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暮遇之也,庄子歧解何其多

  • o
    oshee
    庄子说话实在要突破常规去看,比如这句话: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看到一个靠谱的解释,说,现在到万世之后,这个时间的距离就好比是白天和晚上之间的距离。

    也就是:一万代之后遇到一个明白人,知道其中的意思,那么,这一万代也算不得长,早晚之间而已。

    把一万代等同于早晚之间,什么意思?就是说,一万代后能遇上一个明白人,已经算是很短的时间了啊。

    言下之意是:本来以为要比一万代长得多的时间呢,假如一万代后遇到了,那就是值得庆幸的啊。
  • o
    oshee
    很多解释把旦暮遇之引申为难得的意思,一万代遇到一个,不就是难得吗?

    这样想,就是没有突破一万代的思维,常规的思维。一万年已经够长了,一万代还要长,庄子居然说一万代很短。这逆转!

    所以这不是难得的意思,而是庆幸的意思。
  • R
    Rorysky
    你说古代大拿咋这么有思想 iOS fly ~
  • 4
    405610907
    回复3#Rorysky

    吃的太饱或者饿的太瘦。
  • g
    gerry1
    干扰信息少,文化陈见少,人不浮躁且专注,物质生活匮乏。

    简而言之:物质享受的快感,远远低于精神探索的成就感(前提是你得有基本的思考能力)。文化荒野,决定了任何领域的一朵小花都有足够的空间成长为文明的基石。
  • g
    gerry1
    我个人的理解是:“感悟出一种文明智慧发展(觉悟)的必然性”。万世与旦暮只是黄粱一梦的错觉,智慧推动人终将成圣。
    这也和他的鲲鹏扶摇之说能对上。

    正如太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有异曲同工之妙。
  • i
    i86
    庄子说的人是个体而不是整体HiPDA·NG
  • g
    gerry1
    在成圣之路上,个体和整体都是智慧的载体,文明前行的工具,本质上并无区别。智慧随机在整体中跳跃,但终究会有个体超凡入圣。这时,他(圣者)就代表人,群体极限的顶点。所以,圣自人出,人以圣显这个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时空,只是观察的视角与思考的标准不同而已。所以我认为“万世与旦暮”不是“难得”的含义,(庄子也很少撰文演绎困难这种次要概念)而是面对“终极与必然”的超脱和乐观。
  • o
    oshee
    回复6#gerry1

    庄子把时间和空间拉到这么荒诞的地步,或许正是有摧毁时空概念的意思在里面。或者仅仅是历来人们说的想象力?但要把空间往大里说,时间往长里说,谁不会呢?这也叫想象力?我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如庄周梦蝶的故事,比如在他说到的道或一,哪里容得下时间和空间?
  • l
    lingcheung
    看不出有难得或者庆幸的含义。这句话意思应该是(一位当世孤立的圣人)万世之后遇到另一位大圣人理解他的思想,乃是朝阳和落日相呼应的场景啊。朝阳和落日是完全一样的景象,只不过时间不同而已。 Send from VAIO ~
  • g
    gerry1
    所以,我们对于时空的观点并不矛盾。按照老派词语来描述,时间与空间是外因,是次要矛盾。而智慧的觉悟是内因,是主要矛盾。

    因此,在修辞上,用夸张的时空用语这种外部条件,来凸显“以智慧超脱成圣”这种内因驱动结果的必然性。

    这段话的重点在于“圣”的终极性和必然性,而不在于“万世”与“旦暮”的随机性。因此我不同意楼主你的“庆幸”,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对于庄子来说,成圣与解脱,是一种更加纯粹的向往与坦然。
  • o
    oshee
    回复11#gerry1
    原文没有庆幸的意思。我是拿“难得”的引申讲法进行对比,与其说万世一遇是难得,不如说是庆幸,强调语义中对万世的轻描淡写。意思是,万世遇上就如一天就遇上,很快了呀。 iOS fly ~
  • o
    oshee
    回复10#lingcheung
    暮是太阳落山了吧,看不见太阳了。旦暮在古代比较常用,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吧。 iOS fly ~
  • x
    xiaomao88
    真是个好帖子,这就是所谓的清谈么?HiPDA·NG
  • o
    oshee
    最近又看接触一点资料,看到庄子被歧解的地方不少,就这一句话,文字应该算简单的,还是被解释得看不懂。

    1,这是在野派庄子研究者张远山的解释,每个字都认识,就是不懂其整体意思要说什么:

    万世之后若能一遇知其解者,如同一朝一夕就遇知音。

    2,除了前面说到的之外,也有把“旦暮遇之也”,解释为“平常生活之间就遇到了”,比如林语堂在英译中翻成,you may meet him around the corner.

    3,解释为“不期而遇”。

    但整个这一句连起来看,这种种解释似乎都有一种“哪里好像不通”的感觉。
  • w
    wsyx87930
    万世相遇犹旦暮呗
  • y
    yourpanic
    庄子所言,乃是时间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同时也表达了产生圣贤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圣贤在一万年必然出现那么,就是非常长久也是值得(时间相对性,如果值得等待,那
    再久也值得,)等待的,就像白天和黑夜那样永恒。
  • k
    kingfir
    这个和梦有关,人生皆是梦

    旦暮也和这个相关吧?

    执迷不悟历经万世遇到大圣,知其解这个过程,就如同从早上醒来到晚上睡觉进入另一个梦之间的际遇?
  • o
    oshee
    在“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这句话前面一句话是:

    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

    这句话倒是各处都解释得很一致:这些话,可以称之为吊诡。比如陈鼓应:”这些话,称为奇异的言谈。“
    但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原文应该是:其言诡也。岂不是更简洁?

    ”吊诡“这个词就是从庄子这本书里起源的。因为没有其他参考,所以根据上下文,人们”猜出“了大致的意思,而且这个词还在一定的圈子里还变得有点时髦了。但是真有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吊为什么搭配上诡?

    有个老外别出心裁,他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前面有一段关于梦的奇奇怪怪的话,如果你”同意“这些话(是其言也),那么你是在安慰或平抚这些奇怪感(其名为吊诡)。

    吊,是凭吊、慰问的意思。诡是奇异的意思。把这两个字拆开了理解。

    既然,庄子之前没有吊诡这个词,那么每个人都是靠自己猜的,那么这样猜也可以。还有,文言文单字表意很多,把两个不搭的字放在一起构成形容词的现象很少见,本身就很“吊诡”,拆开理解反倒合理。

    不过,他也意识到这么做有点冒险,所以加了一个挺长的注解。

    当然,吊诡这个词就其历史来说,本身就很吊诡,或许约定俗成了,还真有可能成为一个常用词。

    就我而言,与其用吊诡,不如用诡异。因为用这个不知根底的词,还真有点拿捏不住。
  • 烂人村村民
    不懂不懂。旁观大佬们聊天。
  • o
    oshee
    意思是时间很短? 如果是,说万世如同旦暮的用意何在?
  • o
    oshee
    回复18#kingfir

    前文是有讲到旦和梦,但这里是旦暮,我理解是讲这个时间间隔的,也有可能是讲白天这段时间的。一遇大圣了,你又说进入下一个梦,这是科幻了吧,哈哈。
  • a
    aliar
    只要相遇,就算长如万世,也仿佛旦暮一样快。
  • s
    slapdash
    个人理解:
    旦、暮遇之
    早上碰见过的 晚上又遇见了。
  • 将欲行
    这一段的前边,不是一直在说做梦嘛,庄子也是人,所以根本不用觉得太高深。 我觉得他就是说,万世的时间就像早上到晚上一样平常,会有人明白我在说什么,也会有人一直和你们一样在做梦却觉得自己不是做梦。
  • o
    oshee
    回复25#将欲行


    我对你的话有点感觉了。

    甚至,我觉得庄子有故意挑衅的嫌疑,没把时间当回事,万世当成旦暮,一是平常,二是大家觉得时间很长的,我就讲它很短。在他那里根本就没有时间!

    讲到空间和时间,让人抓不住他的意思,在第一章里挑衅空间,在这第二章里挑衅时间。这也就是很多误读造成的原因,因为那是大撒把,草!
  • 学长你的皮带
    感觉和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差不多。一个时间上,一个空间上。
  • z
    zengdragon
    旦暮意思是早晚,按今天的语意,迟早会遇到一个懂的人,这样解释也是可以的吧。 会将白发倚庭树
  • 飞虫
    庄子在做广告:我的思想现在不被人理解,万世之后定会家喻户晓
  • 莲尖
    回复1#oshee
    刚有个版友说 是早晚遇到的 意思

    感觉很无缝衔接 iOS fly ~
  • 舒南
    旦暮遇之,也可以理解为宇宙的诞生和消亡同时出现,那么满足这个条件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奇点。
  • d
    duwang1883
    昨天看那个解衣盘礴,解衣盘礴到可矣完全没有逻辑分析
  • 飞虫
    对于庄子这种人,最好的办法是扔一个NOKIA 1110给他,让他闭嘴
    没有人干活,没有医院,得个大病能疼死你,还逍遥呢
  • e
    eago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尤旦暮。
  • 碧的绿
    回复31#舒南

    可以。老子也有啊,有一物先天地生
  • 舒南
    感觉就是思想家对终极问题的思考或是揣测。而且看题主这句话,庄子也是比较迷惘的,遇大圣知其解。他也想求解这个问题,比普通人想的多很多,天马行空。也许他无意中就悟透了这个终极问题。我就这么一说,不用当真。
  • 1
    11ww22
    是值得和豁然开朗的意思
  • o
    oshee
    回复38#舒南


    思想和终极问题不值钱。遍地是。没看他对孔子百般挑剔吗?那些东西,正是他不鸟的,不断加以嘲笑。
  • 舒南
    所以我说他挺迷茫的。一般来说大彻大悟的已经不屑于贬低别人来提高自己了。
  • o
    oshee
    回复41#舒南

    那是你的想象,大彻大悟也只是世人有限的想象。他可能很十三,也可能很二,老婆死了,他鼓盆而歌,他在活着时可能已经消失了。。。
  • s
    shadowmage
    庄子这方面想的特别多,第一篇逍遥游里面讲到北冥大鱼徙南冥如垂天之云,形体大小比较,后面又讲到大年小年,时间上作比较
  • c
    cfo
    时髦起来的吊诡,应该不是庄子的本意了。
    台湾拿来翻译“Paradoxical”,内地无骨文人放着好好的自相矛盾不用,拾人牙慧之时怕是没想过庄子说过这个词。
  • 甘恩
    懂了老子才能懂庄子。
    旦暮即是觉梦,梦是不觉,觉是假觉。万世之后,遇到的能打破这个梦觉盘中之谜的大觉者,是在觉梦之间——即中道。
    齐物论对照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章
  • w
    wzdzjx
    围观一下,不甚懂
  • v
    very20027501
    庄子:所以我说啊,"万世之后而遇一大圣之其解者",和"旦暮遇之"是同一回事啊。
    几万年后有人懂得了这个道理,和梦醒之后自以为大彻大悟是一回事啊,你真的大彻大悟了吗,你不过还是在做梦而已,你真的懂了吗,你其实也是在做梦而已。
    这就是玄,随便搞个类似的题目,魏晋名士们能讨论个三天两夜。
  • l
    linxlintt
    突破很有感触了。。。
  • 飞虫
    庄子通过齐物论表达了对于世界的不可知和怀疑
  • o
    oshee
    回复47#very20027501


    这是一个全新的解读。从前文内容来看,也无不可。

    不过,从文本线索看,前面一句讲这是吊诡,也就是无从明白,接着讲万世遇到一明白人,似乎没有必要再次强调这也是梦里的明白了。前文对梦的强调已经很充分:梦里哭泣,醒来去打猎等等,然后又说:你和孔子都是在梦里,我跟你讲这些话,也是梦。