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中年人最怕的是有些事情用钱是解决不了的……

  • a
    aweiwei
    那就是家里老人的健康以及固执的观念。

    老丈人上上周周四去看病,胸椎有韧带钙化,压迫脊髓,需要立即住院,并约了上周周二的手术。

    办手续之类的挺简单,但老人又死活不愿意没事在医院待着,所以同主任好说歹说,每天白天可以回家,晚上必须送回来。结果直至手术前,每天就得一大早去医院接老头子回家,然后还得随时听医生的指示回去输液,晚上晚饭后还得及时送回去。

    手术风险其实挺大的,全麻,又因为找了医院领导关照了一下,人家主任把除了那两节胸椎已经钙化的韧带处理了之外,把上下挨着的两节胸椎韧带也处理了一下,算是非常认真负责的了。但就这样手术时间从2个半小时延长到了4个小时。说是不让丈母娘来手术室守着,结果还是把我闺女带着一起来医院手术室了(闺女还在放假期间,家里没人看着)。因为手术延长了,外面就一直焦躁不安的(可以理解)。

    手术完了之后,全麻的恢复期其实挺长的,又由于是脊椎的手术,所以老丈人推出来到床上之后,又得给翻身,还得各种插管、输液之类的。而且非常郁闷的是,因为还没过元宵节,一个护工也请不到(医院指定唯一一家护工公司)。所有的伺候工作,只能我和老婆来做。

    护士只管指使家属干活,除了换输液液体之外,基本上所有的护理工作(包括盯着液体输没输完)都要家属做。介泥马怎么和我们合作的那几家医院差距那么大呢?护士长还动不动就嫌我们翻身的次数少(一个小时翻一次),让我们十几分钟就翻一次。

    晚上我就陪床了,对床老头手术做的早,请到了一个护工。我塞给那个护工一百元,让他帮着一起翻身。我戴着手环,设定好倒计时40分钟,到点就给翻身。还要估算着输液的时间,老爷子是颈部埋留置针,他有时候一歪头液体就不走了,还得给换姿势,然后重新估算时间并且倒计时。还要2小时给倒一次尿袋、时不时还得擦擦脸擦擦手什么的。到了夜里2点多,我实在坚持不住就睡着了,结果睡了估计不到20分钟吧,一个激灵就醒了,没戴眼镜把红色护理牌给看成吊瓶了,还以为回血到吊瓶了,差点吓死。爬起来冲过去一看,液体确实还剩了不到5分钟的量。就这么一直半睡半醒坚持到4点半吧,把最后一瓶液体输完了,我也迷迷糊糊睡着了。5点刚过,护士就开始做各种检测了,我也就没法睡了。起来之后真的是困的我恶心,整个人都快炸了。硬挨到8点多,医生查房完毕,老婆来接班了,我也回家能稍微睡一下了。
    此外,隔壁床的老头,骨结核,疼的坐立不安,没法睡觉,基本上整晚就光着膀子在病房里走来走去,到阳台上嗑瓜子抽烟上厕所漱口什么的,还不拉帘子,阳台的灯正好能照到我脸上……

    第二晚还得是我陪床。而更加郁闷的是,虽然我不用白天必须上班,但工作上的事一点也少不了。正好上一周我们的两个项目都有国家局的核查,还都是周一周二才通知的,医院还没啥经验,相关管理科室还瞎指挥,我们的人还等着我去摆平一些事,好多报告和准备工作我还得处理,晚上经常一个电话就好几十分钟,老人的照顾还不能落下。我还得一边戴着耳机小声打着电话,一边给老头子翻身、倒尿袋。基本上得到了晚上十一点之后,才能算是塌下心来照顾人。然后就又是到凌晨四点多……

    老婆和丈母娘在家也闲不下来,白天还得照顾孩子和换班照顾老爷子。平时死活不吃的外卖,这一周真的没少吃。闺女倒是觉得外卖比家里做的好吃了。

    周四上午我说再睡一会儿吧,结果公司的人在合作的医院实在是协调不了了,我在家睡了不到两个小时,洗了个澡就赶过去了。这一去就又是十个小时,到了晚上十点多才把事情交代清楚,千叮咛万嘱咐给那个主任一句一句教着怎么说。当天晚上老爷子自己能翻身下地了,丈母娘自告奋勇非要陪床。

    结果周五一大早丈母娘就电话不断,说那个陪护的折叠床怎么怎么不好用,问我这几天怎么睡的。我心说我当然知道这床质量不好了,我不就那么坚持下来了么。早上7点多,我带着老婆孩子去把丈母娘接回来,老婆就直接去陪床了,丈母娘回家累的倒头就睡。我折腾完又开车60多公里去合作意愿筹备国家局的核查工作了。人家专家们下车之后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晚上估计要到9点多了,希望院方配合。这一天折腾到晚上10点,专家是走了,我说当天的收尾工作我就不管了,你们继续整理吧,又是开车60多公里回家。

    周六的核查继续,专家8点要去现场,我估摸着6点50出门应该来得及。结果丈母娘非要6点40就到医院给老丈人送早饭。我和老婆都快疯了,明明给老丈人办了餐卡了,人家也可以直接订餐,为啥非要去送饭呢?丈母娘说那里的饭又贵又不好吃,还是自己的饭菜合适。大早上6点不到就起来折腾早饭,我也得跟着起床,6点20出门带着丈母娘去送饭。然后7点半到了合作医院,等专家。

    专家后来提了很多问题,合作的主任回答的惨不忍睹,我和在场的医生都很尴尬。等下午人家意见的初稿出来了,两个主管和直属的副院长都来了,拿着意见书也没啥头绪。我这里还得一句一句解释,尤其是专家号称客观的情况描述后面的潜台词,关起门来给讲这严重性。掰开了揉碎了连哄带吓的把我方要求如何修改意见书给统一下来了。主任还给吓哭了,我们的项目经理也在旁边哭鼻子,我还得强忍着给好好劝。开讨论会的时候,副院长也没据理力争,压根做不到我们之前统一过的中心思想“没理也要搅三分、理不直气也壮”,我实在看不下去还是起身给解释了半天。专家倒是听劝了,基本上按原话就给改了。散会改意见的时候,专家还算比较认可我们这边的工作,还透露了一些国家局的原本意思,有些意见我就不好去坚持了。后来大院长从市里的一个大会上急匆匆赶回来了,私下里和专家又讨论了一下,最后开完会都晚上11点了。我又得开着车60多公里赶回家,路上我真的是身心具疲,感觉肩胛骨、小腹和上臂的肌肉撕裂一般疼。

    周日仍然是,TMD6点20就起来送丈母娘去医院看老丈人送饭什么的。然后十点多去接孩子开学典礼回家,包书皮(顺带看了没哈登的火箭打五星勇士第四节),十二点多送老婆去换班,带着孩子去图书馆,顺带我去超市采购,下午六点多带着孩子去接丈母娘和老婆回家,晚上还得编给专家的答复意见……

    然后是今天早上,居然还是TMD6点就爬起来送丈母娘去送饭,今天开学第一天路上有点堵,到医院7点过5分……都这个点了我还是直接去上班吧,结果五棵松还有交通管制,一直管制到八宝山。平时十分钟不到的那一截路开了快40分钟。就这到单位也才8点,平时可是9点上班啊。背着包溜达着还吃了个早饭,8点半到单位,冲一杯咖啡,叹叹气吧。

    合作医院刚刚还建了个群,里面的院方还在催答复意见的定稿……

    这时候真的感觉,平时的工作其实就挺憋屈的了(看在钱的份上,给各个合作方都当孙子也是应该的),仍然在有些时候,用钱没法解决一些事情,尤其是老人的一些做法、习惯和看法。

    ++++++++++++++++++++++++
    另外补充几点。
    给老丈人做手术看病的是一家医院,离家距离大概不到4公里吧,开车10分钟,坐公交车两站大概20分钟,点对点都有站。
    合作医院是另一家医院,离家距离单程62~68公里(看走哪条高速),开车大概60~80分钟吧,在那里我们有工作人员驻点。

    昨天接闺女的路上,和楼下大哥一起去的。他家的儿子和我闺女是同年级同学,他家老人岁数更大,去年十一的时候也是类似事件,住院,然后没有护工,非要自家儿子去陪床。但好歹人家是三兄弟轮班……
    这大哥在政府工作,好歹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在医院陪老人的时候,也是极为无奈啊。

    此外,老婆就因为陪床这种点灯熬油的事情以及非要自己送饭的事跟丈母娘吵起来了,吵了好几次,现在娘俩还打冷战。我在中间还得听两边的念叨,车上的牢骚就不断。当然,我内心是支持老婆的看法的。

    就是发发牢骚,转眼就得继续跟合作医院掰扯去了。
  • s
    somesun
    是的,中年人躲不掉老人小孩的事啊
  • 无心而死
    真jb恐怖啊,卧槽,要我这样我宁可死了
  • w
    westlost
    家里老人最怕有病,人少的根本就是没有任何办法,说不好还是你不差钱,碰见没钱的呢?小城市的怎么办?
  • j
    johentai
    到了这年纪,遇到这类事情我就把自己抽离出来,肉体精神的折磨就当做一种体验,灵魂来细细观察,看看能坚持多久。
  • b
    bbscube
    这就是中年人的生活和日常啊。还好家里的老人身体都还好。
  • z
    zengxx1986
    三座大山里面医疗这座是最大最重的。稍不注意就能把一个看上去幸福美满的家庭压垮。
  • F
    F717
    楼主注意身体要避免过劳情况出现
  • h
    hkagami
    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60岁以上人口数量达2.5亿人,占总人口比例17.9%,同比上涨0.6个百分点。虽然老年人口的逐年递增,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受到各界广泛关注,而近9亿的未退休人群(16~59岁)对自己的退休持有什么样的看法?年龄35岁以下的年轻一代,对于自己看似遥不可及却又步步逼近的退休生活,在心理与财力上,又是否做好了充分退休准备?
    ▍当未退休者谈养老的时候在谈些什么?
    对于退休年龄,年轻一代希望退休的平均年龄约为57岁,而对于35岁及以上的人群,该目标仅增加到59岁。另外,持有“超过65岁还会继续工作”这个想法的年轻一代和50岁以上的人只占9%。
    在提前退休和准点退休的想法占了较大比例的情况下,大多数受访者也认为自己能保证自己的退休收入。对于有责任保证自己的退休收入这一看法,4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赞同,而仅有11%表示完全不赞同。

    人们常说,有梦想才有未来,有梦想才有动力。那么,对于养老,未退休者又有什么样的养老愿景呢?据调查显示,未退休者排名靠前的关键词整体乐观,分别是“悠闲”、“自由”、“享乐”。但另一方面,实际退休者的养老愿景关键词则会更侧重于退休后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养老重要性排序方面,有高达74%的受访者选择了“完善的医疗服务”,其次是“良好的居住和服务设施”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而受访者对养老生活最担忧的前三个问题均与医疗相关,分别是“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急性病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和“缺乏护理、照料等服务”。


    ▍何时退休?一道经济学问题
    对于未退休人群,何时能退休,除了自身的愿望,更取决于财力的多少。调查显示,其实有相当部分的人,对自己能否有足够储蓄用于养老保持乐观态度,但通过更量化的问题:养老储蓄目标金额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退休规划时间太晚与金融素养的缺失
    毋庸置疑,越丰满的理想更需要越严谨的规划,然而通过对比清华大学《2018年国人养老准备报告》、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发现,在何时开始进行储蓄和进行退休规划上面,不论是何年龄段,均有超过或接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进行养老储蓄和退休规划。

    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尚未开始储蓄的总人数比例稳定在53-55%。在50岁以上已开始储蓄的人群中,有四分之三的人在平均年龄45岁时才开始储蓄,导致积累储蓄的时间不足。

    分年龄段看,在45至55岁人群中,已经开始为养老进行财务准备的比例达到了40%,而在25至35岁人群当中,这一比例仅为24%。
    对于上述养老储蓄及规划不足的问题,除了缺乏资金,更多的则是投资问题。但其实反过来说,如果能拥有更多的投资知识和更好的投资习惯,所谓的缺乏资金问题也会相对减弱。

    三分之二的年轻一代仍然希望依靠政府养老金和现金储蓄来养老,(28%的年轻一代仍然认为现金储蓄将成为他们退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希望依靠企业年金、保险产品、租金收入、股票或售房所得来养老。只有5%的人认为他们在晚年会得到子女的支持,这说明与老一代人相比,两代人之间养老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于较大部分的受访者将现金储蓄作为仅次于政府养老的养老准备方式,其背后是金融素养的相对薄弱。在清华大学的养老准备调查报道中,利用国际广泛采用的三个衡量金融素养的标准问题(复利、通货膨胀、风险分散)进行调查后发现,三个问题全部答对的仅有24.4%,并且与国际调研数据相比较,也并没有呈现出明显优势。中国居民在通货膨胀的问题上有着较清楚认知,而复利的金融认识不如国际水平。
  • J
    Jeffrey
    碰到固执的老人真的活受罪

    他们宁可相信微信朋友圈的沙雕保健文章也不信自己的儿女
  • d
    duke3dgod
    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下限……尤其是这几年,真的有种船到江心不进则退的焦虑和危机感

    以我的经验,去医院病房稍微呆一段时间,生活中很多事情就看开了,真的是人生百态
  • l
    lxiang
    这里面一部分还是钱能解决吧。。。
  • 进出口
    佩服LZ还有精神码这么多字。
  • 久多良木健
    我觉得,这都是用钱能解决的...说到底,都是没钱闹的
  • a
    aweiwei
    最关键的术后前两天没有护工怎么解决?这不是钱的问题啊。
  • 久多良木健
    因为朋友圈那些人可以随时陪着
    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大幅提升自己的地位,脱离那个阶层,然后就自然而然没什么好说的了……
  • 心之一方
    陪护这种事真的要先统一思想不要过劳,毕竟这玩意不是一天两天的,别病人还没啥事陪护的先倒下了,你丈母娘属于拎不清的。
  • 华莱士
    不差钱为啥不去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或者类似的地方呢? 应该提供全面陪护的服务吧
  • 李元霸
    反正有啥千万别有病是真理。。
  • a
    aweiwei
    你猜。
  • 华莱士
    协和我不太清楚 反正我知道很多知名三甲有钱去特需病房是可以的
    如果不行 也只能说明协和Low B呗
  • 荣誉的骑士
    久病床前无孝子,老人生病最是耗费精力了。
  • jia
    爽总,你把每天时间点儿发生的事情记得那么清楚,脑子真够好使的。
    我这个中年人,今天就忘了昨天干嘛了。
  • Z
    ZHAOJING123
    如果说再有钱,也没法让老丈人不生病,也没办法把他往那一扔什么都不管,那确实是没错的
  • 呵呵~~
    还是跟丈母娘多沟通吧,毕竟你跟你老婆再累倒一个你家就真的崩了……
  • z
    zhongdan
    我妈喜欢种地。家里住宅半山腰上。有一些山坡,坡度比较大的地方是荒地,没人管。我妈就跑去把小树,杂草清理了种蔬菜。说自己种的蔬菜健康,没有农药。每天一大口袋青菜白菜。吃的我快吐了
    完全拦不住,从老家买了种子,肥料,砍刀,手套什么的来。怎么劝都没用。
    前天砍树枝,把自己脚砍了个大口子。还好我在家,送到医院去缝了几针。回来问她以后还去吗,回答我还要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本帖最后由 zhongdan 于 2019-2-25 15:04 通过手机版编辑
  • 肉丸子
    全部看完了,一声叹息。爽总的情况还是算很好的,那种没钱没办法的人,更可怜。
  • e
    eioie
    怎么可能找不到护工,网上大把,对医院说是自家亲戚就行了
  • r
    refo
    lz你改改标题,中年人->有钱人
  • K
    Kuze
    比如肾结石
  • g
    gspot
    看尿了,lz算是能做事的,安排的井井有条,医院也好,还是免不了受苦
  • a
    aweiwei
    最难熬的前两天已经熬过来了,也就无所谓了。

    之后的几天工作主要是太费脑,合作医院那边太依赖我们了,自己不拿主意,导致我们这边一句句教都忙不过来,之前演练的场景虽然几乎都遇到了,但回答的还是不太好。而且人家专家是有其他目的的,和我们本身的工作质量没啥关系,有个最爱挑毛病的专家还私下里欢迎我们去她们那里做项目。

    整个手术住院期间,截止到昨天,花了不到18000吧,基本上在预期之内。

    除了病房环境差点,本身的医疗水平,尤其是诊断的精确度和手术的水平,我还是非常非常认可的。

    我主要是觉得有时候没必要那么熬人,能花钱的地方就花钱解决,那是最简单的了。比方说早晚的接送(虽然不好打车,但我自己叫过几回专车,也就30元吧,4公里不到,开车10分钟吧,四个红绿灯)、吃饭(叫靠谱饭店的外卖,或者干脆定医院的小灶)。但老人的观点就是改不过来。

    昨天和楼下大哥聊天的时候,他就特别理解我。说是去年十一假期马上完了的时候,他说要不请护工,他实在是得回京工作。结果他母亲80多岁的高龄,非要以跳楼相逼,死活非要自己去护理陪床。他两个弟弟也劝,死活劝不动,后来就还得陪着老妈一起在病房熬着。
  • c
    coolwind
    你年轻加上身体也没问题,所以才会说这种胡话,等到自己走到那一步,保管你舍不得死,人类要是真这么有骨气,早就灭绝了。
  • s
    sakerping
    你这是家里关系没捋顺,这没办法。不是钱买不买得来。
  • z
    zeppelin136
    现在觉得娶的不是独子的老婆太明智了
  • b
    bjyouxiji
    这家医院没有护工为啥不在外面找个人来陪护,人有的是啊,另外楼主说丈母娘一大早就起来折腾早饭影响自己休息,那只能是不在一起住才能解决,我是不太理解和老丈人丈母娘住在一起,我结婚这么多年一夜都没在老婆家住过,太别扭受不了
  • a
    aweiwei
    丈母娘早上做早饭倒是完全不影响我,她在楼下厨房关着门,哪怕油烟机开最大、破壁机做豆浆都影响不到我。我是把手环闹铃提前设定在6点20的。

    之所以要和老人住在一起,主要也是为了照顾孩子。

    此外,医院里是指定护工中心的,外面的护工不可能让进的,这是人家明确说过的。
  • 罐子killua
    人到中年不容易,要不说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就是福啊
  • s
    sharonsl
    +1024,明明有更好的办法但是因为自己没钱,看着家人遭罪,多难受啊。
  • b
    bjyouxiji
    哥们儿你这也太实在了。。。你就说外面请来的护工是你亲戚朋友不就得了,这医院不会限制除了自己指定的护工以外只能病人的直系亲属陪护吧,你帖子里也说了其他病友还有下属来陪护的嘛,这有什么区别
  • 久多良木健
    因为老人知道你穷过来的,还是怕你没钱,就跟以前新闻母亲临死前给一包藏着的粮票说哪天会用到一样
    你社会阶层不变他们改不过来的,只有社会阶层变了他们才会跟着变。通过收入改变社会阶层,不是工资翻倍那么简单,而是工资要多一个数量级
    钱能解决的,只是需要太多钱。也不要说刘强东那个级别,自己公司有个几百号人就行了。

    本帖最后由 久多良木健 于 2019-2-25 17:48 通过手机版编辑
  • 残忍小红帽
    你这样的生活我过了三年,妈妈乳腺癌,去年才送走,你这才几天,没什么好说的,根本不算个事
  • g
    godmnn20
    我怎么觉得内容和题目是相反的啊,里面n多问题应该都是钱能解决的啊
  • r
    rb
    爽总,从头看下来,你爹妈呢,你丈人兄弟姐妹呢?
  • e
    enfonius
    我是单亲,独子,未婚
    前几年我妈查出宫颈癌(早期)动手术我就直接辞职了陪了近一个月,索性术后恢复的挺好
    让我两头管我是肯定管不住
  • 鬼舞者4
    人到中年,最怕的是明明可以用钱解决的事情,你却没有钱。
  • a
    aweiwei
    我妈照顾我姥姥呢,都95了……

    我老丈人家里人身体更悬,没让我们照顾就谢天谢地了。
  • b
    banditcat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