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调控将如何收场?

  • 红叶
    最新一轮房价调控又已逼近摊牌时刻。房价调控会再次成为“空调”吗?

    中国房价调控肇始于2005年,其持续时间之长、政策之密集、效果不尽如人意,令人侧目。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房价取决于供给和需求。政府最初的调控聚焦于购房需求,采取了提高首付款比例、房贷利率上浮等措施,继而又试点推出房产税,甚至祭出了备受争议的限购令。然而这些政策成效甚微。

    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中国宽松的货币供给,导致了长期的实际负利率,催生了居民理财需求。其次,本应成为理财主渠道的股市,却因为上市公司质量差强人意和浓厚的投机气氛,让大量投资者望而却步。而买房则进入了越买越涨、越涨越买的上升循环。第三,中国城市化进程几乎势不可挡,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都将继续成为房价推动力。第四,结婚买房的强大习俗,以及男方女方不惜整合全家资源买房的决心,构成了巨大的刚性需求。第五,中国有庞大的灰色收入,对这些灰色收入而言,买房成了既省心又安全的理想去处。更重要的是,灰色收入对金融调控高度不敏感,只对反腐敏感。现在哪个贪官不是“房多多”?根据经济学者王小鲁的研究,2008年灰色收入即高达5.4万亿。

    因此,虽然政府从需求角度出台了密集的打压政策,购房需求依然足够强大。

    真正触动房价的,是房产供给方的变化。在2008~2010年经济刺激过后,货币投放出现失控,导致2011年通货膨胀明显成为头号威胁,中央被迫采取金融紧缩政策。遗憾的是,央行采取了“加息为辅、提高准备金率为主”的政策,两年内12次提高准备金率,结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飙升至20%以上的历史高位。这一政策,直接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陷入困境。作为条件反射,银行开始削减对中小企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投放,于是房地产开发商和大批中小企业陷入资金困境。

    把房地产开发商逼入绝境的是房地产成交量的急剧萎缩。由于浓厚的观望情绪,房地产成交量严重下滑,这使得房地产商大量资金沉淀在待售楼盘上。对资金密集的房地产行业而言,一方面没有贷款,一方面房子销售停滞,最终部分房地产商被迫降价卖楼,房价终于开始松动。

    但是,切莫以为房价调控即将大功告成。相反,现在的房价调控不仅不可持续,一旦放松之后房价反弹在所难免。

    第一,房地产调控的僵局,最先冲击到的是地方政府。2011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明显下降,不少地块甚至出现流拍。芜湖市对购买新建自住房屋的市民给予购房补贴和税收减免的政策,虽然被中央喊停,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地方政府已不堪承受关键收入来源冻结的重压。由于土地出让金对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贡献达到一半左右,土地市场冻结的冲击可想而知。地方政府在收入锐减的同时,却要面对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到期压力。超过10万亿的地方平台项目融资,有不少都有赖于卖地收入偿还。要么银行同意延长还款期限,要么地方政府就会出现债务危机,要么放松房价调控。因此,中央现在面临如下的复杂局面:地方平台融资还款倒逼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倒逼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倒逼房价调控政策。

    第二,从房地产商角度看,房价调控僵局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大量项目停工或取消,一是部分房地产商倒闭,甚至连绿城这样的大型地产公司也面临“生死时速”。问题在于,房地产商是房产的生产者、供给方,他们目前的困境意味着未来几年新上市房源供给的下降,这将为房价报复性反弹埋下伏笔。

    第三,购房需求并未消失,他们只是在观望。一旦市场出现转折信号,需求又会重新爆发。面对新楼盘的减少,重新爆发的需求势必导致房价快速反弹。

    由于房地产、地方政府投资和高铁投资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三个强大驱动力,现在这三个发动机同时熄火,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迅速放大。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动荡以及2012年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权力交接,都决定了政府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容忍经济来一次硬着陆。

    逆转的信号已经出现。央行连续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使得那些快被“冻僵”的房地产商重新复苏。在最近的一次降低准备金率后,泛海建设、银基发展、深物业A和中粮地产等不少地产股出现涨停。市场已经嗅到了转折点的到来。

    虽然中央依然坚称房价调控不动摇,但我们应该相信的是经济规律而非中央的表态。在确保经济不会硬着陆与房价调控之间做选择的话,中央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

    接下来的局面不难预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继续下行,房地产商重获“源头活水”;地方政府采取更加隐蔽的做法悄悄放松对房地产的限制;中央虽然口头上继续坚持调控,但实际上将对房地产业无法继续那么严厉;随着信号扭转,大量买房者停止观望,房价重拾升势不可避免。

    房价调控将再次沦为“空调”。一项政策的效果,并不取决于它的初衷,而是取决于它是否遵循了经济规律。

    当然,房价调控并非无解。中国所谓的房价泡沫,其实源于收入分配的严重失衡。化解房价危局,必须从调节收入分配结构入手:控制地方政府开支,减少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推广房产税,加大持有多套房的成本;严厉打击腐败,将没收的房产进行拍卖;破除垄断、降低税负,增加普通公众实际购买能力;开征遗产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但是对不起,没有速效药。
  • m
    mitsu
    通篇说了等于没说,特别是最后一段....:D
  • t
    tripx
    说到底 天朝的经济问题最后都会变成政治问题 所以是难以解决的
  • g
    goo1984
    调控错在哪呢,错在调控本身

    这种力度的调控,应该早几年,或者08年那轮下跌不托底,都行

    目前的价位,我认为符合市场规律的走法应该是加速赶顶,然后再来一轮大跌,让大部分投资者明白房地产的风险才能教会市场如何正确估值,要纠正整个市场的错误取向,阵痛是难免的

    但是这个点位调控了,跌也小跌,涨也滞涨,在偏高的估值以及仍旧不减的市场躁动下,原来的加速赶顶变成了缓慢上升,让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投资者及刚需付出偏高的资金成本,阵痛变成了长痛。目前纠缠的局面就看经济大势了,中央最后的牌应该是加码房产税,抄底很难,因为无底可抄
  • 查理王
    由此贴可见 100年啊100年
  • p
    pppkkk
    以暴涨收场
  • 人民军医2
    红叶大大,你发的房地产帖子,比我还多啊
  • q
    qq800as
    出现明显错误,经济泡沫下房屋是投资资产,取决于收益-风险,而不是供给 -需求
  • k
    keith
    户口已经开始松动,你说呢。。。
  • j
    jack9358
    100年,妥妥的
  • c
    c月光咖啡
    @c月光咖啡 mark
  • n
    ntxdz
    不懂经济,看评论
  • 色并矜持着
    房价为什么这么高的问题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扯这些没用的有啥意思.如果你都不确定你知道不知道房价为什么这么高,你还有什么资格出来贴这么多.
    别人放烟雾弹扯那么多是有用意的,跟着起哄就实在傻逼了
  • M
    Mr.眼袋
    北京上海2月开始成交量暴涨,qq弹新闻了
  • V
    Verhoffin
    也是刚才,QQ弹新闻,外来满三年能买2套房的叫停了,打脸了……
  • N
    NeoB
    就是中介开发商们太得瑟,才被政府打脸的
  • 丈母娘
    二三线放宽户籍,城镇化加速,房产必然会反弹,但仅对刚需客户。
    下一轮的调控方向应该是缓慢放开投资市场。
    放的太快,死的会很惨
  • 6
    66
    任何打压房市的政策都是YD上演的一出戏 :D
  • T
    TG春上春
    一大堆废话. 一句话总结就行了: 再涨100年.
  • C
    Crusher
    以100年收场
  • w
    wer.
    最后一段与虎谋皮妥妥的
  • 喜欢它likeit
    总要有人买单,上层就不说了,下来是有钱人,中产,城市庐舍吊丝,农民工

    有钱人剥得差不多了,都在往外跑了,留下的实业和市场被上层瓜分。

    中产的资产和未来几十年的收入都变成房子了,把房子缩水除了激起民愤也榨不出更多油水。稳住再微降做做样子,也就那样了。

    庐舍吊丝是中产预备役,迟早也是要被房子剥光的(租也好买也好)

    农民工群体,现在的青春都凝结成一台台phone4了,但是未来的价值还没剥光,而且基数也大,就你们买单了!

    所以,美其名曰"城市化"。当城市人多美好,你们就乖乖长肥,然后被吸干吧。
  • 熊猫
    无所谓个,上周买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