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算不算传销?违法不?能赚钱不?

  • s
    sunzhensz
    其实我觉得是不是传销不重要,反正又不限制人身自由,也不强制你打钱给公司
    重要的是,你老婆能赚到钱么?

    或者说,他能忽悠到下线么?并且让下线继续忽悠下线
    如果她有这个本事,搞安利可以发财,自己创立教团让教徒上供也能发财,忽悠散户抄股票也能发财,卖保险也能发财,还可以去个联合利华啥的国际品牌当CEO嘛

    如果她没这个本事,那她只能自己当自己的下线了,自己替上家解决了下线消费的问题

    比如卖保险吧,保险公司合法的,卖的保险也是真有保险。卖不出去怎么办,你就得自己买了,所以很多保险公司,根本不是招聘员工,其实是招聘顾客,多少人干了几个月,给自己家人买了一圈保险,实在干部下去辞职了。
    公司领导一忽悠,你自己都不买,怎么让别人买呢,这么销售呢?于是就买了

    所以,这个跟安利是否传销,传销是否合法都没关系

    至于传销的定义,我觉得“层层发展下线”不算是传销的定义,因为其他实业,也有层层发展下一层,然后上一层经销商靠下一层经销商的利润收取一定提成作为自己的奖金。比如卖房子,加盟品牌店啥的
    为什么其他行业没出事呢。

    因为:他们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没有多大余地的市场,知道销售很难。客观承认了。所以也不去给你弄个不靠谱的目标去让实现,也不会把个别成功案例当成普遍性,让全体销售员工以次为目标。尤其是这后面一点,问题相当严重

    买彩票也能赚钱,但是如果哪天彩票公司宣布,买彩票能发财致富,举出几个中奖者的例子,作为普遍性让你去以此为目标,那他就属于忽悠了。为什么人能辨识出彩票不靠谱而传销靠谱呢?这个楼主的老婆说的很明白了,彩票不能努力销售安利可以努力。很可惜你老婆说的不是干安利的原因,而是结果。什么结果?心理学早研究过,什么样的赌博游戏最受欢迎?参与者认为自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而实际无法增加一点胜算。很多人划线画格子分析彩票就是这个道理

    再继续说后面那一点,那些成功案例都很扯淡。假设公司给你看的案例全是真事情,没做假。那也是假的,因为那些成功案例的基础,就是建立在你这些下线给上供的基础上的。这跟销售普通商品区别很大。普通商品,销售经理A的业绩很高,自己奖金高,他是建立在消费者基础上的,他不会把另一个销售经理作为自己的消费者。另一个消费者完全不干,也不会令原来的销售经理收入降低。
    简单说,逻辑过程就是:你的加入,导致上线赚钱了,然后说你看上线赚钱了吧。你再忽悠其他人吧

    [本帖最后由 sunzhensz 于 2013-8-30 14:11 编辑]
  • 富士山
    简单的算了算,如果每一级拿价格的5%作为奖励,10层也不过50%,但细想1级如果5个人,10级就是5的十次方,大概9765625,也就是100w左右,所以也基本就是整个公司的所有销售人员了,也就是说基本上公司还是可以拿到价格的50%左右收入,考虑到广告,人力成本,店铺成本,从正常渠道销售的商品差不多在也要有价格的50%消耗在这上面,所以总体感觉,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 g
    godzillaqqq
    8月11日,58岁的约翰·彼得森(John Peterson)倒在科罗拉多州牧场里的一辆小货车里,一枪毙命。事发后,警方排除他杀嫌疑。

    彼得森是康宝莱公司“创始人俱乐部”成员之一,只有几个最成功的直销员才能加入该俱乐部。他生前有着典型成功销售的形象:一头棕色短发总是向后梳得一尘不染,身材挺拔,加上一身合体的深色西装,让人感觉气宇轩昂。据相关统计,彼得森去年的收入达300万美元。

    这个曾无限风光的顶尖直销商,却以悲惨结局收场。而这或许只是康宝莱美国销售网络高层震荡的缩影。今年以来,先后有数位高层选择离开康宝莱,先后投奔其他同行公司。

    上述事件的背后,关于康宝莱是否涉嫌金字塔式传销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买卖下线名单与爆发式增长

    彼得森曾做过房产销售,他和妻子苏珊发家于基于网络的康宝莱销售员发展业务,也就是说通过网络赚取入会费,并且销售潜在业务员的名单。他们的公司成立于2002年,名为在家工作公司(Work from Home Inc.).

    他在推销自己的宣传片里称其在美国、巴西以及墨西哥有四处豪宅,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以及直升机。而在公开资料中,彼得森还称,他在55到56个国家有20万下线。

    然而近年来,这种销售员的网络雇佣公司让美国联邦交易委员会收到成百上千的投诉信,致使联邦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该公司。而此前,对冲基金经理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指控康宝莱金字塔诈骗,并宣布做空该公司10亿美元的股票。

    买卖下线名单迅速积聚财富,在康宝莱公司并不只有彼得森一个人这样做。

    6月22日,康宝莱一名销售高管肖恩(Shawn Dahl)离开公司加入竞争对手、同样销售保健产品的公司Nutrie。肖恩的级别较高,是“主席俱乐部”成员,仅次于彼得森的“创始人俱乐部”。

    与其他高管一样,肖恩开办了名为“网络商业系统”(Online Business System)的公司,通过多个网站为康宝莱招募销售下线。网络媒体The Verge报道,他们的一名记者通过联系一家名为“在家挣钱”(Income at home)的网站,交费后收到的材料(行情 专区)显示,该网站提供收费服务让你成为康宝莱的经销商。该记者发现,通过该网站需要投资4400美元购买材料才能成为能招募下线的康宝莱销售,而一个可能成为他下线的人的联系方法则需要将近100美元才能买到。

    据报道,7月以后,“在家挣钱”网站停止为康宝莱服务,转而为类似的保健产品招募销售下线。

    在康宝莱工作了22年,成为总裁团队(Presidents Team)成员的鲍威尔(Anthony Powell)今年1月6日宣布离开康宝莱,加入能量饮料销售企业Vemma。在鲍威尔发布的网络视频上,他号召自己的16000名下线跟随他来到新公司。

    康宝莱的发言人亨得逊(Barb Henderson)在给媒体的电子邮件中有这样的表述:“鲍威尔自己表示,他关注于通过购买潜在下线联系方式取得‘爆炸式’的成长。”

    鲍威尔在决定退出康宝莱前2周,他的名字因为阿克曼指控康宝莱进行非法传销(Pyramid Scheme)的演讲而暴露在媒体的灯光下。阿克曼根据鲍威尔之前作为被告的一个案件入手,质疑鲍威尔销售团队的销售记录不可能通过真正把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而达到。

    数据显示,鲍威尔销售团队每月销售完成的积点(Volume Point)都恰好只在他当时处在级别所要求能取得奖金的最低积点VP数上一点点,而且销售积点的变动往往能从公司相应的激励机制中找到原因。所以阿克曼认定这不是真正的用户销售而是在康宝莱奖励机制刺激下的购买。

    争议金字塔式传销

    经过多空大战的洗礼,尽管康宝莱拒绝承认阿克曼对其进行金字塔式传销的指控,但是该公司已经开始着手改变其在美国的经营策略。

    今年4月,康宝莱正式通知自己的销售网络组织,6月30日以后禁止继续从事潜在下线名单的买卖。据报道,康宝莱的法律部门认为,从事名单买卖非常容易被定罪为金字塔式传销。

    “认定金字塔式传销,现行法律在操作上需要具备两大要素。”专门从事多层直销法律服务的律师汤姆逊(Kevin Thompson,Thompson Burton PLLC)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一是你必须付钱才能加入,这点几乎所有人都满足;二是要证明公司支付与产品销售额无关的奖金。”

    2002年6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反金字塔式销售法案》。该法案在第2款(1)规定了“金字塔式销售”的定义:“(A)给参与者的回报来自于新加入者所付出的金额;(B)向新参与者作出许诺,给其投资以巨额回报;(C)使用诈骗或欺骗的销售方式,导致资源有限的、不知情的个人受害。”

    “今年被联邦贸易委员会定罪禁止的‘财富高科技’在不少方面和康宝莱极为类似。现有的法律足够认定康宝莱从事‘金字塔式销售’,我们需要的只是执行法律。” 阿克曼说。

    而汤姆逊则认为,“康宝莱不是‘财富高科技’(Fortune Hi-Tech),它销售的是真实的日用产品。” 而“财富高科技”销售的则是服务产品。

    另一位专事多层直销的律师Gerald P. Nehra则告诉本报记者,监管机构认定“金字塔式销售”,需要确认人们购买直销商品的原因是希望通过发展下线购买商品来致富而不是需要产品本身。监管机构希望看到产品本身拥有价值。而康宝莱做了很多文件来证明其销售的营养品是很好的产品,证明康宝莱确实有真正的消费者客户。

    汤姆逊介绍,他此前经手过唯一一个为消费者打的直销官司,被告是销售宗教产品的直销公司,最终结果是和解,他的客户获得赔偿。

    “美国的监管部门太忙。这些公司又非常擅长和解诉讼,避免被监管部门盯上。这些公司有非常好的律师,过去被起诉了很多次但是都和解了。”阿克曼说。

    直销界最著名的案例,是1979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安利的最终认定。经过几年的争论,联邦贸易委员会认定安利并非金字塔式传销公司,做出这一决定的依据有:没有要求直销商交纳人头费用;直销商没有存货负担;直销商没有从发展下线获取奖金;直销商手中未销售出的可卖商品可以被公司买回。

    康宝莱也满足上述部分条款,但是根据阿克曼的调查,康宝莱规定如果向公司退货,销售员必须退出销售网络,也就永远失去自己的下线。而且为了发展下线的投资,例如购买潜在下线联系方法的钱是不能退回的。

    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在“自由信息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的要求下公布的100多个针对康宝莱的投诉中,绝大多数都是抱怨要求退回购买所需“指导材料”时遇到的问题。有人反映他399美元的退货只收回260.65美元。

    昨日,一位康宝莱中国市场高级业务代表告诉本报记者,公司方面不鼓励存货,但是希望每个直销员有3000元左右的备货。

    而当记者继续追问如果备货卖不出去是否可以退时,这位业务代表表示,那就自己吃吧,公司方面不会接受退货的。
  • 家犬
    传不传销就不说了,我是做HR的,我认为从HR的角度来说安利的模式有不科学之处

    为什么?因为他们过于强调个人的努力可以带来成功,而忽视了对人的配置问题。事实上社会人不像小孩,不是一层白纸可以随便培养,我们应该做的是把正确的人安放到正确的位置上,以便他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并且做得开心。

    而安利呢,好像不管你出身教育背景,只要按照我这一套来就能成功,我的方法简直放之四海而皆准,殊不知一将功成万骨枯,牺牲的人你看不到而已。

    总之安利这个东西我是见几个黑几个,原因很简单,它在否定我们HR的工作,在我面前班门弄斧,这样的傻逼我容忍不了。
  • 布欧
    10年前安利牙膏卖36,当时觉得是天价,现在还是36,而且分量还是那么大一支,性价比立马吊爆了。
    安利 好像也感觉到日用品没法赚钱,开始卖什么炒锅之类的,一套锅7K多,利润杠杠的,。
  • 杨俊-iori
    东西不错 还不能带来问题 国家也就不认为传销了
  • l
    love_mm
    还有玫琳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