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少龙穿越到战国末期,听到上古汉语。。。

  • 马里奥爵爷
    闽南语相比其他方言有更多上古音
  • r
    raptor111
    这个音有点像中原地区的人发出来
  • d
    dgrca
    如果说古代云南人这么说话我倒是有点信。
  • l
    lindley007
    对于粤语接近中古音的说法我是不认同的,但"保留了一些特征"这种说法则可以接受

    比如广东人经常说的唐诗押韵,最简单的反例,《悯农二首》:

    锄禾日当午(ng)
    汗滴禾下土(tou)
    谁知盘中餐(tsaan)
    粒粒皆辛苦(fu)

    粤语完全不押韵,普通话反而押韵得很好

    在我看来,唐朝那么鬼大,在当时的资讯流通条件下,不可能全国各地的人都说一种口音,甚至都不太可能有标准国语,不同地方的诗人估计都得用不同的当年吟诗,说某种语言念更好或者更不好,恐怕都是以偏概全。
  • 钟欣潼
    这是古风,像这种仄声结尾的,不太算是诗。
    而且你也就有限几首特例了,要举粤语押韵普语不押韵的,你举1首,我可以举9首。
  • 忠肝义胆卡普空
    以前看过一个中央10台一个什么节目,里面对比过古代发音,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闽语最接近,其次是客家话。

    其实想想也是有一定道理,像福建这种以山地居多交通不便的地方,虽然有像泉州这种大港,但不少那种相对封闭化的山地村落受外界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这方面传承性比较强。

    其次客家人作为一种移民民系,内部的文化体系相对封闭,所以受外界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我祖上是清初移居到四川自贡的客家人,后来我曾祖父因为贩盐移居出了客家区所以到我这一辈基本不会,但我在自贡那些远房堂兄弟依然会说,而且他们说上大学的时候和广东的客家同学用客家话交流也是没什么问题,由此可见这几百年主体变化不大。

    而江南广府这些历来的商贸重地,容易受各种外界文化的影响,几百年下来经过各种融合变化肯定是非常巨大的。

    [本帖最后由 忠肝义胆卡普空 于 2017-1-21 13:40 编辑]
  • 企鹅弹吉他
    根据古代的韵书啊古诗文啊现存的方言啊什么的往回推发音,我大学老师说过汉语音韵学是大神玩的科目。
  • l
    lindley007
    “别人举的就是特例”这就很主观了

    随便翻了一下唐诗三百首,精选10首普通话押韵广州话不押韵的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滁州西涧
    古朗月行
    清明(杜牧)
    芙蓉楼送辛渐
    八阵图
    春夜喜雨
    山中送别
    终南望余雪
    寻南溪常道士

    欢迎客家福建人士来读读这10首,看看押不押韵

    我自己的意见是,广东话和普通话都继承了古汉语的发音,也许广东话多一点,但都谈不上高度继承
  • 蒂亚戈席尔瓦
    还是普通话最好听
  • 钟欣潼
    为什么要精选?
    既然你说到唐诗三百首,我们就按顺序来。

    1.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粤语悦没押韵,普语悦和折都没押韵。

    2.
    《感遇·其二》 作者:张九龄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粤语全首押韵,普语深和寻都没押韵。


    3.《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粤语2字未押,普语3字未押。



    4.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中途换韵,第一韵粤语春未押,普语身和春未押。第二韵粤语全部不同音,普语乱和散不算押韵,因为诗韵比词韵严格。


    5.《春思》 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打平



    其实普语真的不要和南方方言谈诗,因为少了仄声就是天生缺陷,再也无法再现古代诗词的神韵。
  • h
    hqs998
    母语福州话表示,这个中古汉语。。和福州话能重合的音太多了。

    [本帖最后由 hqs998 于 2017-1-21 17:59 编辑]
  • l
    lindley007
    我以为你会挑出90首粤语押韵普通话不押韵的唐诗给大家看呢

    结果按顺序来就是一些粤语和普通话都不完全押韵的诗嘛…那可不就正正合了我的观点
  • 钟欣潼
    你找押入声的看看就知道了。。普语和古代汉语差实在太多
  • a
    all730
    又是这种论断
    算了吧
    古话再怎么样
    也不会像南越那块地方的读音相近
    因为开发南越是唐之后的事情
    最接近的只有可能是南方也就是长三角那块了

    -300还有北方的一些接近普通话的是和胡语混起来,离古音很远
    而南越的一些方言,地方特色太重,而且长时间不是政治中心,读音不会被影响的很大,所以也不可能接近古音

    只有那些做过汉政治中心,而被胡人侵略的时候影响又不大的地区才有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古音
    算来算去,只有长三角那块和成都重庆那块了

    [本帖最后由 all730 于 2017-1-21 23:45 编辑]
  • l
    leyoung
    用潮州话读,大概有三四首可以押韵
    还有上面提到的悯农,潮州话也是押韵的
  • 日落骑士
    一穿穿两千多年,不要说项少龙这样的现代人,一千年前的宋朝人穿过去也得懵B,就算是战国时代人也不是人人都会用雅音交流,随便逮个哪国的老百姓问个路,手势比划在所难免。近点的,清末老北京人穿到明朝北京去口语交流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