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首异处”的死刑犯,怎么还能逃出生天?

  • h
    hkagami
    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看到的那种似乎只为剧情反转而设置的“监斩官”,可绝非屏幕中演的那么窝囊——不是听到“刀下留人”就赶紧跪下接旨,就是被劫囚场的飞刀插死。
    执行死刑时必须有监督的官员,这是我国春秋时代就立下的成规。《周礼·大司寇》中有个词叫“莅戮”,就是后世所说的监斩官。监斩官可以由原本审理案件的官员担任,也可以由朝廷或上司委派别的官员担任。监斩官在规定的死刑执行时间之前,把囚犯从监牢里提出来,带往刑场,监押的方式也有一定之规,比如乘坐露车(即不许有任何遮蔽的车子)、戴三械(项械、手械和足械)。当然最重要的是:犯人的姓名和主要罪行要写在手械上,让人们一目了然,这个规矩是周朝时确立的,名叫“明梏”,明清时改成把一块写有犯人姓名及罪行的木牌插在犯人背后,俗称“亡命牌”,跟“明梏”的作用是一样的,一来告诉围观死刑的群众,犯人到底是因为什么被处以极刑的,起到“以儆效尤”之用;二来是防止出现错误,如果万一有人发现犯人和牌子上的名字不是一个人,可以及时制止。
    一般来说,在执行死刑前,允许家属和犯人做最后的诀别,这个时候监斩官必须仔细观察,以便发现有没有杀错人。《通考》记载,南宋绍兴十八年这一年,就通过这种方法及时制止了两次错杀。一次发生在抚州,本来应该杀的是陈四,结果押上刑场的是陈四闲;还有一件发生在泉州,本来应该杀的是陈翁进,结果押上刑场的是陈进哥,都是在提出犯人时,因为名字差了一个字搞错了,多亏亲属和犯人诀别时提前发现,才在鬼门关的门口把人给拉了回来。
    也正因为监斩官是监督犯人由阳世步入阴间的最后一关,所以如果犯人想逃过一死,只能在这“最后一关”上做文章。比如《涌幢小品》写明代名臣赵羾任地方官时,曾经判处一个大盗死刑,谁知那人上刑场的前一天死在狱中,尸体被家属领走。四十年后,赵羾任刑部尚书,逮到一个惯犯,正是当年那个死在狱中的死刑犯,才知道他当年“实闭气诈死也”!不过闭气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练的,更多的还是选择“宰白鸭”,即花钱雇那些穷得只剩下命的人当替死鬼,当然还要提前买通监斩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笔者在一篇名为《揭秘清末那些真实的“替死鬼”》的“叙诡笔记”中曾写到过这一现象。但“宰白鸭”只能在上刑场之前操作,一旦上了刑场,谁也做不了手脚——中国古代司法特别强调“明正典刑”,之所以杀人时间大多设在午时三刻、杀人地点要放在西市或菜市口这样的热闹地方,就是明明亮亮,众目睽睽,避免搞鬼。死刑执行完毕后,往往还要有负责维护刑场秩序的低级武官来检查犯人是不是真的死了,而监斩官一旦出现疏漏,该处死的犯人居然让他逃出生天,那是严重的失职,将会遭到非常严厉的处罚。
  • s
    sunny5
    看看历史段子蛮好的~
  • t
    tobewind
    三十年来的苦练,今天终于派上用场了
  • 无风无雨
    这。。。。。古来有之啊
  • j
    joachim
    这绿营游击真到了血霉了,本想秀一把,结果被手下二五仔和懒人给坑了。
  • M
    MOTOROLA
    州牧才是倒了血霉,外出一趟莫名官帽没了
  • l
    lionheart007
    倩女幽魂2里面张国荣不就被捉了准备冒充某达官贵人的儿子当替死鬼砍头嘛
  • j
    joachim
    那没办法,地方最高长管负责制,哪怕绿营游击没有多管闲事,死刑犯在牢狱里自杀了,州牧也是要被问责的

    本帖最后由 joachim 于 2019-6-16 09:41 通过手机版编辑
  • 睡睡平安
    起码那个时候发现行刑出了问题报到上面还会害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