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g
    gloria
    公元1300年以前,人类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

    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比西方早了15000年,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也比西方先进了600年.该仪器古书记载运行了38年,后来被金国入侵尽毁.技术全部失传.苏颂后来撰写了一部书叫 《新仪象法要》,详细地描述了改水运仪象台的构造,该书流传至今,但却无人能成功复原该仪象台,原因是苏颂对水运仪象台最关键性的运行原理描述过于简略,令后人无法复原.

    真正实用的机械钟表发明,则主要由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科学家所研制: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1500~1510年,德国普鲁士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和弹簧;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

    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1715年,英国的格雷厄姆又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弥补了后退式擒纵机构的不足,为发展精密机械钟表打下了基础;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775~1780年,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

    18~19世纪,欧洲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钟表的日差已小于0.5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 l
    lindley007
    国内的书就是喜欢说一下中国人曾经产生过XXXX的理念, 但真正的XXXX则是西方人OOO在NNNN年发明的, 最近看的几本设计史几乎全是这么干


    另外看到个15000年...

    [本帖最后由 lindley007 于 2008-8-4 00:16 编辑]
  • ジークフリート
    不是寒国人发明额?
  • m
    mentalraydx
    中国古代那种文言文字,是很难把一些机械物体运动原理准确表达出来的.
  • S
    SORAYA
    麻烦打年代的时候不要手抖
  • 灌水与情感
    感觉韩国人的yy也是从中国人这里学的
  • 灌水与情感
    可能是阁下对文言文的研究不如水星吧。
  • 雄狮亨利
    这个万物我朝首创论,在办洋务的时候原本是个为了引进西洋事物的变通之法,到了近代又跟苏联的潮流结合,就变成今天这副嘴脸了
  • 绯雨流
    古之九数,圆周率三,圆径率一,其术疏舛。自刘歆、张衡、刘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设新率,未臻折衷。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又设开差冪,开差立,兼以正圆参之。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所著之书,名为《缀术》,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是故废而不理。
  • s
    supernova
    早了15000年.....
  • 见风
    +1

    所以我绝对不屑那些现在泛滥的黑棒子的发明文,虽然我也抵制棒子货。
  • 猫猫猫
    天朝历史书上面都这样写的,

    XXX在XXX年发明了XXX, 比洋人XXX早了NNN年, NNN一般都是几百到上千年不等
  • d
    dorashop
    丝绸怎么没人提
  • 论坛搬运工
    倒,文言文是很精确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