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克:苹果“中国制造”并非因成本低 而是美国技工太少

  • x
    xshi
    往印度 东南亚搬呗 那里技工更多 工资更低
  • d
    dorn
    废话,灯塔国的精英都在华尔街。
  • f
    ff_cactus
    为什么技工更多?
  • A
    Alloyo
    要求一个资本家财团不考虑利益而考虑民生,这是哪门子的好事?库克是圣母,股东们可不是

    为什么现在满世界都是外国公司的工厂,还不是因为成本控制,要是iphone这么大需求在美国本土生产,人力成本翻几倍,产量缩几倍
  • H
    HORA
    印度就算了。一般人很多东西分不清
  • D
    DKNYZK
    库克的专长就是成本控制,怎么可能不爱中国
  • 雷姓青年
    专门给资本家计算劳工成本的我心中有愧.
  • A
    AndMe
    根本不需要你分清,流水线只要你做就行了
  • t
    theallmighty
    根本不需要你分清,流水线只要你一直做同样的一个动作就行了,这就是技术。
  • k
    k62163
    蓝翔立功了?
  • h
    handsomeken
    工艺设计,夹具设计,流程优化,设备维护,这些谁来做?
  • 东北打机的汉子
    那你觉得这些动作是苹果设计的?那么多零件的制造,时间能够平衡,是需要花很多技术和精力的。
  • s
    shui192168
    那你想的太简单了。人可不是机器,人都是需要培训的。还需要纪律的约束。
  • b
    blaze1999
    速个流水线是很复杂的过程
  • A
    AndMe
    你去富士康看看再说这个话
  • A
    AndMe
    你明白什么叫流水线吗?
    工人要做的就是拿起螺丝,对准口子放上去,连怎么拧都由机器完成,放一个螺丝给你一毛钱
    产品数量和工人数量成正比
    你说的这些,一个几十人的团队就可以负责几万人的工厂
  • y
    yufe
    苹果的要求从效率上讲真的只有中国血汗工厂能满足了
  • f
    flyinbugs
    喷了,咱俩在tg拉个团队,上俺们县招几万人,明天就抢apple订单去
  • s
    shui192168
    让人连续拧上8个小时螺丝,还要保证拧不歪,质量合格,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不说别的,你试试自己写自己的名字,连写一百个,肯定有错的。要是再加上时限和格子,那漏过和写错的会更多。
  • A
    Abramovich
    流水线就是标准化操作,工人严格按照操作准则的步骤一步不差的操作就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只要严格执行,操作准则设计的时侯就已经保证了最终的品质
  • h
    handsomeken
    看来您是专家,这样你给举个例子,一条30个人,10个上下的工序,节拍时间怎么平衡,设备需要几台,上下道怎么衔接效率最高,质量需要几个点,测哪些,换单如何效率高,怎么调节设备和人员,操作工上厕所之类的时间产线怎么办,工序工艺,物料怎么配,jit怎么做怎么优化吧。
    外加后勤像吃饭住宿洗工衣这类到了几万人的时候就不是你一句话的事情了。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15-12-25 07:33 通过手机版编辑
  • 野生的任豚
    bb那么多,就一个字:便宜
  • s
    sakerping
    嘿嘿,库克这话说的还真是对的。

    现在全球工业制造业的中心就是在中国,注意这里说的不是技术研发,就说生产制造。无论是小到iphone还是大到重型装备,只要是想大量生产的,没有其他国家可以和中国一样来什么做什么。
    不是说美国没这个能力,而是没有现成的能力。既然都是市场经济,都要拿订单合同说话,不能以行政命令去做。今天12月底签的合同要求在4月前做出多少台设备来,中国就有现成的生产资料能满足,做出来还完全能满足国际标准,那大家就都到中国做了。

    你说到中国做成本低这可能是有道理的(说可能,因为成本是个大概念,要结合合同整个来看,起码来说要把时间因素考虑进去),但不能说在中国做就是因为便宜,因为如果中国做的产品品质不达标的话再便宜客户也不敢要。凡是能下大订单的甲方都不差钱,必须是在符合业界质量标准前提下讨论成本才有意义。成本再低报价再便宜,如果质量不达标,都弥补不了造成的损失。

    [本帖最后由 sakerping 于 2015-12-25 08:30 编辑]
  • 一天就是一日
    库克这么说,喷子们会不乐意吧。

    喷子们不允许任何人提中国的优点。
  • 星之尘
    为什么不用机器人
  • 女武神
    不肯出钱就直说 技工这种东西 出的钱就会多
  • t
    theallmighty
    ”接受采访时小磊正在考虑跳槽的事,富士康的工作经历在制造行业内相当值钱,他的许多同事都轻松跳到了工资两倍乃至三倍的地方去。但这种越跳越好的情况只出现于“师级”员工身上,对于流水线普工来说,他们的情况或许正好相反。富士康的大部分机械设备都是“非标准件”,换句话说,操作这些设备的经验在富士康之外毫无价值。因此无论普工们做多久、多熟练,他们的职业资历依旧没有丝毫增长。一个普工想到富士康来学点技术是几乎不可能的,小睢说他学到了“电焊技术”,这位年轻人每天要处理上千台手机上的某一个特定焊点,这件事他做了几十万次,可他依旧拿哪怕就在隔壁的那个焊点毫无办法。作为师级员工,小磊对普工的生活几乎毫无所知,他最多只接触过由工人担任的“生产线长”。线长是所有普工中压力最大的,一边要对整条流水线的效率负责,另一方面又要“镇住”线上的几十位工人。“工资只多一点点,又不可能往上走,压力还大那么多”,小磊评价着,“有时候我都不理解他们干嘛要争这个做”。“
  • s
    sakerping
    富士康那种电子制造的电焊和装备制造的电焊是两个概念,后者是焊海洋平台的。
  • A
    AndMe
    机器拧的,工人负责按照不同位置的顺序放上去
    为了防止顺序错,还有简单的模板让其一一对照

    写自己名字,我写了几千几万次了,从来没有哪次签名写错的,简单重复形成条件反射了,就像1+1不会等于3
  • A
    AndMe
    你是在设计流水线,还是在操作流水线?
  • u
    u571
    精密制造机器人跟人手差了几万光年
  • s
    shinsuke
    东南亚那些根本不能看啊,那边人比较闲适懒散,根本不像中国工人这样肯埋头苦干,同样一件东西,东南亚产的质量看起来就比中国制造的差点儿,当然日本人做东西更认真追求品质一点,可惜没人愿意干了
  • A
    AndMe
    不是没人愿意干,而是没人愿意买

    东南亚差因为没有系统流程,没人好好设计这个流水线,但是劳动力成本真的低了,搬厂是很容易的,就像富士康从深圳到河南
  • 级替四
    你多虑了,MACPRO是美国制造的。

    http://nb.zol.com.cn/412/4129663.html
  • 级替四
    库克也就随口说说,就幻想和生产F-22战斗机的国家飚制造水平了

    http://v.ku6.com/show/GXgHZtCUdfhtOyktKfz0Bg...html

    [本帖最后由 级替四 于 2015-12-25 13:25 编辑]
  • h
    handsomeken
    你知道一个made in where 标签里可以玩多少花样么?
  • h
    handsomeken
    你是专家,应该知道只要把人拉进工厂就直接做了么,没技术啊。
  • l
    leeex
    咦?难道不是吗?我们玩工人物语帝国时代不都是这样的吗?现在你告诉我工人需要培训?我告诉你我玩建设类游戏可是把把赢的好不。
  • 级替四
    不知道,要不你给我们说说,看看我们能不能打你脸
  • y
    yuhui
    J IG吧?
  • 影舞酬
    你要先花100个亿建起工厂,买好生产线!
  • z
    zzxf
    我现在在个冲压厂,专门生产数码产品里的金属件,比如屏蔽罩,手机平板笔记本啥的都要用到的

    总共两百来号人,技术岗位就有30人左右了,机修 产品设计 模具设计 工艺 模具钳工 ,再加上生产团队的骨干, 起码50多个吧

    要我们这个厂搬到东南亚还真不好搬,除了技术人员招不到外,各种制造型工厂的配件也难搞啊,在中国各种品牌供应商基本都全了,东南亚还差的远,比如机器上哪个零件坏了我们可以到北京西路去买一个替代品,东南亚就不行了,只能停工慢慢等国外发货了
  • j
    jamesxuyiyi
    国内不是乱说农村小伙姑娘,教几次就学会了,东南亚那边?还有管理也有问题,以前很多苹果原型机就是越南代工厂流出的
  • j
    jamesxuyiyi
    还有日本现在国内招工人好多年了,魔都郊区,电子设备厂流水线女工,去日本工作两年,其实还是人工低
    Made in japan也是国人生产的

    本帖最后由 jamesxuyiyi 于 2015-12-25 20:08 通过手机版编辑
  • V
    VEVAN
    其实还是成本闹的呗
  • h
    handsomeken
    人家说几十人能搞定几万人的工厂,你怕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