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阿波罗11号的最新纪录片,好震撼!

  • 波塞东
    50年前,论坛相信所有人都没有出世的年代,美帝就有这么巨大震撼的火箭,这么整洁光亮的电脑房,那么多电脑!沙滩上那么多自驾游的私家车,房车,波光粼粼的碧海,阳光灿烂,那么多穿短裙的美女,那么多老百姓带着各种长焦镜头,相机在拍拍拍!恍如穿越时空,更别说登月的科幻场景了!!!
  • w
    wap666
    你如果看了30年代的东京纪录片,岂不是要震惊到要死
  • w
    wtf317
    你如果看了上世纪初曼哈顿的高楼林立,岂不是要震惊到自杀
  • i
    imissrain
    有地址吗?
  • h
    hazuki007
    地址呢
  • t
    toner98
    刚出地球的时候,前面的登月舱脱离、掉头、对接,感觉牛逼极了。回来的时候登月舱发射,对接,感觉又牛逼坏了。
  • 容克
    纪录片其实容量有限,没有说清楚阿波罗计划的牛逼

    50年前的今天,执行“阿波罗11号”任务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39-A发射架上进行了飞行时序测试。

    嗯,至于为什么不在出厂这种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点上发,是因为我才发现这发火箭在5月20号就总装完出厂,当天就送上卡角39-A发射架了。要知道那个时候“阿波罗10号”还在奔月的路上,美国人为了实现先总统肯尼迪“1960年代实现载人登月”这一遗愿也真是拼尽了全力。

    在知乎航天板块待过的,不管是扫了一眼还是有深入的阅读,基本都绕不过“土星五号”这个人类历史上的推进之王(……)。3000吨的起飞质量相当于把一艘“基林”级驱逐舰发射升空,LMO(近月球轨道)45吨的运力相当于再把上面的一座炮塔送入月球轨道。

    当然这里今天主要讲讲它的前传——土星-1以及土星-1B运载火箭的故事,以及别的一些小内容。

    在肯尼迪总统慷慨激昂的演(shu)说(flag)之前,美国人早就研究了载人登月的事项,钱学森老先生在1963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也指出了这一点,提到美国人打算使用C-1“土星”运载火箭开展登月计划,当然在下一页,他就说把C-5整出来比较现实。


    这个表单实际上是对应的Saturn-1的内容,就是题图第一枚火箭,除了构型有差异(实际二级用6枚RL-10)以及高度为162英尺(49m)之外还是颇为接近的,当然钱老的吐槽也很犀利
    不过值得说明的是,C-1运载火箭早就在1957年4月的时候就提出来了,那个时候甚至离苏联人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还有半年时间。那会儿定下的指标是要能把20000-40000磅(9-18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把6000-12000磅(2.7-5.4吨)的载荷送出地球引力圈。在那个两眼一抹黑的时代,过去的科学家居然敢定下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也丝毫不会逊色的指标,足以说明当时的科学界是有多么的敢想敢干。

    更敢想敢干的就是C-1的芯一级居然有8台H-1发动机。难怪钱老在下面就毫不留情地讽刺了美国人一把。当然这个操作不是最骚气的,毕竟论芯一级发动机谁多,苏联人表示你们美国人胆子还是太小,我们30多个发动机都没说什么。更骚气的做法是,为了保证每台发动机都能有足够的助燃剂能进入,这个液氧贮箱愣是给设计成长条形的,在煤油贮箱旁边围了一圈。最后还搞得突出了一点,让芯一级外观整体看起来稍微有点奇怪。


    芯一级的简版结构,注意这菊花

    实际吊装中的芯一级
    最要命的是这帮美国人居然还莽成了!

    1961年10月27日,C-1运载火箭成功带着模拟载荷升空。当然钱老表示这在意料之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事实上也确实如他所言,用C-1运载火箭送人到月球,需要至少10次的发射,在近地轨道对接才能成型。而这种技术即使在今天也是颇有难度的。因此靠C-1(1963年更名为土星-1)以及C-1B(即土星-1B)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最后美国人选用了C-5运载火箭(就是如今的土星5号)来达到载人登月的目的。


    C-1起飞瞬间
    而1961年C-1的起飞内容如前面所言,携带了第二级与第三级的模拟载荷,而第二级的模拟载荷模拟的是S-IV,第三级模拟的是S-V。其中,S-IV的改型(即换发J-2发动机以及拉皮型号)S-IVB日后不仅成为了土星-1B的芯二级,更是成为了土星五号的第三级,且就是S-IVB带着“阿波罗”宇宙飞船完成了圆化轨道以及奔向月球的目标。


    左边即为搭载模拟载荷的构型,右边即为搭载登月飞船模型的构型
    从任务整体上看,C-1运载火箭利用现有已有的技术技术,用来验证S-IV上面级技术;飞航控制、仪器仪表技术;并且利用它来发射10吨级的大型载荷(飞马座气象卫星,首射于1965年)以及阿波罗模型的验证飞行。


    土星-1运载火箭的任务
    所以你们可以在这里看到,航天科学的发展,甚至包括人类科学的发展,还是很符合所谓“草蛇灰线,伏行千里”的含义的。往往觉得“突然”就完成的事情,早在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就已经做好准备了。

    当然钱老由于是1955年回国的,自此之后也很难再通过渠道了解美国航天计划的一些细节性内容了。比如在1961年的5月份,NASA决定除非特殊的发射任务,否则一般不携带S-V上面级;以及LR-115此前作为与LR-119发动机竞争的产品,获得了胜利,并被安装在C-1上,但NASA在1961年3月决定放弃继续研制LR-119改为研究RL-10发动机,而RL-10发动机在同年11月研制成功,因此此后的C-1芯二级的发动机均为RL-10,且把原定用在上面级的发动机挪了下来,给二级搭载6台。

    依旧是1961年,C-5的构型得到确认,S-1C为芯一级,S-II为芯二级,S-IVB为芯三级(就是题图最右边的那个庞然大物),且分别确定了承包商为波音公司、北美航空公司以及道格拉斯公司。其中的各种甲方的微调操作按下不表,1961年的上半年还是百家争鸣构型设计的时代,而下半年就连承包商都确定了。这是何等可怕的效率!

    而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要更加早。土星-1所使用的8台H-1发动机在1958年就基于前身S-3D火箭发动机研制完毕,在1959年即成熟下线,甚至在1961年开展了发动机复用的验证!



    没错,把火箭从海水里打捞上来看看能不能用,在50年前就有人在做了
    而作为S-II与S-IVB级发动机的J-2在1963年11月完成了8分钟的加长程试车,正式可用。


    J-2发动机燃烧时间长,条件也更苛刻一些,研究所需时间也比较长
    作为S-IC级主发动机,关系到土星五号能不能正常起飞的F-1大推力发动机,则在1962年经历了3年研制后,完成了全推力长程试车,正式可用。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头巨兽的怒吼
    火箭发动机这部分的测试已经在1963年全线完成,而载荷能不能与最后的火箭部分适配,那是另一回事。“阿波罗”飞船的部分是与S-IVB上面级进行连接的,要想完整验证飞船-火箭部分的运行能力,势必要开展飞船-上面级联合飞行试验。

    也由此,C-1B(1963年定名为土星-1B)作为一个过渡型号被搬上了台面。


    S-IV/S-IVB在土星系列运载火箭上的位置及形貌
    土星-1B在土星-1的基础上将尾翼改为8片小尾翼(KSP玩家喜欢做的事情+1),省去了一些冗余结构,改装了一个S-IVB型的上面级。这些内容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由于土星-1B需要承担载人发射的任务,其可靠性要求上了不止一个台阶,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土星-1B的首次发射在1966年2月26日完成,搭载了“阿波罗”飞船开展了亚轨道飞行。


    AS-201任务,土星-1B的首次飞行
    载人测试原定在1967年1月27日,AS-204任务开展。但大家都知道那一天发生了惨案,3名宇航员不幸在大火中殉职。此后土星-1B的载人飞行在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任务中完成。而此时,距离肯尼迪总统提出的deadline已经不足14个月了。

    从整体任务上看,土星-1B运载火箭利用土星-1运载火箭取得的一系列技术成果,将直接对“阿波罗”飞船进行飞行试验,包括但不限于整机轨道飞行测试,登陆器飞行测试,再入回收测试;飞船轨道规划;在轨人员训练;大推力发动机验证(J-2);改进S-IV上面级为S-IVB以适配土星五号任务需求;20吨级重型卫星的发射。


    土星-1B运载火箭的任务
    实际上,土星-1B与土星五号携带的S-IVB上面级也存在一些差异。按照土星-1B的飞行时序,S-IVB仅仅需要飞行十几分钟,而土星五号的飞行时序要求S-IVB能飞行4.5小时。作为氢氧上面级,“氢漏”的问题从S-IV上面级任务一诞生,就困扰着道格拉斯公司的工程师们。液氢的泄漏率在S-IV中为110L每分钟,地面上等待起飞的时候,可以通过源源不断地补充液氢来解决,而天上怎么办?因此为了补齐4.5小时的泄露量,S-IVB的液氢储罐在原计划253000L的基础上又增加到了272000L。而同样由于其它工况的不同,用在土星-1B上的S-IVB上面级跟用在土星五号上的S-IVB上面级在其他方面势必还要产生一些微调。


    土星-1B与土星五号所使用的S-IVB上面级的差异
    可以看出,土星五号的S-IVB级需要重一些。

    这些多出来的质量包括:

    前部裙环——土星五号需要加载更多的载荷(比如一个满油的登陆器);

    辅助推进系统以及损耗部分——土星五号需要更少的液氢蒸发率以及以及更精确的入轨要求;

    后部裙环——土星五号需要加载更多的载荷(比如前面的一堆东西);

    推进系统——土星五号为了减少液氢蒸发率将使用更多的液氦进行冷却,同时J-2发动机需要实现二次点火以将“阿波罗”飞船推入地月转移轨道;

    级间段——下面一级的直径增大了。



    为了攒出土星五号运载火箭的全部前置条件,NASA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两款运载火箭,四款发动机,攻克了大大小小的难关,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尽可能少的资源,验证了尽可能多的内容。这是NASA面对苏联人在航天事业上节节推进压力下的动力,也正是NASA的这份效率,让美国总统肯尼迪敢于在1962年发表演说,称人类要在1970年之前登上月球。“MAGA”不是靠嘴上说就能说来的,这背后需要千千万万的一线技术工人、一线科研人员的奋斗以及努力才能换来的。当我在看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不得不佩服当年美国人在这种压力下的强大斗志。

    现在,什么都有了,一架划时代的运载工具即将揭晓。
  • D
    Darun
    上个月看过,配乐也牛逼,极震撼
  • 6
    65617198
    结果土朝民科还说是骗局
  • c
    catxing
    确实伟大。伟大到了50年后登月阴谋论者还在前赴后继
  • d
    dudeism
    地址放一下,谢谢
  • 潜水运动员
    全部用当年的语音,没有一句解说词
  • 阿当
    https://pan.baidu.com/s/14AFwkgj67r9FY2SYJ6_6Zg?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 J
    Jobs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