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总体焦虑值是大致恒定的,神仙也改变不了

  • x
    x8blaze
    有钱我就不焦虑
  • y
    yl003_110
    姿持原创。看过个文章,好像这东西也是变化的,把一个男生放到不同的寝室里,竞争意识都会有不同。 男女反应也不同,同一个事情,男的可能消沉认输,女的斗志昂扬。
  • x
    xuyn2003
    按照楼主的模型,一个群体里焦虑值最大的应该是最底层,焦虑值最小的应该是最顶层。但现实是这样分布的吗?比如说一个班级里边,成绩最好的应该最不焦虑因为周围同学都比他差,成绩最差的应该最焦虑因为周围同学都比他好。

    我反倒倾向于一个个体的焦虑值在长期上是恒定的(排除健康状况的影响),无论他在群体里占哪个位置,焦虑值高的同学就算已经班级第一了(刚得到第一会高兴一阵然而持续不了太久)还要焦虑被其他同学超过,焦虑值低的排位倒数也该吃吃该玩玩开心得很。

    对于个人来讲,焦虑值应该有一个适合的限度,太高了再怎么成功也不会幸福,太低了就很难努力(如果没有兴趣吸引的话)。

    而就社会整体而言,焦虑值不是那种我有了你就没有的资源型概念,所以它不应该是恒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比较竞争还有合作互惠,前者增加双方的焦虑值,后者会降低双方的焦虑值。
  • z
    zhdphao
    厉害了,焦虑守恒定理。

    小伙纸,炸药包拿好。瑞典皇家学院看好你哦。
  • t
    tiret
    当然,模型的设计还可以再复杂一些,那就更加接近现实。

    比如各人预置的上进心既然有大有小,那就可以分别标出上进心等级。比如在一个共有十个人社会里,张三必须要夺得成绩第一才能安心,哪怕位居第二也会焦虑,那么张三的上进心等级就是一级;而李四只要自己成绩能排第五就不会焦虑了,那么李四的上进心等级就是五级;王五则即便是倒数第一也照样吃得下睡得香,那么王五的上进心等级就是最低的十级。

    各人的竞争力(灭绝概率)既与上进心强弱有关,也与个人能力(体力 智商 繁殖力等)的强弱有关,且上进心与个人能力也存在着相互替代性:一位能力偏弱的个体,因为固件里预置的上进心更强,他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就完全可能与另一位 能力虽强但进取心不足的个体 一样大(或曰前者的灭绝概率就与后者一样小)。所以大家不要小看身边的那些“笨人”,他们既然能够与你一样在这个世界里继续存在,就说明他们世世代代都拥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弥补了自身之“笨”,否则早就被淘汰灭绝了。

    不过上述更加复杂的模型并不足以更改顶楼帖子的论点,即全社会的焦虑总值还是基本恒定的。




    至于合作可以减少焦虑的问题,那要看合作之后的各人成绩分配,只要分配有差别,那么成绩排名就会客观存在,于是各人固件里预置的上进心机制还是会发挥作用,还是会因为相对的名次而产生出焦虑不安或者自豪满足。

    如果实行近乎无差别的成绩分配,让成绩排序无法进行,可能确实会消除焦虑,但上进心机制之所以会成为我们固件中的预置项,这并非上帝的随意之举,而是因为该机制在生命竞争与进化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我们并不是世间存在的唯一社会,如果某个社会里不再有领先与落后的差别,于是不再有逼人上进的焦虑,而在其他社会里 焦虑机制依然正常运作,那么几代之后,这个社会就有可能整体被淘汰、遭灭绝。从长远看,一切能够继续幸存的社会,必然会稳定地保持着它的焦虑总值,既不过大,也不过小。
  • r
    rjxsxsd
    不同意你这个观点。

    1.人是分群的,不同定义方法的群体的幸福-焦虑曲线不一致。

    2.群体可以按照“收入,地域,职业,受教育水平”等多种变量区隔。因此,普适性的结论不可靠。

    3.焦虑可以通过多种手段缓解。根据第2条的限定。同样的手段,对不同的人群,产生的焦虑缓解效用完全不一样。

    举个反例即可证明:假如国家给每个公民按月发放1000元。其产生的效果对于不同人群,完全不一样。收入负债水平,消费水平,决定了其焦虑缓解的结果完全不一样。(中国6亿人收入的梗你看了么?)
    因此,你的“焦虑守恒”不靠谱
  • 后海
    人的个体不稳定因素太多,完全无法量化
  • k
    kotb
    一点都不焦虑,稳稳地赚money,管他社会动荡,天灾人祸。HiPDA怪兽版
  • T
    TOPBOY
    仅看标题的话,荒谬的不值得反驳
  • 内裤猪
    可以按不同维度定义范围,同范围内焦虑值恒定
  • r
    rjxsxsd
    焦虑是种主观现象。他会随“需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同一个维度的人群,需求本身就在不断变化,所以传递下来,焦虑本身就是一个变量
  • t
    tiret
    做一些简化的假定,是科学思考的常用方法。比如中学物理课上,我们计算小球从斜坡滚下的速度,往往仅考虑小球的质量与斜坡的坡度,至于滚动摩擦力、空气阻力什么的,就统统假定为零了。这种假定当然与现实存在差距,但依然具有科学意义,因为只要不遗漏主要因素,就能够做到很接近现实。毕竟完美模拟现实是不可能的,即使将空气阻力纳入考虑范围,其实也是需要做出简化的假定,因为空气中的每个分子都是一个影响小球运动的因素,而人类连三体运动规律都算不出来,更别提精确计算亿万分子的运动了。

    七楼帖子里将人们上进心的强弱非常粗略地分为十级,顶楼帖子则更是极端简单地假定所有人的上进心强弱度统统都是五级,即自己成绩超过平均分就自豪欣喜,低于平均分就焦虑不安。虽然将现实中的情况大幅简化了,但细想也不会妨碍论点的成立。

    另外也有同学指出了:焦虑是个非常主观的感觉。科学研究当然要努力想办法让主观概念尽量可以用客观数值来表达,于是就有了用“成绩”排序的位次来代表个人焦虑度的做法。细想这种假定也有道理:你们当年拿到高考成绩时,具体是排在前百分之十还是前百分之四十,难道对自己心情的影响是相同的吗?办公室十位同事几年前每人都拿出五万块钱炒股,到今天账面价值从三块钱到三百万不等,你在其中是排正数第三还是排倒数第三,心情自然也不会一样;你们家同辈兄弟姐妹六七个,一共生了十几个小孩,其中与你儿子同龄的有四五个,都在同一城市生活,今年中考你的侄子外甥们都进了名校高中,只有你儿子勉强进入一所普通高中,你就不焦虑?
  • 奸人坚
    社会是个抽象概念,地方与地方有巨大差别,国家与国家更有巨大差别,楼主这种上帝视角除了对人性的蔑视还是蔑视 iOS f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