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这种传统艺术会和京剧一样消亡吗?

  • 伯伦希尔
    现在的90后对评书的不接受已经和咱们不接受京剧一样了,而且国内很久已经不出评书大师了
    ps 我非常讨厌单田芳
  • a
    asarato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给你个保留 让你半死不活苟延馋喘 基本和死了没两样
  • O
    OpEth
    王月波还是比较火的,有成为大师的潜力。。。。。
  • p
    pimp1234
    没评书大师接班不假,不过90后一样接受评书,我表弟听张悦楷的金庸小说听得不亦乐乎
  • 伯伦希尔
    严格意义是上金庸小说不算评书吧?
  • v
    veryend
    京剧是没啥意思,表现力太差了……
  • 有人计算过听王月波的一整套隋唐要花多少钱和多少时间吗?

    反正以个人来说,情愿听网上随处可下的、随时可听的老派评书,也不会花这个钱和时间(主要是时间因素)去书馆听评书。
  • S
    SHAN
    现在娱乐方式那么多,年轻人不去听评书吧
  • A
    Advancedadvance
    完全不懂文艺、曲艺,但是作为评书爱好者,结合自己片面理解胡喷两句:
    1、任何艺术要想存活、传承、发展,不与时俱进恐怕是不行的。
    2、与时俱进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而且通常这两个方面是互相作用的。
    3、与时俱进后的艺术难免面临这样的质疑“这还是XXX吗?”,但是形式差异的界限恐怕也会愈来愈模糊。

    个人认为,袁阔成的成名及对评书的贡献更多的在于烈火金刚、平原游击队这些作品,而不是三国演义。
    侯宝林能成为大师,更多的也是因为那些反映新时代新群众作品的成功。
    再看看京剧等传统剧目,当时的八个样板戏应该算是一个进步,崭新的故事、快节奏的唱段,从内容到形式更好地契合了时代与审美的新要求,试想如果一直朝这条路走下去,京剧等传统剧目虽不一定大红大火,但未必是现在这样,至少可以在音乐剧、话剧这块市场上分杯羹。
    再说个曲艺形式,二人转,大家如果看过二人转光碟,或现场看过,且不论现在二人转内容的各种问题,以及受众群体情况,单分析为什它能存活并壮大,个人觉得二人转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极端情况,最终进化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形式限制的表演,时而小品、时而歌曲、时而喜剧,甚至舞蹈、杂技都可以或简单罗列、或相互融合的展现出来,而大众关心的只是内容,没有人会提出“咦,你这不是二人转唱段啊”这种问题。
    那么,再看看郭德纲的相声,其实有相同的意味,那种相声本应有的展现结构、叙事完整性、语言定式都可以没有,两个演员打着哈哈,和观众互动一下,这也可以是一段相声,是不是跟二人转的演进情况类似呢?
    曲艺要想发展,必须向前看,因为过去的就那么多,总有用完那天,而前面的路是无限的。
  • 泪指轮
    初中时听着评书做作业, 很安逸, 现在,玩的东西多了,静不下心来听评书了。。
  • S
    Sithcard
    刚刚无聊看杨家将的电影还在想这个问题来着!感觉当年街头嘈杂环境中一个人叨叨叨能压住场秒杀现在的主持人!
  • 战神bati
    十分想听全本的小八义
  • y
    yesword
    如果不能跟上时代,肯定淘汰掉
  • g
    gundamlrc
    方言都被消灭光了,普通话一统天下,地方戏种,也都死的差不多了

    现代人而且都忙,谁有空到茶楼里品茶听曲儿,回家数钱玩去吧
  • 龙骑将
    有次我因为工作原因而不得已仔细的看了回京剧的录像,然后被吸引住了,虽说算不上多崇拜多喜欢,但是感觉到了京剧的好,和名家唱腔的魅力,这事说不准的。
  • 两把半和两千万
    那啥有声版谁给个地址
  • 傲笑乾坤
    开车的时候电台放的话会听几段。
  • d
    dexter小德
    粤语评书还是不错的
    高中的时候天天听,感觉做的蛮好的,不过确实越来越衰落了
    唉~~~蛮可惜的
  • x
    xinranerzhi
    没市场的就该进博物馆
  • b
    birdie
    娱乐形式多样化,跟不上时代的滚粗,太正常了。
  • 北社狙击手
    现在的有声小说太糙了,白洁那样的都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