点点
    p2p那么多跑路的都没人管,看看当年的联壁金融
  • s
    shermansong
    我看银行对大学生发的信用卡额度都不低,1万、2万左右。现在我的信用卡额度合计6.7万(2张卡),花呗是3.15万,借呗不知道,感觉真差不多。
    对蚂蚁进行监管没有任何问题,但感觉这个视频一直在偷换概念,用心挺险恶的
  • r
    rock940
    消费贷就是把未来的收益花出去了,万一未来收益不及预期,钱还不起了。

    蚂蚁把这债务循环放出,风险放大100多倍,银行也想搞这么大,但有监管不敢干。

    放大后的债务,崩盘的话,全民承担,参考美国2008年的操作。

    这个过程中,金融资本家赚得盆满钵满,风险甩给国家,也就是全体P民承担。

    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可以参考下。
  • r
    rock940
    说白了银行的杠杆没那么高,对应风险没这么大,这应该是监管的核心要素之一。
  • g
    gomelong
    它的贷款是也不是扁平化的,并没有平铺到了众多个体,而是大部分摊到了低收入年轻人这个群体,本质和次贷没区别。而且次贷的群体是全体低收入者,这里还只是年轻人。
    再说,在年轻人里面这么鼓吹消费主义没问题么?上一次借钱给女儿过生日上舞台的是杨白劳,这一次借钱给女儿过生日上屏幕的是花呗的广告。
    说严重点,故意放纵甚至引诱年轻人去过度消费,是在摧毁这个国家的根基
  • 纠结怕怕
    创新的东西?传统和互联网,加个互联网壳就是创新吗,哈哈,要知道那个协议就是约束大家的,把壳去掉之后玩法不也还是传统的玩法?
  • s
    shermansong
    1、还不起的钱和挣的钱之间有平衡点,蚂蚁有没有超出,超出多少,这个需要监管和专家进行界定,不能上来一棍子打死;
    2、债务循环放出,是有人花钱买的债务,不是空手套白狼,也就是说,放债的是大家和蚂蚁一起放债,杠杆根本不是100倍,具体多少得看数据;
    3、美国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中国的是提前消费未来的钱,买自己需要的正常合理价位的产品,本质有区别;缺点就像这次疫情,抗灾能力变弱;
    4、我不懂金融,只是想到这些点,看不懂
  • 低调的华丽
    银行信用卡应该是根据职业学历来确定额度的吧?
    就我这里来说本科毕业下卡一般都是8千
    本科以下2000-5000这样
    花呗没数据不知道,但是花呗的额度提升很快我的1.6万,一年后就4.4了
    银行用了4.5年才升到这么多
  • l
    liu2057GX
    超前消费,诱导消费,跟自身消费水平不符,这是福报马玩的大坑。
    记住,借了钱是要还的,多少大学生或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有没有能力还?倒霉的还是家长。
    年息那么高,又不在显眼处写年化利率,只写多优惠,都快要到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了,这还不吸血啊
    还一堆人认爸爸,真可笑
  • r
    rock940
    想一下最后接受债务的是谁。

    放债者在这个游戏中拿出了多少真金白银。

    谁在这个游戏中赚钱并且提前摘干净了。
  • s
    shermansong
    反正我看刚入职刚毕业大学生都不低。而且你别瞧不起刚毕业的大学生,我刚毕业在家里住,每月3800元工资,正常开销1000左右,其他的都是买我当年种草的东西,比如ipod class,2000多的耳机。现在不算分红,月薪9000,每月正常花销2000多,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不超过500,甚至更低
  • h
    ha:tbi:t
    还说大数据,大数据是神了?再说,国内基数这么大情况这么复杂,不更难测?大数据不是用来一步登天无限杠杆的预言书,
  • v
    vsrrrrrb
    借呗我万分之二点五,只是额度不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